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二子開店
    后來人們提到中國電影的黃金年代,拿出來的電影代表作,經(jīng)常是《瘋狂的石頭》,《泰囧》,或者干脆是《戰(zhàn)狼》系列,以及《流浪地球》。
    事實上早在八十年代,還沒有被不懂裝懂的外行領(lǐng)導折騰,也沒有好萊塢大片沖擊之前,中國影壇曾誕生過很多優(yōu)質(zhì)影片。
    盡管這個年代的電影不是主旋律,就是農(nóng)村片,可好電影還是有的,而且數(shù)量不少,質(zhì)量上佳。
    比如易青現(xiàn)在要抄的《二子開店》,就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喜劇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易青上輩子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已經(jīng)是電影上映的十幾年之后了,雖然年代稱得上久遠,但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這部電影給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那個時候市面上的影視劇,真正能做到反映市井百姓真實生活的片子,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要么就是瑪麗蘇、霸道總裁愛上你,要么就是魔幻的農(nóng)村生活。仿佛百分之90的城市人,都生活在真空之中。這種對城市中,下層居民生活的無視和漠視,也是當時社會上一個重要的矛盾。
    看過這部電影,易青就開始懷舊,翻出了好些同期拍攝的電影重溫,感受更加深刻。
    這部電影里雖然一幫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異常辛苦,困難阻礙重重,但大家始終都樂呵呵的。
    同樣的故事甚至都可以拍成悲劇,因為這群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著實充滿著辛酸,火車站蹬三輪拉大胖子,冬天沒暖氣旅客鬧意見,代買香煙顧客有矛盾,顧客丟了錢幾乎破口大罵,合伙人因為情感糾紛要大打出手,最后老奎撤資,二子和伙伴們只能賣血。
    可這群年輕人始終都保持著樂觀和希望,那種敢作敢當,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闖勁,顯然是后來年輕人所自愧不如的。后來的創(chuàng)業(yè)者,無時無刻都在透露著焦慮和壓力,似乎大家都非常害怕失敗,年輕人該有的闖勁兒蕩然無存。
    就連華強哥都說過:不氣盛,那還叫年輕人嗎?
    年輕人就應(yīng)該不管不顧的闖一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下。
    二子跟一幫窮兄弟們,拉扯起了一家旅店。在當下這個巨變的時代,似乎充滿著活力和機會。
    一個窮小子,只要肯吃苦,過個幾年一樣買房娶老婆。這種充滿機會的草莽時代,在離人們遠去。同時變化的,還有后來那些浮躁的影視作品。
    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之后,國內(nèi)經(jīng)濟空前發(fā)展,影視行業(yè)得到的資金也空前豐厚,紅樓劇組和西游劇組這樣,苦哈哈過日子的現(xiàn)象,根本就不會再出現(xiàn)。
    可影視從業(yè)者,卻好像忘記了,他們當初立志要進入這一行的初衷,后世越來越多的國產(chǎn)影視劇,似乎越來越不愿意聚焦社會問題。
    只是簡單的打打雞血,或者嘻嘻哈哈一番。
    絕大多數(shù)的影視作品都透著一股子讓人難言的浮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好萊塢電影、韓國電影、甚至阿三電影一個個粉墨登場,逐步占據(jù)了各大評分平臺的高位。
    回過頭來再說《二子開店》,無疑這是一部誠意之作,盡管題材是喜劇,但是卻真正的在反應(yīng)當下的社會問題。
    隨著一些制度被撤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城市,可就業(yè)崗位只有那么多,能解決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工作問題,絕大多數(shù)人只能茫然的在社會上打晃。
    于是就冒出了一種口號:自謀生路,不給國家添麻煩!
    聽上去就和前些年那句“我們都有一雙手,不在城里吃閑飯”差不多。
    故事通過一群這一類在社會上無所適從的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逐步展開,一路升級打怪,最終不但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還捎帶著的得到了家人,社會的認可。
    直擊社會底層的故事,再加上陳小二獨特的喜劇表現(xiàn),最終打造成了經(jīng)典。
    說這部電影電影是經(jīng)典,也不要不服氣,易青當初第一次看的時候,甚至覺得這部電影就是拿到當時上映,相信票房并不會差。
    只是在欣賞佳作之余,不禁嘆息陳小二的喜劇才華,因為性情的緣故,很是得罪了一批人,最終沒有成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白白的被埋沒了,很是為人所嘆息。
    只用了一個晚上,易青就把劇本寫了出來,之前寫《渴望》,寫《我愛我家》的時候,雖然每一段劇情,都清楚的印在頭腦當中,但是這一次,易青的感覺完全不同,這是印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之中的,仿佛一閉眼,就能看到電影里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畫面。
    天剛亮,易青直接抱著稿紙就出門了,整整一夜沒睡,但是他卻感覺不到一點兒困意。
    付藝偉正在刷牙,看到易青風風火火的跑了出去,都沒來得及問上一句。
    “這是干什么去了,著急忙慌的!”
    易青去干什么,自然是去了陳小二的家,騎著車一路飛馳,趕到的時候,正好在門口遇上買早點回來的陳小二。
    “小易!你~~~~~~~”
    “小二哥!你先看看!”
    易青說著,就把手里的劇本塞到了陳小二的懷里,順手還把早點接了過去,掏出一根油條,一口下去一半。
    陳小二還有點兒懵,等看了兩頁之后,才知道,這居然是一個完整的劇本,甚至連分鏡頭腳本都粗畫好了。
    “小易!這是你昨天才寫的?這才一天,你就把劇本給寫出來了?”
    陳小二看著易青的眼神都不對了,雖然梁添哥倆兒一直在他跟前說易青有多牛B,但他始終都覺得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
    可今天他是真的給驚著了,昨天才說好的事,易青一天就把活給交了,這也太嚇人了吧!
    易青點頭,一根油條已經(jīng)進了肚:“昨天一晚上沒睡,你先看看怎么樣?!?br/>
    陳小二驚詫之余,又開始心疼他的油條,但劇本更重要,拉著易青進了屋,陳墻老師瞧見易青也覺得奇怪。
    “小易!怎么一大早就過來了?”
    陳墻老師之前去東北拍戲,最近這兩天剛回來。
    “陳老師,我和小二哥有點事商量!”
    陳墻一聽,就猜到是怎么回事兒了,他自打動東北回來,家里的二小子就整天跟他磨,想要讓他找找以前的老朋友,拿到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的資金。
    對此,陳墻也沒犯軸,那些毫不利己,專門為人,不為子女謀一點福利,卻心甘情愿幫助別人的人,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確有,但只是少數(shù)。
    誰還沒點兒私心,他這一輩子算是功成名就了,現(xiàn)在安穩(wěn)著陸,在不犯錯誤的前提條件下,提攜一下兒子,也屬人之常情。
    老子為人民服務(wù)了一輩子,難道還不能關(guān)照一下家里的小兒子嗎?
    沒等陳墻老師再問,易青已經(jīng)被陳小二拉進了他的屋里。
    “你先坐著,我看看劇本!”
    昨天易青才答應(yīng),今天就把劇本拿了過來,陳小二自然是格外好奇,只一天一夜的時間,易青到底能寫出個什么故事。
    剛看了個開頭,陳小二就不禁好奇的問道:“小易!你這個故事,看著好像《父與子》后面的故事!”
    陳小二這么說倒也沒錯,《父與子》結(jié)尾就是二子高考時,因為太困睡著,而沒有考上大學,《二子開店》算是接著第一集的結(jié)尾,由于高考沒考上,只能自謀出路,二子和伙伴開了家小旅館。
    另外在某些地方,這兩部電影臺也是有所呼應(yīng)的,比如父子兩個的感情,在《二子開店》中,一開始父親是不同意的,畢竟在八十年代,人們還是以進國企為光榮,隨后父親在母親的勸說下,轉(zhuǎn)變了態(tài)度,支持兒子創(chuàng)業(yè)做個體戶,之后更在旅館里做個勤務(wù)工,拳拳愛子之心呼之欲出,這點就呼應(yīng)著《父與子》的結(jié)尾,父親用一輛平板車拉著呼呼大睡的兒子,父子之間的感情沒有太多的言語來描述,但都十分真摯。
    喜劇電影也不一定非要從頭到尾一直搞笑,該煽情的時候,也得煽情,不然的話,一點兒深度都沒有,就太膚淺了。
    “人物設(shè)定基本相同,你要說是續(xù)集也沒錯,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還是兩個故事!”
    陳小二點點頭,接著往下看,越看越入神,一些抖包袱的地方,會情不自禁的大笑,而到了真情流露的時候,又會不禁閉目凝思。
    易青寫劇本用了一天一夜,陳小二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看完,鄭重的將劇本放好,好半晌,陳小二才發(fā)出了一聲嘆息。
    “小易!以前總聽梁子哥倆兒說你是大才,我當時還覺得言過其實,今天,我信了!也服了!你是真牛B!”
    陳小二是個輕易不服人的性子,能說出這句話,殊為難得。
    “小二哥!你要是覺得行,咱們什么時候,把劇本送上去?”
    陳小二也是個急脾氣:“還等什么時候,就今天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