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妖巫縱起大雨水 金母遣下小徒兒
說人族大軍,開進(jìn)中原,尊炎帝之命,也不繼續(xù)東去扎,以逸待勞,靜待巫族前來。妖族不耐久等,便有麾下應(yīng)龍主動請纓道:“巫族號稱要征伐洪荒百族,以為一族獨(dú)尊,口氣甚大。雖是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也必有所持,才能如此。如今兩軍交戰(zhàn)在即,不如我先前去探探虛實,以知己知彼,未雨綢繆,未知人主意下如何?”
此龍也是妖族大圣,修行日久,經(jīng)歷過天庭大戰(zhàn),乃是龍中之精,水中之靈,擅長呼風(fēng)喚雨,長有雙翼,展開若垂天之云,一振而去萬里,度極為快捷。因此作個探子,便有不對,也可以及時撤回,料想出不了差錯。
軒轅氏應(yīng)允,應(yīng)龍乃振翅而去。不過片刻,已經(jīng)到了冀州上空,見前方煞氣沖天,籠罩?jǐn)?shù)十萬丈方圓。煞氣所在之處,行云四散,飛鳥無蹤,直貫九天之上。應(yīng)龍見了這等氣象,心中想到:“此必巫族大軍所在了!氣勢倒著實不凡,只不知實力如何?”乃隱匿行蹤,撥開云霧一角,偷偷看去,只見前下方密密匝匝,至少有數(shù)百萬鐵甲,嘯聚如蟻,涌動如潮,正向中原行進(jìn)。應(yīng)龍再用神識一查,其中竟有數(shù)十位不遜于自己的絕世強(qiáng)者,更有一位,竟然隱隱含有祖巫威壓,連應(yīng)龍也有些心悸,不敢細(xì)探。
應(yīng)龍神念,自然瞞不過蚩尤。只是他對巫族實力極為自信,不僅不想隱瞞,反而朝天上喝道:“是何方鼠輩偷偷摸摸窺探?既然無膽交戰(zhàn),如今又見識了我巫族實力,何不早早投降?若再遲疑,待我大軍親至,不論順逆,俱為粉!”眾巫皆哈哈大笑!
應(yīng)龍乃是上古妖神,也曾是妖族天庭的勇將,雖是心驚巫族實力,哪會害怕退縮?他見蚩尤如此狂妄,目中無人,心中氣惱,便在巫族必經(jīng)之處,擇一高地,施展神通,蓄下大洪水,待巫族經(jīng)過之時,猛將洪水瀉下。巫族不備,頓時被沖得七零八落。眾大巫現(xiàn)始作俑者,前來追趕時,應(yīng)龍早雙翅一展,已經(jīng)朝東去了。
若是普通種族,經(jīng)歷這一場大水,只怕已經(jīng)一敗涂地,勝負(fù)就此可定!只是對巫族而言,卻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患。雖然一時陣勢被大水沖散,看起來狼狽不堪,其實死傷寥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于這樣的結(jié)果,應(yīng)龍也是心里有數(shù),并未指望能用洪水殺傷巫族,只是不忿巫族目中無人的姿態(tài),想要給他們一點(diǎn)顏色看看而已。
因此泄下洪水之后,連看都不看,便徑自回了軒轅氏軍中。
只是他這樣一來,雖然出了一口惡氣,卻捅了馬蜂窩,惹惱了巫族。蚩尤有些城府,還能忍耐得住,麾下眾大巫卻卻都是氣憤難平,紛紛建言還以顏色。又有機(jī)敏者探得應(yīng)龍去向,知道是軒轅氏部下所為,也前來報知蚩尤。
蚩尤說道:“此必軒轅氏前哨,來探虛實也!不過我觀其行跡,卻不似人族,倒像是妖族神通者所為!聽說如今人妖一體,合為一軍,要與我巫族對抗,原來情形果真如此。這樣一來,我巫族倒正好畢其功于一役,不用四處尋找妖族了。”
麾下大巫卻不管這些。紛紛說道:“兩軍還未交戰(zhàn)。屑小之徒便如此張狂。竟敢孤身挑釁我族。若不還以顏色。不見我巫族地厲害!”
蚩尤笑道:“此乃小兒之戲也。對我巫族勇士而言。與江海之中一浴并無區(qū)別。不過忍氣吞聲。并非我巫族性情。正好我族之中。也有風(fēng)伯雨師。天生水屬神通。他們用水來淹我。我也用水去淹他們。也好讓他們看看是妖族地水厲害。還是我巫族地水厲害。”便令麾下風(fēng)伯雨師。當(dāng)前先行。去軒轅氏駐地行事。
風(fēng)伯雨師領(lǐng)命而去。蚩尤與眾巫笑道:“妖族招此災(zāi)禍。還只是丟了臉面而已。人族孱弱。卻免不得要吃大苦頭了!這同一條船。也不是那么好坐地!”眾巫知道這兩位大巫地厲害。都相互哈哈大笑道:“人族也是始作俑者。與妖族沆瀣一氣。早晚為我巫族所敗。不值得可憐。不過此番有風(fēng)伯雨師出手。或許不用我大軍趕到。人妖二族。已經(jīng)沒有反抗之力了。”蚩尤聽了。也是大笑不已。
于是風(fēng)伯雨師二巫。來到人族大軍駐扎之處。尋一隱蔽之所。悄悄施展巫族秘法。縱起狂風(fēng)暴雨。于軒轅氏駐地。不停吹打。晝夜不息。
彼時軒轅氏軍中。也不乏一些妖族之中地大神通者。克水、止雨之術(shù)。不知道有多少種。可是一一作法。竟都只解得一時之苦。不能徹底將
住。于是人妖大軍。在這狂風(fēng)暴雨吹打之下。苦不
這番風(fēng)雨,乃是二巫以巫族密咒,誠心溝通天地,辛苦招來,其并非神通造化,實是天地之威。因此妖族中雖然不乏強(qiáng)者,卻不能對抗這天地之威,縱然倚仗神通,能改得一時一地風(fēng)云變化,卻都不能持久。
例如水火變化、移山撼岳,對于修得神通者而言,并不為難。只是如果要移動洪荒靈脈,改變天象,此等牽一而動全身之事,其中不知道牽扯多少因果,非大神通不能為之。即使能勉強(qiáng)而為,一時成事,亦難于持久。再如無中生有,憑空使高山拔起,地泉涌出,而不借助外物,雖大羅金仙,也不能為之,實際上已經(jīng)是圣人的造物神通。
巫族咒法,雖然施展不便,而且甚難成功。但是一旦成功,卻是借天地之手行事,展現(xiàn)的是天地之威,不管有多少因果,亦都?xì)w于天地,由此可知這咒法的神奇!風(fēng)伯雨師,正是修煉咒法的佼佼者,因此這番風(fēng)雨,雖然并非什么罡煞神雷,不能置人于死,卻偏偏不能止之,頓時倒使得人妖兩族,束手無策!
巫族得了回報,齊齊高興不已。蚩尤知道了,不僅不趁機(jī)進(jìn)攻,反而故意減而行,存心先看人妖二族笑話。
不說這邊戰(zhàn)事,卻說前次天庭大戰(zhàn),帝俊與東皇太一殞身,真靈分別轉(zhuǎn)世,真身潰散于天地之間。其中,有一絲太陽真火之精,投到洪荒西南一處山谷之中。也是機(jī)緣巧合,那處山谷,正好是地脈匯聚、至陰至煞之處,正好與太陽真火相配。于是陰陽相交,有了一番玄奧變化,后來再歷千余年,化為一生靈,乃是一女,名曰魃,后世亦稱女。
女魃繼承了天帝的太陽真火之精,至剛至陽,雖然部分與至陰至煞之氣交合,卻仍然是天生的陽火之身。
此乃太陽真火之精,威力極大,女魃又是初生,懵懵懂懂,不知收斂。于是所過之地,土地皆大旱不雨,猶太陽炙烤一般,民眾亦苦不堪言。
正好此事為昆侖仙島西王母神念查之,憐其為故人遺脈,又喜她資質(zhì)神通,不忍其懵懂之中,無心作孽,化為灰灰,遂令留守身邊地青鳥將其帶到昆侖仙島,將其點(diǎn)化,收于門下。其時西王母之徒,已經(jīng)入世修道。大為徒,曰上元夫人,次徒為少,曰玄女娘娘,只有最小的青鳥,不忍離去,留在昆侖仙島,隨侍西王母,至于加上女魃,乃是第四徒。
這一日,西王母召來女魃,對她說道:“如今洪荒之中,人、妖、巫三族大戰(zhàn)將起,我查你命數(shù),也在此劫之中,逃避不得。有道是:有劫須先了,無劫勿自招。勉強(qiáng)閉門修行,終究難以明心見性,證得無上道果。入世歷劫,也是悟道之途,更能了結(jié)因果,別有一番益處。如今人族困于風(fēng)雨之中,為師便令你今日下山,前往中原,為其解除苦厄。軒轅氏命相貴重,人族福緣深厚,必能成就大事。你亦可留在軒轅氏處,助其行事,將來功成身退,也有一番功德。”
女魃拜別之時,西王母又囑咐道:“你雖天生神通,頗有不凡之處,只是出身之時,陰陽二氣不均,再加上修行時日尚短,根基還有些薄弱。此去之后,切記心存大道,勤修六根,保其清凈,切勿神識昏昧,心生執(zhí)念,墮了凡塵!”
女魃記下了,便辭別西王母,下了昆侖山,駕云往中原而來。不一刻,已到人族大軍駐扎之處,果見風(fēng)雨如潮,鋪天蓋地,狂暴之極。云層累累之下,白晝竟如黑夜。地面上已經(jīng)四處激流,山川沖毀,河流改道,人族大軍在里面苦不堪言。
女見了,不敢怠慢,連忙在云層之中,施展神通,以自身太陽真火之精,引下太陽星陽火之靈,驅(qū)除水霧。她這太陽真火,本就源自太陽星,乃是一體,終于成功將太陽星上地至剛至陽之氣引下。
于是這一片地方,天象大變,烏云俱散,雨息風(fēng)止,炙熱太陽光芒,照射在軍陣之上,反而猶如酷暑。
人妖二族見風(fēng)雨終于止住,頓時大喜,對這一時炙熱卻是毫不在意,反而正好晾曬濕物。軒轅氏謂眾人道:“如今雨息風(fēng)止,必有大神通者相助!我當(dāng)親謝其恩!”率眾仰頭看時,只見空中一位女仙,冉冉而至,身后太陽星出萬丈光芒,將其掩映得猶如天上神女,令人目眩神馳。(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