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如何使你變得更加成熟(2)
不可否認地說,這些人都是具有成熟心理的人。他們不會陷于自己的困難當中,而是勇敢地去面對它、接受它,然后想辦法加以克服、解決。他們不會去乞憐,不會絕望,也不會去找借口來推脫責任。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太貧窮了,那么,貧窮會不會是失敗最有力的理由呢?
美國總統(tǒng)赫伯特?胡佛是愛荷華一名鐵匠的兒子,后來又成了孤兒;IBM的董事長托馬斯?沃森年輕時曾擔任過簿記員,每星期只賺兩美元。這些著名的成功人士,都沒有因為貧窮這一因素受到任何阻礙。他們把心思都花在了工作上面,因此根本沒有時間去自憐或抱怨。
蕭伯納對那些時常抱怨環(huán)境不順的人感到十分反感。他說:“人們時常抱怨自己的環(huán)境不順利,因此使他們沒有什么成就。我是不相信這種說法的。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環(huán)境,可以制造出一個來啊!”
其實,如果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抱怨環(huán)境不好,當然就會把自己的過失委諸“缺陷”或種種其他原因。在我年輕的時候,常因自己長得比別人高而氣餒不已。好幾年過去后,我才逐漸明白,身高是與生俱來的,它可以是一件好事,也可以是一件壞事,這完全是由你自己的態(tài)度決定的。
假如別人富有,而我比較貧窮;假如別人有兩條腿,而我只有一條腿;假如我長得胖、瘦、美、丑、金發(fā)、黑發(fā)或害羞或進取――無論哪一點使我與眾不同,都很可能成為我的缺陷――只要你自己承認這一點!
心靈不成熟的人總是把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看成是缺陷、障礙,然后期望自己能受到特殊的待遇。心靈成熟的人則不然,他們先認清自己的不同之處,然后再決定是要接受它們,還是改進它們。
因此,如果你想使自己變得成熟,就要記住:困難并不意味著不幸,或許它會是一種幸運的開始。
小結:
1.著名的成功人士,都沒有因為貧窮這一因素受到任何阻礙。他們把心思都花在了工作上面,因此根本沒有時間去自憐或抱怨。
2.如果你想使自己變得成熟,就要記住:困難并不意味著不幸,或許它會是一種幸運的開始。
3.如果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抱怨環(huán)境不好,當然就會把自己的過失怪罪于“缺陷”或種種其他原因。
3擺脫不幸福的5種方法
卡耐基成功金言
1.要想擺脫不幸的陰影,最好的一種方法便是提升自我去幫助別人。
2.遭遇不幸并非就是世界末日。有時候,它還是促使我們采取行動的催化劑,對改善狀況大有必要。
3.生命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而是時時擺動在幸與不幸、沉與浮、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模式里。
1945年8月,也就是日本宣布投降后第二天,瑪麗?布朗太太走進位于加拿大渥太華的自家住宅,靜聽屋子里的寂靜與空虛。
好幾年前,她的丈夫死于車禍;接著,與她住在一起的母親也因病去世;悲劇的經過是這樣的:
當許多鐘聲和汽笛聲都在宣告和平再度降臨的時候,我唯一的兒子達諾卻在此時去世了。我已失去了丈夫和母親,如今兒子一死,我是完全孤孤單單的了。
孩子的葬禮結束之后,我獨自走進空蕩蕩的屋子里。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種空虛、無依無靠的感覺。世界上再也沒有一處地方比這更寂寞的了。我整個人幾乎充滿了哀傷和恐懼,我害怕今后將獨自一人生活,害怕整個生活方式將完全改變,而最可怕的,莫過于我將與哀傷共度余生,這才是最讓我感到恐懼的。
接下去的幾個星期,布朗太太完全生活在一種茫然的哀傷、恐懼和無依無助的感覺里。她迷惑又痛苦,全然不能接受所發(fā)生的一切。她繼續(xù)描述道:
漸漸地,我明白時間會幫助我治療傷痛。只是時間過得實在太慢了,我必須做些事來忘記這些遭遇。因此,我再度回去工作。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我也逐漸對生活再度感到有興趣,如朋友、同事等。一日清晨,我從睡夢中醒過來,忽然認識到所有不幸均已成為過去,以后的日子一定會變得更好。我知道‘用頭撞墻’的舉止是愚蠢可笑的,是不能面對現(xiàn)實的表示。對于這些我無法改變的事實,時間已教我如何承擔下來。
整個改變進行得十分緩慢,不是幾天或幾個星期,而是逐漸來臨。總而言之,它發(fā)生了。
現(xiàn)在,當我回過頭去再看那段生活,就會感到好像船只雖然歷經了一場巨大的風浪,如今已又重駛回風平浪靜的海面上。
許多類似布朗太太這樣的悲劇,往往很難讓我們理解為什么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因此最好先面對它們,接受它們。當布朗太太強迫自己接受失去家人的事實時,心理上便已準備讓時間治療這樣的痛楚。抗拒命運就像把毒藥倒在傷口,無法讓自己開始新的生活。
只有一個方法可以讓我們面對不幸――接受它。當我們的生活被不幸的遭遇分割得支離破碎時,只有時間可以把這些碎片撿拾起來,并重新?lián)崞健N覀円o時間一個機會。在初受打擊時,整個世界似乎停止運行,而我們的苦難也似乎永無止境。但無論如何,我們總得往前走,去履行生命計劃中的種種目標。而一旦我們完成了這些生命中的種種運作,痛楚便會逐漸減輕。終有一天,我們又能喚起以往快樂的回憶,并且感受到被護佑,而不是被傷害。要想克服不幸的陰影,時間是我們最好的盟友,但唯有我們把心靈敞開,完全接受那不可避免的命運,我們才不會沉溺在痛苦的深淵里。
遭遇不幸并非就是世界末日。有時候,它還是促使我們采取行動的催化劑,對改善狀況大有幫助。不幸能使我們的才智變得靈敏,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印度克里士納曾有過這樣的訓言:“人的幸福結局,并非是平淡、安穩(wěn)的喜樂,而是轟轟烈烈地與不幸抗爭。”
人的性格會因“轟轟烈烈地與不幸抗爭”而變得更沉穩(wěn),生活也會變得更多彩,更豐盛。它會讓我們挖掘出深藏在人性深處的資質。這些能力和資源都一直埋藏在人性深處,直到必要時才會蘇醒過來,為我們所用。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一劇中便曾這么說過:“要采取行動以抵制困境。只有對抗,才能結束困境。”這是擺脫不幸的第二個方法。這里有個我稱之為“塵暴災難”的例子。
你曾見過美國西南地區(qū)的沙塵風暴地帶嗎?你曾見過那些無情的塵暴摧毀過多少農莊、破壞過多少人的生計嗎?你曾感受過那些沙塵,見過那些沙塵,并且日復一日地吞食那些村落嗎?下面這個故事的主角便是一個自小生活在沙塵陰影下的男孩。他現(xiàn)年21歲,就住在沙塵風暴地帶內,雙親終其一生都在為生存而與風暴及干旱抗爭。
自從雙親過世之后,年輕人便擔負起家庭的重擔。直到有一天,他們實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農作物可以收割,農倉里一無所有,他們就要餓肚子了――年輕人眼望著農舍屋頂上面的落塵,卻也只能一籌莫展地坐著發(fā)愁。忽然,他8歲的小妹妹開門走進來,身旁還跟著一個她的好朋友。
“吉米,你可以給我10美分嗎?”她渴切地問道,“我們想到店里去買些餅干,我們每個人都需要10美分。”
吉米久久說不出話來――因為他想不出一個好的理由來拒絕她。但他沒有10美分,搜遍了全身的口袋也找不到10美分。
“妹妹,非常對不起。”他溫和地說道,“我沒有10美分。”
當天晚上,吉米翻來覆去睡不著,因為他永遠也忘不了妹妹臉上失望的表情。有生以來,他歷經過不少打擊――雙親去世、工人離職、沙塵風暴的襲擊……但沒有一次像今天一樣――他居然沒有10美分可以滿足自己年幼的小妹妹一個小小的愿望……這么卑微的要求,難道自己連這么一點要求也無法滿足她嗎?吉米想了許久,決心采取一些行動。就在天將亮的時候,他也終于下定決心,并想好了整個計劃。
吉米一直想當一名教師。但是自從雙親過世之后,他以為自己最好留在家里,以擔負起農場的工作。但是,眼見農場一再受到沙塵風暴的摧殘,使他不得不考慮從事其他的工作。于是第二天,吉米到鎮(zhèn)上給自己找了一份臨時工作,從那時起,他借來了許多書,每天都認真研讀到深夜,以準備有朝一日能得到他真正想要的工作――當一名教師。果然,他后來終于在一所鄉(xiāng)村學校找到教職。由于他努力不懈,不但終能如愿以償,也贏得了鄰居的贊美與尊敬。
這是一種不幸的形式――由于一名小女孩向她的兄長要10美分――這個事件驅使吉米改變生活的方向,并且克服了困難,最后終于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有時候,某些行動還可以減輕與家人分離的痛楚。這是發(fā)生在密西西比杰克森市的克文頓太太身上的故事。克文頓太太有3個小孩,身體狀況都不好,因此她頗費苦心地照顧他們。不幸的是,他們的家庭醫(yī)師又告訴她,說她的丈夫得了一種嚴重的心臟病,隨時都有可能猝死。克文頓太太講述了她之后的生活:
我聽了醫(yī)師的話會感到恐懼不已,并且開始擔憂。我晚上都不能入睡,沒多久便瘦了15磅,醫(yī)師認為我是過于神經質。一天晚上,我又睡不著覺,便自問自己這么擔驚受怕是否有益。到了第二天早上,我開始計劃自己應該做些有用的事。由于我丈夫頗精于木工,能親手做出許多種家具,所以我要求他替我做了個床頭小桌。他答應下來,并且花了好幾個下午認真去做。我注意到這工作帶給了他極大的樂趣,于是過后,他又為朋友做了好幾件家具。
此外,我們還開辟了一片園地,開始種花種菜,把最好的收成都送給朋友,并盡量想出一些我們可以幫助別人的事來做。假如一時沒有什么事情,我們便坐下來討論有關種植果樹等種種計劃。
一日凌晨一點多的時候,我的丈夫突然發(fā)病過世。我那時才體會到,其實最近這幾年,我們一直把這可怕的壓力放在一邊,過的卻是有生以來最快樂、最有意義的生活。我就是這樣面對悲劇,并盡力用最好的方式來接受它。
克文頓太太用無比的勇氣來面對不幸,使她丈夫最后幾年的歲月過得快樂又有意義,而她自己也因此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要想擺脫不幸的陰影,最好的方法便是提升自我去幫助別人。我認識一位住在威斯康星州的太太,由于她把個人的傷痛化成力量,轉而去幫助其他陷于痛苦的人,因此廣受別人的敬重。這位太太的兒子是一名飛行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因公殉職,享年只有23歲。雖然這位母親十分哀痛,卻不需要別人的憐憫,她說道:“我認識許多不快樂的母親。有的因為孩子得了痙攣性癱瘓的疾病;有的則因孩子精神上或心理上不健全,無法正常為社會服務。當然,還有更多婦女極想擁有自己的小孩,卻苦于無法如愿。我有幸擁有一個好兒子,并且共度了23年快樂的歲月。我會把這些快樂的記憶保留至生命的盡頭,因此,我要服從上帝的意愿,盡可能支持幫助其他需要幫忙的母親。”
她的確這么做了,不辭辛勞地安慰那些因兒子出征而需要幫助的父母,或是出征者本人。這是她邁向成熟所學的第一課――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用來幫助別人,你便沒有時間注意自己的煩惱。
生命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而是時時擺動在幸與不幸、沉與浮、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模式里。我們不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堆里面,拒絕面對各種麻煩,而麻煩也不會因此消失。苦難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實實在在地去面對,才是成熟的表現(xiàn)。
不成熟的人最常犯的過錯,便是遇事抽身而退,不敢面對現(xiàn)實。許多小孩在游戲的時候,常因自己沒有勝算便拒絕玩下去;成熟的成年人便不會如此,他們會一試再試,直到成功為止。
以下是康涅狄格州諾維其市長賽門告訴我的一樁事實,內容是有關一名男孩雖然遭遇不幸,卻仍然勇往直前的故事。賽門先生在大學時代有個室友名叫杰克,是個活潑有朝氣的學生,后來卻戲劇性地離大家遠去。以下是賽門先生的敘述:
杰克是個極熱心的學生,而且富有藝術天分。他參加學校的各種表演活動,包括幕后工作與幕前的表演。他是學校各種年度表演的總召集人,也在樂隊擔任鼓手,可說是無所不包,多才多藝。離開學校之后,他到一家電視臺工作,后來成為電視影片制作人。
他極熱愛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把全部精神和力氣投入到工作上面。
一天,我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告訴我杰克去世了。原來他得了一種絕癥,卻從來沒有讓別人知道。從大學時代他便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我一想到杰克那時的熱忱、風趣及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的精神,便唏噓不已。由他身上,我學到了珍貴的一課:除非比賽結束,否則絕不停止。
杰克的故事使聽的人無不為之動容,也都受到了他精神的鼓舞。他選擇了用最勇敢、最成熟的方法去面對不可避免的不幸遭遇。
在訓練班里,有一名學生也告訴了我另一個類似的故事,其主角名叫邁克。
1938年,邁克年僅21歲,但已經可以進入軍中服役,他在一次戰(zhàn)役中受了嚴重的眼傷,眼睛因此看不見東西。雖然他承受這么大的傷害和痛楚,個性仍然十分開朗。他常常與其他病人開玩笑,并把自己分配到的香煙和糖果分贈給好朋友。
醫(yī)師們都盡心盡力想恢復邁克的視力。一日,主治大夫親自走進邁克的房間向他說道:“邁克,你知道我一向喜歡向病人實話實說,從不欺騙他們。邁克,我現(xiàn)在告訴你,你的視力無法恢復了。”
時間似乎停止下來,房間里呈現(xiàn)可怕的靜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