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零九章
趙妧垂下眼簾:“這里是趙府別院,我叫趙妧。”她頓了頓,半晌又道,“我知道沈大人不會記得阿妧,但大人日后要在趙府住上一陣子,阿妧會照顧大人,直到大人將傷養(yǎng)好。”</br> 沈奚聽了這話,眉心一蹙,他別過臉,冷冷地道:“都察院趙衍的趙府?”然后道,“是誰跟你說,我要在這里養(yǎng)傷?”</br> 也不等趙妧與沈六伯反應(yīng),沈奚忽然以雙臂之力撐起身子,將擱在臥榻前的木杖架在腋窩下,就這么拖著無力的雙腿,沒有人扶沒有人摻,竟也下了地:“六伯,我們走。”</br> 他臉上好不容易養(yǎng)起來的一絲血色迅速褪去,唇色蒼白發(fā)青,豆大的汗液自額間如雨而下。</br> 沈六伯看著沈奚,眼眶一紅,喚了句:“少爺。”喉間便哽塞得說不出話來。</br> 從前的花架子,從前的厚臉皮,到今日是再使不出來了。</br> 那時他有貴不可言的身份,有尊崇無比的家世,有一副錚錚傲骨和配的上這副傲骨的滿腹才華與謀略,還有信賴他,關(guān)懷他,縱容他的家人,以至于他如何嬉皮笑臉放浪形骸都不會跌了份子。</br> 而今一身錦繡褪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所余除了一點可憐的傲氣,竟什么也沒有了。</br> 沈奚不想靠著一個女子的施舍寄人籬下,他不愿連僅存的驕傲都墜到塵埃里。</br> 趙妧愣愣看著沈奚拖著無力的雙腿拄杖向前,他的唇一直在發(fā)顫,每走一步,臉色便更蒼白一分。</br> 趙妧又是怕又是急,慌亂之下想起蘇晉提點的那句“記得他的心結(jié)是太子妃”,于是脫口而出:“是阿婧姐姐讓沈大人在此養(yǎng)傷的。”</br> 腋下木杖忽然自地面一滑,沈奚肩臂脫力,整個人向前栽去,還好沈六伯從旁扶了扶,才讓他不至于跌倒。</br> 沈奚就著六伯的手半跪在地,抬目看向趙妧,眸中竟有霜雪意。</br> 趙妧被這眸光懾住,呆了片刻才怯生生地道:“沈大人不記得了,阿妧小時候去沈府住過,那時阿妤姐總鬧著讓您幫她起個新名,您氣不過,日日與她吵,后來阿婧姐便讓您來趙府住一陣子,但您沒來。”</br> 趙妧口里的阿妤正是沈奚的三姐,四王妃沈筠。</br> 沈筠原名沈妤,只堪堪長沈奚一歲。她兒時嫌“妤”這個字太嫻靜,鬧著讓沈拓給自己改名,沈拓不理,后來等小沈奚長大了些,讀得滿腹經(jīng)綸,沈三妹就來折騰小沈奚了。然竟是沈奚拗不過,吵了半年敗下陣來,自《禮記》中為她選了一個“筠”字,其意為“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注)。</br> 沈奚忽然想起年關(guān)宴上,沈婧被貓抓傷后,自己曾掀開一個女子的衣袖瞧過傷口。</br> 當(dāng)時沈婧還說:“你怎么這樣?那是趙府的阿妧,她小時候還來沈府住過半月,當(dāng)時三妹日日里跟你吵架,吵完你氣不過,就去逗她尋開心,你不記得了?”</br> 沈奚想起沈婧,神色黯淡下來。</br> 他不再看趙妧,垂下眸,仍是想拄著木杖離開,可是方才一番動靜已耗盡他所有力氣,他就這么半跪半伏在地,再也起不來。</br> 卯時三刻,天色水蒙蒙的,俄頃,外院傳來扣門之聲,又隱隱傳來幾句低語,原是蘇晉領(lǐng)著醫(yī)正方徐來為沈奚換藥了。</br> 蘇晉進得廂房一看便明白發(fā)生了什么,她平靜地道:“方大人,有勞你與六伯將沈大人扶回臥榻上。”</br> 等他二人將沈奚扶回臥榻退出去后,蘇晉又對趙妧道,“二小姐,麻煩你吩咐下人將沈大人的藥湯再熬過。”</br> 趙妧聽了蘇晉的話才如夢方醒,自案幾上端起藥碗,輕聲應(yīng)了一句:“阿妧待會兒將藥湯與早膳一并送來。”</br> 西廂又安靜下來,蘇晉看著伏在榻上默不作聲的沈奚,喚了句:“沈大人。”</br> 半晌,沈奚低低應(yīng)了一句:“我已不是什么大人。”</br> 蘇晉于是點了點頭:“好,沈青樾。”然后她道:“我知你眼下深陷困境心結(jié)難解,更因寄人籬下倍感屈辱,可是在這樣的困境里,屈辱,心結(jié),都是其次,只有活著才是最當(dāng)緊,哪怕是忍辱負(fù)重地活著——這些道理便是我不提,你也該懂。”</br> 她頓了頓,將語鋒一轉(zhuǎn):“但道理說起來最容易,人在困境當(dāng)中,四面絕壁進退維谷,想要徹悟卻是難上加難。你眼下憂憤難當(dāng)困于本心都在情理之中,我只與你說一句——切莫辜負(fù)了那些在你落難當(dāng)頭,仍愿對你真心相待的人。”</br> 蘇晉說到這里,不再多言:“我讓方大人進來為你換藥。”</br> 外院靜靜的,蘇晉退出西廂,沈六伯已在外頭等她了。</br> 他似是有事相求,先跟蘇晉揖了揖:“勞煩蘇大人又為少爺奔波操勞。”又遲疑著道,“敢問蘇大人,四殿下如今可還在京中?”</br> 蘇晉已猜到他想說什么了,是以問道:“六伯想讓青樾隨四殿下回北平?”</br> 沈六伯嘆了一聲道:“也是方才趙二小姐提起少爺與三小姐,就是四王妃年幼的事,老奴才想起一事來。</br> “少爺他自小是個愛鉆牛角尖的性子,六歲那年,大小姐為他采桑葚失足跌入淮水,他便自責(zé)了許久,小小一個人坐在大小姐屋前,成日里一句話也不說。后來還是三小姐忍無可忍,將少爺教訓(xùn)了一通,少爺他才好起來。蘇大人您是不知,少爺雖不怎么提三小姐,但三小姐自小克他,因此老奴想,或許讓少爺去北平府與三小姐見上一面,少爺便能好起來了。”</br> 可蘇晉聽了這話卻猶疑。</br> 且不說眼下朝局混亂,她無法輕信朱昱深,單從沈奚往日的只言片語便可得知,他自己也未見得對他這位三姐夫多么放心。</br> 但這是沈奚的家事,蘇晉不好置喙,只能另說一個由頭:“而今太子薨殞,圣上病重,朝局不穩(wěn),四下人心浮動,這消息傳至邊疆,北境,東海,西北,嶺南,各處外敵蠢蠢欲動。四殿下這些年鎮(zhèn)守北疆,若他決定出征,最遲二月頭就要走了,可二月頭青樾還不能下地,隨軍趕路,即便有馬車?yán)峙律碜右渤圆幌摹!?lt;/br> 沈六伯愣道:“這、這該如何是好?”</br> 蘇晉道:“六伯若信得過蘇某,便再給我些時日,蘇某已想到法子,或春深,最晚五月入夏,若青樾到時仍想去北平,蘇某一定送他平安離開。”</br> 沈六伯道:“老奴對蘇大人哪有什么信不過的,只是怕久在京師,連累了您與趙二小姐。老奴雖不懂朝局,但也知道沈府遭難,十三殿下被禁足在東宮,蘇大人您的近況又能好得到哪里去呢?何況眼下在這趙府別院里住著,趙二小姐對下人們不放心,少爺平日的膳食,藥湯,都是她親自備好送來,好歹堂堂千金小姐,卻要做這些奴婢做的事,老奴實在過意不去。”</br> 蘇晉道:“過意不去也只能先記在心頭,趙二小姐質(zhì)樸純善,這份恩情便是青樾日后還不了,蘇某也會替他報答。”</br> 兩人說話間,方徐自西廂里退了出來,蘇晉上前問詢,得知沈奚的傷勢養(yǎng)了三日已略有緩和,放下心來,令方徐回了太醫(yī)院,才又對沈六伯道:“有勞六伯在外頭等等,蘇某有話,想單獨對青樾說。”</br> 沈六伯連忙應(yīng)了:“好,那老奴就在院中守著,蘇大人若有事,喚一聲即可。”</br> 天已透亮,屋內(nèi)燈油燃盡后,卻是暗沉沉的,沈奚還是以方才的姿勢伏在臥榻上,聽得蘇晉推門進屋,也未有反應(yīng)。</br> 蘇晉自桌案前坐了,兀自斟得一盞茶,才緩緩地道:“我知道你眼下不愿多思多想,但有的話,我不對你說,已不知當(dāng)對誰說。”她將茶盞握在手里轉(zhuǎn)了轉(zhuǎn),然后道,“我……不打算留在都察院做御史了,我要去刑部。”</br> 沈奚聽得這話,低垂的睫稍微微一動,半晌,開口道:“不好,太危險。”</br> 蘇晉明白沈奚的意思。</br> 而今柳朝明是朝局中唯一能制衡朱沢微的人,而他所轄的都察院如一柄遮雨傘,令身處其中的御史都能不受宮變的波及,這也是朱沢微為何至今沒尋由頭整治蘇晉的原因。</br> 可蘇晉若離了都察院,一切便不好說了。</br> 蘇晉道:“我知道,可眼下都察院上頭有柳昀與錢月牽壓著,我行事必繞不開他二人,刑部與工部又成了空殼子,朱沢微手握吏部,有用人權(quán),等三月提拔的人選下來,他勢必往這兩部衙司安插自己人手,我只有搶占先機,先進刑部做成刑部左侍郎,將刑罰大權(quán)握在手里,我們?nèi)缃竦木置婊蛟S才有轉(zhuǎn)機。”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yuǎn),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yuǎn)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yuǎn)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