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為局
早在2月15號的時候,小包邀請一班文化部宣傳部領導,其中包括一堆的文壇老宿,從事三國研究的顧問藝術家,還有就是小包點名要的《紅樓夢》導演王扶林。小包在座談會上直接亮明觀點,央視合作不合作是央視的事,楓葉傳媒將與環(huán)球影視聯(lián)合拍攝一百集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劇本是早已審核過了的,一些具體的演員經(jīng)過篩選,也是有了初步合作意向。小包決定,最遲五一,這部計劃耗資億元的影視巨制將在幾個影視基地同時開拍。
小包說:目前拍攝這部戲的技術條件已經(jīng)成熟,咱不能因為一些政治或者利益分配上的原因,拖延時間,影響奉獻給全國人民的一道精神大餐。
對于小包伸出的橄欖枝,央視是有苦難說,他們也想過把這件事全資獨自拍攝完成,可小包的劇本是個挪不開的攔路石,要想出彩,非得從劇本上想辦法,而小包拿出來的劇本,確實是個無法逾越的高度,誰能想到它與原著結合得那樣融洽,幾乎把所有角度都給封死了。現(xiàn)在小包愛理不理的這么一邀請,央視也顧不上部級身份了,立刻派出一個副臺長,全程跟蹤著,一定要把這件事落實下來。
25號,央視、環(huán)球影視和楓葉傳媒三方聯(lián)合組成的《三國》劇組新聞發(fā)言人公布一系列的決定,包括演員調動、協(xié)作部隊的協(xié)調、劇務組人員構成、設備引進、資金調撥、外景地選取,甚至給出具體每集的資金分配詳情。
以現(xiàn)在的雄厚資金為基礎,小包也是輕松的很,原本在94年開拍的劇集,提前七年搞出來,既不用擔心技術問題,也不用再弄出個一批二百五來。原本歷史上這部劇集的投資也是超過億元,可分配到影視城建設上就花掉七千多萬,服裝道具又用掉兩千萬之多,用于劇集本身就攤得較少,一致主要角色每一集片酬都是二百五十塊,被一干演員戲稱為二百五。現(xiàn)在每集平均要有百萬元的實際投入,肯定要寬裕一些。
劇情是依據(jù)原著深化改編而來,為了幫助演員熟悉劇本,熟悉人物性格,小包依舊是先拿出一批漫畫,同時整理出一批小說。還準備等演員到齊后,舉辦個角色分析培訓班,小包將親自給演員們上課,盜版主講易中天的《品三國》,目的就是幫助演員分析人物性格。
關于三國影視劇拍攝的炒作越來越火熱,三國相關書籍在書店脫銷,多種版本的《三國演義》加印出版就不說了,外圍的和三國相關的書籍,連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國志》、《史記》、《前、后漢書》也一再加印,蔡東藩編寫的歷史演義,也搭車跟著發(fā)了筆財。
楓葉文學期刊還在有條不紊地連載《霸蜀》的最后部分。后世的網(wǎng)絡文學上的關于三國時代的小說更是多如牛毛,小包為了給當前的三國熱再加一把火,不僅把一些大神級的網(wǎng)絡作家作品給弄出來,還叫小特把三國初期中期后期的網(wǎng)文整理出來十幾部。像一些名人呂布、張飛、華佗、曹操、張繡、周瑜等等大小人物幾乎都給搞出本穿越版?zhèn)髌妫蛟斐鲂碌娜宋镄蜗髞怼R粫r,把總編劉晴芳給忙得焦頭爛額。
楓葉文學期刊是刊登不了這么多文字的。編輯部招來的十幾位編輯,經(jīng)過一年來的努力工作,開始還是從學習電腦知識,后來就慢慢適應使用文字編輯軟件,接著,工作就忙起來了。根據(jù)小包指示,咱是作家不假,可是,一窩蜂拿出十幾部作品,那是不現(xiàn)實的,連續(xù)上傳文檔不是不可以,但有心人會說,小包那么忙,哪有時間寫作?小包就需要一批槍手,所以,這個楓葉文學期刊就成了小包的文字創(chuàng)作工作室。小特定時上傳一些故事梗概,分配給具體的編輯操作填充,這就等于十幾個人冒名小包在寫作。
這種模式在后世很常見,但在現(xiàn)在還很新鮮。其實,倪匡代金大俠寫《天龍八部》,代梁羽生寫作,都是很平常的事。倪大俠不喜歡阿紫,把阿紫眼睛寫瞎了,后來,金大俠又把她寫好了,那也是另類的替寫。小包所搞的替寫也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限定時代界限,時代背景、人物性格等因素,結合家世淵源、師從隸屬、門派衍生、姻親關系,再設計一種全新的故事架構,槍手們根據(jù)提綱和線索,填空擴寫一樣,就擴充成一部預定字數(shù)的小說。至于文采,就看槍手的文字功力如何了,只能是努力向小包的風格靠近。
兩漢三國人物系列傳奇小說陸續(xù)問世,先是依據(jù)庚新小說該寫的《刑徒》,從秦朝開始,和《尋秦記》的部分情節(jié)銜接起來,描述另一種的代秦王朝。文章筆鋒以神級網(wǎng)文作家莊不周的《曹沖》語調為基色,結合小包早期的《神話三國》意境,加入《大話西游》的輕詼諧,編輯力求把文筆語句向之看齊,修改《刑徒》中的一些語詞和情節(jié)bug,小包最后審核一下,也覺得不錯,就全文照發(fā)了。接著就是前后漢的歷史重現(xiàn),以漢武帝、霍去病、劉秀、王莽、東方朔、衛(wèi)青、漢獻帝劉協(xié)等人為主角的小說,一共有七部各一千多萬字的書籍問世。關鍵還不在這里,人們當下熱衷看到的是三國時代的風云變幻,緊接著就出現(xiàn)了一批像《風流三國》、《三國大時代》、《我是阿斗》、《三國霸業(yè)》之類的yy無厘頭小說。這些作品一經(jīng)問世,立刻被橫掃一空,一版再版。可把楓樹灣印刷廠、武鋼的生產(chǎn)服務公司、慎陽印刷廠的工人給累得不輕。
說到印刷廠,現(xiàn)在王選搞的四通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已經(jīng)是世界領先水平了,他的團隊還在繼續(xù)做修補漏洞和維護升級,小包的聯(lián)想公司搞出來的漢文字處理系統(tǒng),是拼音系統(tǒng)和文字處理系統(tǒng)相結合的經(jīng)典之作,直接越過當年的什么漢字五筆、什么王碼,就是新式的拼音輸入法軟件sqzz,把電腦文檔處理和激光排版系統(tǒng)連接起來,可以作為編輯模板,任意修改文字大小形狀、任意插入圖片照片等復合格式內容,直接連接上印刷機,印刷機出口就出現(xiàn)精美的報紙或者書稿,這就是當前傳得沸沸揚揚的最新版的電子編輯系統(tǒng)。
小包選取的文字除了《神話三國》寫得縹緲無蹤,虛實變幻有些離譜之外,其余作品都是選擇以歷史翔實、主角務實、角色真實的三實為原則,力求文字雄厚、樸實無華、敘事線索清晰、歷史知識翔實,盡量減少毀三觀的描寫。以小包的要求,起碼要比姚雪垠的《李自成》還要精彩一些。
這些作品投放社會以來,引起極大反響,現(xiàn)在的讀者,讀者對于穿越重生題材已經(jīng)能夠接受,對于小包在文字中提及的人物表字稱號、官職隸屬、籍貫地名、山川河流位置描述,典故典籍引用,經(jīng)史子集名言警句內容插入,那就是四個字:無限欽佩。看人家把歷史知識運用的轉圜自如,人名地名、人物關系,介紹得清晰無比,仿佛他就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一樣。
一些作家和歷史學家看到這些描述,那就不這樣認為了,這個小包是想干什么?把歷史事件演繹成另類的小說表現(xiàn)出來,先是《尋秦記》,任意歪曲改寫歷史事實,把整個歷史當著笑話資料,把歷史人物錯綜復雜的關系編織成一張大網(wǎng),串連幾乎所有歷史人物,編輯成另一種的歷史演義。這又開始寫三國風云,還把前后漢那段歷史補寫出來,這部恢弘巨作現(xiàn)在只是描述秦漢三國這短短三四百年時間,要是把上下五千年描述一遍,那還得了?
把五千年歷史當著時間軸,把浩如煙海的無數(shù)個著名歷史人物當做角色,這要寫成一系列的小說,那該是怎樣的一部描寫天下一盤棋的新版包氏版歷史演義啊?那樣的話,這些已經(jīng)發(fā)布的小說充其量都只是其中一個分卷,哎呀!有心人簡直不敢繼續(xù)想下去了。那樣的話!新版歷史演義應該寫多少字才能表達這樣的歷史呢?據(jù)傳聞所說,新版手下有個編輯團隊,專門負責文字處理工作,那里面所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是不是夠用?還需要人幫忙嗎?這人又開始想入非非起來。
不管人們怎樣在各種期刊上聲討小包的肆意惡搞歷史,也不管網(wǎng)友如何在楓葉文學網(wǎng)上怎樣留言,小包很忙,忙得顧不上吃飯,他由盧平帶路,帶上地質部、能源工業(yè)部、軍委、后勤部等單位的官員,一路向西,匯集蘭州軍區(qū)司令部的一個參謀團隊,由一個少將帶著,一行幾十人分乘八架直升機,飛臨格爾木,在周圍尋找合適的地點。
小分隊在周邊地區(qū)巡視了一周,查看了在周圍超過千里,萬余平方公里的超大面積,小包對照地圖,和盧平指指畫畫,選擇了三處合適的地方。
小包選擇的地方幾乎都是寸草不生的千里無人區(qū),目的是打造一個西部能源基地,在這里搞一些小動作,不會有人關心。至于交通運輸問題,根本不是問題。青藏鐵路通車后,加上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還有什么物資運不出去?
第一個地點選擇的是昆侖山的死亡谷,布輪臺以西的那棱格勒峽谷,盧平堅決不同意,隨行跟來的一班總參謀部的參謀們也堅決阻止。對于小包的挑戰(zhàn)大自然舉動,眾人很是不理解,明明說是死亡之地了,還裝什么愣頭青,不作死就不會死,干嘛和生命過不去?你想去玩,還沒誰陪你玩兒呢!拒絕的理由當然是冠冕堂皇:原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又是三江源,世界最后的純凈大水庫,暫時沒有開發(fā)計劃,其它地方再找找吧!
第二個地方就是人煙稀少的青海西部,海西和玉樹一帶了,這里是柴達木盆地大部,青海省西部,有高山大河,沙漠戈壁,到處是無人區(qū),是個不易被外界干擾的理想的地方。在德令哈休息一夜,小包發(fā)現(xiàn),這里現(xiàn)在才只是一個小鎮(zhèn)編制,要是不算駐軍人員,恐怕和后世中原的的一個村部人口多也沒有。第三個地點選擇的是甘肅南部四川北部的廣元隴南天水漢中之間了,這里人口相對稠密而貧困,對于提高當?shù)厝罕娚钏絹碚f,是個好選擇,可是相對于保密來說,就不是最佳選擇了。
考察小分隊拍攝了大量照片,拿回去交給中央進行選取批準。小分隊任務完成,在蘭州就地解散。小包和盧平再次搭乘直升機沿著青藏公路沿線飛行,再沿線兵站附近開始為青藏線建設,發(fā)起新一輪的物資大投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