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四章 煙火落人間(2)
何未一念過,謝騖清已披著衣服進去了。
興許……人家看得是壁畫,沒看自己。她自我安慰,越過召應(yīng)恪進了屏風(fēng)。
何家本是請了幾個名角兒,但老板不讓唱,說對面貴客嫌吵。
于是乎幾位角兒都下了妝,披著披風(fēng)在客座上圍著,和主人家寒暄客套。只在東南角留下吹拉彈唱的戲班子在那兒鏘鏘鏘敲著小鑼,優(yōu)哉游哉地拉著小胡弦兒,這慢吞吞的節(jié)奏讓人想笑,頗有幾分異樣的……美感。
何召兩家分坐兩處。
何家男人以老式長袍為主,零星有年輕人穿西裝,一水兒的黑灰,冷的就披件灰貂背心兒在外頭。女人們除了七姑姑是天青色儒衫長褲,余下均是一個模樣,一張張臉不管年老年少全被包裹在元寶領(lǐng)里,露出三分之二的尖尖臉,紅胭脂擦得不要錢似的。為顯出不屑,她們水汪汪的眼睛里像凍了一層冰,溜著眼瞥她。
召家對她好得多,畢竟是險些成為長房長媳的人,偶有和她認識的,都輕點頭招呼。
每桌都滿滿當(dāng)當(dāng),唯獨這一桌只她和二叔兩個。
她到桌旁,把肩上的貂絨解開,小心鋪在二叔的寒腿上:“差不多焐熱了,正好暖腿。”
何知行對她溫和笑了笑:“先坐。”
……
那邊是家門風(fēng)云,此處是杯酒會英雄。
同學(xué)會的屏風(fēng)墻后,鄧元初正帶著眾人細數(shù)謝騖清的過往。有人說起昔日的謝教員,仍是眼中有著崇敬的光。冷兵器時代將軍和馬是生死之交,名將常擅御馬之術(shù),現(xiàn)在的馬越來越成了一個代步工具。謝騖清卻是不同,他那時興致起來,常在荒原上一拍馬背,將馬趕得跑起來,他再一個箭步追上,抓到疾馳的馬身,一躍而上。
尋常人如此做,怕得不到這些血性男兒的心,只會被嘲笑是花架子。可他是謝騖清,自然就不同了,那是一個名將縱馬飲血后的隨心而至,是難得為了自己的片刻放縱。
“清哥雖只教了我們幾個月,可也算是大家的老師,”有人說,“如今人終于活著回來了,看到自己門生遍天下,可有何想說的?”
謝騖清笑了笑。多說無益,怕給他們添麻煩。
他立身而起,舉起手中杯,對這二十幾桌人敬酒:“吾輩男兒已走了大半,在座的能一見已是不易。今夜我們只談春秋和風(fēng)月,無關(guān)門生與天下。”
言罷,一飲而盡。
不遠處,傳來碎了碟子的動靜。
謝騖清仿佛沒聽見,拾起銀筷,夾了一筷子糟溜魚片。
他早知兩家見面勢必要出事,才安排了這里讓鄧元初辦同學(xué)會。一切仍是不出所料。鄧元初眼一垂,手臂往椅背上一搭:“叫老板過來。”
“那邊怎么回事?”鄰桌也有人不悅,“不是早打過招呼了?”
有知曉何二家和謝騖清、鄧元初等人關(guān)系的,耳語解釋。話悄悄傳出去,都心領(lǐng)神會。原來今日同一廳的另一處宴席是何二小姐的家宴。
那邊廂,何未沒被碎在腳下的碟子嚇到,心里百轉(zhuǎn)千回地品味著方才的爭執(zhí)。
去年二叔拖著病體硬要安排一次香港之行,對外說是要看梅先生在香港的巡演……竟在其下另有乾坤。他竟找到昔日遠走南洋、其后扎根香港的一位曾叔祖父,買樓捐款,樣樣到位后,便將二房直接過繼到了那位曾叔祖父膝下。
她在心里算了幾遍輩分終于理清了。
也就是幾步開外的親爹,日后要被自己叫一聲大堂哥?
二叔真……不愧是二叔。
……
“何知行!”何未的親生父親何知儼邁上前兩步,氣得拍桌子。
一時間這里鬧成了一鍋粥,有冷眼看的,有勸的,不少人圍攏上來。召家也是尷尬,但因為兩家還沒結(jié)親,實在沒立場摻和。
何知行始終一副“沉疴綿惙”、隨時要昏過去的姿態(tài),任他們吵了一會兒,沉沉閉眼被在外頭候著的兩個小廝攙扶著向外去,何未抱著二叔的大衣,“亦步亦趨”跟上去。
身后,親爹拽她回去,攥著她腕子的手跟鐵鉗子似的。
何未手腕生疼,但還是面不改色地笑著:“大伯有話要說?”
親爹盯著她,臉色極難看。
“未未。”二叔在兩個小廝的攙扶下,回頭柔聲叫她。
“您先走,”何未回頭說,“我和大伯說兩句話。”
何知行早安排了人,不會讓何未吃虧,只是眼下還沒鬧到讓外人摻和的地步。他留下茂叔,在小廝攙扶下走了。
何未見二叔平安離開,安了心。
她回頭看攥著自己手腕的親爹何知儼:“我明白大伯在氣什么。您若聽不慣,我可以不改口。但我們堂兄妹的關(guān)系已是鐵板上釘了釘,改不了了,這是族譜上的白紙黑字。”
“別以為有了這一道我就不能拿你如何了,”何知儼陰沉地笑,“就算改了輩分,我照舊打得動你。就算打死了,也沒人敢說半個字。”
“當(dāng)然。哥哥教訓(xùn)妹妹,這理到哪里都說得通,”她瞧著自己親爹,輕聲問,“可大伯真想好了,要在今日對我動手嗎?這里的何家人,除了二房,全在心里盼著長房式微。今日鬧得越難看,大家越瞧著高興,大伯難道看不明白這道理?”何未最后看召家那邊,“更何況今日還有召家的人在。您等這門親事等了足足一年,何必為了我讓未來親家看不上。”
“你這丫頭,不止嘴厲害,”何知儼眼里的冰能凍死人,“心思也毒,越大越顯出來了。”
何未凝著親爹:“最毒不過您,親兒子都不救。”
……
“未未,少說兩句,”七姑姑何知妡按住要找救兵的茂叔,隨后笑著走到何未身旁,低聲勸,“大哥息怒。”
“你又想幫她?”何知儼面色鐵青。
“我是為大哥著想,”七姑姑再近前一步,輕聲說,“大哥忘了,今日還有誰在這里設(shè)宴?”老板早傳過話,對面牽頭辦同學(xué)會的就是鄧家公子。
人家追求何未的事,無人不知。
七姑姑又低聲說:“他一人便罷了,我早打聽過,今日對面的宴席上都是昔日保定的教員和老同學(xué),半數(shù)戎裝半數(shù)高官。大哥何苦為了一時意氣,得罪這些人?”
七姑姑說的句句在理,倒像把何知儼架到了火上烤。
此刻放了何未有失威嚴,不放……為了這丫頭得罪人實在不值當(dāng)。
七姑姑剛說完那,老板已進來,對眾人拱手告饒。隨即大步走到何知儼面前,拱手說:“我這正要上菜呢,何老先生。您看……”
何知儼接過老板遞來的臺階,找到時機松開了何未。
“什么菜?”他們這里早上完了菜,怎會還有?
“您想不到的菜。”老板笑著說,身后進來了十幾個白衣廚子,端著一份份的大銀盤子,走向每桌。
何未跟著好奇,看這些廚子。
“隔壁的謝家公子聽說二小姐在此處,特命人買來款待召何兩家的,”老板低聲解釋,“便宜坊的燒鴨,是二小姐好的那一口。”
何知儼一愣,謝家公子也來了?
何未也是一愣。就在百花深處提過一句,他竟記得?
遠處的桌旁眾人也是錯愕。泰豐樓吃的是魯菜,哪里來的燒鴨?有人認出盛著薄餅的竹編蒸籠是便宜坊的,更是驚訝,從便宜坊一次訂如此多的招牌菜,又讓人家親自送到這里……更讓泰豐樓接受一道外來菜上自家餐桌的人究竟是誰?
“既是謝公子送來的,”何知儼不想平白承情,要向外走,“我該當(dāng)面致謝。”
老板忙攔住他,輕聲勸道:“人家為什么送菜,您還不懂嗎?現(xiàn)在過去,可就真沒有臺階下來了。”
何知儼停住。
老板對身后招手,一個小伙計上來。伙計同樣端著個盤子,比盛燒鴨的大銀盤小了不少,但也如燒鴨一般罩著銀色的罩子。
“謝家公子說,臘八是好日子,他費盡力氣才讓二小姐高興了一天,不能在晚上被掃了興,”老板小心傳話說,“還請何老先生勿要辜負這好日子,給彼此留一分薄面。”
老板給何知儼留著面子,沒全掀開,只輕輕抬起了一條縫,露出了里邊的兩顆暗金色子彈和一塊金剛石德產(chǎn)男表。手表是謝家公子身邊一位四十來歲的男人要了盤子,丟進去的。而子彈則是鄰桌一個軍官拉住小伙計,從腰后槍上當(dāng)場退出來,補進去的。
說話的謝家公子倒始終客客氣氣,不怒不慍。
偏就是這個最客氣的,老板從進去到出來,都不敢認真瞧上一眼。
何知儼一見子彈,背脊發(fā)冷,見表又立刻冒了汗。這表是去年何知儼重金購入,送去疏通小兒子未來路的……
何未見親爹的臉從黑青到白,變幻莫測……想溜眼瞧瞧盤子里是什么,誰知老板手快,直接按著蓋子扣上了。
何知儼已白著臉,掉頭回了主桌,把何未當(dāng)空氣一般留在這兒。
她沒見到盤子里的東西,訕訕低頭,努努嘴,什么好東西,看都不給看。
召應(yīng)恪始終在七姑姑幾步遠的地方,盯著這里的形勢,他一見何未無恙,拿了西裝就走了。召家人仿佛找到散了的借口,上來告辭后,那邊十幾桌很快空了。一看未來姑爺走了,何家也沒了留下來的理由,一場家宴由此不歡而散。
等人都走光,七姑姑反而閑閑坐到二房的圓桌上,拿起筷子吃了幾口:“這菜可惜了。”
何未陪著坐下:“謝姑姑照應(yīng)。”
七姑姑生得眉目俊朗,英氣逼人,目光比許多的男人們都要沉穩(wěn)老練,她清淡一笑:“二哥沒事先告訴你?”
何未輕點頭:“他估計怕說了,我不肯來。”
一想到如今二叔病成這樣,還要去香港給自己籌謀后路……她若知道,絕不會同意今日讓二叔來受親爹的罵。
“不過二哥此事做得實在妙,”七姑姑放了筷子,接了小廝遞來的披風(fēng),起身帶她往外走,“你替我告訴她,妹妹改日去府上與他吃酒。”
何未笑著答應(yīng),跟七姑姑一起繞出屏風(fēng),沿走廊往大門去。
飯店門廊立著一個背影,是等著她的謝騖清。何未止步,七姑姑一見是披著軍裝的人,會心一笑:“去吧。”
“姑姑知道他是誰?”
“今夜護你的人,”七姑姑耳語,“戲里常這么唱。”
“……你不是唱老生的嗎?”
“誰私下里不會哼兩句你情我愛呢?”七姑姑打趣道。她經(jīng)過謝騖清身邊,對謝騖清感激地一點頭,感謝他今日在這里給二房家撐著。
謝騖清雖不知這個女人是誰,但見跟著何未出來的,也點頭回禮。
何未親自送七姑姑出了門,手扶著黃銅扶手,瞧見門外母親正被人扶著,往黃包車走。
她一整晚都想看一眼母親,無奈大房人多,女眷沒入席,想來是在小包房里單獨吃的。何未要叫,母親已帶著三個丫鬟,目不斜視地從她眼前走了過去。自哥哥走后,他們母女只見過一面,是母親來何二府讓她放棄召應(yīng)恪的那一回。
那日她應(yīng)了,以為這一面后能和母親親近些……
她借月色,目送母親上了車,眨了幾次眼,才壓回眼下的熱。
何未輕輕掉轉(zhuǎn)頭,看向久等她的謝騖清,柔聲說:“謝謝。”
謝騖清見她眼底的紅,微笑著問:“謝我做什么?”
他做了一切,未料最后仍是如此,總有能傷到她心的人。
她不知道,今日夜闌燈未盡時,從書房屏風(fēng)繞進來的那個女孩子有一雙遠勝萬千山水的清水眸,讓他從上一個黑天記到了這一個黑天。這雙眼可以不瞧著他,可以分心,可以有旁人的影子,但絕不能為誰藏下委屈。
“這同學(xué)會選得地方好。”何未說。
“以為我來為你撐場面的?”謝騖清笑著問,“萬一沒猜對,豈不是要失望了?”
“失望倒不會,就算歪打正著,都是幫了我。”她心里的難過未散,同他拌嘴也沒精神。
謝騖清的手掌遞到了她的眼前。掌心里坐著一個壽星公的小蠟燭,彩色的,有些丑。何未先是一愣,隨即鼻子酸漲起來。
他掏出半盒洋火柴,摸出一根櫻紅色的火柴棒子,擦亮了一道火光,點燃白棉芯。
“想要什么,吹滅了告訴我。”謝騖清說。
她輕聲說:“今天不是我生日。”是明天。
“飯吃得久些,不就到明天了?”他笑。
原來……一切都在他的安排里。
何未此刻再看坐在火光里的壽星公,丑是丑了些,勝在小巧可愛。
“有更漂亮的,”謝騖清看破她的心事,“挑來選去,還是拿了這個。”
她隔著火光看向謝騖清:“為什么?”
“為寓意,”他說,“我想你活得長長久久,比任何人都久。”
這是一個隨時要面對下一次死亡的人對她的祝福,由衷的心愿。
何未和他對視著,突然什么話都說不出。
直到她發(fā)現(xiàn)又有軍官路過。從兩人立在這兒,那邊的看客就沒斷過,三十來歲的男人們一個個卻像圍觀教員談感情的愣頭青,有大大方方看了一眼還想看一眼的,有繞過去偷瞄的,竟還有幾個白發(fā)老教員也來湊熱鬧。
此刻又冒出來兩個男人,并肩站在宴客的牌子前閑聊。高的那個說,我不該排在你前面,如今你官職可比我高多了,矮的那個答,你是我學(xué)長,咱們兄弟不看官職。談得話內(nèi)容無比兄弟情深,而真實意圖只有一個:看謝教員在干什么……
“你們的人,一直看我們。”她被瞧得不大自在。
“看看也好,以后多幾個背后護你的。”他說。
“護我做什么。”她輕聲道。
“你和他們教員有過一段情,總要護著,”他笑著道,“不然說出去,他們臉上也不好看。”
又來了。她沒吭聲。
“還沒想好?”他轉(zhuǎn)回正題。
何未輕搖頭,其實是舍不得吹。
她忽見融化的彩蠟從一側(cè)流下去,忙指著道:“流下來了。”
他笑而不動。這點兒熱蠟對他不算什么。
何未慌忙湊過去,一鼓作氣吹滅了。直看到裊裊白煙升騰起來,才想到……到底要什么?還真沒想好。
謝騖清看她怔忪的模樣,想起下午和她在抱廈的片段。
“想要什么?”他第三次問。
要什么?
“想要……”她想了想說,“謝騖清的一句真話。”
他瞧著她,沒說話。
她都不曉得自己要聽什么真話,就是覺得他從來都是半真半假的,想聽句真實的。不過也許他還是不會說。何未眼睛溜下去,避開謝騖清的眼睛,見他軍靴靴筒內(nèi)的長褲褶子,想,這雙靴子曾走過多少的泥血路,才站到這里。
算了,其實只是靈光一現(xiàn),突然冒出這么一句。
她抬眼,對上他的目光。
謝騖清竟始終瞧著她,如同剛剛。
紅窗框里的玻璃上有兩人的影子,她的背影和他的正臉。
外頭,有十幾匹駱駝扛著幾大麻袋的貨經(jīng)過,他入京時也見過類似的送貨隊伍,等待入城門的駝隊像一脈流動的小山丘,綿延出去幾里地。在街頭巷尾常見到它們,城門洞里叮當(dāng)不絕的駝鈴也算是北京一景。這里不是他的家鄉(xiāng),卻因百花深處和她,讓他有了不舍。
駝鈴悠悠,是她在的北京。
“等我回來。”他終于說。
“可能一兩年,也可能更久,”謝騖清從沒有過如此認真的神情,看著她說,“你隨時可以嫁給誰,但我一定會回來這里,再見你一面。”
她意識到這話指得什么……不敢相信地盯著謝騖清。
“只要我還活著。”他鄭重道。
他沒法帶她走,因為她不可能跟著他逃。這和讓她遠嫁不同,如果遠嫁,面對的困難只是無法近身照顧何知行。可一旦她跟著逃走的謝騖清,不管是何知行還是何家航運都會被牽連治罪,航運也將就此落入他人之手。
如果她是任何一個普通的女孩子,或者他是任何一個尋常男人都要簡單得多。
因她是何二小姐,遇上謝騖清便只有一個等字。
對著一個年紀正當(dāng)好、正該擇一良婿的女孩子,他無法要求對方以待嫁身等自己。
等,說的是他自己。等到戰(zhàn)亂平息,只要謝騖清還活著,他就一定回到這里,再見她一面。這是他能做到的全部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