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決策學(xué)問 機會成本: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有選擇就有機會成本
在陽光明媚的午后,你好不容易處理完公司的財務(wù)報告,想喝杯下午茶休息一下,你可能會考慮甜點是選擇豆沙糕還是巧克力薄餅。“豆沙糕還是巧克力薄餅”類似于“魚與熊掌”,這種選擇實際上就是一種機會成本的考慮。
如果你喜歡吃豆沙糕,也喜歡吃巧克力薄餅,在兩者之間選擇時,接受豆沙糕的機會成本是放棄巧克力薄餅。如果吃豆沙糕的收益是5,吃巧克力薄餅的收益是10。這樣,吃豆沙糕的經(jīng)濟利潤是負的,所以你會選擇吃巧克力薄餅,而放棄豆沙糕。
機會成本廣泛存在于生活中。一個有著多種興趣的人在上大學(xué)時,會面臨選擇專業(yè)的難題;辛苦了5天,到了雙休日,是出去郊游還是在家看電視劇;面對同一時間的面試機會,選擇一家單位就不能去另一家單位……對于個人而言,機會成本往往是做出一項決策時放棄的東西,而且常常比預(yù)想中還多。
人生面臨的選擇何其多,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選擇。比如,是繼續(xù)工作還是先去吃飯,是在這家商店買衣服還是在那家商店買衣服,是買紅色衣服還是黃色衣服,心中有個秘密是告訴朋友還是不告訴朋友,如果告訴又告訴哪些朋友……這些選擇在生活中很常見。
機會成本越高,選擇越困難,因為在心底,我們不愿放棄任何有益的選擇。但是,有時必須“二選一”,甚至是“三選一”,這時,機會成本的考量就尤為重要。筆趣閣
賭博,贏不來幸福
皮皮一家的好日子在男主人失業(yè)后終止了。因為公司裁員,皮皮的男主人名列其中。下崗在家賦閑的男主人成天唉聲嘆氣,但厄運還沒結(jié)束,因為少了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他們還不起貸款。不得已之下,男主人和女主人決定搬出這所房子,去找一個更小、更便宜的住所。
既然要節(jié)省開支,便無法養(yǎng)狗了。于是,他們將皮皮一家三口趕了出來。皮皮一家沒有住處,只得到處流浪,一夜之間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狗。
那段日子,皮皮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天,正當(dāng)皮皮餓著肚皮睡覺時,爸爸忽然興奮地走過來,嘴里叼著一大塊排骨。聞到肉香,皮皮一躍而起。它問爸爸:“這肉是從哪兒來的?”
“賭博贏來的。”爸爸的話讓皮皮吃了一驚。
“村頭有賽狗的,每天一場,誰贏了,誰就能贏得一大塊排骨。”皮皮爸爸解釋道。皮皮知道,所謂的賽狗就是抽簽決定兩條狗進入圍場毆斗,決出勝負。
皮皮擔(dān)憂地說:“但是,萬一你被抽中和一條大狗比賽,你會輸?shù)煤軕K的。”
爸爸不以為然:“放心,我已找到規(guī)律了。只要我把自己的簽放到最后,被抽中的對手總是弱小的狗。”
媽媽也表示贊同:“這倒是好辦法,以后我和皮皮就不用挨餓了。”
賭博中取得勝利的概率十分小,這就好像經(jīng)濟學(xué)中常說的機會成本一樣。純粹的賭博是不存在理性上的投資收益的,只不過是數(shù)學(xué)里的離散游戲而已,是概率論和經(jīng)濟博弈論的運用,每一次賭博的贏輸概率都是一樣的。
賭博能賺到錢嗎?看似非常簡單的邏輯,許多人卻常常栽在其中。賭徒在輸錢后,總是想翻本。輸?shù)舻腻X就是沉沒成本,它不可能再收回來,新的“選擇”是還要不要繼續(xù)賭下一盤,再賭下一盤的收益風(fēng)險是多少,這便是機會成本。我們做出一個選擇后喪失的是不作這個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皮皮的爸爸將自己的簽放到最底層,的確被抽中的概率不大,但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皮皮的爸爸和弱勢的狗毆斗,每天可領(lǐng)取一塊排骨,這份利潤的確可觀。但如果被抽中與強悍的狗毆斗,它勢必會落敗,一天一塊排骨的收益就沒有了,還有可能喪命。皮皮爸爸的這種行為便可理解為機會成本。
經(jīng)濟學(xué)家對此的理解便是皮皮的爸爸用自己的性命在做賭注,以贏取那一塊排骨,這實際上是虧損的。果然,沒過幾天,皮皮擔(dān)心的事就發(fā)生了。
那天,爸爸又去賽狗,一直到晚上,它才一瘸一拐地回來。原來,那天它一去就被抽中。等它上臺后,才發(fā)現(xiàn)對手又高又壯,是一條獵犬。皮皮爸爸只得硬著頭皮打下去,被獵犬打得傷痕累累。
“我早就說過,你會被大狗打得遍體鱗傷的。”皮皮心疼地說。
爸爸嘆氣道:“我以為他們不會將兩張連在一起的號碼抽出來,沒想到他們還真這樣做了。”
皮皮想,以后做選擇一定要慎重,這種賭徒心態(tài)是要不得的。
毫不夸張地說,任何賭博都不存在長期投資必然盈利的可能性,否則那些華爾街金融投資家早就進入了。因為這些賭博都不符合經(jīng)濟學(xué)的條件,所以妄圖靠賭博來一夜暴富是不可取的。很多人就是走入這個誤區(qū),最后傾家蕩產(chǎn)。
有時候,我們總是忽視對機會成本的計算,機會成本其實揭示了資源稀缺與選擇多樣化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因為不能將所有資源都占到。當(dāng)只能選擇部分資源時,機會成本便成了約束我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