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麻煩
一個大型的電氣設備,它的每個功能板塊的設計,都是需要極其嚴謹?shù)乃悸啡嬎嫉摹?br/>
每個細節(jié),都可能會影響著整個設備的使用。
馬良才和李永福發(fā)現(xiàn)的一個問題就是,設備在識別包裹的時候,確實是能夠獲取圖像,但是,這個圖像的信息包括哪些,具體又有什么意義,這一點上,他們沒有能夠確定下來。
“因為我沒有來得及很系統(tǒng)地接觸到物流行業(yè)。”馬良才老師是一個嚴謹?shù)睦蠋煟鐚嵉卣f道:“所以,我也沒能夠相處什么特別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問題沒有解決?”李明超問道:“連替代的方案都沒有嗎,那永福到了里面開始做這個設備的時候,要怎么處理?”
“不處理。”馬良才老師嘆了一口氣,說道:“我們是做了一個假想的包裹。”
這種學術上的東西,說起來,真的是又拗口,又抽象,李明超一下子竟然不知道這馬良才說的是具體是什么東西。
正好,李明超從隨行的行李當中,找到了一個他們明超速遞的預備包裝。
“你說說看,到底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李明超問馬良才。
馬良才將這包裝拿了過來,指著那包裝上面的那個快遞底單,說道:“這個,就是這個單子。”
在那個年代,所有的物流、快遞、郵寄的東西,都是手寫的底單。
“我們暫時還沒有辦法識別文字。”馬良才說道:“這上面的文字,就算是電腦打印出來的,我們也未必能夠完全識別出來。”
掃描識別技術,就算是到了21世紀,李明超的那個年代,也還沒有成熟,人們也只能夠對特定的字體,在清晰的條件下,才能夠勉強識別出來。
如果先就要李永福解決這個問題,那幾乎是不可能。
“不對不對。”李明超搖了搖頭,說道:“這不是我們應該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換一個思路。”
李明超看著這外包裝,思維卻不在這上面。
馬良才顯然不明白李明超的意思。
作為一個學術派,馬良才的思維是比較活躍的,他查閱過非常多的資料,包括一些國外的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標準的資料,但是卻沒有得到答案。
物流行業(yè)之所以需要人工來分揀,那就是因為上面的信息是沒有辦法用機器卻識別和分辨的。
也就是說,其實李永福設計的這個裝備,只能夠對他“自定義”的包裹進行分揀。
李永福準備有十來個預備好的“實驗包裹”,這些包裹分別寫有ABCD等字母,在識別到是A包裹的時候,分揀機就會自動將這個包裹稱重,記錄,檢查,然后送到指定的輸送帶上。
當然,在落入指定的分揀倉之間,馬良才還對李永福的這個流水線做了一個升華,那就是重復一遍識別的操作,二次核驗,確認這的確是A包裹之后,才會確認落入分揀倉。
理論上的這個機器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而說不過是哥哥功能部件的結合體而已。
最終的重點,還是在于分揀的效果上面來。
馬良才吧問題拋出來了,大家便都陷入了思考當中,一下子,整個屋子都顯得清凈了許多。
晚飯的時候,李明超讓酒店那邊幫忙加工了一下北京烤鴨,然后招呼大家吃飯。
顯然,大戰(zhàn)將近,大家的心思也沒有放在吃飯上面,甚至,馬良才和李永福幾個,都沒有發(fā)現(xiàn)這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烤鴨。
李明超賣了奔馳車的事情,也沒有跟他們講。
現(xiàn)在的李永福,不能夠有一絲的分心。
見李明超皺眉緊鎖的樣子,李永福倒是關心了起來:
“明超,你怎么了,怎么不開心的樣子,出什么事了?”
“還不是因為你的事情。”李明超說道。
“我的事情?”李永福不明白了,吐了一塊烤鴨骨頭之后,抹了抹嘴問道:“我有什么事情?”
“你的軟設施的問題。”李明超撓著腦袋,說道:“我都快想得掉頭發(fā)了,你說,你的機器,到底能夠識別什么樣的信息啊?”
“嘿。”李永福看向了馬良才,說道:“馬老師,這個你也跟他們講啊。”
“集思廣益嘛!”馬良才笑了笑,說道:“說不準,他們的發(fā)散思維,還真能夠想出好辦法來呢!”
“你有什么思路沒有?”李明超問李永福。
“首先,我們的紅外探頭啊,是能夠識別一個東西的溫度的。”李永福說道:“或者是簡單的圖案,比如說字母A,數(shù)字6,這樣子的。”
“那如果是這些數(shù)字,都排成了一排。”李明超說道:“比如說,A2344565,我們給每一位數(shù)字一個意義,比如說,第一位就是地理位置信息,A代表了北京,B就代表上海,行不行,第二位就是下一級的城市的信息。”
“這個我已經(jīng)想過了。”李永福說道:“國際上采用的標準,就是這個類似于這個標準的條形數(shù)字碼。”
“那就拿過來用啊。”李明超說道:“怎么了,這個拿來主義,行不通嗎?”
李永福輕輕地嘆了口氣。
沒錯,這個辦法,確實是當時國際上已經(jīng)習慣沿用的辦法,但是因為李永福拿到的設備,還是比較落后的,根本就沒有辦法精確地識別到這么一長串的數(shù)字,而且,字母o和數(shù)字0,字母l和數(shù)字1,還有正反倒置的6和9,都沒有辦法能夠完全識別出來。
這么說的話,確實是麻煩。
眾人再次陷入了思考當中。
有句話叫做辦法總比困難多,但是現(xiàn)在,他們是想破了腦袋,都沒有辦法能夠想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
或許,科研項目的魅力,就在于這個地方吧。
一種求知,而不得知的獨特魅力。
以及,李明超能夠想到,如果他們真的破解了這個難題,帶來的成就感和喜悅感,也絕對是超乎想象的。
難道說,對物流行業(yè)已經(jīng)這么熟悉的李明超,真的就想不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