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
這男子到了繡春跟前,道:“冒昧打擾,還望見諒。在下乃是京中百味堂之人,姓季,名天鵬。此番押送一批貴重藥材回京,不想竟滯留在此。這幾日見老弟你妙手不凡。正好我家藥鋪缺一位坐堂先生,不知陳老弟可愿屈尊而就?”
他說完,含笑望著繡春。
“原來竟是百味堂少當家!失禮,失禮!”
丁管事見多識廣。蘇家雖做茶葉生意,與藥行風(fēng)馬牛不相及,但自然也聽說過百味堂之名。百味堂亦是藥行翹楚,藥店遍布全國。雖不如金藥堂盛名,但季家的一個女兒,也就是這位少當家的姐姐,幾年前因了機緣,被當朝內(nèi)閣首輔傅家的兒子看中,收了做妾,十分受寵。雖不是正經(jīng)的親家,但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了這層關(guān)系,季家做事自然方便許多,在藥行聲名日盛,如今已經(jīng)隱隱有與陳家一競高低之勢。此時見這男子竟是百味堂的少東家季天鵬,不敢怠慢,忙過來見禮。對于做生意的人來說,多結(jié)交一人,便多一門道。何樂而不為?
對于丁管事的的示好,季天鵬只是哂笑一下,略微回禮,便再看著繡春。
繡春有些驚訝。她自然知道百味堂季家,可謂是陳家的對頭了。只是沒想到這么巧,這幾天滯留在此,便遇到了季家人。尚未開口,季天鵬又接著道:“在下求賢若渴。確實是誠心相請。也打聽過,知道老弟入京是去投親。既然有一手岐黃妙技,何不到我季家藥鋪一展所長?至于薪俸,陳老弟放心,只要你來,必定不會虧待了你。”
丁管事是蘇家在淮安的人,并不知道繡春來歷。只知道她懂醫(yī),如今進京投親。竟然遇到這樣的事,在他看來不啻是天上掉餡餅,也替她高興,正等著她點頭應(yīng)下,不想繡春卻已經(jīng)拒絕了。
繡春道:“多謝少當家的美意。我不過略通醫(yī)理而已,不敢到內(nèi)行人跟前班門弄斧,坐堂一事,更關(guān)乎藥鋪的招牌,絲毫不能疏忽。我怕是擔(dān)不起這樣的重責(zé)。還請少當家另請高人。”說罷朝他作了個揖,轉(zhuǎn)身就要離去。
季天鵬此番滯留在此,恰巧遇到繡春行醫(yī)。已經(jīng)觀察了她數(shù)日。他既出身藥行世家,本人自然也懂幾分醫(yī)理。看她為人診病開方,方子里時常有出乎他意料之外的配藥。細思之,卻無不在理,頗帶靈妙之氣。心中便起了延攬之意——他的父親數(shù)年前去世之后,季家的家業(yè)便由他執(zhí)掌。他生平最大心愿,便是壓過金藥堂,將天下第一藥堂的名頭歸到季家門下。倘若季家百味堂中有名醫(yī)坐鎮(zhèn),自然有利于提升名望。只是京中郎中不少,良醫(yī)卻難尋。真正有本事的郎中,大多又自己開堂坐診,不愿受雇于旁人受掣肘。季家先前坐堂的幾位郎中里,最有名望的一位,年初時因年邁回了老家后,一直尋不到合意的人來代替。此番正好見到繡春行醫(yī)。雖則她年紀輕了些,但只要有真本事,加上自己在后加以宣傳,不愁傳不開名。故而他當機立斷,趁著此時叫住了她,表明了身份。
在季天鵬看來,自己這番邀請,這個少年必定會應(yīng)下。看她樣子便不像有錢傍身。又是遠道投親,往后必定要靠自己謀生的。這樣的機會,并不是時常會有。所以話說完后,十分篤定。不料竟被一口拒絕了。眼見她轉(zhuǎn)身要走,以為是坐地起價,便不再繞圈了。
“陳老弟,只要你來,年俸白銀五十兩,年底另有封賞。如何?”
京中物價雖貴于別地,但這樣的俸祿,實在不算低了。便是丁管事,刨除別的進項,一年差不多也就這個數(shù)了。丁管事以為繡春一定會應(yīng)了,沒想到她又道:“多謝少當家看得起。只是我確實沒這坐堂行醫(yī)的本事。不敢耽誤少當家的正事。”
季天鵬心中略有些不快。覺著這少年還在起價。面上卻未顯出來,反而笑道:“也罷,一百兩!且你只要來了,若真有本事,我百味堂必定會不遺余力相捧。假以時日,老弟何愁不能在京城杏林揚名立萬?”
他開出這樣的條件,又以成為名醫(yī)為餌,確實極有誘惑力。可惜繡春卻另有打算,怎么可能會去季家坐堂?再次謝絕,轉(zhuǎn)身便去了。
季天鵬這才知道這少年是真的拒絕了自己的邀約,有些難以置信,望著她背影,直到她快要邁出客棧大門,這才醒悟過來,最后道:“也罷,倘若日后你改了主意,徑直來南市永豐街來找我便是。”
繡春停住腳步,回頭微微一笑,道:“多謝少當家。我記住了。”
~~
蘇家的茶船繼續(xù)往北而去。直到拋下新平老遠,丁管事猶對繡春拒絕季天鵬的舉動感到十分不解,替她惋惜不已。繡春只說自己從前不過跟隨家人略學(xué)過幾年醫(yī)而已,替人看看小毛病還行,不敢獨挑大梁去坐堂。丁管事這才作罷。到了第三天,船終于到了上京南城門外的碼頭,繡春上岸,謝過丁管事一路的照應(yīng),告別之后,便往城門而去。
煌煌帝都,與她住了十幾年的杭州外城截然不同。她停在高大而莊嚴的城門口,看著各色人等川流不息地從自己身畔經(jīng)過時,第一次強烈地生出了融入這個世代的感覺。摸了下包袱中那個已然燒化的銀鐲,她閉上眼睛,長長呼吸一口這略帶干燥泥腥味的陌生空氣之后,終于堅定地邁開了腳步。
裕泰帝新喪,太子擬定二十七天后繼位。這將近一個月的國喪期里,城中百姓也俱戴孝,停一切婚嫁酒樂。繡春入城后,第一件事便是朝人打聽金藥堂。得知位于北市的銅駝街,一路找了過去。
銅駝街很是繁華。雖國喪期,但兩邊店鋪都開著,車馬不斷。沿著街面一直往西,到頭便是了。繡春停下腳步,站在對面觀看。
靠左,是陳家大宅。兩扇黑漆大門建在一個數(shù)層臺階高的平臺上,大門兩側(cè)蹲了兩只石獅,包鐵皮的門檻,高約一尺,左右兩邊各一間房長的門房,屋檐前應(yīng)景地高高懸了兩盞白燈籠,整個大門看起來半新不舊,但顯敦厚大氣。至于大門里頭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緊挨著陳宅過去十來步,便是陳家金藥堂在京城中的老店了。門面一口氣占了五間。左右各安了兩扇半人高的雕花柵欄。正中大門之上,高高懸掛著黑底金漆的“金藥堂”三字牌匾,左右四道廊柱之上依次篆了楹聯(lián),分別是“獨活靈芝草”、“當歸何首烏”、“夙擅軒歧術(shù)”、“全憑藥石靈”,大門大開著,人來人往,絡(luò)繹不絕,從繡春的角度望過去,能清楚看到里頭四四方方的棕黑色藥柜賬臺,伙計們正站在臺后殷勤地在給客人抓藥。
繡春默默看了半晌后,天色暗了,在附近一個弄堂口尋到了一家小客棧落了腳。當夜,她獨自一人躺在泛了濕霉味的床上,輾轉(zhuǎn)難眠。
來時的路上,她曾反復(fù)想過接下來該當如何。毫無疑問,她上京的唯一目的,就是查證她懷疑的兇手,要為父親報仇。她也曾想過,徑直去找陳家的當家人,也就是她的那個祖父陳振,把一切都告訴他,讓他出面懲兇。就算他與陳仲修有再化不開的深刻矛盾,畢竟也是父子。她不信他會無動于衷。但是很快,她就否定了這個想法。先不說她完全不知陳振此人如何,這也只是她自己的強烈懷疑,完全沒有真憑實據(jù),而且這么多年來,陳家事務(wù)一直由那些人把持,必定早有了自己盤根錯節(jié)的實力。既膽敢做出這樣的事,暗中想必也有防備了。自己的祖父陳振,既然那么痛恨蕓娘,對自己這個孫女必定也是厭惡至極。況且現(xiàn)在,對于陳振來說,自己不過就是一個陌生人。撇去他厭煩自己這一點不說,如何自證身份都是個問題。連官府都認定那場大火是意外,那些人怎么可能輕易就被突然冒出來的自己的一面之詞而打倒?
說到底,證據(jù)才是一切。沒有真憑實據(jù)之前,自己任何的貿(mào)然舉動都顯得缺乏說服力。
否定了這個念頭之后,剩下的一個選擇,便是隱瞞身份潛入金藥堂伺機行事。這并非不可能。陳家沒有人見過她。這么做,一來能給自己獲得一個緩沖的時間。她需要在揭底牌前理清陳家的各色人物,做到心中有數(shù)。二來,便于暗中搜集證據(jù)。倘若有人真的做過這樣的惡事,毫無疑問,他們的目標就是陳家龐大的家業(yè)。目的一天沒達成,絕不會就此罷手。一旦有所動作,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只要她在暗處用心,想抓到狐貍尾巴,并非不可能的事。
主意打定,繡春終于睡了過去。次日一早,她翻出包袱里那件半新不舊的夾衫,收拾一番后,見沒什么紕漏了,便出房門。
客棧里的伙計嘴巴很是活絡(luò),人也熱心。迎面見繡春出來,張嘴便是“客官早!”
繡春回了聲好。知道客棧里伙計消息向來靈通,便朝他打聽金藥堂近期是否有招人的消息。那伙計上下打量了下她,問道:“客官你要找活干?”
繡春道:“是啊。我從南方來,原本是想到京中投親的,不想親戚多年沒聯(lián)系,一直沒找著,眼見連飯也吃不上了,只能先去找活兒干。昨日我見金藥堂門面大,想必里頭雜事也多,便想著能不能先在這里找點事干。”
伙計笑了下,“金藥堂可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進去的。他家便是掃地守門的人,說起飲片來,那也是頭頭是道。你啥都不懂,還是去別的地方找活的好。”
繡春道:“我在老家時,也跟人當過幾年藥店學(xué)徒。略微知道些事的。”
伙計哦了一聲,再次打量了下他,歪著頭想了下,忽然一拍大腿,道:“我想起來了,上月好像聽巧兒說她爹的炮藥房里少人手,只是不知道如今招著了人沒有。要不你去問下。”
繡春原本不過隨口一問而已,沒想到卻真被她問著了。便朝他打聽那個巧兒。伙計道:“陳家藥廠連著宅子,就在宅子后頭。里頭有個專門炮藥材的院子,管事是朱八叔。巧兒就是朱八叔的閨女。我跟她相熟。你過去藥鋪里找巧兒好了,就說是我叫你過去的。”
繡春大喜,朝熱心伙計道謝后,出門便往藥鋪去。
此時還早,太陽剛出來,迎面吹來的風(fēng)也帶了幾分昨夜秋露的涼氣。但藥鋪已經(jīng)開了門,一個頭戴小帽,二十左右的伙計正在門口掃著地。繡春過去,打了聲招呼,問道:“這位大哥,巧兒姑娘在嗎?”
這伙計在柜臺前替客人包藥打雜,已經(jīng)干了兩年了,名叫孫興。打量了下繡春,問道:“你找她做什么?”
繡春道:“我是前頭那家福興客棧伙計薦來的。他說你們家藥廠招人。我來找活干。”
孫興撓撓頭,道:“你等著。我去替你叫。”說罷丟了掃帚往里。繡春等著沒事,索性便拿了掃帚接著替那伙計掃地。正掃著,街上來了個身穿青綢袍的五十左右的老者,正往藥鋪里去,經(jīng)過她身畔時,看了她幾眼。
繡春掃完了門口的地,那伙計也從藥鋪里出來了,身后跟著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穿件撒青花的小襖,相貌很是甜美,口中道:“人呢?”
繡春知道正主來了,急忙放下掃帚迎了上去,道:“巧兒姑娘好。是我。”
巧兒停了下來,目光剛落在繡春身上,立刻便搖頭道:“你怎么行?不行,不行。”
繡春是行業(yè)中人,自然明白這小姑娘為什么一看到自己就搖頭。藥材炮制是中醫(yī)行業(yè)里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但也是最辛苦、最沒前途的一項活。從事的人被稱為藥人。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泥。洗、曬、收,爬上爬下,一天到晚沒片刻空閑。說句難聽點的,藥人連件好點的衣服都不能穿。更不用說藥材后期的各種繁復(fù)加工。便是學(xué)成了技術(shù),成為個中好手,也沒什么前途可言。總之就是吃力不討好。這也是為什么自打前頭去了幾個人后,陳家藥廠的炮藥房里至今也沒招夠合適人的緣故。別說那些粗通醫(yī)理的人,都想著法削尖腦袋要去站柜臺、替坐堂郎中抄方,便是在前頭掃地、看門,也比做藥人來得輕松有前途。
這小姑娘看到自己就搖頭,想必是見自己生得文弱,怕是吃不了苦。所以繡春立刻道:“巧兒姑娘放心。只要有活干,我不怕吃苦。”
巧兒再次打量了下她,猶豫了下,終于道:“你若肯吃苦,也不是不行。只是這活也不是隨便什么人過來就能干的。除了肯吃苦,至少要認得一些普通藥材和飲片。你行嗎?”
繡春道:“我從前老家里時,也在藥鋪做過些事。粗略曉得一些。你可以考考我。”
“好吧!你跟我進來。我考考你。”小姑娘甩了下辮子便往里去。
繡春知道有戲了,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