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中孩子的合作培養(yǎng)
特殊家庭中孩子的合作培養(yǎng)
相比完整的原生家庭,單親家庭或者更特殊的家庭從某種程度上講確實更容易引發(fā)孩子一系列問題甚至創(chuàng)傷。通過前面的文字讀者朋友們可能已經了解到父母對于孩子一生的重要作用。
我在《我是催眠師》中曾經提到過一個個案,一位成年男士從小父母離婚,處于長期分居的狀態(tài)。個案是四十多歲的男士,還沒有結婚,從小就和單身的母親睡在一張床上,直到來到我工作室之前都沒有分床睡過。這位個案是典型的單親家庭造成的問題,但我認為與其把責任歸咎于父母長期分居的家庭狀態(tài),我想更多的責任,源于他的母親把對孩子父親的依賴投射給了孩子。
這種現象在單身媽媽帶著一個男孩子的家庭中尤為常見,但在完整的家庭中也是無處不在。我曾經親耳聽到我的一個朋友問她五歲大的兒子說:“以后你有了女朋友,是和女朋友睡還是和媽媽睡?”這個朋友的微博上寫的基本都是兒子如何照顧自己,說的一些討好言語和一些類似將來媽媽比媳婦重要的話?!跋氲接H手養(yǎng)大的兒子將來會對別的女人好,我心里特別不是滋味。”我想有兒子的媽媽們都能理解這種感覺。當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這種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這種心情,而不要讓這種情緒夾雜在自己的言行中和兒子成為非親子的合作關系。
我們知道俄狄浦斯情結也稱為戀父或戀母情結。我的一個朋友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在嘗試“小三轉正”。這是說從精神分析理論來講,當一個孩子進入三歲之后的俄狄浦斯期,男孩子就試圖取代自己的父親全面占有自己的母親,而女孩子則希望取代母親占有父親。因此弗洛伊德認為這個階段父母必須讓孩子認識到父母之間有一種無法替代的親密關系,孩子慢慢認識到這點之后就會開始把注意力投放在其他同伴中,并從這時候開始在心底已經有了默默的期許,希望以后能獲得像父母一樣不可被打破的親密婚姻。我五歲的女兒在三歲多的時候就曾說長大要嫁給爸爸,還會經常使用我的化妝品,穿我的衣服,并且不允許我穿得比她漂亮。后來孩子慢慢地不再提嫁給爸爸,轉而去尋找別的“對象”,年齡涵蓋同齡人到大她二十多歲的叔叔和童話中的各種王子們?!拔业脑竿褪情L大當新娘?!焙⒆咏洺_@樣說。
但是現在仍然有成千上萬的父母沒有意識到怎樣讓孩子學會正確的合作與分離,由于自己在兩性關系中的不滿意,或者由于過分關注孩子而忽略了另一半,潛意識中存在希望孩子能滿足自己的現象。一個有孩子的成年人卻要孩子滿足自己,多么嚴重的退行(退行,意為心理年齡的倒退)。
我剛才說過,在單親家庭更有可能引發(fā)孩子心理層面的問題,甚至個性問題。按照正常的心理需要,每個孩子都需要父親母親以完成自我性別認同與親密關系認同,但情況特殊的家庭我們可以給孩子尋找代父親或代母親。這種代父母并不一定是繼父繼母,有些繼父繼母確實也沒有完成代父母的角色,能夠幫助孩子完成性別認同,并和孩子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親密關系的人就會在孩子心里成為代父母的角色。
我有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個案,從小一直養(yǎng)育她的是她的小姨,每次她的小姨把孩子送來催眠,之后又關切地對教育孩子的問題和我認真交流,我認為孩子的小姨是非常稱職的代理母親角色。果然,在小姨的持續(xù)關注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需要漸漸被滿足,小姨從我這里交流了方法并使用,孩子也一天天地從認為自己沒有父母的自卑中變得自信起來。有一天小姨問我,說孩子想要叫她媽媽,她該怎么處理。我回答說:“告訴孩子你就是她的小姨,但你對她的愛不會變,并且用行動證明這一點?!笔聦嵖偸怯行埧岬?,血緣關系沒辦法改變,這或許就是這個孩子生來要做的沒辦法自欺欺人的功課。但一份穩(wěn)定的愛相信一定能幫這棵小苗茁壯成長。
還有一個六年級男孩個案,他的父親非常愛他,但無奈長期在國外工作,我便告訴孩子的母親,要鼓勵孩子多和男性同伴接觸,同齡的男性伙伴也可以增強男孩子的雄性特質,起到部分代理父親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