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軒轅出風(fēng)云始動 妖神聚再戰(zhàn)洪荒
族實力膨脹,爪牙鋒利,自然不甘雌伏。這一日,巫議事,與其言道:“想我巫族,乃是盤古正宗,承開天恩澤,生來便為各族之長。當(dāng)年巫族管地,領(lǐng)袖洪荒,統(tǒng)轄十二大部洲,那是何等威風(fēng)!何等霸氣!只恨天庭一戰(zhàn),祖巫身殞,后):又被陰險小人暗害,至有千年蟄伏萎靡,退守一隅,竟?jié)u漸成為遺族,此乃奇恥大辱也!我等為其后,不能繼先祖之英烈,能不慚愧乎?我自為巫族之主以來,日夜自省,不敢懈怠,殫精竭慮,作五金,制神器,增強(qiáng)我族實力,終于有了今日一番局面。如今兵戈已利,神器在手,正是建立功業(yè)之時,爾等以為如何?”
庭下大巫早有此意,紛紛贊同。一位大巫言道:“以前洪荒之上,尚有妖族可以與我巫族對抗。如今妖族卻是一盤散沙,不堪一擊。妖族既然不足為慮,還有何族可與我巫族相提并論?到時精銳一出,橫掃**,再霸洪荒,將各族納入麾下,重現(xiàn)先祖盛況,也是易如反掌。”
此言一出,卻并非全是贊同,只聽另一位大巫言道:“今時不同往日,洪荒之中,妖族雖然散落,卻有另有人族趁勢而起,實力不可小覷。這一族群乃是女媧娘娘所造,又有太清圣人立人教照應(yīng),既得先天道體之便,易于修煉,兼且智慧非凡。如今洪荒土地,大部已經(jīng)為人族所有矣!”
蚩尤略作沉吟,問道:“人族如今戰(zhàn)力如何?你且細(xì)細(xì)道來。”他數(shù)百年間忙于作五金、煉蚩尤刀,對于外界信息,倒并不是非常靈通,雖然對人族早有知曉,卻沒想到人族能很快強(qiáng)大到如此地步。
那位大巫說道:“人族數(shù)量龐大,冠于洪荒。不過,其中雖然多有修道之士,終究是新生之族,不如其他各族歷時悠久,因此最近并未聞有大神通者出世。先前治人族者,人皇伏羲是也,其來歷不必多言。伏羲雖然轉(zhuǎn)世之后又修得了大神通,如今卻也隱于三十三天之外火云宮清修,不理世事。只是盡管如此,人族與諸位圣人關(guān)系密切,女媧娘娘、太清圣人暫且不談,便是玉清圣人、上清圣人、鎮(zhèn)元圣人門下,也皆有人族為徒,此事卻是不可不慮。除此以外,因著伏羲緣故,妖族與人族關(guān)系也是異常密切。”
蚩尤問道:“如今人族,誰為其主?”
便有另一位知情的大巫答道:“便是烈山氏,如今稱神農(nóng),號炎帝。”
蚩尤聞烈山氏之名,頓時想起往事,驚道:“烈山氏也是我巫族,如何倒成了人族之主?”
那大巫解釋道:“聽外界傳言,他本為人族,出生之時,被一陣大風(fēng)吹到九黎,為我族眾收養(yǎng),十年之后,又被鎮(zhèn)元圣人門下玄松道人點化,因而回了人族。”
蚩尤猛吸了口涼氣,嘆道:“好一個烈山氏,好一個人族,果真不凡!他當(dāng)年在巫族時,習(xí)練巫族神通,尤略勝于我,任誰都看不出異狀,誰知竟是異族。人族之能,由此可見一般!如今他歸了人族,數(shù)百年間,不知道又修了何等厲害神通!”
麾下一位大巫言道:“烈山氏之所以為人族共主。并非是神通蓋世。乃是德行過人。他嘗百草、種五谷、制醫(yī)藥、立市)。行教化之事。人族廣受其惠。因推為共主。以繼伏羲。”又向蚩尤詳細(xì)說了烈山氏之事。
蚩尤聞之默然。良久嘆曰:“吾以為作五金。制兵器。便是古今極大功業(yè)。今日聞烈山氏所為。不如之多矣!”
眾巫聽他似有頹意。皆安慰道:“人族之中。似烈山氏者。也只有伏羲而已。此乃特例。數(shù)百年不出一位。圣主無須多慮!”
蚩尤卻陡然一拍桌案。喝道:“如此看來。我巫族更要當(dāng)機(jī)立斷。趁早起事。若是貽誤時機(jī)。待人族在洪荒立穩(wěn)了根基。那時只怕悔之晚矣!”眾巫聞言。紛紛點頭稱是。
蚩尤道:“我意集合全族精銳。出九黎。伐百族。復(fù)洪荒。成巫族之霸業(yè)。現(xiàn)先祖之榮光。諸位可愿與我同立此不世功業(yè)乎?”
眾巫皆拜道:“我等愿肝腦涂地。百死無悔!”
由此大事遂定,蚩尤乃集合各部,整理兵甲,祭告先祖,誓師出征。
巫族伐洪荒,天下震動,生靈恐懼。周圍一些弱小種族,攝于巫族實力,皆不敢與之為敵,望風(fēng)而降,甘愿臣服。偶有不知高低、敢于反抗者,輕易便被其碾作齏粉。因此巫族出九黎,勢如破繡,兵鋒直指人族。
人族是盤古血脈,圣人造化,便是當(dāng)初巫族管地之時,也是自治,并未委曲求全過。何況此時實力龐大,族群數(shù)量不知比巫族多了多少,已經(jīng)冠于洪荒。因此巫族武力雖強(qiáng),想要強(qiáng)迫人族低頭,卻是萬難。
消息飛快傳開,有人報知炎帝。炎帝與群臣計議道:“巫族
霸洪荒千萬年,妖巫天庭一戰(zhàn)之后,大勢已衰,氣運(yùn)想要強(qiáng)逆運(yùn)勢,再掌洪荒,只怕徒勞無功,反遭天譴,實為不智之舉!”
有人出而言道:“蚩尤作亂,攻伐洪荒,逆天行事,乃是不義之舉。我人族順天應(yīng)命,正好趁此良機(jī),登高一呼,號召百族共擊巫族,必能克敵制勝。如此巫族可破,戰(zhàn)亂可平,洪荒可靖,我人族亦可為百族之矣!”
炎帝沉吟一番,說道:“巫族雖然魯莽,卻是盤古血脈,洪荒正宗,有大恩于人族,不可言語輕慢。我并非只因一己之私,感念巫族當(dāng)年養(yǎng)育之恩,才出此言。爾等休要忘了:人族初生之時,還是后土娘娘護(hù)佑,劃出伊洛之間的一塊寶地,供人族休養(yǎng)生息,人族才有今日。以此言之,也是父母之恩,與我遭遇彷佛。”
庭下眾人聞言,想起舊時后土娘娘照拂之恩,皆點頭稱是。
炎帝便傳令道:“令東方各路部族,不得與巫族交戰(zhàn),可悉數(shù)往西遷,回歸中原,將東方土地,盡皆讓與巫族,以報巫族昔時對于人族的恩德!”部下得令而去。
巫族伐洪荒,意在立威,使其他種族都知道巫族武力,以收震懾之效。人族乃是洪荒新晉強(qiáng)者,正是巫族立威對象,豈會輕易放過?何況巫族之志,在于整個洪荒,也并不是東方一地便能滿足。因此人族不戰(zhàn)而退,蚩尤當(dāng)然不會善罷甘休,率領(lǐng)巫族在后面緊迫而來,直入中原,其勢欲逼迫陳都。鐵流滾滾,所擊者破,所當(dāng)者摧,不少抵抗的人族,不免紛紛罹難。
于是臣下向炎帝諫道:“我人族讓還東土,已算報了恩德。如今巫族窮追不舍,逼迫陳都,我等若是繼續(xù)逃避,恐怕為洪荒百族所笑,從此皆以為我人族軟弱可欺矣!愿我主奮起長戈,廣邀同道,率眾對抗巫族,我等皆愿效死力,縱然粉身碎骨,也要讓洪荒百族看看我人族地武勇!”
炎帝知戰(zhàn)不可免,心中黯然,說道:“巫族所為,使得人巫大戰(zhàn),已經(jīng)勢在必行。然我自幼長于巫族,與蚩尤也頗有恩義,今日要親自操戈,相互殘殺,如此不亦痛乎?”
部下或曰:“圣主既然不忍與蚩尤兵戈相見,不若于我人族之中,尋一良將,代而征之可也!若不能克,再起駕親征,為時不晚。”
炎帝然其言,乃問道:“我人族諸部之中,誰能代我征伐蚩尤?”
彼時人族人才濟(jì)濟(jì),不乏驍勇善戰(zhàn)之輩。炎帝此語既出,庭下薦聲不絕,所薦者皆勇烈之士、善戰(zhàn)之人,只是炎帝聽在耳中,只默然不語。
遂有人薦之曰:“姬水之畔,有人族部落曰有熊,其主姓公孫,曰軒轅氏,少而聰敏,性情敦厚堅毅,有大仁大智大勇,可以為將帥。”
炎帝問曰:“軒轅氏之仁,何以知之?”
答曰:“嘗聞有熊氏之漁獵也,春不傷牝獸,秋不捕雌魚。此皆令出軒轅氏,由是知之!”
炎帝欣然道:“善哉!代吾征蚩尤者,非軒轅氏莫屬矣!”于是邀至都城,拜為將帥,并將赭鞭賜之,一來以顯代炎帝出征之意,二來也可用于防身。同時宣令,但凡洪荒人族,見赭鞭如見炎帝,絲毫不得有違!
除了伏羲所傳玄龍印外,炎帝有三大寶,乃是神農(nóng)、神農(nóng)鼎、赭鞭,皆為教化人族之圣器,后天功德之至寶,人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此軒轅氏既持赭鞭,名正言順,令出即行,無人敢違逆。
軒轅氏領(lǐng)命,率有熊氏得力干將,又集結(jié)人族各部精銳,整肅軍容,辭別炎帝,前往中原征伐蚩尤。同時,在洪荒廣布消息,邀請各仙山洞府有道之士,前來相助。
妖巫之間,乃是死敵,相互最為關(guān)注。
妖族雖然散落洪荒,只是各自修行而已,總體實力仍在。他們知道巫族征伐洪荒,意欲一族稱霸,心中哪里能服?只苦于妖族沒有明主,不能聚合風(fēng)云。
正在有志難伸之時,有人族軒轅氏,代炎帝征伐巫族。妖族聞之大喜,正是同仇敵愾,可為同道。再加上伏羲治人族數(shù)百年間,雖是人族之主,隱隱也是妖族之主。人妖之間,并無太大距離。妖族對于人族當(dāng)領(lǐng),并不反感。
因此,人族大軍一出,妖族隱修者也都紛紛出世,來投者絡(luò)繹不絕。他們神通廣大,地位然,雖然難以聽從凡夫俗子命令,但是也能互相尊重,齊心協(xié)力。
是故軒轅氏所領(lǐng),雖說是人族大軍,實際上卻是人妖二族聯(lián)盟。其中妖族的實際戰(zhàn)力,還要遠(yuǎn)人族,在戰(zhàn)場上要占主導(dǎo)作用。
本來是人巫大戰(zhàn),實際上漸漸變成了又一次妖巫大戰(zhàn)。(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