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平推遼東
阿濟格問,去金州的路不是有好幾條嗎?</br> 有人答,騎兵不好走啊,都是山地,很容易守的,若明人有人守著,必須要用步兵攻奪。就算沒人守,翻山越嶺過去,最后還是要走白云山下的大道。</br> 降將中,孔有德耿仲明對金復兩州的地形很了解,后金占了多年,也沒他們清楚。</br> 復州邊上有復州河,一直連到北溝附近,北溝是個要點,這也是丁毅為什么在這里筑城的原因,更是皇太極必須要在丁毅選擇的地方和他硬打的原因。</br> 過了北溝才有三條路往復州,不過北溝,大量的兵馬很難走山路小道,火炮更無法過去。</br> 北溝以東全是山,騎兵也要繞很遠,然后最好的走路,就在白云山附近。</br> 從白云山?jīng)_下去,一路平坦,下面全是金州最好的良田,十幾萬畝連片到復州。</br> 丁毅下一個城,就準備筑在白云山下,這樣兩個城一筑,他的二十萬多畝田就萬無一失了。</br> 所以孔有德最后道:“我要沒猜錯,丁毅把北溝后面的城建好,下一個肯定要建在白云山下。”</br> “到時,咱們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眼睜睜看著他在復州和金州境內(nèi)囤田。”</br> 當然了,還有很多山間小路,后金的步兵都能進去,但對上普通明軍沒問題。</br> 可你只用步兵,不帶騎兵和火炮,怎么和丁毅這種人打?</br> “這丁毅如此難纏,又這么下作,北溝那里,定不能讓他筑城,一定要打破他。”阿濟格大聲嚷嚷著。</br> “這也是我必須要來的原因。”皇太極當然知道,這就當年的大凌河一樣,甚至比大凌河堡還要嚴重。</br> 關(guān)鍵這次又讓丁毅搶了先,丁老鼠已經(jīng)在北溝挖坑了。</br> 如果皇太極兵馬先到,那形勢又不一樣。</br> 可這次如果不打敗丁毅,等丁毅的城筑起來,皇太極下次先到也沒有什么用。</br> 皇太極原本以為丁毅會守在復州城里不出來,沒想到這次敢出來和他野戰(zhàn)。</br> 還讓丁毅搶先占了北溝。</br> “就這么定了,阿巴泰你前往白云山小心點,若是有明軍守著,攻不過去,也不要勉強,不能損失大量的兵馬。”皇太極叮囑阿巴泰。</br> 阿巴泰當時是點頭應了,也不知他心里怎么想的。</br> “丁毅已經(jīng)占了北溝,咱們要加快速度,不能給他時間挖坑。”皇太極最后一句話說出來,現(xiàn)場的后金權(quán)貴紛紛破口大罵,你要能給丁老鼠一點時間,他能把大明挖穿了信不信?</br> 趕緊加速,后金兵快馬加鞭往北溝趕。</br> 9月4日,肖永秋部,何良武部,兩營六千兵馬,在鐵山集合。</br> 得知皇太極來攻旅順,丁毅也來一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派肖永秋和何良武攻鎮(zhèn)江。</br> 上次他們打過一次鎮(zhèn)江,然后又還給了后金,上次打鎮(zhèn)江是為了見孔有德,這次是為了報復皇太極打復州。</br> 而且丁毅要好好的教訓皇太極,讓他知道,不是只有后金兵,能主動攻打別人,我旅順軍也可以。</br> 此時肖永秋和何良武六千兵馬,按每營三司,每司三局,每局6門炮算,共計帶了108門6磅磅野戰(zhàn)炮。</br> 同時帶出去12磅野戰(zhàn)炮10門,大馬車120輛,騾馬300匹,又動員皮島四千囤兵當輜重兵參戰(zhàn),因為丁毅知道這邊沒什么危險,打的會很輕松,正好讓囤兵去戰(zhàn)場見見。</br> 按丁毅要求,肖永秋和何良武部,要打下鎮(zhèn)江,湯站,險山堡,鳳凰城,旋城,岫巖,等數(shù)個后金堡城。</br> 這些堡城以前全是明軍的,現(xiàn)在被后金占著。</br> 丁毅學后金,打破各堡,掠奪人口和物資。</br> 給肖永秋的最終目標是鳳凰城一線,因為他們沒有騎兵,再往前的話,就接近遼陽,如果有后金兵大量包圍過來,就不好打了,很難全身而退。</br> 肖永秋第一次領(lǐng)軍獨擋一面,非常激動,戰(zhàn)前和何良武兩人,把丁毅給他們制做的東江和遼東遼南沙盤圖看了又看,研究了好幾天。</br> “特娘的。”何良武看著沙盤,嚷嚷道:“要是有兩萬戰(zhàn)兵,老子敢去打赫圖阿拉。”</br> 肖永秋笑著搖頭:“現(xiàn)在不能往那邊打。”</br> “為啥?”何良武瞪著他。</br> 肖永秋想了想,用丁毅的語氣道:“不符合咱們東江鎮(zhèn)的利益。”</br> “。。”何良武似懂非懂想了會,很快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br> 他搓了搓手,笑道:“那多打幾個堡,以前建奴最喜歡沒事打打咱們的堡,這次讓他們也嘗嘗滋味。”</br> “按丁大人要求來,打太遠了,不容易回來。”肖永秋緩緩道:“咱們兵少,輸不起,不能慘敗。”</br> “好吧。”何良武聳聳肩。</br> 6號下午,皇太極大量兵馬還在去北溝的路上,肖永秋一萬人馬加一百多輛大車,已經(jīng)到了鎮(zhèn)江堡下。</br> 后金在這些小堡里,基本以漢軍為主,有的會放一兩隊后金兵,或蒙古兵。</br> 通常一個堡和明軍以前的人數(shù)差不多,約兩三百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