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 絲綢面
結(jié)繭過程的后一階段,梅梅和梓樺都來了興趣,看到一只只蠶寶寶把自己包在了潔白的繭里,風越咯咯笑著,小手直搖,大約想去摸,梓樺趕緊抱開了。</br></br>其實小家伙還遠不到能夠自由抓東西的時候,但梓樺對這些已經(jīng)包在繭里的蟲子還是有些不放心,雖然最后的結(jié)繭過程看上去很好玩,但肥肥的蟲子對女孩始終有殺傷力,這讓我對初期推廣養(yǎng)蠶業(yè)有了一些顧慮。</br></br>不過眼下我更關(guān)心這些繭里的蟲子怎么樣變成一只只蠶蛾,又怎么樣在我提供的紙上產(chǎn)卵,為我明年的擴大生產(chǎn)奠定基礎(chǔ),但讓我悲觀的是,估計這項工程幾年內(nèi)看不到太大的成效,畢竟桑樹的擴大種植也需要不少時間,數(shù)十棵幼小的桑樹今年很勉強地滿足了我的第一次生產(chǎn)實踐,卻絕對無法滿足明年的擴大生產(chǎn),就算這些樹苗能夠長得很好,明年的產(chǎn)葉量增大三倍,難道我明年就只要一百多個蠶繭?</br></br>若是將眼下直徑約一米左右的兩個簸箕擴大到十個以上的規(guī)模,那我需要的桑葉就會超過今年的五倍,這還談不上規(guī)模生產(chǎn),若是要形成規(guī)模,城外得有數(shù)以千畝計的桑林,還得有大量的后續(xù)工序生產(chǎn)人員,這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不能把所有的工作都全部承擔下來,后兩年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最多到今年的第一塊絲綢生產(chǎn)出來,我就已經(jīng)完成階段性的使命了。</br></br>幾天以后,陸續(xù)有蠶蛾從繭中破出,并在我鋪的紙上產(chǎn)下卵,粟桿架上只余潔白的繭。</br></br>實際上按我的預(yù)期。只要有三四張蠶種就夠了,因為再多地卵也沒有足夠的桑葉支撐,但考慮到不可控的因素,包括明年的孵出率和成活率,我還是收集到了10來張蠶種。</br></br>7月18日,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告一段落,我手里拿到了三十一個合格的蠶繭。另外三個繭沒能夠完成,或者里面的蠶死掉了。</br></br>我卻面對手里地繭發(fā)了愁,這東西怎么抽絲?</br></br>后世的繭加工我完全沒有經(jīng)驗,但模糊地記得好像需要煮過,這道工序叫煮繭,不煮過的話好像蠶絲不能分離。</br></br>不管了,反正沒有做過,權(quán)當實驗,我拿了十個繭,燒開一鍋水。把這些繭放進去,就這么煮起來。指頭大小的蠶繭在水中慢慢膨脹變得松散不復(fù)此前的緊密。</br></br>為了讓鍋內(nèi)的水溫不再繼續(xù)升高,我把銅鍋從火邊挪開一段距離,只要水里還不斷有氣泡冒出就行。煮了約半個小時以后,繭已經(jīng)不再增大,估計也煮得差不多了,先看看效果吧。</br></br>冷卻后撈出一個繭,我試著從上面抽出一根絲來,卻失敗了多次。每一次把蠶絲抽出一點點。馬上就斷掉了,十多次以后,終于把我的耐心耗盡,一怒之下,把這個倒霉的蠶繭捏在手心里一揉。圓圓的吞繭立即變了形。可是就是這么一捏,居然讓我發(fā)現(xiàn)了蹊蹺。蠶繭外面的散亂地絲掉了下來,內(nèi)層才是連續(xù)的細膩的蠶絲!</br></br>這次我不再亂來了,找來一個繞麻線的木錐,我把一根蠶絲繞在上面。輕輕地往外抽,一點點地把這個蠶里的絲抽出來。這一次成功了,直到把最里面的絲抽完,發(fā)現(xiàn)幾乎就是由一根絲組成了整個繭,而且再也沒有斷過。這項水磨功夫花了我?guī)缀跽麄€上午,也不知道這個蠶繭抽出來的絲究竟有多少米,估計總得有好幾百米吧,繞在線錐上只得薄薄的一層,細得讓我擔心弄斷,卻并不像我想像那般脆弱。</br></br>這時候我開始有點明白后世所說的“抽絲剝繭”是什么意思了,大概蠶地外層是抽不出絲來的,需要把外層去掉,才能夠抽出里面的絲來。</br></br>接下來的工作很是煩瑣,我實在沒有耐心一個個地把所有的蠶繭煮好剝開抽絲,若是我一個人做這項工作,非得把我煩死!看來這項工作天生是由婦女同志們承擔地。考慮清楚這一點,我讓土魯從匠作區(qū)麻布坊里找來幾名“優(yōu)秀仿織工”,在我的指導(dǎo)下,用五個線錐一齊開始抽絲。</br></br>所以說勞動人民地智慧是不可小覷:剛抽到數(shù)米,一名紡織女工突然感嘆:“好細的線!要是用來織布的話——”。我在旁邊一愣,差點跌倒:“沒錯,就是用來織布的!”</br></br>“啊!——”這下子輪到幾位紡織工張大嘴吃驚了。</br></br>后面地事情就不需要我指導(dǎo)了,我只需要指導(dǎo)她們把三十一個蠶繭全部抽出絲來,然后交給她們,要求在三天之內(nèi)給我織出“布”來就可以了。</br></br>7月28日,一塊閃亮潔白的“素絲”綢出現(xiàn)在我面前。</br></br>從后世地眼光看,我能夠從上面找出上百個不足之外,緯線大約并不是一根蠶絲做的,比經(jīng)線粗了許多,蠶絲的接頭處也沒有處理好,我都能夠盾出線頭來。緯線的緊實程度不夠,間隙寬窄不均,綢面也不平整,摸上去能夠感受到細微的起伏。</br></br>可是就在我挑三撿四的時候,卻沒有注意到周圍婦女同志們的反應(yīng)。</br></br>“哇!——”梓樺和梅梅都已經(jīng)休息在家,看到這塊“布”,全都兩眼放大,口水長流,梓樺甚至直接就抓起來往身上*。</br></br>“等等!哪有這么著急的!”我連忙喝道。</br></br>這時我才看到,送綢子過來的是麻布坊的老板,此刻已經(jīng)在那里急紅了眼了</br></br>“族長——”他看我對著這塊綢已經(jīng)發(fā)了半天呆,這時忍不住要發(fā)言了。</br></br>“錯了!”我連忙糾正“族長還在宗廟沒有回來!”</br></br>“是!是!“老板顯然有點發(fā)急“族長能不能告訴我,這種線是從哪里來的?”</br></br>長期從事服裝業(yè)的專業(yè)人員就是不同,在還沒有一絲一縷披上身的時候,就已經(jīng)看到了這東西的商業(yè)前景,眼下梓樺和梅梅都還在為這塊綢子驚艷時,他卻在想怎么樣把這項“很有前途”的工作推向商業(yè)化了。</br></br>“哈哈哈哈!”梓樺在一邊大笑起來“蟲子拉的,你要不要?”</br></br>這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答案換來了麻布坊老板的一頭霧水。</br></br>“沒錯,這是一種蟲子吐的絲,這是絲,而不是線!記住了!今年,你們的人和我一起種桑樹,蟲子就喜歡吃這種桑樹上的葉子,然后會吐出絲來,供你織最好的衣服!明年,你就可以賣這種衣服了。”</br></br>屋里的人都是兩眼放光?</br></br>這樣的“布”織出來的衣服,那還是一般的衣服么?</br></br>不出意外的話,太昊麻紡織業(yè)要受到重大沖擊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