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冤案
未央宮中,四季輪轉(zhuǎn)變化無窮。
春天來了,青梅如豆柳如絲,日長蝴蝶飛。宮人們相伴在桃樹李樹下打秋千,秋千蕩起時,帶動枝搖葉動,風一吹,花瓣便紛紛揚揚如雪片般落下,帶著淺淺的花香,沾在綺羅錦繡的衣衫上。宮人采下桃花,釀成桃花釀,制成粉胭脂。
夏天來了,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宮人們換上輕巧的紗制衣衫,伴著蟬鳴,泛舟湖上采蓮蓬。
秋天來了,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宮人們夜晚坐在臺階上,看著天上的牽牛星織女星。采下八月的金桂,九月的秋菊,制成桂花羹、菊花糕,釀成菊花酒。
冬天來了,庭中雪飄如絮,殿內(nèi)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將羊肉切片燙熟了吃,再就上一壺溫過的美酒,享受那份中人欲醉的愜意。宮人們踏雪尋梅,將梅花瓣上的白雪小心地收集下來,封在甕中,埋入地下,等待來年開春后取出來煮茶喝。
日子便這樣一日一日如流水般過去了。
秋天,劉欣下詔將已被罷官回鄉(xiāng)的光祿大夫傅喜又重新召回,任命為大司馬,封高武侯。
冬至剛過,中郎謁者張由突然舉報中山國馮太后詛咒皇帝及傅太后。
中山孝王劉興死后,其子劉箕子繼任中山王。
說起來這劉箕子與劉欣也算是同病相憐,兩人均是幼年喪父且由祖母撫養(yǎng)長大。同時,這劉箕子還是一個多愁多病身,幼年便患有眼病,求醫(yī)問藥多年亦無法治好。其祖母馮太后憐其幼年失怙,又身有頑疾,于是親自撫養(yǎng)看護他,并不斷四處祈禱,求神免去他的病災(zāi)。
劉欣于劉箕子的遭遇亦是心有戚戚焉。雖然其父中山孝王劉興曾與自己爭奪太子之位,但畢竟劉興已逝,其子幼年失怙又身患頑疾,甚是可憐。悲及自身,便傷其身世,于是便派遣中郎謁者張由去幫劉箕子治病。
誰知這張由一直患有瘋狂變態(tài)癥,到達中山國后,不知是何緣由,竟突然犯病,狂怒而離開中山國,西行返回長安。
尚書用文簿責問張由擅自離開中山國的原因,張由害怕自己會因此而獲罪,竟編造謊言,說中山國馮太后詛咒皇帝及傅太后。
說起來,這位中山國馮太后也不是沒有故事的人,且與傅太后淵源甚深。
傅太后與馮太后都曾是元帝的妃子,且位分品級相同。當年傅太后為婕妤時,馮太后亦是婕妤,同是年華正好的兩人既生瑜何生亮般的成為了這未央宮中并立而開又互不相讓的兩朵鮮花。
傅婕妤姿色嬌美、媚態(tài)如風、極麗盡妍,又且善于曲意逢迎、諂媚邀寵。雖則在宦官宮人和位分品級較低的嬪妃面前都是一副囂張跋扈、盛氣凌人的嘴臉,但到了元帝面前,卻永遠都是小鳥依人、楚楚可憐、溫良恭順的模樣,將何謂兩面三刀、表里不一詮釋得淋漓盡致。
而馮婕妤是左將軍馮奉世的千金,自小耳濡目染,頗有將門之風。雖不及傅婕妤貌美,但大家閨秀飽讀詩書、通達義理,且為人剛烈耿直、寧折不彎。馮婕妤雖對元帝一往情深,卻不似傅婕妤那般曲意逢迎、刻意討好,只深信憑借自己一顆真心終可打動元帝,故對傅婕妤種種曲意媚上行徑極為不齒。
于是二人便針尖對上麥芒,互相看不順眼。
由于傅婕妤姿容顏色及獻媚功夫都較馮婕妤更勝一籌,而馮婕妤雖有一片真心,但卻藏在胸腔子里看不見摸不著。且元帝也是一個正常的男子,傅婕妤這款自是更投其所好,因此多年來,到底是傅婕妤較馮婕妤更得元帝寵愛些。
但這一切卻因一頭熊羆而發(fā)生了逆轉(zhuǎn)。
建昭元年,元帝帶著后宮嬪妃們?nèi)ビ^看猛獸搏斗,一頭熊羆突然發(fā)狂,跳出圈外攀上欄桿想上殿堂。元帝左右、貴人、傅婕妤等均驚慌失措,四散逃命。只有馮婕妤臨危不懼,面對欲往上撲的熊羆,竟以身體擋在元帝面前。
后左右待衛(wèi)趕來,將熊羆撲殺。驚魂甫定的元帝問馮婕妤為何熊羆來了不逃命,反而往前沖。
馮婕妤答道:“據(jù)說猛獸兇性大發(fā)時,抓住一人即會停止,臣妾恐怕熊羆會撲至陛下御座傷害陛下,故以身體阻擋它。”
元帝聽后,大為感動,從此對馮婕妤倍加愛重。而傅婕妤則大感慚愧,從此恨上了馮婕妤。
再加上后來又有了中山孝王劉興與劉欣爭奪太子位之事,雖則事情已過去多年,但寬宏大量、陂湖稟量、捐棄前嫌、得饒人處且饒人一類的詞,自傅太后出生起就與她八竿子打不著。現(xiàn)在正值她春風得意之際,又遇上這么好的一個機會,自然是要新仇舊恨一起報,誓要將那小人得志進行到底。
于是傅太后便派遣御史丁玄前去追查此案,未曾料到調(diào)查數(shù)十日,卻毫無結(jié)果。
但傅老太太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尤其對于有冤報冤,有仇報仇這檔子事,更是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執(zhí)著。她見御史丁玄查不出什么,一面痛罵其無能,一面又派了中謁者令史立去繼續(xù)追查。史立在臨去中山國前,傅太后還特意將其召至桂宮,與其長談了一個多時辰,并向其面授機宜,還承諾事成后給予其封官封侯。
深得傅太后真?zhèn)鳎覍Ω堤笠鈭D心領(lǐng)神會的史立,在加官晉爵的美好前景指引下,行事風格果然與丁玄大為不同。甫一到達中山國便雷厲風行地將馮太后的妹妹馮習以及弟媳君之等人抓了起來,嚴刑拷問。
中山國立時變成了森羅地獄,刑獄內(nèi)整日里慘呼哀號喊冤聲不斷,處處彌漫著瘆人的血腥味,因受酷刑而死之人竟達數(shù)十人。
隨后史立拿著一堆屈打成招、人血染就的供辭誣告上奏道:“馮太后進行詛咒,陰謀弒上,以另立中山王。”
但無論史立使盡威逼利誘等各種招數(shù),卻始終無法獲得馮太后的認罪供辭。
這日,史立又再審馮太后。馮太后不愧為將門之后,又做了多年昭儀和中山國太后,一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之氣和不可冒犯的威儀,直將史立這個心懷鬼胎的宵小之徒震懾得不敢上前。
情急之下,口不擇言道:“當年熊撲上殿時,你何其勇敢,今日為何膽怯不敢認罪呢?”
馮太后一聽史立此言,便立時明白了這是宮中有人要惡意構(gòu)陷她。因擋熊之事是舊時宮中之事,只有舊時宮中之人方可得知,而史立這一介小小官吏又從何而知?顯是有宮中之人背后指使他。而這位宮中舊識是誰,便是用腳趾都可以想得出來。
此時,傅太后也來到了中山國。
傅太后之所以不遠千里,大駕光臨中山國,一方面是由于見史立久久無法取得馮太后的認罪供辭,心中著急,于是便決定親自過來坐鎮(zhèn)監(jiān)督;另一方面是她覺著若是此時不能在已淪為階下囚的馮太后面前耀武揚威、趾高氣揚地將這位昔日情敵好好羞辱一番,豈非相當于錦衣夜行,少了許多樂趣?
傅太后來到中山國王宮中,馮太后正傲然立于殿閣之內(nèi),仿似早已知道她要來一般。
馮太后見到傅太后,臉上并無一絲半點畏懼的神色,依舊保持著坦然自若、鎮(zhèn)定從容的肅然之氣。一頭白發(fā)在吹入殿閣的寒風中微微拂動,脊背挺直,一雙冷冽的眸子定定地逼視著傅太后。
傅太后本來一臉不可一世的張狂之氣,被她這么一看,竟生出一絲心虛和膽怯來。但傅太后不愧是在宮中大風大浪里過來的,究竟比那上不得臺面的史立要好得多,只一瞬便鎮(zhèn)定了下來。一雙桃花媚眼一掃,帶著幾分皮笑肉不笑的虛情假意說道:“馮媛,為何見到宮中舊人卻如此這般冷淡?你見到我竟無半分歡喜嗎?難為我還念在你我昔日宮中姐妹一場,特地趕來送你一程。”
馮太后強壓住一腔怒火,冷冷地說道:“傅瑤,我知此事是你所為,你嫉妒我當年以身擋熊蒙先帝愛重,因妒生恨,故而借此事冤殺我及家人。你此時又何必在此惺惺作態(tài),貓哭老鼠假慈悲?你為一己私怨,以無中生有之事,冤枉虐殺我馮氏一族,難道便不怕天道輪回,報應(yīng)不爽么?”
傅太后聽了大笑起來,走近幾步,那雙狹長好看的桃花美目中透出陰狠的兇光,盯著馮太后說道:“我從不知什么天道輪回,報應(yīng)不爽,我只知自古成者王敗者寇。馮媛,你如今已淪為階下囚,便如我腳下的爛泥一般,還敢如此狂傲不羈,吐這悖謬之言。若你還是個識時務(wù)的,我勸你早早認了罪,省得受這許多苦楚。我念在你我舊日宮中情分上,還可留你一具全尸。”
馮太后臉上浮現(xiàn)一抹凄絕和高傲的神色,淡淡說道:“死何足懼,不過早一日去地下與先帝團聚罷了,正合我意。這條命你要便拿去,但我一生清清白白,你想要折辱我,卻是萬萬不能。”
說罷,從袖中掏出一個小瓶子,打開瓶口的塞子,一仰頭便傾入口中。
不過一時三刻,便腹中巨痛,臉色慘白,口吐鮮血,大叫了一聲:“傅瑤,你今日冤殺我,我便是化為厲鬼也不會放過你!”
接著,倒地身亡。
馮太后死后,宜鄉(xiāng)侯馮參、君之、馮習及其夫、子,凡牽連此案者,或自殺,或被誅,死者共十七人。
消息傳回京城,朝野皆驚,人人都認為這是一起冤案,并哀憐馮氏一族。
不久,司隸孫寶上奏請求重審馮氏一案。傅太后聽說后,怒氣沖沖地說道:“皇帝設(shè)置司隸一職,莫不是用來追查我的么?馮氏謀反事實清楚明白,證據(jù)確鑿,那孫寶卻故意雞蛋里挑骨頭,無非是想揚我之惡。如此,便將我抓起來治罪好了!”
接著,又大哭大鬧逼著劉欣將孫寶下獄。
尚書仆射唐林上疏為孫寶爭辯,也被以結(jié)黨營私之名,將其貶為敦煌魚澤障候。
大司馬傅喜、光祿大夫龔勝等耿直之臣堅持為孫寶辯護,劉欣將情況稟告傅太后,最后傅太后見堵不住朝臣們的悠悠眾口,也知此事實是自己理虧,既然馮太后一族已死,自己的目的也達到了,便也見好就收地同意釋放孫寶,將其官復(fù)原職。
雙手沾滿人血的張由因首先揭發(fā)逆案有功,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史立則被擢升為中太仆。
這樁發(fā)生在建平元年肅殺寒冬的驚天大案,便又以傅太后的完勝而告終。
自此,朝臣們皆知傅太后囂張跋扈、心狠手辣、睚眥必報,且牢牢將皇帝掌控于掌心,通過皇帝生殺予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