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82高滔滔垂簾聽政
高滔滔是個不幸的女子,中年喪夫,老年喪子。宋神宗因為改革與高太后鬧得不可開交,現(xiàn)在壯志未酬卻到了彌留之際,他皺著眉頭看著高太后說:娘,要是沒有什么事,我先死了。高太后的心碎了一地。
越五日,神宗駕崩,年三十有八。總計神宗在位,改元二次,共十八年。
趙煦在宋神宗靈位前繼位,工作人員說宮中沒有10歲小孩穿的皇袍,高太后從容地讓小黃人把之前做好的衣服拿出來,穿在趙煦身上。大臣們竊竊私議爹還沒死,皇帝的制服就做好了,早有預謀吧?小黃人聽到后呵斥道:你們活夠了嗎?你們祖宗八代都活夠了嗎?高太后的話誰敢不聽?
趙煦即位后,尊皇太后高氏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為皇太后,生母朱氏為皇太妃。 祖母太皇太后臨朝聽政 。
高太后儉以養(yǎng)德絕不是做表面文章,垂簾聽政管理天朝是個體力活,身邊工作人員心疼太后,可當時巨能鈣腦黃金還沒有合成出來,據(jù)說羊乳最滋補,太后的宵夜就選這款。高太后端起小碗不由蹙起眉毛:羊媽媽剛生下羊?qū)殞殻蛉樵趺淳偷轿彝肜锪耍堪Ъ也怀粤耍?br/>
趙煦年幼時非常喜歡讀書,涉獵廣泛,尤喜唐人律詩。趙煦即位時年僅九歲,有一天按照禮儀應由他接見遼朝使者。大臣蔡確擔心趙煦見了遼人的容貌、服飾后會受到驚嚇,先一日就對他仔細介紹遼使的容貌和服飾,重復講了幾十遍。趙煦聽后嚴肅地問道:“遼朝使者是人嗎?”蔡確說:“當然是人,不過是夷狄罷了。”趙煦說:“既然是人,我怎么會怕他呢?”蔡確沒想到趙煦如此有主見,只得惶惶退下。
宋哲宗雖然年紀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卻是神情莊重,言談舉止不失帝王風度。史書上說他“天表粹溫,進止中度”。
一次在大殿上,有個太監(jiān)拿奏折時,不小心把宋哲宗的頭巾碰掉了。當時,宋哲宗才剃過頭,頭巾突然掉下來,頭皮顯得明光發(fā)亮,看起來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著頭裝作沒看見。太監(jiān)也嚇得驚慌失措,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旁邊另一個太監(jiān)急忙拾起頭巾,重新給宋哲宗戴上。宋哲宗始終坐在那里,不發(fā)一言,不動聲色,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一樣。散朝后,宮內(nèi)總管過來請示如何處理那個太監(jiān),宋哲宗這個時候反而微笑著說:“區(qū)區(qū)小事,不必計較。”對這個無意出錯的太監(jiān)不再進行追究。
高太后的兩個侄子高公繪、高公紀都該升觀察使,但她堅持不允。哲宗一再請求,才升了一級。一次高公繪呈上一篇奏章,請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見奏召來公繪問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寫出這樣的奏章?”公繪說是邢恕的主意并代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請還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當年明肅太后劉娥垂簾聽政,就在文德殿聽政辦公。現(xiàn)在高太后垂簾聽政,禮部援引劉太后有例可循,高太后不答應。蘇東坡文采飛揚鞭辟入里地論證在大慶殿和在文德殿辦公的利弊得失。高太后看后一笑道: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就讓我和我的大孫子一起工作吧。
高太后被后人譽為“女中堯舜”,但她在政治上卻極為盲目和固執(zhí)。神宗時代,高太后就是變法的主要反對者之一,她曾與仁宗曹皇后一起在神宗面前哭訴王安石新法敗壞祖宗家法,害苦天下百姓。高太后垂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反對變法最堅決的司馬光。司馬光在神宗變法時隱居洛陽達15年之久,百姓都知道他日后可能復出,稱他為“司馬相公”,而許多賦閑在家的反變法官員也很欽佩他,這些人是司馬光執(zhí)政后更化的主要力量。司馬光被召回朝廷后,立即打出“以母改子”的旗號(以神宗母高太后的名義來變更神宗朝的政治措施),全面廢除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司馬光廢除新法之徹底,不能不說他帶進了自己10多年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個人情緒的影響。然而,高太后卻不僅一味信任司馬光,委以重任,還在司馬光死后,將其反對變法的措施執(zhí)行到底,并起用大批反對派官員如文彥博、呂公著、范純?nèi)屎蛥未蠓赖热耍謱⒅С肿兎ǖ墓賳T呂惠卿、章惇和蔡確等人逐出朝廷,從而激化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斗爭。
司馬光病歿以后,呂公著獨秉政權(quán),一切黜陟,仍如光意,進蘇軾為翰林學士。一夕值宿禁中,由中旨召見便殿,太皇太后問道:“卿前年為何官?”蘇軾對道:“常州團練副使。”太皇太后復道:“今為何官?”蘇軾對道:“待罪翰林學士。”太皇太后道:“為何驟升此缺?”
“仰賴太后的恩典。”
“這與老身無關。”
蘇東坡只好瞎猜:“一定是皇上的恩典。”
“與皇上也無關。”
蘇東坡又猜道:“也許是有老臣推薦。”
太后說:“與他們也沒關系。”
蘇東坡呆了片刻。然后說:“臣雖不肖,但從不運用關系求取官職。”
太后最后說:“這是神宗皇帝的遺詔。先王在世時 ,每當用膳時舉著不下,臣仆們便知道是看你寫的文字。他常說起你的天才,但未及進用哩。”蘇軾聽了此言不禁感激涕零痛哭失聲,太皇太后亦為泣下。哲宗見之對哭也忍不住嗚咽起來。左右內(nèi)侍都不禁下淚。太皇太后見狀似覺不雅,停淚語蘇軾道:“這不是臨朝時候,君臣不拘禮節(jié),卿且在旁坐下,我當詢問一切。”言畢即命內(nèi)侍移過錦墩令蘇軾旁坐,蘇軾謝恩坐下。太皇太后問語片時,無非是國家政要。蘇軾隨問隨答頗合慈意,賜茶給飲后復顧內(nèi)侍道:“可撤御前金蓮燭送學士歸院。”一面說一面偕哲宗入內(nèi)。當由兩內(nèi)侍捧燭導送由殿至院,真?zhèn)€是曠代恩榮一時無兩。
高太后聽政時,軍國大事都由她與幾位大臣處理,年少的趙煦對朝政幾乎沒有發(fā)言權(quán)。大臣們也以為趙煦年幼,凡事都取決于高太后。朝堂上,趙煦的御座與高太后座位相對,大臣們向來是向高太后奏事,背朝趙煦,也不轉(zhuǎn)身向趙煦稟報。以致趙煦親政后在談及垂簾時說,他只能看朝中官員的臀部和背部。
到了趙煦十七歲時,高太后本應該還政,但她卻仍然積極地聽政。而此時,眾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諭必聽太后之言,也不勸太后撤簾。高太后和大臣們的這種態(tài)度惹惱了趙煦,使其心中非常怨恨,這也是他親政后大力貶斥元祐大臣的一個原因。
盡管高太后和大臣在垂簾時沒有考慮趙煦的感受,但他們并不放松對趙煦的教育。高太后任呂公著、范純?nèi)省⑻K軾和范祖禹等人侍讀,想教育趙煦成為一個恪守祖宗法度、通曉經(jīng)義的皇帝,尤其是讓趙煦仰慕為士大夫津津樂道的清平盛世的宋仁宗,而不是銳意進取的神宗。
此外,高太后在生活上對趙煦的管教也很嚴格。為避免趙煦耽于女色,高太后派了二十個年長的宮嬪照顧他的起居,又常令趙煦晚上在自己榻前閣樓中就寢,相當于限制了他自由活動的空間。
更讓趙煦難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對待其生母朱氏也過于嚴苛。朱氏出身寒微,幼時遭遇極坎坷,入宮后,初為神宗侍女,后來生了趙煦、蔡王趙似和徐國長公主,直到元豐七年(1084年)才被封為德妃。朱氏溫柔恭順,對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一向都畢恭畢敬。趙煦即位后,向皇后被尊為皇太后,朱氏卻只被尊為太妃,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在如何對待朱氏問題上,朝中有人想降低皇帝生母的等級,以凸顯垂簾的太皇太后;有人主張尊崇朱氏,以顯示天子的孝道。但高太后想壓制朱氏,直到元祐三年(1088年)秋,才允許朱氏的輿蓋、儀衛(wèi)、服冠可與皇后相同。趙煦親政后,立即下令母親的待遇完全與皇太后向氏相同。通過趙煦生母的待遇問題,可以看出其間復雜的政治斗爭背景。
高太后和元祐大臣所做的一切,對于趙煦來說,負面影響非常大。九年的歷練,趙煦坐在高太后身后,把自己煉成了悶嘴葫蘆。每次大臣向趙煦和高太后奏報時,趙煦都沉默不語。一切權(quán)力屬于高太后。有次下班回宮的路上,高太后從霸氣側(cè)漏的狼外婆回歸為和藹可親的老奶奶,她問趙煦道:“孫子,剛才大臣們奏事,你為什么一言不發(fā)?”趙煦回道:“該說的你都說了,我還有什么可說、能說呢?”從此兩個人一起工作時,趙煦更是連個屁都不放。
趙煦常使用一個舊桌子,高太后令人換掉,但趙煦又派人搬了回來。高太后問他為何,趙煦答:“是父皇(神宗)用過的。”高太后心中大驚,知道他將來一定會對自己的措施不滿。劉摯曾上疏,讓高太后教導趙煦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高太后說:“我常與孫兒說這些,但他不以為然。”高太后由此愈加擔心,更加不敢放下權(quán)力了。
元祜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重,召大臣呂防、范純?nèi)实热雰?nèi),對他們說:“我病將不起了。”呂、范齊聲道:“慈壽無疆,料不致有意外情事。”太皇太后道:“我今年已六十二歲,死亦不失為正命,所慮官家(宮中稱皇帝為官家)年少,容易受迷,還望卿等用心保護!”呂、范同聲道:“臣等敢不遵命!”太皇太后顧范純?nèi)实溃骸扒涓钢傺涂芍^忠臣,明肅垂簾時勸明肅盡母道,明肅上賓后勸仁宗盡子道,卿當效法先人毋忝所生!”純?nèi)侍槠苊L侍髲偷溃骸拔沂苌褡陬櫷新犝拍辏涞仍囇跃拍觊g,我曾加恩高氏否?我為公忘私,遺有一男一女,我病且死,尚不得相見哩。”言訖淚下。喘息了好一歇,復囑呂、范二人道:“我死以后,皇上(哲宗)是不會再重用你們的了。你倆應當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避,讓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禍。”太后既然知道哲宗心性,當力戒哲宗,對呂、范二人作頹唐語,令人難解!呂、范勸慰數(shù)語,隨即告退。
幾天后,高太后病死于汴京。終年62歲,謚號為宣仁圣烈皇后,
與宋英宗合葬永厚陵(今河南鞏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