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 6 章
景黎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時候暈過去的,等他再醒來的時候,他已經(jīng)回到自己熟悉的小木桶里。
外面的天色已經(jīng)黑盡了。
書案上點了一盞晦暗的小油燈,秦昭就坐在那微弱的光線下,伏案讀書。
村里用的油燈是食用油,價格并不便宜,燒上一整夜少說得花五文錢。五文錢,都能去鎮(zhèn)上賣兩個素包子了。
因此,臨溪村大多數(shù)村民夜里其實不怎么用燈。
可秦昭不同。
哪怕時到了如今的境遇,但有幾樣東西他從不吝嗇自己。
一是湯藥,二是吃食,第三樣就是油燈。
前兩者是因為他身體虛弱,不得不多上心,而這后者,則是因為他每日都會讀書。
借著幫鎮(zhèn)上書院修訂謄抄書卷的機會,秦昭家里從來不缺書。
這三年來,如果不是病得爬不起來,他每晚必然會在書案前閱讀兩個時辰。
聽見景黎游動的水聲,秦昭抬頭朝他看過來:“醒了?”
“有哪里難受嗎?”
小錦鯉搖了搖腦袋,整條魚都蔫蔫的。
回來的時候秦昭已經(jīng)幫他檢查過,小錦鯉沒有受傷,除了在泥土里打滾把自己變成條小泥魚之外,身上沒有其他傷痕。
至于為什么昏迷不醒,多半……是被嚇暈了。
一條魚被貓叼著一路跑了這么遠,的確是難為他了。
想到這里,秦昭把手伸進水里。
果然,小錦鯉飛快游到他手心里,魚尾在秦昭掌心輕輕掃過,冰冰涼涼,又有點癢,叫人心都軟了。
秦昭低聲道:“嚇壞了吧?抱歉,不該把你丟在家里。”
景黎的確是嚇壞了。
他把腦袋拱進秦昭的指縫間,兩側(cè)的魚鰭輕輕張開抱住秦昭的手指,這才稍微安心了點。
嗚嗚嗚再也不要讓他見到那只貓!
自家小魚這委屈的模樣看得人著實心疼,可又偏偏可愛得過分,秦昭忍了又忍,才沒有趁機摸一摸那柔軟的尾鰭。
一條魚這么會撒嬌,誰受得了。
秦昭輕咳一聲,勸慰道:“別怕,那只貓不是村里人養(yǎng)的,今日不知怎么溜到這里。現(xiàn)在早不知跑哪兒去了,以后不會再讓它接近你。”
景黎頭也不抬,只把尾巴抖了抖,算作回應。
秦昭無聲地嘆了口氣。
這是真嚇到了啊。
秦昭想了想,又問:“那你想聽我讀會兒書嗎?”
景黎:“……”
這人會不會安慰魚啊?!
景黎事后回想,可能是每天秦昭讀書的時候,他總要在木桶邊趴著看他,導致這人以為他是對書里的內(nèi)容感興趣。
他怎么會對那種古書感興趣嘛,文縐縐的,他一句話也聽不明白!
秦昭似乎對這個主意很滿意,他用空閑的手翻開書頁。
他的音色有些低啞,語調(diào)不疾不徐,讀起書來不像私塾先生那樣枯燥乏味,有一種娓娓道來之感。
讀書聲中,景黎慢慢抬起頭。
都說燈下看美人,秦昭如今大半張臉映在燈火下,長發(fā)披散在身后,面部輪廓更為深邃。他那雙形狀鋒利的眼眸低垂著,盛滿了溫柔的光影,叫人幾乎移不開目光。
現(xiàn)在已是深夜,窗外只聞些許蟲鳴鳥叫,與屋內(nèi)低低的讀書聲交織于一處。
景黎的心緒竟奇跡般地平復下來。
翌日,秦昭起了個大早,似乎準備出門。
景黎趴在木桶里偷偷看他。
昨天的事其實給他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導致他現(xiàn)在自己獨處都覺得害怕,生怕那只貓昨天沒吃到他,又循著味來找他。
可是秦昭還要出去賺錢,他又不能要求對方留在家里陪他。
景黎心里有點委屈。
秦昭收拾完東西,轉(zhuǎn)頭正好看到只在木桶邊沿露出一雙眼睛的小錦鯉。
這小可憐樣。
他想了想,取出昨日用過的背簍,把里面的東西都取出來,放到小木桶旁邊。
景黎:“?”
“今天那只野貓不知道還會不會來,把你放在家里我不放心。”秦昭拍了拍背簍,道,“我只是去鄰村葛大夫家一趟,你與我一塊去吧?”
真的可以嗎?
景黎眼神亮了亮,歡快地搖動尾巴。
秦昭將木桶里的水盛出來點,確保背著時不會灑出來,景黎還配合地用尾巴往外潑水,就怕桶太沉讓秦昭累著。
準備工作完畢,秦昭背著小錦鯉出了門。
他走得很穩(wěn),景黎乖巧縮在木桶底部,不動不游,努力不給秦昭增加一點重量。
葛大夫家在槐下村,距離臨溪村不算遠,但步行也得花不少時間。因此秦昭這段時間都是兩三天才去一次,省得來回耗體力又耽擱時間。
等等……
所以,他昨天不是剛?cè)ミ^嗎?
景黎從木桶里探出腦袋,看了看背簍。奇怪的是,那里面除了他的小木桶再沒有放別的東西。
沒有新藥啊,他今天去葛大夫那兒做什么?
景黎有些納悶。
此時天色尚未大亮,路上村民不多,只有幾個背著背簍扁擔去鎮(zhèn)上趕早集。
秦昭出了村子,沿著溪邊小路朝下游走。步行大約一炷香時間后,便看到了一塊槐下村的牌子。
這村子在溪水下游,因為村頭種了棵千年老槐樹得名。而秦昭要找的葛大夫家,就在村口不遠處。
時辰還早,但葛大夫家已經(jīng)打開門扉,院子里晾曬了不少草藥。
先前見過的藥童阿溫正在院子里分揀草藥。
秦昭敲了敲門扉,阿溫抬起頭,秦昭道:“葛大夫起了嗎,我來賣藥。”
阿溫將秦昭領(lǐng)進堂屋,秦昭把背簍放在桌上,自己卻不落座。
阿溫問:“家?guī)熒形雌鸫玻恢叵壬袢找u什么藥?”
秦昭不答,從懷中取出一塊素布包裹之物。他將布裹攤在桌上,小心打開,里面包著一株草藥。
那草藥根莖極長,盤根錯節(jié),暗紫色的橢圓形葉片上暗生紋理,看上去格外特別。
景黎從背簍縫隙好奇地往外看。
之前有這株草藥嗎?
秦昭什么時候找到的?
景黎對草藥一無所知,可那名叫阿溫的少年卻變了臉色:“這……這是……”
秦昭道:“烏山參。”
烏山參,草藥中極其珍稀的一種,從根到葉皆可入藥。這藥唯有城中大富大貴的人家才能用得起,品相成色最佳的,甚至還被作為皇室貢品。
阿溫從來不知道,他們所在的這山村里,竟然也能找到烏山參!
阿溫年紀尚小,不敢拿主意,朝秦昭行了一禮:“秦先生稍等,我去尋我家?guī)煾赋鰜怼!?br/>
秦昭:“有勞。”
他轉(zhuǎn)身進了內(nèi)堂,不一會兒,一名中年老者跑了出來。
老者須發(fā)尚未搭理,只隨便披了件外袍,系帶還沒拉上,袒胸露懷。似乎是出來得太急,就連鞋都少穿了一只。
這位自然就是葛大夫。
“烏山參在何處,快給我看看!”葛大夫急匆匆來到秦昭跟前。
秦昭后退半步,讓他走近。
葛大夫沒敢伸手去碰,用一塊綢布裹著,小心撥弄了下躺在桌上的藥材。
“葉片卵圓,具金絹絲網(wǎng)脈,表面暗紫而背面淡紅。不錯,正是烏山參!”葛大夫難掩激動心情,問,“秦先生,此物你從何處找到的?”
秦昭眸光微動,沒有回答。
葛大夫也注意到自己這問題問得不妥,稍平復片刻,吩咐道:“給秦先生上茶。”
烏山參不會獨自生長,秦昭能找到一株,就能找到更多。
而他來這里是為了賣藥,怎么可能輕易將草藥生長之地說出來。
葛大夫想明個中關(guān)節(jié),開誠布公道:“秦先生這藥雖不算價值連城,但也絕非凡品。但……老夫這等山野大夫,怕是不敢收的。”
往日來他這里看病的都是附近的村民,用不上也不可能用這么好的藥。
當然,他大可以低價收了藥再轉(zhuǎn)賣出去,但葛大夫與秦昭相識多年,自然明白這點小伎倆騙不過他。
果然,只聽秦昭道:“聽說葛大夫與鎮(zhèn)上醫(yī)館有聯(lián)系,不知可否替秦某想想辦法?”
“秦先生的意思是,讓老夫替你賣藥?”
秦昭:“正是。”
他頓了頓,又道:“事成之后,在下可以給葛大夫讓利三成。”
其實如果能直接將藥送去鎮(zhèn)上或附近大城中的醫(yī)館,對秦昭而言收益更多,可惜他身體欠佳,經(jīng)不起這種長途跋涉。
讓葛大夫出面尋找賣家,他負責草藥的采摘和處理,這是對他而言最好的選擇。
只是葛大夫仍然有些顧慮:“這倒是可以,只是秦先生能否保證日后出藥成色如何,能有多少?”
“成色不會有變,出藥至少二十株。”
秦昭將桌上草藥推到葛大夫面前:“這株草藥,可讓葛大夫拿去做個見證。”
烏山參并不是尋常草藥,拿著實物去談,自然比空手方便許多。
秦昭這樣做,可謂誠意十足。
葛大夫頓時對他敬佩萬分,他思索片刻,扭頭朝藥童吩咐了一句。藥童很快去里屋取出一個錢袋,遞給秦昭。
“這里面是八百文,算作我給秦先生的訂金。”葛大夫道,“我一會兒便啟程出發(fā)去鎮(zhèn)上,若談好價,我立即回來告知秦先生。”
秦昭也不推辭,朝他一拱手:“有勞。”
離開槐下村后,秦昭又帶著景黎去了趟溪邊。
小錦鯉昨天被嚇得夠嗆,需要去溪水里放松放松。
不過景黎早忘了昨天那點插曲,他滿腦子都是秦昭終于要有錢了。
只是一株草藥的訂金就給了八百文,如果把那些草藥都賣出去,不知道能賺多少錢。
秦昭真是太厲害了!
可他不知道,秦昭心里的想法與他正相反。
那草藥的所在并非被秦昭找到,而是昨天景黎被橘貓追逐后,碰巧藏身之處。
秦昭救他時才發(fā)現(xiàn),他躺的地方正好生了一大片烏山參。
難道是巧合么?
秦昭望著那小錦鯉的身影,在心里不經(jīng)意地想。
他曾在一本書中讀到,富貴人家喜歡養(yǎng)殖一種鯉魚,名為錦鯉,能給人帶來福運。
難道說,這小家伙真能給人帶來福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