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五行齊聚
三十三天,兜率宮。
太上道祖望向人間,對一側(cè)的燃燈古佛道:“五行齊聚,禍起人間,五百年前未決之事,今朝卻要現(xiàn)了謎底?!?br/>
燃燈古佛合十,道:“阿彌陀佛,敢問老師,是何禍?zhǔn)???br/>
太上道祖道:“三界之禍,眾生之難。”末了又問道:“金蟬子十世輪回,可查清楚,與那獵佛者有何干系?”
燃燈古佛道:“十世輪回,皆入佛門,不染凡間半點(diǎn)塵埃。那白骨,每一世輪回都等在奈何橋頭,相見時相對一笑,離別時漠然遠(yuǎn)送,也無奇特之處。只是,獵佛者中,湘鳶、白骨二人皆與金蟬子熟識?!?br/>
太上道祖道:“白骨也是獵佛者?”
燃燈古佛道:“正是,據(jù)以往所知,獵佛者共計四人,分別秉承時間、空間、生命、死亡四種天賦,目前已經(jīng)得到證實,那湘鳶掌握時間,白骨掌握死亡,大師兄掌握了空間,而余下的生命卻也暗合金蟬子長生之軀。”
太上道祖道:“金蟬子是生命獵佛者的概率有多大?”
燃燈古佛毫不猶疑道:“十成?!?br/>
“十成么?”太上道祖眼中有了幾分笑意,道:“歷來獵佛者屠神殺佛之后,必然消失的無影無蹤,潛伏爪牙,只等下一次擊殺,金蟬子如何會這般肆無忌憚的走在西行路上?以金蟬子的才智,又如何會將自己是獵佛者之事,搞得神佛皆知?”
燃燈古佛道:“虛虛實實,難辨真假。”
太上道祖搖頭。斟酌了一下,道:“獵佛者中。大師兄的身份可查探明白。”
燃燈古佛道:“無法查明,此人似乎憑空出現(xiàn)一般。到目前為止,只知此人劍術(shù)超絕,據(jù)聞法力強(qiáng)勁,尚能與觀世音菩薩戰(zhàn)個兩可之間。”
太上道祖搖頭,道:“比觀世音菩薩強(qiáng)?!蹦┝擞值溃骸傲T了,獵佛者之事,我親自去查探。另外有一事,觀世音最近處處尋找火屬性童子,聞得他前些日子又收了個水屬性龍女。此事時刻留意著,我懷疑,那年滅佛而逃的童子,入了南海觀音院?!?br/>
燃燈古佛道:“弟子會留意。”
太上道祖又道:“嗯,還有一事,三界之內(nèi),近日流傳金蟬子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diǎn)元陽未泄,有人吃了他的肉。延壽長生。去查查消息的來處?!?br/>
燃燈古佛踟躕了一下道:“食金蟬子之肉長生之說,倒不是虛言,莫不是神佛之中,有人走露了消息?”
太上道祖道:“西方靈山吃了金蟬子肉身之后。闔山上下全部身重劇毒,如果是佛門走了次消息,那靈山豈不危險?道門之中。吃到金蟬子長生之肉的并無幾人,屈指可數(shù)。此消息傳出去,對道門并無益處?!?br/>
燃燈古佛道:“也不全無益處。道門將此消息傳給妖王知曉,必然給西行之路帶來無窮阻擾,五十年內(nèi)金蟬子不到靈山,佛門必遭大難?!?br/>
太上道祖嘆息了一聲,道:“難怪你會被釋迦摩尼逼得失去尊位,你的眼光看得還不夠遠(yuǎn)?!?br/>
燃燈古佛聞言,慌忙跪下,道:“還請老師明示?!?br/>
太上道祖道:“往幽冥界走一遭,你自然能明了?!?br/>
西方靈山。
釋迦摩尼問道:“觀世音,你所選弟子,皆是五行靈根,倒也巧合?!?br/>
觀世音臉色不變,回道:“因果如是。”
釋迦摩尼道:“好一個因果如是。”拿眼看了看眾佛諸菩薩,道:“五行靈根齊聚,災(zāi)難將至,五行靈根根本乃元陽之身,你去泄了他們的元陽,以救萬民以苦難之中?!?br/>
觀世音聞言,忙道:“弟子乃男兒身,如何泄元陽?”
釋迦摩尼道:“所謂‘諸法空相’,無有眼耳鼻舌身意,故沒有色身香味觸法,眼見的一切是虛妄,性別何來?”
觀世音菩薩正要辯解,釋迦摩尼卻不給機(jī)會,道:“色界眾生,雖有色相,但純是蓮花化生,初生貌如童子,身白銀色,衣冠具足,全是大丈夫相,無男女性別,亦無男女情欲。無色界眾生,依正俱空,身心都無,何來性別?”
觀世音菩薩聞言,知道辯解亦無用,多說也無用。
釋迦摩尼又說道:“早已超越三界六道輪回,無所謂男女性別??赡锌膳悄蟹桥?,萬法諸相,阿彌陀佛。”
觀世音頓感無力,知道釋迦摩尼是在懲罰自己擅作主張,但還抱有一絲幻想,道:“除去金蟬子以外,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元陽早泄,此時再去,恐怕不得好處?!?br/>
釋迦摩尼道:“誰說他們的元陽泄了?”
觀世音道:“孫悟空在花果山之時,已和山中猴兒有了性 事;豬八戒和那高翠蘭三年夫妻,早已同床共枕;沙悟凈在花果山之外,與桃花嬌也有了肌膚之親”
釋迦摩尼道:“那些時候,五靈根可有聚齊過?五靈根聚齊,才生元陽,此時五靈根齊聚不久,正是薄弱之時,正是采取元陽最好的時機(jī)?!蹦抗馊岷偷厍葡蛴^世音,道:“何況,如果不是你,五行靈根如何會齊聚?這份因果,本就該你承擔(dān)?!?br/>
觀世音無力再辯,道:“金蟬子師徒五人,弟子只身一人,如何能夠?”
釋迦摩尼道:“文殊、普賢同往?!蔽氖狻⑵召t諸菩薩聞得釋迦牟尼說,眼中皆閃過一絲駭然,卻又不敢表現(xiàn)出來,只覺得釋迦摩尼佛目盯著自己。釋迦摩尼看了一眼四菩薩道:“偷取五靈根元陽,對爾等大有裨益,佛法精湛之時,爾等自己感念今日之恩?!?br/>
文殊、普賢聞言,哪還敢有異議,忙連口稱是。心中對觀世音卻有了幾分怨念,或許,這正是釋迦摩尼希望看到的。
觀世音垂眸道:“尚差一人?!?br/>
釋迦摩尼道:“將黎山老母請下山。”
觀世音道:“黎山老母不思凡間事,如何能請得動?”
釋迦摩尼道:“你告訴她,獵佛者出世,金蟬子乃生命獵佛者,她自然會下山來助你?!?br/>
觀世音見此,不再細(xì)問,默默嘆息一聲,我等以佛而言,不過棋子,任其捏在手中,任其把玩。
按下諸事不表,卻說他師徒四眾,了悟真如,頓開塵鎖,自跳出性海流沙,渾無掛礙,徑投大路西來。歷遍了青山綠水,看不盡野草閑花。真?zhèn)€也光陰迅速,又值九秋。
正走處,不覺天晚。
金蟬子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卻往那里安歇?”
孫悟空道:“師父說話差了,出家人餐風(fēng)宿水,臥月眠霜,隨處是家。又問那里安歇,何也?”
豬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輕省,那里管別人累墜?自過了流沙河,這一向爬山過嶺,身挑著重?fù)?dān),老大難挨也!須是尋個人家,一則化些茶飯,二則養(yǎng)養(yǎng)精神,才是個道理?!?br/>
孫悟空道:“呆子,你這般言語,似有報怨之心。還象在高老莊,倚懶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門,須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br/>
豬八戒道:“哥哥,你看這擔(dān)行李多重?”
孫悟空道:“兄弟,自從有了你與沙僧,我又不曾挑著,那知多重?”
豬八戒道:哥啊,你看看數(shù)兒么,四片黃藤蔑,長短八條繩。又要防陰雨,氈包三四層。匾擔(dān)還愁滑,兩頭釘上釘。銅鑲鐵打九環(huán)杖,篾絲藤纏大斗篷。似這般許多行李,難為老豬一個逐日家擔(dān)著走,偏你跟師父做徒弟,拿我做長工!”
孫悟空笑道:“呆子,你和誰說哩?”
豬八戒道:“哥哥,與你說哩?!?br/>
孫悟空道:“錯和我說了。老孫只管師父好歹,你與沙僧,專管行李馬匹。但若怠慢了些兒,孤拐上先是一頓粗棍!”(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