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的互相合作
二孩的互相合作
剛才我們一直談的是父母對于孩子形成合作關系的影響,在我的親子課中經常還會被問到的是關于二孩之間的關系問題?!皟蓚€孩子不在一塊兒念叨對方,在一塊兒沒一會兒就打架,我都盡量做到公平但是糾紛還是不斷,事兒可多了?!边@是大多二孩父母的煩惱。
阿德勒曾經在他的《自卑與超越》中明確談到過雙生子的問題。
阿德勒認為二孩中的長子大多一開始擁有家庭成員對自己百分之百的愛與關注,但當弟弟妹妹降生甚至剛剛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完美的愛和注意力突然被分享降至一半,或者很多家長認為新生兒更需要照顧,對長子的注意力甚至不足一半,長子此時有嚴重的愛被剝奪的感覺。加之很多家長,會教育長子要讓著弟弟妹妹,甚至要照顧弟弟妹妹,長子更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在次子剛剛出生的時候,長子的潛意識中對弟弟妹妹是帶著恨的。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她家四歲的大閨女在包餃子的時候就曾說過要把妹妹包在餡兒里吃了,這個朋友能把這件事當笑話講給我聽,充分反映了他對長女心態(tài)的理解。反之,有的家長這時候會教育長子,甚至對長子表示憤怒不滿,這時候長子就會有更深的不被理解與挫敗感,可能長此以往長子表面會變得很懂事,但實際潛意識會不停地和次子爭奪父母的愛,從而引發(fā)心理問題。
阿德勒同時談到,對于不當教育下的次子,由于父母經常以長子為榜樣,并且讓長子去照顧次子,次子和長子沒有平等的感覺,在長期被照顧下他們會覺得自己永遠不如長子,從而產生自卑心,他們潛意識中一直試圖超越長子,這種感覺甚至能保持到長大成人。我有一個成年人催眠個案,她已經是年近四十的女性,她有六個兄姐,她告訴我從小就被六個兄姐交叉火力的教育,極度自卑,她非??释赣H的關注,但因為是家里最小的,感覺父親永遠看不到自己。當她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是一個中等規(guī)模企業(yè)的主。她對我說:“我這些年拼命打拼就是為了證明給父親和其他哥哥姐姐看,但我現在迷茫了,我不知道我為什么要這么做,我很累,我自己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呢?”永遠在試圖超越哥哥姐姐證明自己的動力,掩埋了自己內心真正的向往,這就是不良教育下的次子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另外一種二孩就是雙胞胎,兩人互不相讓,家長也不知怎么公平處理的情況。
那么怎么處理雙胞胎的情況呢?首先,試圖找絕對的公平是不合適的,這種絕對的公平沒有辦法找到。阿德勒認為,良好的處理雙生子關系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找到各自的位置,并且學習好互相合作。在家庭完整的情況下,切勿讓長子承擔父親或母親的責任去照顧次子。照顧孩子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對于兩個孩子的父母來說更多了一份責任,就是發(fā)現兩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并根據他們的個性,讓他們實現各自的自我價值。這時候每個孩子都會感到自己的個性被看到,被發(fā)現,都會有深深的自信感。父母要利用兩個孩子這種難得的資源,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個性,同時能夠理解別人的個性,并學習和另一個孩子進行合作。切忌用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去比較另一個孩子的缺點:“你看哥哥做得多好,這點你就應該和哥哥學”這種反向暗示的情況。
本章中,我簡單地談了一下孩子從小到大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各種家庭情況。在后面的內容中,我會主要針對七到十二歲的小學生,分低、中、高三個年齡段詳細地為你介紹每個年齡段的生理狀態(tài)如何,以及怎樣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實施有效的溝通與教育,讓孩子既能保留自己的個性與活力,又能開心地聽進別人的意見。也許有的情況我會具體到每句話怎么說,每個動作怎么做,對于沒有接觸過心理學的家長,我希望手把手地讓你體會到讀完這本書之后的效果。
這一代的孩子是網絡時代下的產物,而網絡信息通常會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現。我們經常感覺到我們慌慌張張地去瀏覽手機,一會兒朋友圈,一會兒看看短文,一會兒刷刷微博,但似乎什么都沒有學到。久而久之或許成人都會開始感覺到無法靜下心來長時間地專注于一件事,慢悠悠地看書,一看就是大半天的時代似乎一去不復返了。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網絡的碎片信息會以灌輸的形式,從視覺聽覺多種感官塞入到孩子的腦海里。孩子既享受到了時代發(fā)展所帶來的豐富物質與精神資源,同時又由于資源太過豐富與破碎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干擾,這是這代孩子的整體特點。很多家長來到我這里經常對我說我們那時候怎樣怎樣,我想這種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本書我們就針對這個時代的孩子,當然也包括我即將長大的女兒。希望能用我有限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到所有同為父母的家長們。
實用小貼士
1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教會孩子如何合作。
2 進入孩子的世界,才能和孩子合作,先跟隨,后帶領。
3 問問自己心情如何?是否有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和家人?
4 今天有沒有想要控制孩子的時刻?
5 家長請和嘮叨說再見。
6 你家有二孩?恭喜!讓他們各自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吧,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