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妒意
第八十四章妒意</br> 那晚從湖畔回來之后,顧熙言難得地沒有失眠。</br> 床榻上,美人兒沉沉睡去,夢中螢火蟲星光點點,垂髫的女童和白衣少年郎泛舟銀河,歡聲笑鬧不斷。</br> “玄哥,玄哥,這兒可真美!”</br> “熙兒喜歡就好。”</br> “玄哥喜歡嗎?”</br> “喜歡。”</br> “過兩天等熙兒病好了,就要下山了,爹爹和娘親為熙兒請了西席,可是熙兒一點兒也不喜歡念書……”</br> “熙兒下山之后,是不是再也見不到玄哥了?</br> 熙兒喜歡和玄哥在一起。”</br> “那熙兒快些長大,等熙兒長大了,玄哥就永遠陪著熙兒。”</br> 白衣少年郎眸色溫柔,垂髫女童望著他盈盈一笑,重重地點了點頭。</br> 不料,忽然一陣花雨飄起,白衣少年郎被亂花迷住了眼,轉(zhuǎn)身揉了一會兒眼睛,再轉(zhuǎn)過身來,卻變成了一身玄衣的蕭讓。</br> 蕭讓的面容青澀至極,看上去只有十幾歲而已,俊眼修眉帶著三分不羈的戾氣,望著她輕啟薄唇,冷冷發(fā)問。</br> “顧熙言,他是你的誰?”</br> ……</br> “不是的,蕭讓,不是你想的那樣!”</br> 顧熙言陡然從夢中驚醒,神色惶然不定,額頭上冒出一層細細的冷汗,晶瑩的汗珠兒順著欺霜賽雪的肌膚而下,緩緩流到修長的脖頸處。</br> 日光刺目,穿透薄紗帳射進來,顧熙言好一會兒才從夢魘中平復(fù)下來,抬了玉臂,以手遮了眼睛道,“紅翡,進來服侍我梳洗罷。”</br> 話一出口,顧熙言便愣了。</br> 她被擄到此地,已經(jīng)是有半個月沒見過紅翡和靛玉了。</br> 如此想著,眼眶又是一紅。</br> 顧熙言強忍著淚意,正準備喚丫鬟碧云入內(nèi),不料卻聽見一陣隱隱約約的喧鬧聲傳來。</br> 顧熙言皺了一彎遠山眉輕輕皺,凝神細聽片刻,方側(cè)身下了榻,光著一雙玉足走了出去。</br> 話說,韓燁和段氏新婚數(shù)月,每晚皆是分房而居,韓燁在段氏面前清冷疏淡,少有關(guān)懷,此番兵致江淮,還是段氏痛哭流涕地求了韓燁數(shù)日,才得了允許,能夠隨軍前來。</br> 可是,叫段氏萬萬沒想到的是,從在江淮安頓下來的那日起,自家夫君便從未踏足過她居住的居所。</br> 如此半個月下來,段氏察覺到了不對,在其百般詢問之下,身邊服侍的下人才唯唯諾諾地道出實情——原來韓燁平時歇在書房里,書房旁的映雪堂里頭住了一位熙姑娘,世子爺日日前去探看,從未有一日間斷。</br> 世子對這熙姑娘百依百順,哪怕軍務(wù)再忙,也要陪她一同用膳云云。</br> 段氏聽著著番話,恍然覺得身處夢中——她那心冷如鐵的夫君,竟會有如此體貼柔情的一面?</br> !</br> 可是,這番情誼本該用在她這個嫡妻正室身上!而不是那連妾室名分都沒有的狐媚子身上!</br> 段氏心如刀割,妒意滔天,當即便領(lǐng)了一眾丫鬟婆子氣勢洶洶地徑直往映雪堂而來。</br> 她倒要看看,這位被自家夫君放在心尖尖上的人物,到底是何等貨色!</br> 映雪堂門口已是一片混亂,丫鬟碧云跪在門口處,和幾個在映雪堂伺候的丫鬟婆子一起攔著前來鬧事的仆婦小廝,不叫入內(nèi)。</br> “主母恕罪!世子再三吩咐過婢子,若無口諭,映雪堂一律不準閑雜人等入內(nèi)!”</br> 只見段氏穿著一條豆綠色的對襟褙子,下頭是條乳白色紗裙,發(fā)髻上斜斜簪了兩朵逼真的絨花。</br> 段氏長得面如秋月,婉約大方,本該是清淡雅凈的淡泊之人,此時整個人卻抑制不住地微微發(fā)抖。</br> 她扶著丫鬟的手靜靜站在映雪堂前,厲聲罵道,“閑雜人等?</br> 你們這些只認世子,不認主母的狗奴才!那便去你們世子面前問一問罷,問問這映雪堂我這個當家主母到底能不能進!”</br> “今兒個,這映雪堂我是非闖不可的!”</br> 丫鬟碧云高聲哭求道,“主母莫要為難婢子!世子今日臨行時特意吩咐了,熙姑娘若是有了三長兩短,婢子和這映雪堂中的眾人便是死罪……”</br> 話未說完,便是“啪——”地一聲脆響,只見段氏身旁婆子一個箭步上前,狠狠地打了碧云一巴掌,罵道,“不知禮數(shù)的東西!未經(jīng)納聘之禮、未向主母敬茶便委身于世子,藏在這映雪堂中!不知是哪里來的狐媚子,偏生你們這些奴才一口一個姑娘的叫著!是誰的姑娘?</br> 竟值得你們這樣盡心盡忠!”</br> 那婆子手下力道極大,碧云被打了一巴掌,臉上立刻高高腫起,滲出幾絲血意來。</br> 今日世子一早便著了甲胄出門,想來是兩軍今日交戰(zhàn),段氏此時前來鬧事,一看便是算準了時辰——世子不在,段氏又是有備而來,熙姑娘豈不是任人拿捏踐踏!</br> 碧云思及此,心頭大駭,當即也顧不得查看傷勢,忙附耳一旁的小丫頭,低聲道,“快!差人去通風報信,快快請世子前來!”</br> 那小丫鬟被這陣勢嚇得不清,拔腿便往外跑,不料段氏見狀,當即指了幾個膀大腰圓的婆子上前,摁住了碧云和那要通風報信的丫鬟。</br> 兩廂人又是一陣打鬧叫罵,院子里巡邏的守衛(wèi)見了,欲上前阻攔,不料段氏素手一揮,斥道:“我身為世子嫡妻,今日是在整頓后宅之事,爾等誰敢上前!”</br> 那一群禁軍見了,皆是面面相覷,滿腔為難,思前想后,終是悄悄派了一人,快馬加鞭,去兩軍陣前將這映雪堂里頭的情形報給韓燁。</br> 映雪堂前,一派混亂之中,突然聞得屋內(nèi)一女子清亮如鶯啼的聲音穿來。</br> “碧云?</br> 外頭何事?”</br> 丫鬟碧云正被婆子死死按著,聽見顧熙言起了床,忙滿面驚慌地高聲道,“姑娘好生呆在屋子里,萬萬莫要出來!”</br> 方才,顧熙言打簾子出了內(nèi)室,望著屋外影影綽綽的身影靜靜站了許久,她聽著屋子外一群人的吵鬧聲,大概也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br> 只見美人兒沉吟片刻,終是開口道,“碧云,請夫人進來一敘吧。”</br> ……</br> “秉侯爺,顧家又來家信一封。”</br> 流云望著帳中金冠束發(fā),正被下人服侍著穿甲胄的男人,又補了句,“依舊是寫給主母的。”</br> 蕭讓聞言,眉心微攏,伸了大掌接過,將那書信展開來。</br> “愛女熙兒親啟:從盛京致江淮千里,腳程緩慢,縱然快馬加鞭,路上依舊要耽擱數(shù)日。</br> 不知汝隨侯爺可抵達江淮?</br> 軍中一切可還適應(yīng)?</br> 平陽侯爺戎馬倥傯,此后只怕征戰(zhàn)之時多矣……縱然軍中諸多艱苦,汝切不可嬌氣抱怨……汝為平陽侯當家主母,身為人婦,自當為君分憂……”</br> 自打顧熙言失蹤那日起,蕭讓一邊暗中派人夜以繼日地尋找,一邊封鎖了顧熙言失蹤的消息,以免打草驚蛇。</br> 當時恰逢蕭讓整軍待發(fā),發(fā)兵淮南,蕭讓只好去書一封給顧府,說是顧熙言隨軍一同前往淮南。</br> 顧府中,顧父顧母接了蕭讓的親筆之書,皆是深信不疑,從盛京到江淮這一路上更是來信數(shù)封,皆是寫給顧熙言的,信中多是問是否適應(yīng)軍中、過的好不好、夫妻感情如何等等。</br> 蕭讓看著手中家信,一陣酸澀襲上心頭。</br> 她的嫡妻是嬌生慣養(yǎng),被家人百般呵護著長大的。</br> 她是那樣的嬌,若是受了苦,眼淚便掉個不停。</br> 她是他的發(fā)妻,是他發(fā)過誓愿,要守護一輩子的人。</br> 如今他卻把她在眼皮子底下弄丟了。</br> 蕭讓閉了閉眼,手中信紙薄薄,卻重似千鈞。</br> “拿下去,收好罷。”</br> 流云接了信道,“依照慣例,屬下這便叫紅翡姑娘照著主母的筆記修書一封,給顧府寄回去。”</br> 蕭讓從未有一絲放棄尋找顧熙言的念頭,也從未懷疑過“能找到顧熙言”這件事兒。</br> 萬一哪天接回了顧熙言,身邊自然不能少了伺候的人。</br> 蕭讓指了身邊兒的流火問過了靛玉和紅翡的意思,兩人聽了顧熙言可能身在江淮的消息,皆是雙目含淚,一口應(yīng)下,愿意隨軍一路到江淮伺候。</br> 蕭讓闔目養(yǎng)神,被人服侍著穿好了一身金甲,那廂,流云挑了帳子,拱手來報,“秉侯爺,三軍已整裝待發(fā)。”</br> 高大俊朗的男人一身金甲,身姿挺拔,氣宇軒昂,聞言緩緩睜開了一雙深邃的眼眸,從下屬手中接過了那方承影寶劍,大踏步出了帳門。</br> ——</br> 成安帝尚余一口病氣,養(yǎng)病于紫宸殿,太子李琮坐鎮(zhèn)禁廷東宮,以蕭讓為主帥,淮南王、定國公為副帥,遣兵十五萬,浩浩湯湯行至江淮,名曰討伐叛軍。</br> 江淮大地,平川曠野,兩軍相隔漳水,安營扎寨,遙遙相對。</br> 這日,蕭讓提五萬軍親臨叛軍棲身的白馬坡。</br> 方圓數(shù)里之地,廣布三軍,眾將士著重甲佩劍,身跨駿馬,兵臨城下。</br> 以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揚起黃沙滾滾。</br> 點將臺上,旌旗獵獵,戰(zhàn)鼓雷雷,號角高亢,主帥一聲令下,三軍將士齊齊吶喊,聲震云霄。</br> “皇四子李壁慢侮天地,悖道逆理。</br> 意欲逼宮于禁廷,篡奪圣人之位,天下昭然,所共聞見。</br> 圣人憂勤惕厲,敬天恤民,田不加賦,戶不抽丁。</br> 今以列圣深厚之仁,討暴虐無道之賊,共立平叛之勛,無負圣人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br> 若爾披脅之人,甘心從逆,抗拒天誅,有不從命者,武軍誓平之。</br> 特此布告海內(nèi),咸使聞知。”</br> 討伐檄文念畢,三軍紛紛舉纓吶喊,聲震山岳,氣勢如虹。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