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共工鬧喪引禍端(二)
且說,黃帝與轉(zhuǎn)輪閻王到了南天門,守門力士問道:“何人擅自到此?”
轉(zhuǎn)輪道:“我乃十殿閻羅,今奉陛下之旨,請人間國君到凌霄見駕。”
黃巾大士一聽豈敢阻攔,于是,二人進(jìn)了南天門,不多時便到了凌霄大殿之外。
值殿官向內(nèi)通稟,稍后,傳喚官高聲叫道:“玉帝有旨,宣軒轅、轉(zhuǎn)輪一同覲見!”
二人奉旨進(jìn)殿,一同拜道:“參見吾皇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玉帝道:“二卿平身。”
“謝陛下。”“軒轅,你在陽間壽滿,朕特命轉(zhuǎn)輪邀你來天庭候旨。如今,這九重天帝均已就位,只有六重中天一直空缺,現(xiàn)在凡間之事已了,你即可就位于沖霄寶座,不得有誤。”
黃帝聞言,困惑不解,卻又不易追問,他看看轉(zhuǎn)輪,又看看文武兩班,感到十分茫然。
文武仙臣見他這般形態(tài),也覺得十分尷尬。
這時,天相太白金星手捧玉旨,立于階臺之上高聲宣讀道:“陛下有旨!軒轅聽封!”
軒轅及百官仙臣一齊跪下。只聽太白金星唱道:“陛下恩準(zhǔn),今日特封公孫軒轅為六重中天大帝,即日登典沖霄殿。欽此!”
“臣多謝陛下隆恩!”黃帝起身接了玉旨,兩班仙臣紛紛向他道賀。
玉帝下了階池,吩咐道:“此番由天相陪同軒轅趕往沖霄殿,登典儀式可由天相主持辦理。”
太白金星拱手應(yīng)道:“微臣遵旨。”
玉帝走到黃帝跟前,對他說道:“沖霄殿內(nèi)已經(jīng)布置好了一切,就等你登典就位了。女媧娘娘、玄女圣母,還有金母和各位天帝早就在那里等著祝賀于你。朕今日身體欠佳,諸事由天相代勞,請速速上任去吧。”
且說,軒轅領(lǐng)了玉旨,謝過天恩,由太白金星陪同趕往六重中天沖霄殿內(nèi)上任。
軒轅初來天界,對此間諸事一無所知,事到如今,他即將成為六重中天天帝了,可他對此卻不甚了解。于是他向太白金星詢問道:“請問天相,我只知道天有九重,這六重中天是何道理?”
太白金星笑道:“你乃是中天大帝,小臣應(yīng)尊稱一聲陛下,陛下既知天有九重,自然也就知道天有一、二、三重和六重直至九重天了。九重天,顧名思義,天共分為九層,各層中天皆有宮殿,宮殿內(nèi)均有一位天帝主宰。”
黃帝問道:“這九重天想必就有九位天帝了?”
太白金星答道:“然也。在這九位天帝當(dāng)中,除了四御和九天玄女圣母之外,還有三位天帝,等陛下到了沖霄殿自然就會知曉了。”
的確,太白金星所言不假,在九重天內(nèi)各有一位天帝掌管,這九位天帝分別是:
一重天,云霄宮,地皇中天大帝燧人氏在此。
二重天,碧霄宮,東方太昊大帝伏羲氏在此。
三重天,青霄宮,上宮南極天皇大帝勾陳在此。
四重天,永霄宮,承天效法后土皇帝祇在此。
五重天,紫霄宮,西部中天大帝神農(nóng)氏在此。
六重天,沖霄殿,中部中天太皇大帝軒轅氏在此。
七重天,玉霄殿,中天北極天帝紫微大帝在此。
八重天,九霄殿,太上無極開天圣母九天玄女在此。
實際上“女媧宮”也在這八重中天之內(nèi),女媧娘娘就安居在此。
若問這八重天內(nèi)為何建造了“九霄殿”?只因當(dāng)初天界由九天玄女代行掌管,女媧與九天玄女二位娘娘早有打算,單等混元金斗生靈出世后,讓其登基做了玉皇大帝。
從此天庭便由玉帝掌管并處理天界諸事,在九重天內(nèi)建造了天宮和凌霄殿,吳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就在這九重天凌霄殿內(nèi),成為至高無上的天界主宰,所轄三界十方及宇宙萬物,被尊為最高神祇。
最初九天玄玄女執(zhí)掌天界時,卻在八重天內(nèi)建造了九霄殿,她與女媧娘娘一同安居在八重中天之內(nèi)。這九重天各有名稱:一重云霄,二重碧霄,三重青霄,四重永霄,五重紫霄,六重沖霄,七重玉霄,八重九霄,九重凌霄。
再說,軒轅大帝跟隨天相太白金星來到六重中天,他們剛在沖霄殿外站定,便聽見殿內(nèi)熱鬧非常:張燈結(jié)彩,鼓樂喧闐,好一片歡悅氣氛;
內(nèi)侍官早己捧出金爐,擺放好了香案,專候軒轅焚香祭祀。
四位仙妃手持宮扇,立于寶座兩邊,等待著軒轅大帝就位于中帝寶座之上。
各路正神同來道賀,王母娘娘,女媧娘娘,九天玄女娘娘以及各位天帝均己在此等候,全都是神仙頭面人物,其場面之大可想而知。
軒轅戴上帝冠,換上天帝朝服,由太白金星陪同,來到眾神面前,天相向他一一介紹了各位天神、天帝,并與各位互致禮儀,然后坐在中帝寶座之上,太白金星宣唱了玉帝敕封玉旨,并為軒轅舉行大帝冕旒之禮。
禮畢,當(dāng)下鼓樂齊鳴,把酒歡歌,少不了慶賀一番。
從此,這位人間的公孫軒轅黃帝,就在這六重中部中天沖霄殿內(nèi)做了太皇大帝。
到此為止,神農(nóng)氏炎帝和軒轅氏黃帝這兩位圣君國主相繼升天歸入了仙班,這就意味著炎黃時代的結(jié)束。
正是這二位圣君,開創(chuàng)了偉大的華夏文明史;
天底下所有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們都不會忘記:根源在華夏,故鄉(xiāng)在中國,祖宗是炎黃!
然而,自從炎黃升仙之后所發(fā)生的事情,就連那些能知前因后果、能掐會算的神仙們也并不知道,塵世間正包藏著一場驚天動地的禍?zhǔn)隆?br/>
再說,就在那天黃帝病危之時,顓頊和風(fēng)后讓眾人全部散去,由他二人守護(hù)在黃帝病榻前。
這么安排,卻引起了一個人的疑心和不滿,這人正是大將共工,他聽見顓頊和風(fēng)后讓眾人離去,十分不快,他面帶怒色斜視了顓頊一眼,便一甩長袖憤然走開了。
共工本是紫微大帝麾下一員武將,深得大帝寵愛與器重。
當(dāng)年炎黃大戰(zhàn)蚩尤,他奉大帝之命下界輔助炎黃平定天下。
自那時候起,他戰(zhàn)蚩尤,除蛇妖,降黑龍,斗閻王,平南夷……的確立下了諸多功勞,深得黃帝與眾人賞識和敬重。
然而,他性情暴烈,心胸狹窄,不善言語,愛生悶氣,人們從沒見過他的笑容是什么樣子,許多人不敢接近他,對他是敬而遠(yuǎn)之。
依他看來,國君眼下病情十分危機(jī),就連神醫(yī)巫彭都說“無可救藥”了,這使得他越發(fā)心情不暢,他知道,國君在臨終前,對天下諸事必有一番安排。
雖說國君曾安排顓頊代管天下諸事,但是此事并未定論,以后誰會成為天下君主,還有待商榷。
按他之意,無論是功過曲直,還是論資比武,這天下理應(yīng)由他掌管才對,卻為何單單舉薦了乳臭未干的顓頊?這里邊必有蹊蹺。
他本想等黃帝清醒之后,再詳細(xì)詢問此事,誰知顓頊和風(fēng)后二人一唱一和,讓大家散去,他倆留下來守護(hù),使共工有口難言,不得不離開。
那天,他心情沉悶的回到家中,剛一進(jìn)門,兒子句龍便迎上前去開口問道:“父親,國君病況如何?”
共工看了兒子一眼,沒有回答,他緊鎖眉頭邁步進(jìn)了屋里。
兒子句龍見父親一臉不悅之色,知道國君病情不妙,可他按納不住急切的心情,又沖父親問道:“父親,國君到底怎樣了?”
可共工仍未回答。
“父親!”句龍急得有些聲音大了。
共工本來就心情不爽,又聽見兒子地叫聲,一時間怒從中來,他回頭沖句龍大聲喝問道:“你吼什么?一個小小頑童何須多問?”
句龍不服地說道:“父親,孩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人情世故我也知道不少了。對于國君病危,孩兒知道父親心中不悅,可天底下凡是得知此消息的百姓們,有誰不擔(dān)心?又有誰不悲痛呢?”
共工聞聽兒子此番言語,他吃驚地上下打量了兒子一番,仿佛不認(rèn)得兒子一般。
往日只會嘻戲玩耍的孩童,今日居然講出這番道理,真不相信站在他面前的竟是自己的兒子。
他忽然意識到:兒子句龍真的長大成人了。
這下倒使他的心情平靜了許多,他覺得兒子所言不無道理。
不過,他卻無奈地?fù)u搖頭,伸手拍了拍兒子肩膀,嘆息道:“我兒不知,此次國君恐怕在劫……”
他哭喪著臉沒把話說完。可句龍好像被電擊似的,身體顫抖了一下,走到庭院,張開雙臂仰天喊道:“蒼天無眼哪!這等圣君國主,為何還要索他性命?應(yīng)該讓他長留世間!以后誰能造福黎民?誰能撫慰蒼生?蒼天啊!你睜眼看看天下百姓吧!”
句龍哭訴真是撕心裂肺,就連共工聽了都忍不住聲淚俱下,父子二人抱頭痛哭一場。
稍后,句龍不經(jīng)意地問道:“父親,以后這天下諸事有何打算?”
兒子的問話,使共工頓感心頭泛堵。
他目視前方,似自言自語的說道:“自從我下界輔助國君以來,屢建奇功,論文治天下,某也許稍遜國君;論武治天下,可以說誰能敵某?降妖除魔、平定天下,哪一樁、哪一回不是我孔壬在先?現(xiàn)如今竟把天下交予了顓頊這個娃娃掌管,某卻落了個一無所得!某實在不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