世界茶道
世界茶道
我在英國旅行,朋友帶我去喝下午茶。走進茶店,我大吃一驚:整個店爆滿,大家都在喝下午茶,只有非常少數(shù)的人在喝咖啡,
我們坐下點茶,發(fā)現(xiàn)光是茶就有二十種,我點了一杯在中國也很少人喝的荔枝紅。
荔枝紅生產(chǎn)于廣東嶺南地區(qū)。嶺南盛產(chǎn)荔枝,人們在做紅茶時會把荔枝肉剝下來,跟著茶一起烘焙,再把荔枝殼跟荔枝的種子丟到火爐里面燒,這樣烘出來的茶有荔枝的味道,熏燒出來的茶味道就更濃,茶也非常甜美。
聽說荔枝紅在英國銷量不錯,可是在中國反而很少人喝,當時我看著菜單就在想:這么多茶全部都是紅茶,竟然沒有綠茶,綠茶還有很大的空間。
如果把綠茶推廣出去,它應該可以流行到更遠的地方。
說到中國茶的外銷流行,在世界上,唯一可以跟中國茶抗衡的大概就是日本的茶。有時候在歐洲或者在美國旅行,跟別人講到茶道,他們會恍然一笑地說:“就是日本的茶道嗎?”
其實茶道是中國的,只是日本人把它傳播得更廣。我會跑到京都、奈良,甚至九州等一些產(chǎn)茶的地區(qū)。在找茶的過程中,我就在想:日本的茶道為什么會興盛呢?
翻找日本飲茶最早的資料,可以找到一些日本茶道的線索,比如說一部日本的古書《奧儀抄》,該書就講到天平元年,也就是729年,圣武天皇在宮中召僧百人講《大般若經(jīng)》,講完了以后,他賜茶給大家,這個年代也是陸羽的《茶經(jīng)》出版的年代。
日本的飲茶成為一種文化,大概跟中國茶道相當,日本茶文化一千多年從來沒有斷過,是努力推行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對日本茶道有影響的幾個重要的人物,我簡單介紹一下:
榮西禪師(1141—1215年),他是《吃茶養(yǎng)生記》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規(guī)模地在日本種茶的人,被稱為日本的茶祖。
比較接近現(xiàn)代的道元禪師(1200—1253年),是曹洞宗在日本的開山祖師。日本的禪宗到現(xiàn)在都還很興盛。
道元禪師有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他曾經(jīng)到中國留學,學成后坐船回日本。很多徒弟跑到碼頭來迎接,看到師父一下船就一擁而上問:“聽說師父在中國已經(jīng)開悟了,師父到底悟到了什么呢?”道元禪師就說:“我終于知道了眼睛為什么是橫的,而鼻子是直的?!?/p>
村田珠光(1423—1502年),他創(chuàng)造了草庵式的茶道。在珠光之前,茶道都是在寺院里,珠光把茶道移到草庵——在一個四疊半榻榻米的小屋里喝茶。
千利休(1522—1591年),他可以說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精準地創(chuàng)造了一種草庵式的小茶席,大小比四個半榻榻米還小,大概只有三個榻榻米那么大。為了配合這么小的榻榻米,他就設了很多茶具,舍棄了中國式茶具。日本的茶具是從千利休開始的,后來影響了整個日本的茶道,他把茶道推到了新高峰。
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可以在寺廟,或者在京都的河邊看到很多茶堂,它們保留了一千年前的樣子,不過現(xiàn)在日本的茶道也做了一些改變。
比如說在高級的餐廳、飯店都可以喝到傳統(tǒng)的抹茶。你可以點一碗抹茶,慢慢品味現(xiàn)代環(huán)境,品味一碗抹茶的傳承,那感覺很特別。
在發(fā)展茶道上,日本有很了不起的發(fā)明。比如做了很多易開罐的茶飲料,以及大瓶、小瓶等各種瓶裝的飲料。日本人做了改革,把最好的茶葉做成罐裝的飲料,這種飲料可以做到跟泡茶的味道接近。
在日本,不管小孩子、年輕人、老年人,都喜歡喝這種罐裝的飲料。如果在家里請客,也不必自己泡茶,只要把飲料加熱即可,這種茶的品質(zhì)跟好品質(zhì)的茶一樣。
除此之外,日本的知識分子研究茶道時也寫了很多現(xiàn)代的著作,這些都影響了世界,甚至讓很多歐洲人、美國人覺得茶道就是日本的,而忽視了茶道的祖國是中國。
韓國也是受中國影響很深的一個國家。韓國最早的關于茶的記載是出自《三國史記》里面的《新羅本紀》:
冬十二日,遣使入唐朝貢,文宗召對于麟德殿,宴賜有差。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種子來,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時有之,至于此盛焉。
高麗時代茶道大興,草衣禪師(1786—1866年)大力提倡茶道,他寫過一部《東茶頌》,記載了韓國當時種茶的熱潮:智異山花開洞,茶樹羅生四五十里,東國茶田之廣,料無過此者。
韓國人喜歡喝茶,由于地理的關系,產(chǎn)茶地都在南方。但產(chǎn)茶的量也不是很多,經(jīng)常要從中國進口。我曾經(jīng)在青瓦臺找到一家茶店,買到非常好的茶——林中細雀。這種茶就是雀舌,像小麻雀的舌頭,帶回家泡開以后滋味非常甘美,有點像我們中國南方的雀舌。
韓國除了茶道,也發(fā)展了很好的茶具,在將近一千年前,韓國就燒出了青瓷,他們稱之為高麗青瓷。高麗青瓷有點像我們在法門寺地宮挖出來的秘色瓷,其顏色非常青綠、透澈,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
東方喝茶喝得最厲害的就是中國、日本跟韓國,在西方當然就是英國。英國人喜歡喝工夫紅茶、小種紅茶,喝茶的量遠遠超過中國人。據(jù)載,2006年世界產(chǎn)茶的總量共有351萬噸,紅茶占百分之七十,綠茶占百分之三十,英國人喝的茶葉并不會輸給中國人。在19世紀之前,紅茶的占比甚至高達百分之九十,那時候綠茶的產(chǎn)量只占全世界茶總產(chǎn)量的百分之十。
1637年,英國船抵達廣州;1657年,英國開始賣茶,到現(xiàn)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英國最早賣茶的一家茶店叫湯馬斯·葛維。這原本是一個咖啡店,從中國進了茶以后它開始賣茶。為了推銷,老板貼出一張海報,從海報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茶葉外銷的情況,還可以看到英國人是怎樣看待中國茶的。
他這樣寫著:茶葉效用卓著,惠及聞名之國家。無不高價出售,此種飲料為一般人欣賞,其質(zhì)地溫和,冬夏皆宜,飲之有益,可保持健康,頗有延年益壽之功。
英國有咖啡館兼賣茶的歷史傳統(tǒng)。
1679年,茶葉的銷量很大,英國倫敦開辦了茶葉拍賣市場,這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茶葉拍賣市場。紀錄最高的時候,它所拍賣的茶葉甚至占全世界總額的百分之六十。
根據(jù)史料記載,第一個喝下午茶的人是19世紀中葉具德公爵的夫人,她叫安娜·瑪利亞。因為她是公爵夫人,舉辦茶會這種風氣很快就流傳開來了。
在上海的濱江大道上,也能看到有人在喝下午茶,比如傳統(tǒng)的英國下午茶。英國下午茶有盤子,有好幾層,置于小架子上。最高時有三層,用于放不同的東西,第一層放可以吃飽的東西,第二層放甜點,第三層放一些小點心。
英國非常講究下午茶,他們除了喝茶之外,還創(chuàng)造下午茶的茶具,比如說兩層的盤子、下午茶的茶杯,這些茶杯很精美,別國的國王也非常喜歡,這形成了一種風氣。
德國、英國、意大利都做瓷器,特別是茶具,做得非常好,這些做瓷器的店很多都是百年名店了。
除了中國之外,日本、韓國、歐洲各國都有很多人喜歡喝茶。當然美國也有,不過是非常小規(guī)模的。美國人喜歡的東西都是非??焖俚?,這種快速是跟茶道互相抵觸、背道而馳的。
茶道對人的身體健康、思想、靈性都有很大幫助。可是打開地圖,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喝茶的人還是少數(shù)。
中國茶還有很大的可以推廣的地方。茶道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可是茶道背后,帶著思想的影響、帶著文化的影響、帶著境界的影響。如果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喝茶,世界就會更趨于美善,人就可以更和睦地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