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婚事
第二十二章婚事
當天晚上偏正院就找了大夫入府,第二天早上有丫鬟來壽安堂稟報徐氏病了,當時陸珊就急的不得了,不知道前一天發(fā)生什么事的她一晚上就都沒有睡好,本就蒼白的臉色現(xiàn)在更是顯得如紙一樣,整個人搖搖欲墜。
孟氏的視線在她的身上停留了片刻,終究是在心里嘆了一口氣,吩咐道:“大姑娘今兒就去偏正院陪陪你母親吧,這幾天可以不用回東苑了。董嬤嬤,你和大姑娘一起去替我看看二夫人。”
陸珊撐著身體對孟氏福了一福,默默地跟著董嬤嬤走了,她的腳步有些急切,陸鈺元看著她要倒不倒的背影,莫名地有些難受。她雖然不知道昨天發(fā)生了什么事,但從大長公主回去之后的表情和母親以往的性格來看,她也猜得出是什么讓徐氏一下子病倒了。
想到這里,陸鈺元無聲地嘆了一口氣,這下子,侯府又要不安寧了。
因著今天要入宮,孟氏早早地就讓請安的幾個人散了,等陸鈺元回到從寧院的時候,大長公主已經(jīng)都準備好了,陸珩已經(jīng)在馬車旁邊等候。
有大長公主在,陸鈺元也沒有什么好收拾的,直接隨著大長公主由從寧院的正門走了出去上到馬車——這又是從寧院與侯府別的院子的不同,從寧院有屬于自己的正門,雖然沒有牌匾,但有身份的人都知道,拜見大長公主,可以直接從這道門遞拜帖。
陸珩沒有和她們一起上了馬車,他選擇騎馬走在馬車前面。一路上,大長公主半臥在軟榻上假寐,陸鈺元猶豫了片刻,還是低聲問道:“娘,昨天——”
大長公主睜開眼睛,看見女兒臉上的猶疑和微皺的眉頭,嘆了一口氣,女兒終究是太過于心軟,她淡淡地道:“放心吧,娘有分寸的。”有了這句話,陸鈺元松了一口氣。
大長公主看著陸鈺元突然變得輕松的樣子微微搖了搖頭,心里卻決定以后給女兒選擇女婿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就女兒這個性格,實在不適合那些關(guān)系復雜的家庭。
所以說,無論是徐氏還是大長公主,都是愛女甚深,為之計遠。只不過,兩個人的身份不同導致選擇不同罷了。
到了皇宮門口,陸珩下馬上了馬車,馬車駛進皇宮,中途又換了轎子抬到了慈安宮門口,大長公主在丫鬟的服侍下帶著陸鈺元下轎,看著面前熟悉又陌生的宮殿,她壓抑住內(nèi)心的激動,邁步走了進去。
慈安宮主殿門口,和陸鈺元第一次進宮的時候不同,太后竟然是等候在殿門口,而且,遠遠的,陸鈺元還看到太后身邊有兩個身著明黃色衣服的一男一女相伴著,竟是皇帝和皇后都在。
陸鈺元又一次為自家娘親的受寵程度微微震撼了一下。
走到殿門口,大長公主已經(jīng)是雙眼含淚,當下便行了一個大禮:“元寧拜見母后,見過皇兄、皇嫂。”身后的陸鈺元和陸珩也跪下來行禮。
太后的手微微顫抖,眼眶也早已變紅,她扶起大長公主,拉著她的手不住地大量,嘴里不停地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旁邊的皇帝看著十多年沒有見面的妹妹,也是萬分感慨:“此去經(jīng)年,阿寧終于回來了。”
元寧大長公主轉(zhuǎn)頭看向皇帝,她和這個皇兄的關(guān)系也是非常好的,現(xiàn)在看到當年走的時候還是意氣風發(fā)的哥哥也有了白發(fā),不由得心下更是傷感。
開始扶起了陸鈺元和陸珩的皇后看她們?nèi)酥g的氣氛過于傷感,連忙勸道:“有什么話,不若進殿去說吧,皇妹剛到也必是經(jīng)不得久站的。”
太后此時方才回過神來他們還站在殿門口,連忙拉著大長公主的手往內(nèi)走去,皇帝扶在她的身邊,身后由皇后帶著陸鈺元和陸珩跟了進去。
進了主殿分別坐下,宮女捧了茶上來,經(jīng)過這一段,大長公主的心情也已經(jīng)慢慢平復下來,她微微抿了一口茶,視線不經(jīng)意間注意到皇后對陸鈺元關(guān)切的行為,想到剛才幾個人情緒激動時是皇后默默照顧著被冷落的陸鈺元和陸珩,不由得感激道:“剛才麻煩皇嫂了。”
太后也注意到了被冷落的陸鈺元和陸珩,她朝陸鈺元招招手笑道:“今兒我們的九珍怎么這么安靜?”
陸鈺元也不拘束,幾步就走到了太后的面前,依偎著太后撒嬌道:“母親一來,外祖母都不理會我了。”
因著陸鈺元撒嬌的話,太后的傷感略略被沖散幾分,她拍了拍陸鈺元的手對著皇帝幾個笑道:“你們看這小丫頭,都這么大了還撒嬌,小心以后嫁不出去。”說著點了點陸鈺元的鼻子。
聽見“嫁不出去”這樣的話的陸鈺元當時臉就紅了,瞬時把臉埋在了太后的懷里,不依地道:“外祖母——”
這樣愛嬌的樣子讓幾個人都不由得笑了,皇帝很是不客氣地道:“朕的外甥怎么會嫁不出去,以后,朕一定給九珍找一個乘龍快婿。”陸鈺元的臉更紅了,唯一露出來的耳朵也紅透了,顯示出她的害羞。
陸珩看著這樣害羞的妹妹忍不住脫口道:“以后若妹妹不想嫁也沒有關(guān)系,我養(yǎng)著她。”
一番話說得眾人愕然,接著俱是忍俊不禁,皇帝哈哈大笑,卻是夸道:“好,有志氣,若誰敢覬覦九珍,你就給打出去。”皇帝看著現(xiàn)在的陸珩就仿佛看到了當初的自己,當時把元寧下嫁給陸從澤的時候,他可不就是把陸從澤抓過來耳提面命了良久,最后要不是怕新郎官不好看,他肯定會忍不住要侍衛(wèi)教訓陸從澤一頓。
大長公主看著這兩個孩子無奈地道:“他們兩個這幾年肯定給母后和皇兄添麻煩了。”
太后卻是不贊同地嗔道:“誰說九珍添麻煩了,這幾年你也不在京,都是她陪著我這個老婆子,這么孝順的孩子上哪找去。”這話一說,太后又有些傷感女兒十幾年的離開。
看太后又有些傷感,皇后連忙把話題移開:“子謙也是個好的,年紀輕輕便中了解元,這才華,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聽了這話的皇帝也是連連點頭,對著陸珩道:“明年的春闈準備下場了?”
當年秋闈之后,陸從澤思慮再三,到底沒有讓陸珩參加第二年的春闈,而是又跳過了一次春闈直到這一次,才讓陸珩下場。前面兩次的春闈不是陸珩不能中第,只是取得的成績必不會太好,而且盛極必衰,陸從澤還想讓陸珩再歷練兩年。
連帶著,陸理和陸瑯也沒有參加當年的春闈,只是之后的春闈陸理參加了卻落榜了,陸瑯卻是也沒有參加,他的年紀比陸珩還要小,更是不著急。
陸珩對皇帝的問話點點頭,皇帝又問道:“可有把握?”陸珩絲毫沒有謙虛,自信滿滿地道:“十之八九。”
太后看皇帝的表情知道他是起了想考校陸珩的心思,便對皇帝道:“你們兩個男人在這里也沒有意思,不如皇帝帶著子謙去吧。”皇帝點點頭,對大長公主又說了兩句,陸珩又給幾位長輩行禮方隨皇帝出去了。
看陸珩出去,太后又讓宮女帶著陸鈺元去梳洗一下,陸鈺元的鬢發(fā)已經(jīng)有了松動,等陸鈺元離開后,太后方問大長公主道:“子謙的婚事你可有了想法?”
大長公主道:“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們侯府的情況,府里的子厚都還沒有成親,怎么輪的上我們子謙。”
太后對大長公主的不在意頓時有些不滿:“子厚那是已經(jīng)定了親,只是依著孟家的規(guī)矩方才遲遲未成親,卻也不過是幾個月的事,你也得替子謙相看起來了。哪有母親這樣不操心兒子婚事的。”
靖遠侯府的嫡長子那就是一個香餑餑,當年陸瑾一行冠禮提親的人就絡(luò)繹不絕,最后還是孟氏拍板,定下了和她同族的族兄山東世家孟氏一族族長的孫女,孟氏的嫡支小姐。
孟氏出身的孟家乃是世代清貴之家,和亞圣孟子乃是一脈相承,千年傳承,其清貴程度皇家都比之不及。何況孟氏一族治家甚嚴,其歷代子孫無不出息者,教養(yǎng)的小姐無不是賢惠知禮,世家大族,無不以娶一位孟氏女為榮。
孟氏女,可謂一家有女百家求。
靖遠侯府的老夫人孟氏乃是孟氏的旁支,當年都是老侯爺費盡心力求取回來的,但也正是娶妻有賢,這么多年來,侯府幾個兄弟的成功和老夫人無不息息相關(guān)。
當年,陸瑾要定親的時候,孟氏和陸從遠、徐氏商量了一晚上,第二天便差自己的陪房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到了山東老家,孟氏的族長也是深思熟慮了之后,方才拍板將自己的一位嫡孫女定給了侯府,消息傳回來的時候,顏氏幾乎是喜不自禁,讓京城里的一眾人家惋惜不已。
不過,若說這樁婚事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那位孟小姐只有14歲,孟氏家規(guī),女子18方可出嫁,這意味著陸瑾還需要等四年,雖然心急,但顏氏也無可奈何,而且為了尊重未過門的媳婦,陸瑾至今連通房丫鬟都沒有一個。
不過今年,孟家小姐就要滿18,估計入秋便能嫁過來,到時候,若加上陸珊、陸琪的婚禮,侯府可有的忙了。
但這一切和大長公主無關(guān),對太后的心急她無奈:“母后,那是我兒子,我能不上心嗎?只是我若動起來了,二房那一位又會有動作了。”
二房最近卻不知道是怎么了,不僅陸珊沒有定親,陸理的婚事也還沒有著落,但和陸珊的情況不同,徐氏是信誓旦旦要等到明年春闈陸理及第時說一個門第高的媳婦。
太后對侯府的情況也是知道的,她皺眉:“早年看那徐氏也是個好的,怎么如今這樣不著調(diào)?”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