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章 達成共識
李良吉自詡是道德明君,這話雖有些自夸,但他的真實水平還是有的。
以他的智慧,怎可能想不通那其中的道道?利國利民的說法他確實信,畢竟有大華的實例在那放著,事實勝于雄辯的確毋庸置疑。
但是,權(quán)利上就有些割舍不下了。
在他的認知里,權(quán)利的重要性幾乎堪比自身的生命,不到迫不得已,絕不能輕易放權(quán)。
但是眼下,形勢的主動權(quán)并不在皇家手里,你愈集中權(quán)利反而愈會引起地方的警惕,繼而增加矛盾。
客觀而論,當下南北的施壓,威力堪比巨石壓卵,作為朝廷必須要謹慎對待。就歷史上的經(jīng)驗而言,一旦出現(xiàn)強枝弱干的現(xiàn)象,這王朝距離崩解也就不遠了。
即使有不世之臣挽狂瀾于將傾,也不過是茍延殘喘式的續(xù)命,并不能改變最終結(jié)果。所以,即使殷俊回京斡旋,依舊不能彌補當下的罅隙。
除非齊譽能死而復(fù)生,但是,他畢竟是凡人之軀,終究有告老致仕的那一天,他若下野,社稷仍會動蕩不安。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來看的話,大奉未來的命運已然為定數(shù),此乃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更改的。
建武帝之言并非胡諂。
他適才的建議確實可以采納,與其看著社稷崩解,還不如轉(zhuǎn)化成另一個大華。
李宏裕的觀點也大致如此,他曾為齊譽的半個徒弟,長期的耳濡目染讓他感悟巨多,思維方面也更加地具有前瞻性。尤其是近年來的大澤游歷與尋幽訪勝,其價值觀和世界觀都有了顯著提升。
他基本認同,皇權(quán)的制度已經(jīng)不再適合當今的社會了,皇家若能尋個恰當?shù)臅r機全身而退,把權(quán)利讓賢他人,不失為是高明之策。
這也就是為什么,他直呼游歷大華不虛此行的原因。
在這整場溝通中,建武帝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他這個案例的存在,才從根本上消除了李宏裕以及李良吉的后顧之憂:可見,于此制下,放權(quán)后的皇家并不會被世人清算,而且不失將來的榮華富貴。
現(xiàn)在面臨二選一,要么看著大奉傾倒,要么直接放手權(quán)利。
秉持著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的原則,李家父子倆全都默認了順應(yīng)時勢。
殷俊本是傳統(tǒng)思想,雖不至于固步自封,但骨子里還是很維護皇家正統(tǒng)的。不過,近年來的世界漂流經(jīng)歷還是影響了他的固有觀念,最起碼,他已經(jīng)開始嘗試接受新事物了。
這個世界確實變了,若與時俱進的話,就一定會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
雖然,殷俊不理解齊譽為何喜歡改革創(chuàng)新,但從實際效果上看還是很不錯的,正如他之前所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對就是對,必須認可。
大約一頓飯的時間于沉默的氣氛中悄然而過,許久不置一言的幾人紛紛交換著各自眼神,在這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溝通中,他們最終達成了理論上的共識。
該放則放,才是真正的虛懷若谷。
天下為公,才是真正的道德明君。
那和尚確實睿智,不愧是得道高僧。
不過,眼光如斯的他,卻忽略了另一個大的難題。
如今天下局勢,已不僅僅是調(diào)和漠北以及南洋的關(guān)系這么簡單了,除他們兩家外,還有一群虎視眈眈的歐洲列強盯著大奉。雖然目前,他們懾于威壓躬身臣服,可一旦大奉出現(xiàn)混亂,難不保他們死灰復(fù)燃再開釁端。
只有把南北勢力形成一個整體,且所有步伐整齊劃一,只有這樣才能眾志成城令賊人莫不敢犯,即使改革制度基石依舊固若金湯。
但是,要想把漠北、南洋、大華,
甚至是域外天竺這么多的勢力擰成一股繩,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無論是齊小彤還是戚景,都尚達不到深孚眾望的程度。
這個隱憂絕不可忽視!
然,在探討了一番后幾個人全都黯然一嘆,皆言無計可施。就連那睿智的慧果老和尚,都連連搖頭表示此事難辦。
一炷香時間幽幽而過,寂靜依舊如前。
幾個人面帶著惆悵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皆緘口無言。
忽然,一聲暢笑沿耳襲來,眾人循聲望去,卻見是失蹤已久的齊譽正負手而立地站在那里。
「村夫?哈哈,我就知道,你絕沒有那么容易死的!」
「齊愛卿……真是你嗎?」
「啊,少保,你怎么會來這兒呢?」
幾人齊齊吃驚,均露出了訝然之色。
事實上,齊譽早在一旁窺聽多時了。.
本來,他是想于第一時間站出來去和太上皇打聲招呼,但是,后面忽聞建武帝和今上駕到,于是又臨時改變了主意。
李宏裕歸來倒還好說,漂流在外總是要回家的。可是,那和尚過海來此想要作甚?由于弄不清楚他的具體動機,齊譽決定先觀察一會兒再說。
然不曾想,他們居然聊到了制度革新的話題上。
齊譽對此非常緊張,他暗自思量,如果那老僧鼓唇饒舌做出不利于己的舉動,他不惜下作一回,讓黃飛暗中結(jié)果了他的老命。
結(jié)果卻是出乎意料。
老和尚不僅沒有添堵,反而替自己道出了最難吐口的為難事,就目前的效果上看,似乎還挺不錯的樣子。
真是好事從天降,得來全不費功夫。
由于那和尚的身份特殊,他說一句能頂自己一百句的苦口婆心,畢竟,人家自己是案例的親身經(jīng)歷人,聊起來更具說服力。
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之前埋下的這招暗棋竟然還有這樣的妙用,幸虧當年沒下狠手殺他。
現(xiàn)在,他們幾個都探討的差不多了,所剩下的,也只有剛才提到新問題。
剛好,齊譽正胸有答案。
當然了,這是他最近一段時間苦思冥想得出的結(jié)果。
現(xiàn)在的大奉疆域廣,攤子大,各地文化不同,經(jīng)濟良莠不齊,把如此魚龍混雜的各種勢力擰成一股繩,還真需要一定手段才能做到。
當下時機剛好,自然要奉上這招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