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少年 第七十章 洗馬譚的傳說
這一劍,直接將老道士天殘的鬼王身軀,劈成兩半。
不止如此,垂柳鎮(zhèn)上空的鬼氣,在這一劍之下,全部被劈散。久違的陽光終于照耀到余真意身上,暖洋洋的。一劍之威,竟恐怖如斯。
主要是余真意手中的真武劍,上面的禁制解開,終于發(fā)揮出他的力量。
彩云在一旁,看著這一劍之威,心中驚駭不已。這還是她認識的那個余公子嗎?不是說才開始修煉劍氣,一劍之下,竟然斬開了這座鬼鎮(zhèn)。
怎么可能?
同樣擁有這個想法的,還有天殘。
此時的他,呆在原地,看著余真意,還有他背后的虛影。沉默半晌之后,天殘恍然大悟:“原來這么多年,你竟是放棄了道法,成為了劍修。如此大的年紀(jì),竟然棄道修劍,真是了不起。”
武當(dāng)山的修士,一般是修行的道法,俗稱練氣士。
鬼修也是練氣士的一種,所以天殘修鬼的同時,道法也可不用放棄。可是劍修不一樣,要是想修劍,那體內(nèi)的靈氣,便要全部轉(zhuǎn)化為劍氣。
道與劍,是不可以共同修煉的。
地缺身為一個覆地境修士,在最后一段時間理,竟然棄道修劍,肯定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天殘有些不敢相信,因為這簡直就像重新開始修行,怎么可能?
踏浪乘風(fēng),開江窺意,覆地翻天。
一個比一個難。
怎么可能在短短時間內(nèi),成為劍修,而且還是那種十分厲害的劍修。
余真意身后,老頭子的身影,伸出手,輕輕拍了拍余真意的肩膀,隨后消失不見。直到離開,他都沒有沒有跟曾經(jīng)的師兄說一句話。
不知是不屑,還是不愿。
天殘一屁股坐在地上,余真意這一劍,斬去了他修煉多年的鬼王身。多年修為,毀于一旦,來的快去的也快。他的破舊道觀,在劍氣中,終于倒塌。
余真意回了回頭,沒看到老頭子的身影,但是他能感覺到。
他提著劍,緩緩來到天殘身前。
天殘雙目無神,不止是修為全失,他的道心也被毀壞。被以為自己修鬼,就能比師弟強的多。到頭來,卻擋不住人家一劍,這是一種怎么樣的挫敗感?
余真意緩緩舉起了手中的真武劍。
天殘從懷中,摸出一本古籍:“這是鬼王的《化魂大法》,送給你那小姑娘了。”
余真意看了彩云一眼。
彩云走過來,接過了書籍。
天殘扭了扭頭,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旁的死去的那些高僧尸骸,他似乎是想到什么,立馬坐起身來,盤腿而坐。看著余真意,他笑道:“雖然在大道之爭上,輸給你師父了。但我堅信我沒錯,禿驢都該死,你以后看著吧。來,姓余的,取我大好頭顱。”
余真意一劍揮下,人頭落地。
都沒有多少鮮血,這位老道士的身體干瘦無比,體內(nèi)的血液都不知跑到哪去了。
做完了這些,余真意跌倒在地,他可是受了不輕的傷。剛才那一劍,將他體內(nèi)的劍氣抽得干干凈凈,差點虛脫而死。休息片刻之后,余真意在彩云的攙扶下,緩緩站起身。
將那些高僧的尸骨收集起來,余真意在想怎么將他們帶回去。
彩云卻是有辦法,拿起覺山大師剛才丟落的袈裟,輕輕一卷,所有的尸骨,便被卷在袈裟中。真沒想到,這袈裟,還是一件寶貝。
余真意決定找機會,把這袈裟,還有九禪珠,一起送回九禪寺。
這一下,九禪寺怕又是元氣大傷。九位覺字輩高僧隕落在此,還有八位親傳弟子。恐怕在九禪寺,以后就只剩下那一根獨苗了。
彩云這一次,收獲不錯,不過她卻不怎么開心。
余真意收拾好東西,開始前進。他看著彩云,問道:“怎么了,不開心?”
彩云點點頭,說道:“我有些不懂,世間修士,都說我們這些孤魂野鬼,不是好物,應(yīng)該打殺。可是我不太明白,這些野鬼,怨鬼,還有無間鬼煞,不都是人類自己弄出來的嗎?”
余真意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回答,他覺得這事情,也確實如此。
沒有那縣令李天良,羅浮村會出現(xiàn)無間鬼煞嗎?
肯定不會。
所以害死這么多人,肯定是那李天良的原因,他該死。
彩云又問道:“不是生前死的太憋屈,死后怨氣怎么會那么大?一般的孤魂,去投胎便是。只有那種死不瞑目,心中憤恨的,才會留下來。”
余真意點點頭:“確實如此,不要多想了,咱們實力有限,能管一點是一點。”
彩云微微一笑,跟著余真意,在身后上路了。
一路上,余真意不斷的在磨礪自己體內(nèi)的劍氣,他痛的眼淚都掉出來了。每天如此,夜夜皆然。看來劍修,也不是這么好修煉的。
比起劍修,體修的修煉,更為痛苦。
好在余真意體內(nèi)的《靈龜鎮(zhèn)海決》現(xiàn)在還只是初級階段,不用太操勞。不然內(nèi)外兼修,真的是要他的命。好在一路走來,余真意看著自己體內(nèi)竅穴中充滿的劍氣,心中滿是欣慰。
勞動有成果,自然會開心。
他們來到下一處地方,這里是一處水潭,聽山里的人說,水潭里面有妖怪。余真意不想再遇到麻煩了,他決定繞路而行。沒想到,半路上,被一戶人家攔住了去路。
攔住他的,是一對老年夫妻,他們看到余真意的打扮,跪在他面前:“仙師救救我家女兒吧。”
余真意很是無奈,他哪是什么仙師。
現(xiàn)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上一次在羅浮村,就遇上了天殘這位覆地境巔峰的修士。鬼知道這水潭中,是不是藏龍臥虎,他可不想再多管閑事了。
彩云也是一樣,拉著余真意就要走。
可是兩人走出一段路,再回頭看看那老夫妻的凄慘的樣子,又于心不忍,拐了回來。邊往回走,余真意邊對彩云說:“下次公子我再多管閑事,你就把我打暈了抗走。”
彩云抿嘴一笑。
兩人來到這小山村中,這山村甚至沒有名字,只有山中那處水潭。余真意聽那對老夫妻說,前些時候,他們在村子里,救了一落魄男子。
可是沒想到,幾日之后,那男子恢復(fù)元氣,竟是把他們的女兒拐跑了。
方圓百里,只有那水潭有中有妖物,想必是被那妖物拐走了。
前些日子,有位道長進山降妖,結(jié)果到現(xiàn)在,都沒有出來。
一旁的老村長,還給余真意,講了這潭水的傳說。
山頂?shù)淖T水,名為洗馬譚,是一個長年不涸,冬曖夏涼的泉水潭。入口狹小,進洞需要潛水而入。關(guān)隘眾多,洞道很長,時有洞廳相聯(lián),溶洞景觀豐富,神秘莫測。
據(jù)傳洞內(nèi)有深不可測的洞湖,洞湖旁邊的石壁有古人題字:“有能者再進三關(guān),無能者到此為止”。洞湖以外還有米篩關(guān)、令尺關(guān)、扇插關(guān)、鼻涕關(guān)等關(guān)口。
經(jīng)常有百姓,在這里求雨,祭祀。
峰頂有一潭清泉,綠樹環(huán)抱、鮮花盛開,泉水晶瑩明亮,這就是有名的洗馬潭。潭邊有一塊一人多高的石頭,據(jù)說是一個勇敢的青年里黎宋變成的。
很久很久以前,山上的潭水,還沒有名字。
有一次,村里干旱,三年不下雨,所有的山泉、溪水都干涸了。
井水減退了好幾丈,看不到杜鵑花開放,聽不到云雀歌唱,田園枯焦,瘟疫流行,野獸出沒,秀麗的山峰失去了顏色,人們生活在痛苦之中。
村子里有個有一個年輕小伙子,名叫黎宋,家中有年邁的父母。
天旱三年,家中顆粒無收,黎宋只好上山狩獵度日。后來父母病重,請醫(yī)生來看病,醫(yī)生說由于天旱,瘟病流行,死人很多,無法醫(yī)治。過了兒天,二位老人先后去世了。
黎宋十分悲痛,在大家的幫助下,草草埋了雙親。他聽老人說,山頂上有一塘清泉,就決定上山去找水。鄉(xiāng)親們聽說了,很高興,又很擔(dān)心。
黎宋帶上鋤頭、弓箭、余糧,告別了大家,走上了山。長途跋涉把黎宋累得精疲力盡,倒頭便睡下了。一覺醒來,東方天亮,他向周圍看去,只見到處草木枯焦,溪水干涸。不用說泉水,連個水珠都沒看到。
突然,他看見一團光亮從南邊飄來,越過峰頂來到潭水上。阿貴十分奇怪,急忙走過去看一看。
他四處張望,周圍草木也是一片枯焦,只有一大堵崖石下有棵松樹,枝葉茂盛,郁郁蔥蔥。
黎宋想:有水樹才能活,這樹下一定有水。于是掄起鋤頭拼命往下挖,一直挖到天黑,手上起了血泡,嘴唇裂開血口,嗓子渴得象火燒,水卻一點影子也不見。
天黑了,為了提防野獸,黎宋爬到樹上去睡。
半夜里,突然一片晃眼的亮光把他驚醒了。往下一看,只見一群天馬,生著翅膀,飛到石崖下。領(lǐng)頭的一匹渾身雪白,蹄大腰圓,它伸腿在石崖上踢了三下,那石崖就象大門似地打開了。
原來,這石崖下確實有一潭清泉,天馬到池潭里,飲水洗澡,水花四濺,天快亮?xí)r才離開,那石崖又合攏了。
黎宋跳下樹,跑到石崖前,用鋤頭敲了三下,只見那石門又慢慢地開了。阿貴又驚又喜,走進去一看,潭水清澈見底,潭邊長著許多水草野花,還有一塊石碑,刻著三個大字:洗馬潭。
黎宋彎腰捧起水喝了一口,一直涼到心底。他來不及喝個夠,想起山下的鄉(xiāng)親們在盼水,就揮舞鋤頭挖起來。
突然,地上冒起一股白煙,一個銀須白發(fā)的老頭出現(xiàn)在阿貴面前,他說:“年輕人,這水不能挖。這是天馬飲水洗澡的池子,我是這兒的山神。”
黎宋向山神講了山下三年不下雨的苦情,講到人們在受難,講到父母的去世,不覺失聲痛哭起來。
黎宋的一片真心感動了山神,山神說:“小伙子,這天池的水如果被誰放走,誰就會變成一塊石頭。你這么年輕,難道就不怕變石頭?你到山下告訴大家,讓大家派一個年老的人來吧,你替大家找到水,已經(jīng)是很大的功勞啦!“
黎宋聽了,猶豫了一會,對山神說:“老伯伯,你的一片好心我領(lǐng)受了,可以救活村里的百姓。再也不能拖了,這水早一刻下山,我寧可變一塊石頭,也不能再拖下去。”
說完,黎宋又挖起來。不一會,挖開了一條溝,清清的泉水歡笑著,順著水溝奔騰而下,凡是泉水流過的地方,樹木又綠了,山花又開了,小鳥又唱了。
黎宋心里高興,想往下跑,可是一步也走不動了,低頭看,雙腳變成了石頭。他想呼喊,也喊不出來了,慢慢地,身體也變成了石頭。
黎宋知道,他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村莊了,但想到山下的鄉(xiāng)親們有了水,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他高興得笑起來,笑得那么開心,那么舒暢。
洗馬潭的水流到山下,流進田野,田野一片青翠。大家知道是黎宋找來的泉水,就到山頂去找他,一直找到洗馬潭邊都不見黎宋的影子。
人們喊吶,叫吶,總是無人答應(yīng)。最后有人發(fā)現(xiàn)了黎宋變的那塊石頭,大家圍過來一看,越看越像,那手扶的鋤頭上還沾著挖溝時的泥巴。
余真意聽完這故事,感慨萬千。
沒有黎宋,這村子怕也是早就不存在了吧。
可是為何會有妖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