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83劉皇后樂極生悲
高太后在世時對哲宗的管束頗為嚴厲,她希望哲宗象仁宗一樣循規(guī)蹈矩,而不要象他的親爹神宗那樣折騰。
但是適得其反,隨著青春期的成長,趙煦發(fā)現(xiàn)身邊侍候自己的都是上了年紀的宮女,而后宮佳麗連個影子都看不見,哲宗表面上無可奈何,暗地里對 祖母的抵觸和怨恨與日俱增。
趙煦不滿司馬光的“以母改子”,不滿元祐舊臣早年對他的冷落,更不滿高太后對他的種種壓抑,所以高太后去世后,凡是她支持和推行的,哲宗就堅決反對和取締;凡是她罷黜和廢棄的,哲宗就重整旗鼓啟用實施。
趙煦對舊黨的仇恨心理不亞于元祐時被打擊的新黨。首當其沖的,是讓當年那些給他背影的朝臣們,有多遠去多遠。蘇東坡都去到儋州了,帝國沒有比這更加遙遠的窮鄉(xiāng)僻壤了。如果司馬光不是早些年壽終正寢,可能會落得同樣的下場。
紹圣初,逢郊祀大禮,朝廷要頒布大赦詔令,通常連死囚都免去死刑。有大臣請示哲宗,可否赦免貶謫的舊黨官員,哲宗回答得極為干脆,說決不可以。紹圣四年(1097),有人建議讓謫居嶺南的劉摯等人“稍徙善地”,以“感召和氣”,哲宗卻說:“劉摯等安可徙!”連在嶺南附近做些調(diào)動也不允許。而對于王巖叟,哲宗指責他當初貶蔡確時,實際上是將矛頭對準自己,用心極險惡,也就更加痛恨他。哲宗的這些言行相當于宣判了舊黨人政治上的死刑,至少在哲宗統(tǒng)治時期,他們永無翻身之日。
趙煦即位之初,太皇太后高氏為他安排了眉州防御使兼兵馬都虞侯孟元的孫女孟氏為皇后,但趙煦更加喜愛姿色過人、多才多藝的御侍劉氏,劉氏由美人進封婕妤。
劉氏仗著趙煦的恩寵,在宮中驕橫跋扈,連孟皇后也不放在眼里。一次冬至朝會,后妃們按例謁見太后,至隆祐宮,太后尚未御殿,大家按不同等級坐在形制不同的座位上,向例惟皇后坐椅朱漆金飾,嬪御不得相同,偏劉婕妤立著一旁,不愿坐下。內(nèi)侍郝隨窺知微意,也讓她坐到與后座相等的一個坐椅上。大家對她很不滿意。這時不知誰高喊道:“皇太后駕到!”眾后妃連忙起身。但等了好長時間也沒見太后身影,后妃等均是蓮足,不能久立,復陸續(xù)坐下,劉婕妤也坐將下去。可是不知誰搞惡作劇,將劉氏的座椅偷偷抽走了。劉氏坐了個空,竟仰天跌了一交。侍從連忙往扶,已是玉山頹倒,云鬢蓬松。妃嬪等相顧竊笑,連孟后也是解頤。劉婕妤驚忿交集,如何忍耐得住?可奈太后宮中不便發(fā)作,只好咬住銀牙強行忍耐,但眼中的珠淚已不知不覺地迸將下來。此時的她心中暗想:“這明明是中宮使刁,暗囑侍從設(shè)法,詐稱太后出殿,誘我起立,潛將寶椅撤去,致令仆地,此恥如何得雪?我總要計除此人,才出胸中惡氣。”
這時向太后已是出殿,御座受朝。孟后帶著嬪妃行過了禮,太后也沒甚問答隨即退入,后妃等依次回宮。
劉婕妤踉蹌歸來余恨未息。郝隨從旁勸慰道:“娘娘不必過悲,能早為官家生子,不怕此座不歸娘娘。”婕妤恨恨道:“有我無她,有她無我,總要與她賭個上下。”說著時巧值哲宗進來,哲宗見她淚眥熒熒,玉容寂寂,不由問道:“今日冬至朝見太后,敢是太后有斥責嗎?”婕妤嗚咽道:“太后有訓理所當從,怎敢生嗔?”哲宗道:“此外還有何人惹卿?”婕妤只是哭著不答一言。郝隨即在旁跪奏大略,一口咬定是皇后陰謀。哲宗道:“皇后循謹,當不至有這種情事。”婕妤接口道:“都是妾的不是,望陛下攆妾出宮。”說完竟枕著哲宗足膝一味嬌啼。哲宗生平寵愛莫如劉婕妤,看她愁眉淚眼仿佛帶雨梨花,于是軟語溫存好言勸解,才得婕妤罷哭。哲宗復令內(nèi)侍取酒肴與婕妤對飲消愁,待到酒酣耳熱已是夜色沉沉,哲宗便就此留寢。是夕自然是艷語濃情參入讒言。
福慶公主偶得奇病醫(yī)治無效,太后有姊頗知醫(yī)理,嘗療后疾,公主亦令她診治。她窮極無法,別覓道家治病符水入治公主。誰料宮中造謠構(gòu)釁嘖有煩言,說是中宮厭魅防有內(nèi)變。哲宗即命內(nèi)押班梁從政與皇城司蘇珪徹底究治。梁、蘇濫用非刑,逮捕一干人犯盡情搒掠,甚至斷肢折體脅使誣供。孟后待下本寬,宦妾等多半感德哪肯無端妄扳?梁、蘇大怒竟令割舌,最后憑空架造捏成冤獄。哲宗聞奏下詔廢后,令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靜妙仙師,法名沖真。
向太后傳帝入見,哲宗即往謁太后。向太后道:“哪有廢立皇后的道理?皇后無子可廢,下一個不是輪到我么?”哲宗連稱不敢,既而退還御寢。
哲宗廢去孟后未免后悔,蹉跎三年未立中宮。所謂狐媚偏能惑主,蛾眉不肯讓人,劉婕妤能歌善舞琵琶十級。一曲清歌一段妙舞,一張“明艷冠后庭”的蛇精臉,趙煦想不跟她生孩子都難。
劉婕妤日夕覬望格外獻媚,不久果然懷妊,劉婕妤東禱西祀期得一子,至十月滿足臨盆分娩,真產(chǎn)下一位郎君。這喜事非同小可,劉妃原是心歡,哲宗亦甚快慰。于是宮廷奏章一日數(shù)上,請立劉妃為后。哲宗乃命禮官備儀,冊立劉氏為皇后
哲宗擇日御文德殿,親授劉后冊寶。,劉后數(shù)年怨忿一旦銷除,正是揚眉吐氣說不盡的快活。哪知福兮禍伏樂極悲生,劉后生子名茂,才經(jīng)二月有余,忽生了一種奇疾,終日啼哭飲食不進,太醫(yī)不能療治竟爾夭逝。劉后悲不自勝徒喚奈何。偏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四天之后,劉氏的女兒揚國公主也暴病死去。
這些事對趙煦造成不小的打擊,不久也生起病來,好容易延過元符二年,到了三年元日臥床不起。御醫(yī)等日夕診視龜鹿齊投,終不能挽回壽數(shù)。正月八日哲宗駕崩,享年二十有五。總計哲宗在位改元二次,閱一十五年。
哲宗駕崩后,18歲的趙佶繼承皇位,是為宋徽宗。從此北宋的舞臺拉開最后一幕,掘墓人紛至沓來。
25年后金兵攻破開封城,帶走了徽宗趙佶和剛剛做了1年零2個月的欽宗趙桓。1127年,徽宗的第9個兒子,一直出差在外的趙構(gòu)在南京(今商丘)繼位,南下的金兵步步緊逼,趙構(gòu)帶著臣僚步步驚心退到臨安府(今杭州)。
公元1132年,大宋遷都杭州。在人間天堂的杭州有人從市場上帶回來一個水晶碗進獻給趙構(gòu),趙構(gòu)一見淚如雨下,當年宋哲宗趙煦下葬的時候,這個水晶碗就放在趙煦身邊。趙構(gòu)睹物思人,一邊哭一邊恨讓伯父趙煦死了也不安寧的金兵。
公元1148年,太常少卿方庭碩受命出使金國,路過永泰陵時只見荒草離離,宋哲宗的骸骨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方庭碩眼含熱淚,恭恭敬敬地撿起骸骨用衣服包起來。這個忠直的大臣心里恨透了金兵,不過宋仁宗的昭陵卻完好無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