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崇黑虎困冀州
崇君奉敕伐諸侯,智淺謀庸枉怨尤。
白晝調(diào)兵輸戰(zhàn)策,黃昏劫寨失前籌。
從來女色多亡國,自古權(quán)奸不到頭。
豈是紂王求妲己,應(yīng)知意屬東周。
崇侯虎父子帶著傷,奔跑了一夜,十分疲憊。他們緊急集合了被打殘的兵馬,但十個人里只有一個人沒有受傷。崇侯虎一看到士兵們,不禁感到傷心。黃元濟上前:“君侯為何感嘆呢?勝敗是軍隊中的常事,昨晚偶然沒有提防,才誤中列饒計謀。君侯可以先將殘兵暫時扎營在這里。可以發(fā)出一道催軍的文書到西歧,催促西伯迅速調(diào)兵馬來,以便截?fù)魯橙恕_@樣既可以增加兵力相助,二也可以報復(fù)今日的恥辱。不知君侯意下如何?”
崇侯虎沉吟著:“姬伯按兵不動,坐觀成敗;我如今又去催他,反而便宜了他一個‘違避圣旨’的罪名。”正當(dāng)他遲疑不決的時候,只聽到前面有大批人馬到來。崇侯虎不知道是什么人馬,嚇得魂不附體,魄飛空鄭他急忙上馬,向前看去,只見兩桿旗幡分開,出現(xiàn)一員大將,臉像鍋底一樣黑,下巴上一叢紅胡子,兩道白眉,眼睛像金子一樣黃,帶著九云烈焰飛獸冠,身穿鎖子連環(huán)甲,大紅袍,腰系白玉帶,騎著火眼金睛獸,用兩柄湛金斧。此人乃是崇侯虎的兄弟崇黑虎,官拜曹州侯。
崇侯虎一見是自己的親弟弟黑虎,才感到安心。崇黑虎:“我聽長兄兵敗,特地前來相助,沒有想到在這里相逢,實在太好了。”崇應(yīng)彪也在馬上欠身道謝:“叔父,有勞您遠(yuǎn)道而來。”
黑虎:“弟這次來,想與兄長合兵一起,再次前往冀州。弟自有辦法。”于是大家合兵一起。崇黑虎只有三千飛虎兵作為先頭部隊,后隨二萬多人馬,再次來到冀州城下安營扎寨。曹州侯的兵馬在前面,大聲叫喊著挑戰(zhàn)。
冀州的哨馬飛快地把消息傳報給蘇護:“現(xiàn)在有曹州崇黑虎的兵馬在城下叫陣,請侯爺指示我們該如何行動。”蘇護聽到這個消息后,低頭默默無語;過了半,他才:“黑虎非常精通武藝,對玄理神通也十分了解,滿城的將領(lǐng)都不是他的對手,實在是拿他沒有辦法啊。”左右諸將聽到蘇護的話后,也不清楚詳細(xì)情況。這時,蘇護的長子蘇全忠上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算崇黑虎再厲害也只一個,我們有什么好怕他的!”蘇護:“你年輕不懂事,以為自己很英勇;但你不知道黑虎曾經(jīng)遇到過異人,被傳授晾術(shù),可以在百萬軍中輕易地取上將首級,就像拿囊中之物一樣簡單容易,我們不能輕視他。”全忠大叫:“父親您這是長他饒銳氣,滅自己的威風(fēng)。孩兒現(xiàn)在就去,如果不生擒黑虎,誓不回來見父親之面!”蘇護:“你自己去送死,不要后悔。”全忠哪里肯聽,翻身上馬,打開城門,一騎當(dāng)先,大聲高叫:“探馬的!替我報進中軍,讓崇黑虎與我話!”
藍(lán)旗很快地告訴兩位主帥:“外面有蘇全忠討戰(zhàn)。”黑虎暗暗高興:“我這次來的原因一是為了長兄兵敗,二是為了幫蘇護解圍,維持我們的友誼交情。”他命令左右備好坐騎,立即翻身騎著火眼金睛獸來到軍前。看到全忠在馬上耀武揚威的樣子。崇黑虎:“全忠賢侄,你回去讓你父親出來,我自有話和他。”全忠年輕不懂事,又聽他父親黑虎非常英勇,哪里肯輕易回去?于是大聲道:“崇黑虎,你我勢成敵國,我父親又與你有什么交情可以談的!你趕緊倒戈退軍,可以饒了你的性命;否則的話你后悔都晚了!”黑虎大怒:“畜生竟敢這樣無禮!”他舉著湛金斧劈面向全忠砍來。全忠急忙舉戟招架相迎。兩人在冀州城下激烈地交戰(zhàn)起來。
兩人大戰(zhàn)在冀州城下。蘇全忠不知道崇黑虎自便拜截教的道人為師,師父傳授給他一個法寶葫蘆,背在后背,有很大多的神通。
蘇全忠仗著自己平生的勇猛,又見黑虎用的是短斧,便不把黑虎放在眼里。他眼里無人自逞己能,想要擒獲崇黑虎。于是把他平生所學(xué)的武藝全都使了出來。他的戟有尖有刃可攻可守,九九八十一進步、七十二開門、騰挪閃轉(zhuǎn)遲速收放,得心應(yīng)手十分精通。
蘇全忠使盡了平生的精力,把崇黑虎殺出了一身冷汗。黑虎感嘆著:“蘇護有這樣的兒子,可稱得上是少年英杰,真是將門之后!”
崇黑虎一晃斧頭,拔馬便走。這使得蘇全忠在馬上笑得很歡:“如果我聽了父親的話,就會被他耽誤了。我發(fā)誓一定要抓住這個人,好讓父親無話可。”他放馬追趕,不肯放棄。越走越快,越慢越追。蘇全忠決心要成功,于是繼續(xù)往前追趕。
崇黑虎聽到腦后金鈴聲響,回頭看見蘇全忠緊追不舍地趕來,便趕緊揭開脊梁上的紅葫蘆頂蓋,口里念念有詞。這時,葫蘆里邊冒出一道黑煙,化成一張網(wǎng)羅,大黑煙中發(fā)出“噫啞”的聲音,遮擋日飛來,那是鐵嘴神鷹。神鷹張開口,劈面啄來。
蘇全忠只知道騎馬廝殺,哪知道像崇黑虎這樣的玄幻術(shù)法?他急著用戟護住自己的身體和臉面,但他坐著的馬早被神鷹一嘴啄傷了眼睛,那馬跳了起來,把蘇全忠摔了個金冠倒置,鎧甲離身,跌下馬來。崇黑虎一聲令下:“拿下!”士兵們一擁而上,把蘇全忠雙手捆綁了。
崇黑虎掌得勝鼓回營,在轅門下馬。探子向崇侯虎報告:“二老爺?shù)脛伲芰朔促\蘇全忠,現(xiàn)在在轅門聽候命令。”
崇侯虎傳令:“請!”崇黑虎上帳,見侯虎后稱:“兄長,弟已經(jīng)擒獲了蘇全忠,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轅門。”
侯虎非常高興,傳令:“推上來!”不一會兒就把蘇全忠推到了帳前。蘇全忠站著不跪。侯虎大罵:“賊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擒獲了,你還有什么道理要的?竟然還敢倔強抗禮!前夜在五崗鎮(zhèn)你是那樣的英勇,今日惡貫滿盈,推出去斬首示眾!”蘇全忠厲聲大罵道:“要殺就殺,何必在此作威作福!我蘇全忠視死如歸!輕如鴻毛,只是無法忍受你們這幫奸賊,迷惑圣上,殘害百姓,將成湯的基業(yè)斷送了。我恨不得生啖你們的肉啊!”
侯虎大怒,罵道:“你這黃口兒!如今已被拿下,還敢胡言亂語!”命令道:“推出去斬首!”正要行刑,崇黑虎走過來轉(zhuǎn)告:“長兄暫時息怒。蘇全忠被抓,雖然該斬,但他父子都是朝廷的犯官,之前收到旨意將他們拿下解往朝歌,以正國法。況且他有個女兒蘇姐己,姿容甚美,倘若子以后有憐惜之意,一旦赦免了他們的反叛的罪名,那時候會不會全怪到我們的頭上?看似是有功勞其實是無功勞呢。而且姬伯還未到來,我們兄弟何必去承擔(dān)這個罪責(zé)。不如將全忠囚禁在后營,等待破了冀州之后,再擒拿蘇護全家,押解到朝歌,請圣上決定怎么處理,這才是上策。”侯虎:“賢弟得極好,只是便宜了這個反賊,就這樣辦吧。”傳令:“設(shè)宴,為二爺爺賀功。”按下此事不表。
且冀州探馬報告給蘇護:“長公子出陣被擒。”蘇護嘆道:“不用了。這孩子不聽我的話,自恃己能,如今被捉拿,也是預(yù)料之鄭只是我一生豪杰,現(xiàn)在親子被擒,強敵壓境,冀州不久將被他人占領(lǐng),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生了這么一個女兒,昏君聽信讒言,使我滿門遭禍,百姓遭殃,這都是因為我生了這個不肖之女,才招致無窮之禍啊!倘若城池被破,我妻子女兒被擒往朝歌,拋頭露面,尸骸殘暴,被下諸侯恥笑我為無謀之輩;不如先殺了她們,然后自刎,也算是不失為丈夫所為。”蘇護帶著十分煩惱的心情,提劍走進后廳。只見女兒妲己笑臉盈盈,微露朱唇,口稱:“爹爹,為何提劍進來?”蘇護一見女兒妲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又不是仇敵,這劍怎么舉得起?蘇護不禁含淚點頭道:“冤家啊!因為你,兄長被他人所擒,城池被他人所困,父母被他人所殺,宗廟被他人所占櫻生了你一人,斷送了我蘇氏一門啊!”正在感嘆之際,聽到了左右擊云板“請老爺升殿。崇黑虎在城門求戰(zhàn)。”蘇護傳令:“各城門嚴(yán)加防守,防備攻打。”崇黑虎有異術(shù)在身,無人能夠拒擔(dān)緊急命令眾將上城支起弓弩,架起信炮、灰瓶、滾木等一應(yīng)防御物品。
崇黑虎在城下暗自想:“蘇兄,你出來與我商量,就可以退兵,你為何害怕,反而不應(yīng)戰(zhàn),這是的什么道理?”無奈之下,黑虎只好暫時回兵。有人報告給侯虎。侯虎:“請。”黑虎上帳坐下,蘇護閉門不出。侯虎:“可以架云梯攻打。”黑虎:“不必攻打,白白耗費心力。現(xiàn)在只需要圍困他的糧道,使城內(nèi)百姓不能得到接濟,那么這座城池就會不攻自破。我們可以在這里以逸待勞,等待西伯侯的軍隊到來,再作其他的打算。”
再蘇護在城內(nèi),沒有一點辦法可以施展,也沒有地方可以投奔,真是束手無策。正在憂愁郁悶之時,忽然聽到有人來報告:“啟稟君侯,督糧官鄭倫前來聽候命令。”蘇護嘆息:“這批糧食雖然來了,實際上已經(jīng)沒有什么用處了。”于是立即道:“讓他進來。”
鄭倫來到滴水檐前,行禮完畢后欠身:“末將路上聽君侯造反,崇侯奉命征討,因此末將心中掛念擔(dān)憂,星夜兼程趕回來。但不知道君侯勝敗如何?”蘇護:“前段時間因為朝見子,昏君聽信讒言,想納我的女兒為妃子;我以正直的言論勸諫,導(dǎo)致觸怒了昏君,便想要向我問罪。不料想費、尤二人將計就計,赦免我歸國,想讓我自己獻女兒進宮。我因為一時暴躁,作詩反了商紂。現(xiàn)在子命令崇侯虎來攻打我,我連續(xù)贏了他二三陣,讓他損失軍士折損將領(lǐng),大敗而歸。沒想到曹州的崇黑虎來了,他把我兒子蘇全忠擒拿走了。我想黑虎身懷異術(shù),勇猛貫絕三軍,我并非他的對手。現(xiàn)在下諸侯八百個,我蘇護不知道往何處投靠?自己思量至親不過四人,大兒子現(xiàn)如今已被擒,不如先殺掉我的妻女,然后我再自盡,以免讓下后世取笑。你們眾將領(lǐng)可以收拾行裝,投往別處,任憑你們自謀出路去吧。”蘇護完話后,悲痛哭泣。鄭倫聽完后,大聲叫道:“君侯今是不是醉了?迷了?還是癡了?為何出這等令人沮喪的話!”下諸侯有名望的:西伯侯姬昌,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總督八百鎮(zhèn)諸侯,就算一齊都到冀州來,鄭倫我也不把他們放在眼里。怎么可以這樣看自己呢?末將自就追隨君侯,承蒙照顧提拔,才有了一官半職,衣食無憂,末將愿意竭盡所能報效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