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第3章
白嫩爽滑的豆腐在沸水里去除豆腥味,迅速放在冰涼的井水降溫。
食物處理好了,切下來就是切塊。
蘇糖手上動作麻利,一塊四方豆腐被她切得整整齊齊,大小一致。
剩下的嫩蔥也切成像豆腐一樣的長度。
潔白的豆腐跟翠綠的香蔥顏色格外好看,倒鹽水的時候蘇糖沒有用筷子攪拌,而是用放到碗里輕輕晃動。
這樣不會破壞豆腐的完整性,又能讓豆腐充分吸收鹽分。
最后再淋上蘇家特制的芝麻油,豆腐的清香,香嫩的清新,再加上香油的醇香。
幾種味道混合在一起,已經(jīng)讓人有爽口的感覺。
做完這些,蘇糖剛好是全場最后一個做完菜的人。
兩位主考官也正好走過來。
“胡鬧,這是廚神大賽,不是小孩子過家家,小蔥拌豆腐誰沒吃過,你在這種場合做這樣簡單的菜來糊弄我們?”
說這話的正是紀澍,他一向古板,來做點評老師已經(jīng)十分不爽,好在剛剛有幾個廚師廚娘做的菜還不錯。
但到這個小女子這里,卻讓人不甚滿意。
這么家常的小蔥拌豆腐,有什么好吃的。
蘇糖淡淡道:“民女斗膽,先請兩位先生嘗嘗再說。”
蘇糖輕撫衣袖,按照比賽的規(guī)則,把菜分為三份。
然后將筷子擺好,臉上的笑淡然雅致,挑不出半分錯處。
旁邊的華世新見此,倒是覺得這女子有幾分不同,頗有點淡薄之姿。
“來來,我們先嘗嘗。”華世新拉著自己同僚,不管怎么樣嘗嘗就好。
但是他們剛剛已經(jīng)嘗過三十五道菜,這會什么山珍海味估計都吃不下去,隨便試試就行了。
等等,華世新剛吃了口豆腐,只覺得豆腐的清香跟小蔥的清新完美融合,讓他剛剛吃的那些大魚大肉的膩感一下子消失了。
不僅華世新這么認為。
旁邊的紀澍更是又吃了一筷子。
要知道剛剛那些菜,不是燉牛肉就是炒山珍,又或者鮑魚龍蝦。
好吃是好吃,但吃多了肯定膩啊。
吃了那些東西之后,再嘗一口清新可口的小蔥拌豆腐,頗有種雨后清晨,春雨浴我面之感。
清爽,實在是清爽。
吃過一塊豆腐,再夾一段小蔥,簡直是再完美不過的搭配。
而這豆腐越嚼越香,唇齒間的芝麻油讓人回味無窮。
兩人以極快的速度迅速吃完自己的那份小蔥拌豆腐。
眼神緊緊鎖定在剩下的那一份上。
其實蘇糖也覺得奇怪,明明只有兩個評委,為何要分三份出來。
心里雖然疑惑,但蘇糖并未問出來,她的目標就是拿個好名次,有賞銀就行。
來了之后她才知道,只要進到前十名,那都是有賞銀的。
只要有了那些錢,她就可以修繕小飯館,然后好好做菜養(yǎng)弟弟了。
蘇糖嘴角愈發(fā)柔和,旁邊的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明明她額角的疤那么丑,但讓人根本挪不開眼,這到底是為什么。
“不錯,實在不錯。”紀澍都忍不住夸贊,“你這菜做得極好。”
周圍人眼神迷茫,到底怎么好,為何不說啊。
可紀澍跟華世新身邊的差役立刻把另外一盤小蔥拌豆腐端走,顯然另有他用。
算起來,差役已經(jīng)拿走四五份菜肴,其中的意思引人深思。
不過這會最要緊的還是評選結(jié)果!
一共三十六位廚師,要在這三十六人當中挑出十五位晉級。被紀澍和華世新點到名字的直接過關(guān),可以進入正式比賽。
別說在場的三十六位了,就連圍觀的百姓們都捏把汗。
但更多人目光都在蘇糖身上,她做的菜肴最簡單,可又是現(xiàn)場唯一被兩位考官吃完的菜。
要不是為了矜持,只怕剩下的那盤小蔥拌豆腐都不會放過。
紀澍點開名單,緩緩道:“八組七號汪睿,十一號張禹,十七號樊征,二十號馬顯宏...”
名單念到最后幾個人,大家都很緊張。
“三十三號黃月桐,三十五號蘇糖。”紀澍終于把十五個名字念完。
結(jié)果出來,現(xiàn)場有人歡喜有人憂。
黃月桐笑瞇瞇地對蘇糖道:“太棒了,我們兩個都正式進入比賽了!”
她們兩個是這次比賽中位數(shù)不多的女子,黃月桐是真心為蘇糖感到高興。
但她也有點不解,剛剛蘇糖一直在燒水,到底是為什么啊。
“我不服!我不服!”
一個被淘汰的漢子大聲道,讓原本準備散場的眾人目光都聚集起來。
不僅是他們周圍的人,其他九個考場人也已經(jīng)散了,見他們這邊出現(xiàn)變故,紛紛圍過來,想看看情況。
紀澍皺眉,呵斥道:“有什么不服的?你是叫什么?不服什么?”
“大人,小人名叫李峰,憑什么那女子做個小蔥拌豆腐都能進比賽,而我做了鮑魚飯卻沒被選中!小人不服!”李峰大聲道,拳頭握的很緊。
他花了那么多錢買鮑魚這種海味,為何會輸在這種入門的比試上。
反而那個叫蘇糖的,只用了小蔥拌豆腐就贏過他?他不服!
紀澍跟華世新聽明白是怎么回事,淡淡道:“做菜食材很重要嗎?”
“當然重要!所以,所以小人才重金買了鮑魚過來!”李峰說的話,也代表一些被淘汰人的心聲。
在場的不管哪一位,用的食材都比蘇糖的珍貴,憑什么她就能贏!
華世新同樣開口:“既然食材重要,你來的時候為何不檢查檢查鮑魚是否新鮮?”
這兩位好歹也是京官,就算不常吃鮑魚,但皇上賞賜飯食的時候也是嘗過的。
李峰做的那鮑魚淡而無味不說,還隱隱有些腥臭,實在不是什么新鮮事物。
吃了只怕要壞肚子。
紀澍見那李峰呆愣,繼續(xù)道:“而蘇糖小姐做的小蔥拌豆腐,卻十分不同。不過我也好奇,為何你做的豆腐絲毫沒有豆腥味,那香油也像特制的。”
蘇糖被兩位大人點名,絲毫不畏懼,輕輕福身道:“小女子先前用滾燙的熱水煮過豆腐,正是為了祛除豆腐特有的腥味。”
“那也不對啊,豆腐用水煮過,很容易散掉,而你做的那道菜,豆腐滑而緊致,這又是為何?”華世新算是京城的老饕,吃過的美味無數(shù),所以更覺得這份看似簡單的菜肴卻透著不簡單。
蘇糖道:“水煮之后確實容易散,所以要在熱水滾開之后,立刻把豆腐撈出來放入冰涼的水中,那樣就可以保持豆腐的緊致,又去掉腥味。”
眾人恍然大悟,剛剛看著蘇糖煮了豆腐,又放進井水里奇怪的很,現(xiàn)在都明白過來。
周圍人見蘇糖知無不答,百姓下意識問道:“那為何要煮那么遍的水,這又是為何?”
那人原本怕蘇糖不答,還有點緊張。
只見蘇糖笑著轉(zhuǎn)身,對他解釋道:“無論什么水中,都有細小的雜質(zhì),這些雜質(zhì)雖然見不到,但會影響做菜的口感。這也就是為何不同的水泡出來的茶,做出來的飯異常不同。我煮的水只用上層三分之二,再用紗布過濾,就是為了讓水更加純凈,那樣煮出來的豆腐才能更大程度保留豆腐的口感。”
說白了就是,大多數(shù)里都有水垢和其他礦物質(zhì)。
就像現(xiàn)代的燒水壺一樣,用的時間長了就有水垢殘留。
現(xiàn)代人用凈水器就能解決的問題,到了古代就需要一步一步去掉水里的雜質(zhì)。
眾人聽了恍然大悟,原來人家一遍遍燒水并非嘩眾取寵,而是真的有用!
做個小蔥拌豆腐都能這樣地細致,她要做起熱菜,那該多厲害啊。
不少人都記住蘇糖這個女子。
方才問燒水那人則是紅了臉,蘇糖看著他回答問題,真的太讓人羞澀了。
不過蘇糖說完就轉(zhuǎn)過身,對那劉峰道:“其實我這小蔥拌豆腐還有個名字,你要不要聽?”
這會李峰已經(jīng)呆若木雞,他知道自己完全輸了,不管是食材是處理,還是食材的辨認,他輸?shù)梅浅氐住?br /> “是什么名字?”李峰喉嚨干澀,擠出這幾個字。
蘇糖嘴角帶笑,看起來輕輕柔柔:“這道菜的名字還叫,一清二白。”
眾人愣住,旁邊的紀澍忍不住叫好。
“好個一清二白,這名字果然好。”
小蔥拌豆腐,蔥葉是青的,蔥白跟豆腐是白的。
那不叫一清二白嗎?
既是給這道菜起了個名字,又是說明她蘇糖贏得這次比試是一清二白,清清白白。
果然是好名字!
另一處,祁天云眼皮微抬:“一清二白,倒是有意思。”
旁邊的小將軍石定立刻接話:“侯爺,您看看這挑出來的二十道菜,您也嘗嘗啊。”
如果蘇糖在這,肯定能看見自己那道小蔥拌豆腐也在其中。
十個考場的評委,挑出來二十多道還可以的菜送到這,就是為了讓威遠侯祁天云嘗嘗。
但凡有一道菜能入這位的眼,這個比賽就沒白辦。
祁天云掃過這些菜肴,統(tǒng)統(tǒng)沒有胃口,也就剛剛什么一清二白那故事還算有趣。
祁天云隨手指了指:“把那一清二白端上來,本侯爺嘗嘗,若是不好吃,就不要用這件事打擾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