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 23 章
寶兒已經(jīng)很久沒有穿過新衣服了,宮里的衣服只有春冬兩季的,也不夠合身,二姑給她做的這幾身衣服都是東宮的制式,但用的料子顯然不同,穿起來舒服得很,除此之外,盒子最里面還有一捆縫好的月事帶,夠用兩三個月了。
看到這個,寶兒立刻紅了臉,悄悄瞥一眼外頭,把月事帶收了起來,她進(jìn)宮的時候才來的初潮,每次都是二姑幫著料理,前些日子又有點忙,到現(xiàn)在都沒學(xué)會自己做,也難為二姑尋了這么個借口把東西送來。
寶兒把新衣服換上,頭發(fā)也亂了一半,懷著一點不一樣的小心思,她翻出梳妝鏡來,比著給自己梳頭,只是她實在沒學(xué)過太多發(fā)式,又只有一根簪子,手忙腳亂的梳出半個凌霄髻,還沒等下一個步驟,手上一酸,頓時就散了,只好委屈的把銀簪摸起來,準(zhǔn)備梳回宮女的發(fā)式。
忽然,手里銀簪被輕輕的抽出,鏡子里多了一雙修長有力的手,寶兒剛要回頭,就被按住腦袋輕輕拍了一下,“別動。”
厚實的亂發(fā)被一綹一綹梳開,幾道發(fā)辮編得精細(xì),也不知是怎么扭轉(zhuǎn)反復(fù)過來,就在發(fā)頂盤出一個好看的凌虛髻來,絲絲縷縷的碎發(fā)被編進(jìn)發(fā)髻里,兩條細(xì)長的發(fā)辮落在耳畔,被銀簪一綰,變成垂掛,腦后留出一縷整齊長發(fā),繞了一朵發(fā)辮花,梳到胸前。
寶兒看著自己在鏡中變換了一副樣子,烏溜溜的眼眸里滿是驚奇,忍不住道:“真好看……”
長青也沒想到只是換了個發(fā)式,原本只是尋常美貌的少女能變得這么……動人,她微微眨著眼睛,宛若畫中的仕女,含羞帶怯的一笑,就像春日初綻的牡丹,讓人心動神馳。
長青把梳子放下,嘴角微微的彎起,“嗯,真好看,比主子都好看。”
寶兒滿心當(dāng)這是夸獎,對著鏡子美了好一會兒,直到眼角余光瞥見床上還攤開著的盒子,頓時就像屁股上著了火似的跳了起來,結(jié)結(jié)巴巴道:“你,你怎么就進(jìn)來了……”
“膳房的菜都快冷了。”長青笑了笑,“我想著你換個衣服應(yīng)該不用這么長時間,除了在梳頭,也沒別的了。”
寶兒連忙紅著臉把長青推出去,把其余的衣服都疊起來,月事帶仍舊壓在盒子最底下,蓋上一層衣服,又把盒子放在另外兩個盒子的底下,才往衣柜里面放。
做完,又忍不住去照了照鏡子,寶兒這才注意到長青梳的并不是宮女的發(fā)式,也不算是主子的發(fā)式,但就是好看,而且居然前后只用了一根簪子就能梳出這么繁復(fù)的發(fā)髻來,她回想了一下,發(fā)覺自己連一道工序都學(xué)不上來。
“我今天晚上不睡了,明天去給蘇荷看,她肯定要羨慕死我的!”寶兒掀開簾子,只露出一個腦袋,拿著簾子當(dāng)水袖,遮蓋住半張臉,對著長青,“看,像不像天上的仙女!”
長青失笑:“好了,仙女,快來吃飯。”
寶兒這才美滋滋的竄出來,見長青沒動那包蜜餞甜杏,伸手去拆開了,拿給他:“這個特別好吃,我特意留給你的,快嘗嘗!”
長青不喜歡甜食,但還是接過去,才聞到味道,就挑起了眉:“御膳房做的?”
“對呀,最近良媛主子的膳食都是從御膳房送的,聽說叢春院沒有這個待遇,主子高興了好久呢……之后殿下就不過來了。”寶兒說道。
長青微微頓了頓,吃完一片甜杏,就不再說話了,寶兒眨了眨眼睛看著他,奇怪道:“怎么了?有什么問題嗎?”
長青失笑:“倒也沒什么,只是一點猜測,李家在前朝得罪了大將軍,殿下敲打一下良媛主子實屬正常……娘娘心里,怕是有打算。”
寶兒聽不懂,她都換過三個主子了,就算李良媛真的失了寵,也跟她沒什么關(guān)系,跟著吃了一片甜杏,御膳房的東西就是好吃。
隔日早晨,六部不朝,文武百官一行隨太子出城十里,迎接景王歸京,二皇子一早起來穿的是單衣,站在風(fēng)口等了半個時辰,看著同樣穿著單衣,卻披著披風(fēng)跟幾個大臣談笑風(fēng)生的太子,氣得給了身邊的小太監(jiān)一腳。
長青微微低著頭,皇城里跟皇城外是兩個天氣,他知道的事情別人未必不知道,但知道跟想得到是兩件事情。
景王是昭文皇后次子,應(yīng)天帝即位之后,被發(fā)往南疆就藩,南疆幅員遼闊,地廣人多,但自古以來就是一塊亂地,派去治理的官員壓根起不到半點作用,朝廷派兵平亂倒是能管一段時間,但只要撤兵,該亂還是亂。
當(dāng)年分出這么大一塊地給景王,應(yīng)天帝一點也不心疼,卻不曾想,二十多年過去,偌大的南疆被治理得井井有條,治理得南疆百姓只識景王不認(rèn)君上,青壯以能入伍為榮,早已成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半個時辰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等在這里的是應(yīng)天帝,文武百官都要鬧起來,但等的是太子,景王有輩分壓著,相反是太子露出一丁點不高興的苗頭來,第二天就得被諫官的折子參到氣死,不是每個人都有膽子等在官道上攔轎揍御史的。
太子自然懂這個道理,他不僅沒有著急,跟旁邊幾位大臣聊得熱烈,更是面帶三分笑意,盡顯風(fēng)度。
日頭漸高,遠(yuǎn)遠(yuǎn)的傳來了震耳欲聾的馬蹄聲,景王前些年入京還是輕車簡從,隨著歲數(shù)漸長,也開始惜身起來,隨行大軍人數(shù)正好卡在京都守備的底線上,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長青來東宮五年,景王進(jìn)京三次,只跟著太子見過一回,但絕不會錯認(rèn),身著甲胄的親王看面容不過三十許,溫和的細(xì)眉鳳目掩蓋不住周身威嚴(yán),萬軍陣前,指揮若定。和高臺上太子的年輕稚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只是遙遙相對就讓人看出巨大的差距。
一萬大軍就地扎營,幾百騎兵跟著景王一路駕到高臺前,太子先行一禮,文武百官再拜三次,景王下跪接旨,隨后太子和景王同下高臺,一并入宮。
長青跟在太子車駕身后,太子與景王雖是同行,車駕卻是錯開半個馬身的,于公,太子并未封王,于私,太子乃是晚輩,這也是往年的規(guī)矩之一了。
“去年本王在封地,聽說宸妃死了,怎么瞧著你穿得這么鮮亮?”景王隔著車駕,似乎很有幾分好奇的看向太子。
長青看向太子,就見太子深吸了一口氣,道:“皇叔,母妃是五年前病故的。”
景王點了點頭,又伸脖子對二皇子道:“老三,你二哥沒來?怎么過去一年了,才長這么點個?”
“皇叔,侄兒是子巡,三弟在益州治水,趕不回來。”二皇子咬牙說道。
景王好看的眉眼就彎了起來,“你們哪,一個個小老頭似的,我就是開個玩笑,瞧瞧那苦大仇深的樣子。”
長青發(fā)誓自己看到太子氣得咳了好幾下,用拳頭錘了一下胸口,才算是平復(fù)下心情,這時又聽景王笑瞇瞇的說道:“本王來的前一夜,父皇托夢讓別來,他說皇兄埋伏了人要殺本王,這一夢醒啊,本王就嚇得把那點家當(dāng)都帶來了,不然都不敢來。按著父皇的意思,就是每年在封地給他燒點紙得了。”
“皇叔說笑了。”太子咬牙說道,“父皇和皇叔乃一母同胞,手足情深,怎么會對皇叔有燃萁之意呢?”
景王笑眼彎彎,糾正道:“你這個例子起的不好,煮豆燃豆萁,自古都是這么干的,侄兒啊,這不是安慰本王,是恐嚇本王啊。”
太子氣得心肝疼,臉都綠了,瞥見二皇子在忍笑,更氣了,隔著車駕踹了二皇子一腳,二皇子輕咳幾聲,“皇叔,皇城要到了,別開玩笑了。”
景王鳳目微斂,稍微打量了一下二皇子,隨即笑瞇瞇的不再說話了。
迎駕一行回程時,文官坐轎,武將騎馬,勛貴則是車駕,姬威的車駕就跟在景王側(cè)旁,和皇家兩兄弟的玩笑告一段落,景王目光落在姬威身上,姬威對著景王挑了一下眉頭,似乎有些好奇的伸出手,扯了幾下景王的甲胄。
這舉動有些莫名和無禮,太子正要呵斥,就見景王哈哈的笑了兩聲,左右侍從把車簾放下,不再搭理他們了。
長青在宮里不是沒走過那么多的路,只是走路和跟車是不一樣的,車駕的速度再慢也比人要快,何況還完全不能露出一絲氣喘的神色來,回到皇城,兩層單衣已經(jīng)濕透。
他微微瞇著眼睛,看著太子踩著人凳下了車駕,入眼滿是勛貴高官,鳳子龍孫,人和人仿佛生下來就有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