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紛爭
第二十一章紛爭
在路上和陸珊幾個人分別,陸鈺元走在回從寧院的路上,想著陸珊剛剛不好的臉色,她不由得咬著下唇,默默思考著。
茜草幾個人跟在她后面看她的臉色也不太好,也不敢開口說話,這一路便一直沉默著。只是走到從寧院門口的時候,陸鈺元卻突然開口問唐嬤嬤:“嬤嬤,那件事母親是不是已經(jīng)知道了?”
唐嬤嬤有些猝不及防,但只微微愕然后便點點頭道:“姑娘您雖然不說,但也是瞞不過大長公主的。”
陸鈺元苦笑,她也沒有想過要瞞著大長公主,只是覺得沒有必要特意說一聲,她又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當年的事她已經(jīng)做了處理,實在是不想把母親拉進來,而且,如果母親參與進來的話,大姐姐最后的結果必定不會太好,陸鈺元雖然不是圣母,但也不想看到前世今生相處了那么多年的姐妹落不了好。
不過,陸鈺元如何也想不通,為什么這一世陸珊會選擇了設計她?在陸鈺元的記憶中,那一年的秋闈之后,靠著顏氏的關系,陸珊很平靜地就和新近中舉的翰林院編纂的嫡長子定了親。雖然身份不顯貴,但新姑爺才華不錯,第二年的春闈便中了進士,通過侯府的關系外放到江南的一個富饒的縣去做縣令,又得了陸從澤的照拂,官路通暢,等到陸鈺元重生之時,他是以三品大員的身份退下來的。
而且,因著陸珊出身侯府,大姑爺沒敢納妾,身邊也只有陸珊懷孕時特意給他開臉做了通房的兩個丫鬟,怎么說,前世陸珊的生活也是無憂無慮的。
也因著這一層記憶,陸鈺元一直以為自己的大姐姐是一個聰明的人,不會執(zhí)著于所謂的貴婿,所以,當陸鈺元發(fā)現(xiàn)陸珊有利用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很是驚訝了一段時間。
和前世一樣,在秋闈之后,顏氏就張羅著給陸珊相看夫婿,同樣的她也推薦了翰林院編纂的嫡長子這個人選給徐氏,就在陸鈺元以為所有的事會按照前世的路線走下去的時候,卻沒有想到最后得出的結果卻是二伯母推了這門婚事。
不知道什么時候,外面竟然悄悄有了靖遠侯府大姑娘和九珍郡主交好并得到太后賞識的流言。傳出流言的人很聰明,她沒有明著說出這個意思,而是一些無意識的話引人遐思,而且,這些話沒有大范圍傳播,只是在一些小范圍里隱晦地提出來,讓人不去注意的話根本就不會注意到,即使有人知道陸珊根本沒有見過太后,也會下意識地想無風不起浪,陸珊和陸鈺元的關系可能是真的好。
甚至,讓陸鈺元驚愕的是,陸珊開始在自己面前有意無意地引導自己在外聚會時說出對她的好評,刻意地誤導陸鈺元的思維。在外面也裝作和陸鈺元很是親密的樣子。
這些都不是讓陸鈺元最吃驚的,讓陸鈺元最吃驚的是,不管流言是不是真的,很多想要討好九珍郡主的人家開始找上二房,更甚者二房似乎和二皇子有了什么牽連,陸珊甚至避著別人不著痕跡地在陸鈺元面前講二皇子妃的好話,二皇子妃在聚會的時候也會有意無意地夸一夸陸珊,甚至故意讓人以為她是因為陸鈺元才這么捧陸珊的,給其他人陸鈺元和二皇子府的關系十分好的假象。
如果陸鈺元不是重生的,一個十歲的孩子,特別是在陸珊刻意地討好和引導下,可能陸鈺元就真的會按照陸珊計劃中的去做,而且,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對二皇子妃產(chǎn)生好感,但是,陸鈺元不是十歲。
陸鈺元開始“無意”地把陸珊最近在她面前說的話給透露給唐嬤嬤和李嬤嬤,很快的,顏氏和孟氏也知道這件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徐氏被罵,陸珊被禁足,顏氏一氣之下把原本又相看的幾個人家都給推了,落下話表示再不管陸珊的婚事。但是,侯府還是得去處理那些由這件事引來的各種關系。
因著外人看來二房和大房是一體的,為了不讓外人詬病靖遠侯治家不嚴、兄弟反目,不讓接下來幾個姑娘的婚事和陸鈺元的名聲受影響,孟氏和顏氏只能把這件事死死地埋下,不能張揚出去。
她們不能明面上過于處罰陸珊,但陸鈺元可不會那么好這么簡單就罷手。她也沒有做什么,只是在聚會的時候“悄悄”地對龐欣樂她們幾個透露了一下自己最近關于大姐姐的煩惱,京城的頂層人家就差不多知道了流言的真相,然后,看他們對陸珊的態(tài)度,底下的權貴也差不多猜出了一些東西,于是,陸珊不僅沒有如前世一樣三年前就出嫁了,反而拖到了現(xiàn)在。
在陸鈺元看來,這已經(jīng)是對陸珊的懲罰了,因為她知道前世的陸珊是多么幸福,所以今世現(xiàn)在的陸珊在她看來已經(jīng)是受到了極大的處罰。但大長公主可不是這么看的,她只知道陸珊就這么被輕輕放過去了,雖然拖了這么多年沒有嫁出去但現(xiàn)在還找到了太常寺卿宗婦這樣的好親事,大長公主自然不會這么甘心看著陸珊嫁人。
于是,便有了接下來那一幕。
看幾個姑娘都已經(jīng)離開,孟氏沉著臉就要開口的時候,卻不想被大長公主打斷了:“母親,我看還是叫這幾個丫鬟婆子都出去吧。”她身后站著的大丫鬟聽了這話也不猶豫,直接帶著三房的仆從退了出去,其他幾房的丫鬟婆子面面相覷,到是董嬤嬤看出了大長公主的臉色,跟著把孟氏身邊伺候的人帶了下去。
顏氏自然也對身后的丫鬟如此示意,徐氏微微猶豫了片刻,看其他人都照大長公主說的辦了,她也對身后的丫鬟使了個眼色。
此時,整個壽安堂就只剩下孟氏、顏氏、徐氏和大長公主四個人。孟氏原本只打算稍微訓斥一下徐氏的自作主張,但看大長公主這個仗勢,她心里明白大長公主的目的不僅僅于此。
顏氏和孟氏一樣,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幾年前發(fā)生的事被大長公主知道了,今兒是來算賬來了。顏氏能夠想到的徐氏也能想到,她的臉色微微發(fā)白,卻猶自強裝鎮(zhèn)定。
徐氏心里還抱有最后一絲希望,就是大長公主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又能夠怎么樣,且不說當初她們的設計本就不是要陷害陸鈺元,雖然是拿陸鈺元做跳板但對陸鈺元沒有什么影響,而且有孟氏在,大長公主也不能真正拿自己怎么樣。
但讓所有人驚訝的是,大長公主開口卻是只字未提到那件事,反而一臉疑惑地對著顏氏道:“大嫂,難不成大姑娘的婚事你和母親都不知情嗎?”
顏氏的臉上閃過一絲驚愕,似乎是想不到大長公主為什么要做這樣明知故問的事,不過她還是點點頭,“大姑娘的婚事我不會插手,所以也不知道這件事。只是二弟妹也沒有把這件事告訴母親吧。”
這話說得孟氏心里的怒火又要起來了,她剛要說什么,卻又被大長公主打斷,只見大長公主一臉驚訝地追問道:“這么說,大伯也不知情嘍?”
她這樣驚訝的樣子讓徐氏的心一跳,不知道她要做什么的徐氏生怕其中有什么陰謀,連忙道:“弟妹放心吧,那太常寺卿的嫡長子我已經(jīng)差人打聽過了,沒有什么差錯,不需要麻煩大伯。”
大長公主的表情也讓孟氏和顏氏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孟氏皺著眉問:“難不成這樁婚事還有什么問題不成?”她雖然是氣徐氏的自作主張,但也是希望陸珊的這么親事能成的。
大長公主做出一副為難的樣子,看了一眼徐氏,似乎是猶豫了許久,方才下決心道:“母親你在內(nèi)宅不知道,這些年我們在江南,也是聽聞京城里圣上的兩個皇子斗得厲害,這些年相公受到兩邊的拉攏也不少,只是都沒有答應,現(xiàn)在一回府就聽到侯府準備和太常寺卿聯(lián)姻,要知道,太常寺卿可是大皇子的人,我還以為我們侯府已經(jīng)決定站在大皇子這邊了呢。沒有想到,原來大伯并不知情。”
這話一出來徐氏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顏氏和孟氏的臉色也變得不好了起來。雖說女子不理朝政,但一個大家主婦哪個不清楚內(nèi)宅關系連著朝堂布局,聯(lián)姻的對象從來就不是輕易定下來的。一著不慎,就可能牽連家族。
靖遠侯府一向不參與皇子的斗爭,始終是忠于皇上,又有大長公主這一層關系在,侯府也沒有必要參加進去,平白惹得一身騷。侯府也是憑著這樣忠君的態(tài)度才讓圣上一直對陸從遠和陸從澤重用有加,現(xiàn)在,若是傳出侯府和大皇子府有關系的話,那不論朝政上的變動,就是對侯府以后也是大大不利的。
當下,孟氏便厲聲對徐氏道:“這么久以來你就沒有打聽過嗎?還有這件事,老二知不知道?”
徐氏的臉色已經(jīng)是白的不能再白,她心里徹底明白了大長公主的用意,她不提以前的事是知道不能用這件事來打壓二房,但她可以毀了陸珊的親事,而且,提出的理由有理有據(jù),讓二房完全不能反駁,當下,徐氏便有些絕望。
聽到孟氏的問話,徐氏虛弱地道:“二爺知道,但我們不知道太常寺卿是大皇子的人。”
大長公主嘆息一聲,道:“其實,這件事我也是偶然知道的,三爺對這件事也是了解的,當時還寫信告訴了大伯,二伯不知道卻是可能的。”她這么一說,眾人就知道她得到消息的途徑是皇室。
聽到這件事陸從遠和陸從澤都知道,孟氏也不再猶疑,當下便對徐氏道:“回去以后馬上把這件事給推了,我們侯府還不想毀在你的手里!”
說罷,也是覺得心煩,孟氏便揮手叫她們都各自回去,顏氏深深看了一眼徐氏,自走了不提,大長公主站在癱坐在椅子上的徐氏居高臨下,一字一句地道:“真是可惜了大姑娘的好姻緣。”說罷,甩袖走了。
留下徐氏一個人徒坐在壽安堂,內(nèi)心一片灰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