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一二二章
這日清晨,趙妧起了個大早,原想先幫沈奚打點好行囊,沒想到來趙府祝壽的賓客比往年陡然增了一倍,趙衍在前院新開了三十席,人手不夠,連趙婉趙妧這樣的千金小姐都喚去幫忙。</br> 一直到近午時,趙妧才趁著吃晌午的空閑來了別院。</br> 沈六伯已理好行囊了,趙妧又點驗了一遍,確定一應妥當,從膳房里取了兩小壇酒,拿布囊細致裹了,對沈奚道:“阿妧知道沈大人每逢春來都要釀酒,今年卻不得閑,這兩壇是阿妧幫大人釀的,大人自己留一壇,另一壇可拿去給蘇大人,他這兩月間為大人奔忙,實在操勞。”</br> 沈奚隔著布囊都能聞到杏花香。</br> 他看趙妧一眼,拄杖到石桌跟前,一邊將布囊解開,一邊道:“蘇時雨不好酒,且也并不在乎我會否答謝她。”將一壇杏花釀取出,忽地笑了笑,“趙二小姐說得對,是該借花獻佛,這一壇便轉贈給你。”</br> 趙妧頰邊又染飛霞,好半晌說不出話來。</br> 片刻,她將酒壇子回推寸許,輕聲道:“阿妧與蘇大人一樣,也不在乎沈大人會否答謝。”她微一咬唇,“但是,倘沈大人當真要謝,為阿妧的扇子上提兩行字就好。”</br> 言訖,也不容沈奚推辭,自去廂房里取了扇子與墨寶。</br> 女子常用紈扇,而趙妧取的扇子卻是一柄男子用的折扇,扇面除角末畫著三兩點桃花,余處空無一物。</br> 這樣的折扇,她卻要沈奚題了字來自己收著,寓意為何沈奚不用想也明白。</br> 他又看了趙妧一眼,臉上的笑意漸漸斂起,提筆坐于石桌前,落了三兩次筆竟一觸扇面即收,良久將筆擱下,說道:“我向來是個有什么說什么的人,心中有幾個句子,卻不甚吉利,想到二小姐的折扇是男子所用,日后或該贈人,覺得不題也罷。”說著將桃花眼一彎,笑嘻嘻地道,“其實趙二小姐若覺得沈某的字好看,沈某大可以抄幾幅字帖給你,從《出師表》到《晁錯論》,你覺得可好?”</br> 《出師表》有言: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br> 《晁錯論》有言: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權之計。(注)</br> 趙妧雖讀過書,文章卻念得少,她不明沈奚言中深意,但那柄未題半字的折扇是何意,于她卻十分明了。</br> 午時已過,艷陽卻收起芒刺。連著好幾日沒下雨,云團子終于又蓄積起來。</br> 趙妧垂眸靜立半刻,然后將攤在石桌上的折扇慢慢合上,認真地點了點頭道:“好,那待沈大人的傷養(yǎng)好了,便給阿妧寫兩幅字帖。”</br> 她抬頭看了眼天,又道:“今日趙府賓客多,想來又要落雨,正院那頭還等著阿妧去幫忙,就不多陪沈大人了。”</br> 沈奚一點頭:“也好,覃照林想必也該來了,等他一到沈某自會離去,你先回正院,不必再來送。”說著,自石桌畔取過木杖,撐著站起。</br> 他如今身上的傷已大好,只是腿腳仍是不便,每當坐下與起身都頗為費力。</br> 趙妧在一旁看著,忍不住上前將他扶了扶,正這時,別院之外忽然傳來零碎而繁雜的腳步聲,隨即只聽一個聲音怒斥道:“阿妧你在做什么?!”</br> 竟是趙家夫人。</br> 因相隔甚遠,趙夫人一時沒認出沈奚,目光直直落在趙妧摻著一陌生男子的手上,頓時只覺氣血上涌,又道:“給我松開!”</br> 趙妧被這一聲嚇得整個人都顫了顫,卻怕沈奚離了自己的摻扶站立不住,直到看他將木杖架好,才回過身,紅著臉喚了聲:“母親。”</br> 來到別院的不止趙夫人一人,除了趙家大小姐趙婉以外,竟還有一干自別府來祝壽的女眷。</br> 原來晌午用膳之時,一干人等提及谷雨節(jié)的踏春,說是想去京郊的草場。趙夫人原想問問趙妧的意思,卻沒找著她,這才聽一旁的嬤嬤說阿妧這兩月好清靜,閑來無事像是去了別院。趙夫人于是想起別院的幾株杏花樹最好,起了賞杏的心思帶著一眾女眷前來,未曾想竟望見這樣丟人現眼的一幕。</br> 趙夫人低聲對一旁的嬤嬤道:“去正院請老爺。”然后橫臂將一眾女眷攔了攔,自行走下臺階,對院中那一抹長身玉立的青衫身影道:“你是何人?”</br> 到底是自家丑事,若沒有旁人瞧見,責罵一通也該遮過去。可眼下京中貴婦貴女俱在,也只有盡量處之泰然才可能有轉圜的余地。</br> 可惜沈家公子并非籍籍無名之輩,就這么拄杖回身淡淡一句:“青樾見過趙夫人。”便引得院中眾人倒吸一口涼氣。</br> 沈府敗落的消息京師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卻萬不曾料到這一位昔日名震京師的貴公子如今竟落榻在都察院趙府。</br> 且看樣子,還是被趙家二小姐私自請來的。</br> 趙夫人與沈夫人畢竟是故舊,縱然沈奚這樣出現實在不妥,她也不好開口責問,左思右想竟沒了主意,所幸過了不久,趙衍便自前院趕來了。</br> 趙衍一看趙妧的樣子便已猜到七八分因果,心中怒意一壓再壓化作眸中一閃而逝的暗沉色,未對沈奚開口反是先對趙夫人道:“夫人莫怪,當日青樾受傷后,是為夫自作主張將他接來別院,怕你擔心他的傷勢,便未曾與你提及,妧妧知道此事也是因為那日她恰好在宮中,與為夫青樾一同乘馬車回的府。”</br> 說著,又對趙妧道:“讓你來請青樾去正院用膳怎得耽擱這么久?”</br> 趙妧知道她父親是誠心為她遮掩,紅著臉欠了欠身道:“女兒知錯了。”</br> 趙衍于是淡淡“嗯”了一聲道:“祖奶奶想見你,你這便過去罷。”</br> 等到趙妧離開,又對趙夫人道:“后院有幾株杏花比這里更好,夫人若要賞杏,不如移步去后院?”</br> 趙夫人當即福了福身,也帶著一行女眷離去。</br> 院落里頃刻只余伶仃幾人,趙衍看著沈奚,十分不客氣地道了句:“請沈大人移步來趙某書房敘話。”言罷負手轉身,自顧自先往前院去了。</br> 沈六伯狠狠一嘆,對沈奚道:“少爺,這趙大人讓您去書房,勢必沒好事,不如咱們趁現在先走吧。”</br> 沈奚看著趙衍的背影,似是萬般輕巧地說道:“眼下怎么還走得了?到了這個地步,那群有心的無心的趕巧的湊熱鬧的,下值過后勢必都要來,今日我不在趙府吃個壽宴稱了他們的心意,日后必出幺蛾子。”說著扯起嘴角一笑,一邊拄杖往趙衍書房而去,一邊道:“世人慣愛捧高踩低,我是無所謂,但我最怕欠人情,趙衍要跟我私了也好,將就著今日還了,日后也好無牽無掛。”</br> 趙妧走到半途便被亟亟趕來的趙婉攔了,四下里一顧,見無人在近旁,才責難了一句:“你這回也太不像話!”然后牽著她的手道:“阿娘讓我領你去見爹。”</br> 得到趙衍書房,趙夫人與趙衍,還有趙大公子趙阡早已在里頭等著了。</br> 趙妧走近還未來得及拜見,只聽趙衍怒喝一聲:“跪下!”她渾身一顫,雙膝便落在地上。</br> 趙衍是何等精明之人,不用審已知道當日沈奚受刑后昏迷不醒,一定是趙妧自作主張將他接來趙府,一口氣憋在心頭是出也不是不出也不是,當下里只道:“今日壽宴后,你自去祠堂里誦經七日,等到谷雨前夕再出來。”又道,“出了這樣的丑事,京師你是再不能呆了,父親這幾日會為你尋一門親事,等谷雨節(jié)一過,你便嫁走。”</br> 此話一出,莫說趙妧,連趙夫人,趙婉與趙大公子也是大吃一驚。</br> 趙婉素來了解自己這個妹妹,雖說溫婉懂事,可倘若心里有了自己的主意,即便表面順從了父母的決定,心思也轉不過來。</br> 她看了趙妧一眼,忍不住為她求情道:“爹,您方才不是為妧妧遮掩過去了么?為何不讓她在京師多留一些日子,這么匆忙要將她嫁走,如何找得到好人家?”</br> 趙衍道:“遮過去也是一時遮過去,我方才一番說辭漏洞百出,騙騙爾等也罷,如何騙得了朝中那群大員?這丑事不日一定傳遍京師,把她嫁走才是為她好。”</br> 趙大公子趙阡道:“妧妧既是被人撞見與沈大人一處,父親……為何不去問問沈大人的意思,說不定大人愿娶妧妧為妻呢?”</br> “虧你還在朝中做官,當真糊涂!”趙衍一拍桌,斥道,“你以為沈青樾還是昔日的沈青樾?是太子妃之弟是戶部左侍郎?眼下的時局,朱南羨自身難保,蘇時雨鋌而走險,他沈青樾的脖子上更是隨時隨刻架著把刀,趙府肯收留他兩月已是仁至義盡,他是個明事理之人,便是我愿將妧妧嫁給他,你且去問問他敢不敢娶?”</br> 話音落,只聽守在書房外的小廝叩了叩門道:“老爺,沈大人到了。”</br> 趙衍將臉上的惱怒色收了,沉著聲道:“請他進來。”</br> 外頭的雨尚未落下卻已沉沉一片暗色,書房里掌著燈火。</br> 沈奚拄杖進屋,將木杖支好隨即跟趙衍揖了揖,開門見山道:“這兩月住在別院,為趙大人,趙二小姐添了不少麻煩,但沈某如今身無長物,這筆賬也只有請大人記上,等日后再行歸還。”他的目光自跪著的趙妧身上一掃而過,又道,“至于二小姐的名聲,還請趙大人拿個主意,是要沈某娶她,亦或有別的想法,沈某絕無二話。”</br> 趙衍不動聲色:“沈大人的意思呢?”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