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背叛
興慶宮, 太液仙居。
元烈躺在鋪著黃稠被褥的御床上,四周被一盞盞明晃晃的燭火圍繞著。
豆大的燭火不住搖曳,映在他圓睜的渾濁眼眸中, 顯出幾分猙獰可怖。
“別怨我, 咱們的兩個孩子,我會好好撫養(yǎng)……”
“你就這么走了, 想要我記一輩子嗎?”
“毒婦……把她逼死, 你這輩子亦不得善終!”
“你生的那個逆子!孽障!朕要殺了他!”
他被夢魘纏身, 仿佛已失了理智, 筆挺的身子在床榻上不住挺動,像一尾從水里撈出行將窒息的魚。
卻沒一個人敢上前將他喚醒。
近來頗受他寵愛的魏美人就站在幾步外的兩級階下,低眉順眼,溫柔無害,卻像根本沒看見在床上掙扎的元烈一般, 只是沖站在屏風(fēng)之后的女人輕聲回稟。
“請娘娘放心,今日的丹藥已給太上皇服下,這半個月來, 一日也不曾落下。”
屏風(fēng)之后, 謝太后看著那一道不是掙動的影子, 冰冷的臉上帶著一種解恨的、扭曲的笑容。
那個冷落、責(zé)怪了她大半輩子,讓她一直活在怨恨與不甘之中的男人, 終于已經(jīng)再也沒有用處了。
先前,元穆安當(dāng)太子時, 她還存著用元烈這個還年富力強的皇帝牽制他的念頭, 好逼著他聽話些, 娶了她的堂侄女謝頤清。
如今, 元烈已然禪位, 元穆安更是將謝家連根拔起,讓她的兄長謝柘流放邊地,讓她這個曾經(jīng)的皇后顏面盡掃,遲遲未被尊為太后,直到成了滿朝文武的笑柄,連禮部官員們都看不下去時,才在姍姍來遲的圣旨下得到了太后之名。
再留著元烈,如過去一般讓他錦衣玉食地活著,不過是給她徒增傷悲罷了。
嫁給他以后,她沒有過一天安心的好日子,積攢了近三十年的恨意,總要有發(fā)泄的那一天
既然已經(jīng)沒了利用價值,就沒必要再留下來了。
只是,沒想到,過了這么久,再沒有一點權(quán)柄的時候,元烈仍舊死不悔改,此刻腦袋昏沉、不住發(fā)夢,還是念著當(dāng)年自縊而亡的陳氏。
既然這么念著那個女人,何不早些去見她?
謝太后冷笑一聲,默默欣賞著元烈被亂夢糾纏的萎頓模樣,好半晌,方道:“你做得很好。明日起,丹藥再加一顆。”
“賤人!都是你的錯!你和你父親逼著我娶你,這都是你應(yīng)得的!”
床榻上的元烈又是一聲突如其來的厲喝。
魏美人眼皮都沒掀一下,只是沖謝太后垂首:“妾謹(jǐn)遵太后懿旨。”
謝太后滿意地點頭,吩咐身后的幾名宮女和太監(jiān)看好太上皇,隨后轉(zhuǎn)身離去。
屋外,夜色晴好,皎潔的月光下,呼嘯的北風(fēng)都有種讓人覺得和暖的錯覺。
高高的臺階下,除了華麗的肩輿與七八名等候的太監(jiān)、宮女外,還有一個人。
深紫的朝服,修長挺拔的身軀,年輕俊朗的面龐,正是元燁。
眼見謝太后從正殿中出來,他不似從前一般緊張地低頭躲避,而是表情嚴(yán)肅地上前兩步,恭敬地彎腰,叉手行禮:“給母后請安。”
謝太后居高臨下地瞥他一眼,隨即揮手,淡淡道:“是九郎啊,起來吧。”
在兩名宮女的攙扶下,她緩步登上肩輿,待被抬起,朝清寧殿的方向平穩(wěn)前行時,方將元燁召至近前,低聲問:“我讓你做的事都如何了?”
“兒已照母后的吩咐,與金吾衛(wèi)取得聯(lián)絡(luò),涼州至京城一路的官道上也都埋伏了探子,隨時將路上的消息傳回來。”
元燁走在肩輿的一側(cè),與謝太后之間只隔了三四寸的距離,嗓音刻意壓低,少年人獨有的沙啞在夜色中顯得陰郁不已。
庶子與嫡母,從前分明水火不容,如今卻因為共同的目的而悄悄走到一起。
若是放在兩年前,元燁只怕做夢也不會想到有這樣一天。
他從前將元穆安當(dāng)初最信任的兄長,一心以其為楷模,哪怕知曉這輩子都無法像他那樣大權(quán)在握、登臨天下,也總想著自己努力一些,興許有一日能得到他的認(rèn)可。
只是,他差點忘記了,這位三皇兄是個弒殺兄長、逼退生父的大逆不道之人,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會真心對他這個孤弱無勢的弟弟呢?
是他倏忽至此,才讓秋蕪在他的眼皮底下被搶走。非但如此,元穆安還把她弄丟了!
好好的一個人,就這樣消失了,半點痕跡也沒有留下。
定是元穆安不曾珍惜的緣故。
他恨透了,既恨秋蕪的背叛,更恨元穆安的搶奪。
如今,連元穆安的親生母親謝太后都已下決心除掉自己的親兒子,他這個庶出的弟弟又有什么好猶豫的呢?
他知道謝太后挑中自己的緣故。
他是太上皇的第九子,擁有名正言順的身份與血統(tǒng),同時亦是唯一一個還留在京中的皇子。
重明門宮變以后,元穆安以雷霆手段尋釁將四皇子與五皇子廢為庶人,六皇子與八皇子早夭,余下的七皇子則身有殘疾,早就被送往南方封地頤養(yǎng)。
只有他這個最年幼的九皇子尚堪一用。
更重要的是,他是婢女所生,背后毫無根基,無力與朝中的那些世家大族抗衡,謝太后需要的正是個聽話的傀儡。
這一切,他都心知肚明,并毫不在意。
不論如何,他只有先登上那個位置,將來才有徐徐圖之的可能。
“不知母后是否還有吩咐?”
謝太后將腦袋輕輕靠在肩輿后頭的靠枕上,恍惚了一瞬,方道:“你做得不錯,這幾日只沉住氣,莫讓旁人看出端倪便好。等到了那日,我自會命人給你傳信。”
她是個母親,此刻親自與旁人合謀要殺害自己唯一的骨肉,到底還是會有一絲不忍與心軟。
可是一想到元穆安冰冷無情的眼神,和這一兩年里鏟除謝家、將她逼至忍無可忍的行徑,便又硬下心來。
三郎是她的孩子,可同時也流淌著元烈那個薄情寡義之人的血脈,一門親父子,有些秉性總是改不了。
他既然對她這個親生母親無情,那就怪不得她無義了。
“兒明白。”元燁不動聲色地掃過她的神情,恭敬地垂首應(yīng)答,隨后行禮告退。
……
邊地的驛站中,元穆安正捧著小小的麻布包裹,瞪眼望著面前已經(jīng)關(guān)上的屋門,好半晌才回過神來。
又一次被毫不留情地趕出門來,他終于不再像先前幾次被拒絕那樣感到惱怒、錯愕,只是有幾分無法避免的失望而已。
他嘆了口氣,低頭打開手中的麻布包裹,看見里面的做工粗糙、歪歪斜斜的小木劍和小木槍,愣了愣,隨即露出會心的笑容。
這一看就是那兩個孩子親手做的。
不過是順手指點他們一番罷了,沒想到他們還有這樣一番心意。
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情與暖意從心田間流淌而過。
他很少能在別人身上感受到真正的善意。
父母、兄弟、親族、臣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與偽裝。
反而是這樣普通的百姓,生來平凡,淳樸真誠,一點點小事亦會銘記在心。
而秋蕪也與他們一樣,在宮里待了那么多年,仍舊善良真誠。
所以,她失蹤的時候,毓芳殿的小宮女們會因此難過;所以,盡管只在涼州逗留了一年,但她離開的時候,仍舊有那么多人對她依依不舍。
其實不論在哪里,她都能過得很好,一點也不需要他的庇護。
他失落地?fù)u搖頭,將麻布重新包好,轉(zhuǎn)身回自己的屋去。
這時,等在暗處的一名護衛(wèi)悄然出來,跟著他轉(zhuǎn)進門去,壓低聲音回稟:“主子,京中傳來新消息。”
說著,他將袖口藏著的一枚小小竹筒遞過去,又道:“劉統(tǒng)領(lǐng)方才派人往四處探查,果然發(fā)現(xiàn)附近有人盯梢,想必這一路皆已被布置了探子。”
元穆安“唔”一聲,沒有多言,只是打開手中裝了密信的竹筒,就著燭火快速瀏覽。
路上有沒有探子并不重要,這本就是他能料到的事,因此馬車?yán)镒娜允撬缇桶才藕玫囊幻嫔怼?br/>
重要的是京城中的情況。
如密信中所說,近來京中幾處城門看守的金吾衛(wèi)陸續(xù)有幾次人員變動,看似是尋常的調(diào)動,但幾次放在一起看,就能稍稍尋到一些端倪。
除此以外,這幾日亦有數(shù)百名從荊州來的田舍郎陸續(xù)進京。這些人入京的緣由大多是投靠親眷,可據(jù)底下的人說,他們進城后,并未急著尋找所謂的親眷,而是在各個旅舍中暫時住下,每日在鬧市之處四處游蕩,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尋常囊中羞澀的田舍郎。
這些人顯然是帶著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入城的。
由此可見,他們打算趁著圣駕入城以后再動手,也不知是不是要效仿他當(dāng)年在重明門的那一出請君入甕。
“陛下,是否要派人清理路上的探子?”那名護衛(wèi)問。
元穆安將看完的信舉至燭火邊,見其一點點化為灰燼,方吩咐道:“不必全數(shù)清理,只捉一兩個即可,不打草驚蛇的同時,亦不讓他們起疑。至于京中——”
他頓了頓,仿佛有些猶豫,隨后才道:“路上的護衛(wèi)之職交給秦銜,讓劉奉先帶一隊人回京,布置好人手。”
那名護衛(wèi)領(lǐng)命,很快悄沒聲息地退了下去,留元穆安一個人在屋里出神。
朝中有人要謀反,趁著他出京的這段時日暗中布置,這些他都一清二楚。
唯一難辦的,是其中牽涉到的人。
僅存的骨肉至親,終于讓他走到成為徹底的孤家寡人的地步。
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的內(nèi)心早已麻木不已。
可現(xiàn)在,他忍不住想,等秋蕪知道了這些,會怎么看他呢?
她會不會也覺得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又或者,她仍舊站在元燁那一邊,從此恨他一輩子?
不論是哪一種,他都一點也不想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