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質(zhì)疑
“不錯,正是萬勝天關(guān)道法!”魚雙楚的眼中,也射出了幾分熱切。
在重始宗,最高深的心法便是萬勝天關(guān)道法,據(jù)說精深無比。通常來說,非嫡傳弟子無法修習(xí),又或者立有大功,能得到宗主的厚愛,方才有可能修習(xí)。所以在重始宗內(nèi)部,能獲傳萬勝天關(guān)道法,被視為一種極大的榮譽。
這一點,玄元宗的做法與之大相徑庭。自玄元道尊之時就定下個規(guī)矩,無論什么法門,只要其人心術(shù)正派,靈胎境界達到相應(yīng)的程度,就可以參詳。至于修行到何種高度,純粹看個人的造化。所以,修真者多識得聚象金元大法,而鮮有人見識過萬勝天關(guān)道法,甚至許多人連名字都沒聽過。當(dāng)日,鳳五在給高庸涵傳授聚象金元大法之時,也只是有所告誡,并沒有過多的限制條件,便是這個道理。
云縱乃是御風(fēng)族內(nèi)一位重臣之后,自幼便服食了許多靈丹妙藥,年紀輕輕就結(jié)出靈胎。其后,更是在天翔閣苦學(xué)技藝,后被魚雙楚帶到重始宗,轉(zhuǎn)而修習(xí)玄門正宗心法。云縱年紀不大,今年不過七十多歲,對于御風(fēng)族人兩百多歲的壽命來說,還年輕的很。但是他的修為在族內(nèi)年輕一代中,已是出類拔萃,被譽為御風(fēng)族的希望之一。但是卻有個很不好的苗頭,就是其人十分自負,除了少數(shù)的幾個師長之外,簡直稱得上是目中無人。
這也難怪!云縱自幼便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后來無論是在天翔閣還是重始宗,都被師長所器重,一路走來順風(fēng)順水,從未遇到什么挫折。這般家世,這般經(jīng)歷,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人,自然會比普通人有一種極大的優(yōu)越感,而且必然會造就其任性、自以為是的性格。如果后天能有嚴師管束,摯友規(guī)勸,還不至于惹出什么大的禍事,反之則很難預(yù)料了。魚雙楚很清楚自己這個徒弟的性子,所以一再告誡云縱山外有山,人上有人,無奈效果不大。只好不停地敲打,甚至于用“萬勝天關(guān)道法”來提醒他,修行之路永無止境,切不可坐井觀天、妄自尊大。這份苦心,云縱多少能體會一點,但是卻不甚在意,只對這傳說中的道法渴望不已。倒是曲笛在一旁大有領(lǐng)悟,冷眼旁觀。
且不提魚雙楚三人如何,高庸涵和玉南城過了石梁,一路上再沒受到外人阻攔,巳時過半,兩人來到一座山峰前。這座山峰憑空而起,如同倒錐一般懸在半空,云蒸霧涌,山峰若隱若現(xiàn)。眼前一條山脊孤懸而上,貼著山崖,直沒入云中。沿著山脊往上,一側(cè)陡絕萬丈,險到了極點,大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氣勢。
上溯十多里,就在前路將斷之時,轉(zhuǎn)過一個山崖,豁然開朗。一個極大的廣場,平整的如同鏡子一般,廣場盡頭,一組高大、古樸的建筑聳然而立,令人肅然起敬。大片祥云放出七彩祥光,在建筑上空緩緩流動,一道巨大的玉牌高懸山門之上,三個金色的大字異常醒目——真玄觀!
看著真玄觀三字,高庸涵內(nèi)心一陣激動,體內(nèi)鳳五留下的那縷神識,隱隱欲飛,似乎十分的歡暢。雖說是第一次來此,卻有一種親切的感覺,竟仿佛對這里相當(dāng)?shù)氖煜ぃ@一刻,高庸涵禁不住心潮澎湃。
這一刻,站在身邊的高庸涵,恍惚中居然幻化成了鳳五的模樣。玉南城看在眼里,心中連連嘆息,當(dāng)年的點點滴滴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可是此刻卻不容他多想,因為廣場一側(cè),有五六十位形形色色的修真者,個個神情陰冷,目光中滿是敵視的意味。與之相反的,是另一側(cè)神情戒備的二十多個源石族修真者。其中一人一見到玉南城,當(dāng)即迎了上來:“老十七,你怎么來了?宗主他們呢?”
“他們應(yīng)該就快到了!師叔命我陪著這位玄元宗的朋友,先上來看看。”玉南城指著來人,為高庸涵引見道:“高老弟,這是我大師兄山樵!”
“失敬,失敬!”高庸涵深知,今日之事非得巨擎閣鼎力相助不可,所以執(zhí)禮甚是謙恭。
山樵身形高大,額頭上幾塊白色的巖石突兀崢嶸,異常醒目,給人一種兇悍的感覺。此人也是個急性子,對于高庸涵的客氣只是擺了擺手,跟著埋怨道:“師叔也是,怎么還能讓玄元宗的人上來?眼看就要到午時了,等會萬一說僵了,動起手來怎么辦?”
高庸涵知道山樵是一片好意,拱了拱手:“無妨,有勞山先生掛懷!”跟著扭頭朝玉南城說道:“玉先生,一路上多蒙照料,高某來日再謝。現(xiàn)在,我先去觀內(nèi)祭拜老宗主!”說完,也不等兩人有何表示,徑自朝真玄觀走去。
玉南城本想勸高庸涵不必著急,話到嘴邊卻收了回去,高庸涵的理由堂堂正正,自己又怎么能叫他先別去?倒是山樵在一旁呆立良久,看著高庸涵孤獨的身影,在廣場上大步前行,忍不住贊道:“這個玄元宗弟子,倒有幾分豪氣,不錯,不錯!”
高庸涵知道,自己的這一舉動很危險,因為那一堆重始宗的修真者,已經(jīng)有人朝自己走了過來。經(jīng)歷過天機峰一戰(zhàn),此時的場面當(dāng)然不在話下,高庸涵連正眼瞅都沒有瞅那人,仍舊朝真玄觀走去。
“小子,你是玄元宗的人么?”走過來的是一個炎焱族人,身形一晃攔在面前,語氣十分傲慢。
高庸涵停下腳步,冷冷看著來人,喝道:“閃開!”
那人大怒,一拳當(dāng)頭砸下卷起一團烈焰,嘴里還不停罵道:“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看來——”
話還沒說完,就見一道金光挾著無匹的靈力,迎面擊來,那人大駭之下左手橫在胸前,硬接了一招。這一招,高庸涵有意震懾當(dāng)場,早就蓄勢待發(fā),威力自然非同小可。那人被震得倒飛出去,足足飛出二十余丈,身子才重重摔在地上,砸的火花四濺。那人在空中翻了個跟頭,單膝著地,雙手扶著地面,悶哼一聲勉力站了起來。
單單只有一下,便技驚四座!
山樵一捏拳頭,忍不住低聲喝彩:“老十七,這小子的修為居然如此之高,聚象金元大法練得著實不錯,比起遣云那個老家伙也不遜色!沒怎么聽說玄元宗年輕一代之中,有此高手啊,此人是誰?”
“這個年輕人,就是號稱‘東陵府雙杰’之一的高庸涵!”玉南城同樣是不住點頭,輕聲為山樵解釋。對于高庸涵展現(xiàn)出來的實力,既欣慰又擔(dān)心。欣慰的是,鳳五眼光不錯,找了一個這么好的傳人;擔(dān)心的是,高庸涵一出手就不留情面,等會只怕很難善了。
“高庸涵?”山樵很少下山,但是對于高庸涵三個字倒不怎么陌生,因為就在今年三月底,連巨擎閣都收到了高庸涵殞命的消息。當(dāng)時山樵還很好奇,高庸涵是何許人也,竟然這么被世人所看重,就連修真界都為之震動,所以印象極為深刻。“他不是死了么,難道是詐死,又或是死而復(fù)生?當(dāng)真是奇怪得很!”
“這其中的曲折,我也不知道,但是此人的的確確是高庸涵不假,而且還是鳳師道代師收的徒弟!”
“這怎么可能?”山樵大為詫異,看著猶自朝真玄觀走去的高庸涵,自語道:“我說呢,這小子身上有股氣息,似乎在哪里見過。”
這邊山樵和玉南城不住贊嘆,那邊重始宗的一眾修真者,則出現(xiàn)了一絲混亂。一個棲綿族修真者一伸手,一條綠色藤蔓筆直般刺了出去,直擊百丈之外的高庸涵。
高庸涵心生警覺,覺察到一股殺氣襲來,當(dāng)下不敢怠慢側(cè)身閃過,然后屈指連環(huán)彈出,幾道閃電如銀蛇一般擊向藤蔓。藤蔓倏地分作幾股,跟閃電撞在一起,“啵啵”幾聲輕響,藤蔓帶著幾許焦糊縮了回去。高庸涵蹬蹬蹬倒退幾步,才將藤蔓上傳來的法力化解,正要舉步,幾條藤蔓卷土重來,分前、左、右三個方向逼了過來。那名出手的棲綿族修真者,就在這交手的瞬間,已經(jīng)欺到身前三十丈的距離。
高庸涵雙手環(huán)抱,搓出一片電光,隨手一揮形成一面盾牌擋在身前,一時間電光大盛。那幾條藤蔓似乎識得厲害,居然不再攻擊,只是圍在四周上下擺動。那人的目的,似乎并非想要拼個你死我活,見把敵人阻住,隨即將藤蔓收回體內(nèi)。
這一下交手極為精彩,尤其是重始宗門人連聲叫好,就連旁邊觀戰(zhàn)的源石族人都看的心曠神怡。表面上看去,那名棲綿族修真者后發(fā)先至,竟然在百丈外將高庸涵給阻住,似乎修為更勝一籌。只有他自己知道,剛才那一下,他已用盡全力,還損傷了一條藤蔓,才勉強將高庸涵給攔了下來。損傷的藤蔓,其實是這人的一條經(jīng)脈,他以自身經(jīng)脈為基煉制成法寶,雖然施展起來靈活無比,威力極大,可惜隱患也不小。高庸涵的垂弦閃電,自經(jīng)過西嶺戈壁天雷的錘煉,尤其是九天聚雷大陣的考驗,比之往日已是天壤之別。那人的修為雖高,卻也吃了極大的暗虧,以至于經(jīng)脈受損,靈力運轉(zhuǎn)都有些不暢,不過當(dāng)著這么多人的面,怎么都不能流露出來。
這時,已有人將那個炎焱族修真者攙扶到一邊,那人靜立了片刻,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閣下好俊的修為!請恕花笑眼拙,敢問閣下是玄元宗哪位道友?”
“我是高庸涵,現(xiàn)今忝為玄元宗第三代弟子之末!”
“胡說!”花笑聞言一驚:“太河源半年前就傳出消息,說高庸涵命喪夢魘魔之手,你怎么還活著?第二,誰都知道,玄元道尊——”
玄元道尊一生雖然信徒無數(shù),但是得其真?zhèn)鞯牡茏又坏萌恕3送厣竭@個大弟子之外,還有兩名弟子,分別是潘眉、謝崇,這兩人性情疏懶從不收徒,于玄元道尊飛升之后便云游四海,再無半點消息。而拓山一生只收了三十六名弟子,最小的那個病梅真人,都比高庸涵大了何止百歲,他又怎么可能是第三代弟子,而且還是排名最末?
“你這小子,雖說會聚象金元大法,可也不能這般信口雌黃!小小年紀,就滿嘴胡言亂語,簡直是可笑之極!”不要說花笑不信,在場眾人中除了玉南城和山樵以外,只怕所有人都對高庸涵的話深感懷疑。
“那你們看看,此人是誰?”說著,高庸涵放出鳳五神識,掃視當(dāng)場。
花笑眉頭一皺,那些重始宗修真者之間,也發(fā)出一陣議論,一時略顯嘈雜。
突然,一聲高呼傳來:“莫不是二師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