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悲風(fēng)汩起(1)
身為外臣留宿宮中,固是莫大寵渥,是夜消息便眾口相傳,不脛而走,到第二日清早顧思林睡起去向皇帝謝恩時,朝中上下已都知曉了此事。當(dāng)下待將軍回府,便又有紛雜人等懷了諸般心思登門拜會。顧思林倒也客氣,推說累日奔馳,體乏身倦,只恐慢待諸君,有失禮數(shù),請諸君原宥云云,竟然閉門謝客,不納一人。他的原配已故,長子戰(zhàn)死,次子又正在長州留守,府內(nèi)只留有幾名婢妾,也只好終日對著這幾張半生不熟的面孔,心中徑自牽掛軍中事務(wù)。至于皇太子方面,更是聲稱因國舅還朝,諸事紛紜,爽性便鎮(zhèn)日據(jù)守延祚宮內(nèi),直到下匙前方返回西苑。朝中眾人引頸等著看二人舉動,此時也不免得意的得意,失望的失望,只得仍是各司各職,各就各位。偌大事情,驚雷般張幕,到頭來卻連個雨點都不曾落下,除了皇帝或有相召,太子或有相陪外,在顧思林返回長州之前,居然風(fēng)平浪靜。
顧思林在京內(nèi)安住逾月,待奉旨將返時,天氣已不似先前暑熱。定權(quán)見敕旨終于下達,終于暗暗舒了口氣。他去國在即,皇帝又下令安排饗宴。因是家宴性質(zhì),只教陳謹(jǐn)?shù)热饲巴鶎m門引領(lǐng)顧思林,一路前往晏安宮。方過御溝,迎頭忽然走過一個著綠袍的年輕官員來,避閃不及,只得迎上前來向顧思林行禮,朗聲報道:“下官詹事府主簿許昌平見過大司馬。”顧思林停步,淺淺還了一禮道:“許主簿多禮。”待許昌平抬起頭來退立道旁,顧思林倒不免多瞧了他兩眼,心內(nèi)隱隱只覺此人似乎有幾分面善,思忖片刻,笑問道:“主簿可是岳州人士?”許昌平恭謹(jǐn)答道:“下官祖籍岳州。”顧思林笑著點了點頭,道:“岳州人杰地靈,多出俊士,主簿這般年輕,便得佐導(dǎo)青宮,日后必定前途無量。”眼見許昌平面露喜色,躬身回答道:“大司馬金口之言,下官慚愧不已。”這才不由暗笑自己思慮過多,便舍下他繼續(xù)前行。陳謹(jǐn)賠笑問道:“國舅英明,怎知道他是岳州人?”顧思林笑道:“常侍不知,我?guī)は卤阌袀€岳州的副將,初時聽他講話,好不頭疼。這位許主簿中州之音已算是說得準(zhǔn)的,可終究還是免不了有一二字鄉(xiāng)音難改。”陳謹(jǐn)竭力稱贊了兩句,又笑道:“國舅見微知著,洞察如炬。他一個秀才官兒,得了國舅這幾句考語,怕是一夜都睡不安生了。”
康寧殿的賜宴是名副其實的家宴,只有皇帝、太子、齊趙二王和幾個宗室參與。幾個晚輩既不敢飲酒,又不敢闊論,無非順著皇帝的意思多闡發(fā)幾句老生常談,席間氣氛便頗有些拘束無趣。枯坐了一二個時辰,場面言語早已說盡,桌上珍饈卻幾未動箸,如是終聞皇帝發(fā)話道:“天已不早,朕還有幾句話要同將軍說,你們便先回去吧。”幾人如蒙大赦,忙謝恩不迭,出宮回府補餐去了。
眾人去盡,皇帝方回首對顧思林笑道:“一宴竟然乏味至斯,朕原本也不曾想到,看來請客不誠,委屈將軍了。”顧思林忙答道:“臣惶恐。”皇帝笑笑,親自斟了杯酒,遞到顧思林手上道:“慕之,你還是同從前一樣啊。”顧思林謝恩飲過,答道:“臣已經(jīng)老了。”皇帝似頗有幾分感慨,扳指問道:“你我君臣有多少年了?”顧思林答道:“于定新年算起至今,臣待罪轂下,也有一十五載了。”皇帝搖首道:“不然,你做帶刀散騎舍人時,我們是朋友,可以不計算在內(nèi)。若自朕為親藩,迎娶王妃伊始,你為朕長史,股肱之臣,到如今已是二十六年了。”顧思林笑道:“陛下這話,實在是折殺臣了。”皇帝正色道:“朕說的是實話,當(dāng)年恭懷太子薨后,若無你顧慕之,無你顧氏,朕與蕭鐸之爭,鹿死誰手,亦未可知。朕有今日,你是首功,便加你個上柱國也并不為過。”
皇帝突然提及舊事,且做如此言語,顧思林急忙放下酒盞,俯首跪地道:“陛下得承大統(tǒng),乃是陛下天縱英明,懷具九五氣概。圣上出此言,罪臣有死而已。”皇帝笑道:“這些都是套話虛話,做不得數(shù)。一般是先帝血胤,這個皇帝誰又當(dāng)不得?”顧思林不敢再答,連連叩首,口稱有罪。皇帝離席,親自扶他起身,笑道:“事君盡禮,人以為諂。慕之從來都是這般謹(jǐn)小慎微,朕說你同從前一樣,就是說這個。不要動不動跪來拜去,說罪道死的,如今連太子都學(xué)會跟朕來這一套了。”看著他坐下,又問道,“聽說太子都不曾上門去看過舅舅?朕記得他小時候和舅舅最親了。”顧思林笑道:“殿下年紀(jì)也大了,自然與小時候不同了。”皇帝笑道:“他大約是不敢去吧。”顧思林道:“臣是外臣,殿下避些瓜李嫌疑,想來也是常情。”皇帝嘆氣道:“朕教訓(xùn)他,是因為他適來太不成話。身居儲位,凡事不能自制自重,傳出去那是什么名聲?現(xiàn)下他懂事多了,朕看在心里,自然也是高興的。”顧思林道:“陛下苦心孤詣,俱是為殿下打算。殿下心中,定然也是感激陛下不盡。”皇帝瞥他一眼,并不理會,搖頭接口說道:“只是如今偏有一起昏聵小人,見皇后已殤,朕又留著他兩個兄弟陪他念書,竟在背后說些什么‘母愛者子抱’,無稽之談,還偏有人聽。朕哪次拿到,定是要殺掉一兩個方可的。只是恐怕太子自己也信了,做出一副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又有何益?徒與別有用心之人增添話柄而已。”
顧思林忽覺口舌發(fā)干,偷偷吞咽一口唾涎,小心對答道:“太子殿下若果真存此心,便是不諳君父深意,反信小人流言了。”皇帝笑道:“都說外甥似舅,你們說的言語都如出一轍。如果朕這個三哥兒哪日能像你一樣,朕就沒有什么再放心不下的了。”顧思林俯首道:“太子生性聰穎純良,又得陛下諄諄督導(dǎo)教誘,定要與臣作比,便是拿鯤鵬來比學(xué)鳩了。況且臣已老邁,馬齒徒增,更如秋蜩望春陽,徒生慨嘆而已。臣有一語,懷據(jù)良久,不敢上達于天子。”皇帝道:“慕之與朕何須如此?有話便請直言吧。”顧思林離座叩首道:“而今邊事稍和,敢請陛下另拔賢能,臣愿歸田,終日服侍陛下左右。”皇帝大笑道:“這個朕可不能答應(yīng)你,匈奴尚未滅,將軍又安可秣馬南山?”顧思林道:“臣抱此心已非一日,還望陛下明察。況且此役本是臣指揮失當(dāng),徒耗許多國帑人命,陛下非不加罪,反以為功,臣已是感動涕零,安敢久居其位,空惹天下批評?”皇帝再度托他起身道:“將軍前番上書,朕已知將軍心意。戰(zhàn)事艱苦,豈是將軍一人過錯?朕倒要看看天下誰人敢妄議將軍。”看著他又笑道,“我知戎馬已思林,不過還請振奮勉強。不獨是為朕,也是為太子守好這江山。至于擢拔一事,我聽說逢恩那孩子如今亦是大有出息,畢竟虎父無犬子,還望將軍舉賢勿避,多委重任,日后襲爵,復(fù)可留為太子之用。”
君臣二人,一個泅過驚波駭涌,一個蹈過尸山血海,一對一答,雖明知彼此言非心聲,卻都將話說到了十分完滿。一時君臣相顧,顧思林涕淚縱橫,感奮道:“陛下之恩,天高地厚,臣有死以報陛下而已。”皇帝笑道:“慕之鎮(zhèn)日出入槍林箭雨,說話也不知存些忌諱。待得慕之功至雄奇一日,朕親自迎你解甲而歸,你我君臣有始有終,也為萬世立個榜樣。”
二人促膝談罷,顧思林拱手告退。皇帝望他身影遠去,隨口笑道:“果然都有他顧家的血脈如出一轍。”陳謹(jǐn)賠笑道:“殿下行走時的模樣還真有幾分像將軍。”皇帝笑哼了一聲,起身拂袖入內(nèi)殿,陳謹(jǐn)忙也跟了上去。
定權(quán)一頓飯既吃得極不開懷,又記掛著皇帝留下顧思林所為何事,還宮后只覺得心內(nèi)不安。雖也暗笑自己思想過多,徒勞無益,卻終究難以靜心。丟下手中翰墨,于庭中散漫行走了幾步,其時月初,也無月可賞。檐下宮燈,隨風(fēng)而動,搖擺得久了,即使閉上眼睛,也能夠感覺到暗黃光暈在眼前晃動。時辰已晚,風(fēng)吹入領(lǐng)間袖口,竟也有了些初秋的寒意。他抬起頭,方發(fā)覺已經(jīng)行至阿寶居處,想了想,便也信步走了進去。
阿寶逾月未見他,他也只聞?wù)f阿寶鎮(zhèn)日在屋內(nèi)或讀書,或臨帖,從不出門。此時入內(nèi),看見她正在對著鏡臺摘取耳上珰環(huán),是一副將要睡下的模樣。一時不知要說些什么,待要出去,又覺得自己此舉未免太過莫名其妙,只得上前坐下。阿寶放下鈿絡(luò),緩緩起身,向定權(quán)施禮道:“殿下。”定權(quán)擺了擺手,道:“你接著卸妝,本宮只是過來瞧瞧,怕下面人看顧不周,叫你畏罪自裁了。”阿寶對他微微一笑,果真又背對著他坐了下去,從髻上拔下一支玉簪,才輕聲慢語道:“殿下送給妾的,皆是珠玉之屬,連金指環(huán)都沒有一個,叫妾拿什么自裁?”定權(quán)笑道:“你要討金討銀,還是等該交代的都交代了再說吧。本宮的俸祿也是有數(shù)的,白白替齊王養(yǎng)了你這么許久,還真有些舍不得。”阿寶道:“殿下還想聽妾交代什么?該說的不該說的妾都已經(jīng)說了。早知道如此,妾當(dāng)日就應(yīng)再預(yù)留兩三分話,如今也好用來應(yīng)付。”定權(quán)搖頭道:“你太過聰明了,我是不能夠全信的。我就是這樣的人,自己也沒有辦法。只好委屈顧娘子先插戴這些,等你哪天思想明白了,或是陛下開恩漲了我的薪俸,那時要金要銀,咱們再作商量,你說可好?”阿寶苦笑一聲道:“好。”伸出手去取頰上花鈿,大概月來指甲養(yǎng)得太長,一時卻不便摘下。
定權(quán)心里微微一動,起身道:“我來幫你。”阿寶微覺詫異,也不愿因此等小事違拗他,遂微微點了點頭。定權(quán)走到妝臺前,一手托起她的下頜,一手輕輕為她摘下了兩靨翠鈿,神情極是專注,舉止也頗為溫柔。阿寶只覺二人姿態(tài)尷尬,不由臉色轉(zhuǎn)紅。定權(quán)看見,取笑她道:“你上次還說過做大事什么的話,成大事者不但要懂得隱忍,臉皮更要和城皮一樣厚,像你這樣怎么行?”阿寶心事被他點破,一張臉孔忽然如白玉敷上了一層胭脂一般,交手低頭不語。她突然露出一副小兒女的嬌憨神態(tài),定權(quán)倒不便調(diào)笑下去。將那兩枚翠鈿托于手心中,默默放在燈下察看。阿寶久不聞他言語,抬首望去,只見他蹙眉靜坐,一副心思滿懷的模樣,眉宇間一道淡淡折痕,仿似天生。二人靜默良久,直到窗外一陣杜鵑啼鳴,方驚得定權(quán)轉(zhuǎn)過神來,信口胡說道:“這鳥兒想來也是滿腹心思,這個時辰竟還未曾睡下。”阿寶輕聲問道:“殿下有心事?”定權(quán)笑道:“你不必指桑罵槐。”又道,“我若有心事,你能猜出來是什么嗎?”阿寶搖首道:“妾猜不出來。”定權(quán)微微笑了笑道:“你不說實話,我也沒有辦法。”說罷起身道,“天不早了,你睡吧。”
行至門前,忽聞阿寶低聲問了一句:“是國舅要離京了嗎?”定權(quán)回過頭來,臉上神情古怪,阿寶方自悔多語,他卻輕輕點了點頭,轉(zhuǎn)身離去。
定權(quán)信步走出,回到自己閣中悶悶坐下。展手來看,那兩枚花子依然粘在掌心之上,想是掌中溫?zé)幔瑢⒈澈蟮暮悄z融開,所以一直不曾下落。燭火輕輕躍動,帶得兩枚翠鈿也明明滅滅,仿佛手心捧著的便是伊人遺落的笑靨。
美人展頤,如春花綻放,只是今年的春天,早已經(jīng)過去了。暮春時節(jié)自己到底做過些什么,現(xiàn)在也想不起來了。定權(quán)將翠鈿從掌中撥下,看著它們飄落至青磚地上,便如微雨落入平湖一般,沒有半分聲響,既不再發(fā)光,又映著黑色地面,便再看不見了。他慢慢站起身來,心中不涉悲喜。
顧思林去京在即,剩得五六日時間,還要到京郊巡營整隊,皇太子也協(xié)同禮部前后忙碌送行事宜。眼看著國舅恩返一事便要完滿結(jié)束,尚書省卻在此時突然接到了兩封御史臺的奏章,內(nèi)容皆是彈劾顧思林于凌河一役中指揮失調(diào),致使軍隊折損慘重,應(yīng)予相應(yīng)懲戒事宜。兩位作者位階并不高,言辭也算溫和,但京里近月來的情勢,如同一鍋已近燒滾的熱油,薪盡將要熄火時,突然被兩點冷水一激,登時開花般四濺飛散。一時間,相干的,不相干的,說話的,不說話的,卻都不約而同眼睜睜盯住了晏安宮和報本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