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善惡消長
民間傳說中,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曾經(jīng)聯(lián)手鎮(zhèn)壓《西藏鎮(zhèn)魔圖》里的羅剎妖女,使得西藏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天下太平的好日子,其功績名揚(yáng)天下,千載流芳。
事實(shí)上,藏王松贊干布對于西藏的人文、政治、宗教、農(nóng)業(yè)發(fā)展都具有推動性的巨大貢獻(xiàn)。
譬如:松贊干布派人到錫蘭請來蛇心旃檀的十一面觀音像,又往印度和尼泊爾交界處請來訶利旃檀的觀音像(此像現(xiàn)仍供在布達(dá)拉宮),作為供養(yǎng)修福的對象;娶尼泊爾公主,攜來不動佛像、彌勒菩薩像、度母像等(不動佛像現(xiàn)供在小昭寺,彌勒像等現(xiàn)供在大昭寺);后娶唐朝文成公主,又?jǐn)y來釋迦佛像(相傳為佛在世時所鑄造,現(xiàn)供在大昭寺正殿中);又使尼泊爾塑像匠人,按照松贊自己的身量,塑一尊觀音像(現(xiàn)供在大昭寺北廂殿中)。
為供奉諸圣像,便于人民修福禮拜,在松贊干布的準(zhǔn)許下,尼泊爾公主建筑了大昭寺,文成公主建筑了小昭寺,又建伽剎等十二寺于拉薩四周各要地。此外,又建筑了許多修定的道場。各寺所供的圣像很多,有釋迦、彌勒、觀音、度母、顰戚佛母、光明佛母、妙音天女、馬頭金剛、甘露明王等。
當(dāng)時翻譯經(jīng)典的人,漢人有大天壽,藏人有端美三菩提、達(dá)摩廓霞、拉壟金剛祥,印度人有孤薩惹、商羯羅,尼泊爾人有尸羅曼殊等。
可以說,藏地之繁榮興盛,正是由松贊干布而起。
“那些遙遠(yuǎn)的歷史都藏在青燈黃卷、古殿諸佛之間,你察覺到了嗎?”那人問。
林軒環(huán)視這大殿中的佛像,光影迷離之間,它們像是活著,又像是靜止不動,像是已經(jīng)下凡人間,又像是仍然高踞天庭。
“察覺與不曾察覺,他們都在,不是嗎?”林軒說。
“是,他們都在,你說得很對。今天他們?yōu)槭裁炊荚冢渴且驗(yàn)樗麄冇写嬖诘睦碛伞F湟唬碎g的信奉與供養(yǎng)、祈求與禱告,使他們不忍心遠(yuǎn)離,不忍心不聞不問,裝作一所知;其二,每一尊神佛在人間都有靈魂的傳達(dá)者,當(dāng)這些傳達(dá)者在跋涉布道時,他們的思想就會在大地上傳播開來,影響世人,虔心向佛。”那人回答。
那人向遠(yuǎn)處指著,三尊佛像緊密地靠在一起。
林軒沒有多問,只憑聯(lián)想,就知道那三尊佛像代表了什么。
“你知道,什么是伏藏?”那人問。
林軒點(diǎn)點(diǎn)頭。
關(guān)于伏藏,他不想再贅述其歷史、傳承與現(xiàn)狀,因?yàn)槟鞘欠浅\顯的定義式問題,不值得贅述。
“那么你知道,伏藏存在的意義是什么?”那人又問。
林軒立即回答:“伏藏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讓很多斷代的姻緣、法事再接續(xù)下去。戰(zhàn)火、離亂、災(zāi)荒、病害、政變等等意外事件讓歷史記載中斷,有些事情被迫隱藏于伏藏師的腦海中,牢固保守,不容缺失,等到和平盛世才再次取出來,讓佛法之光重照耀雪域高原。”
“說得好極了。”那人贊賞地回答。
他們正面對面交談,側(cè)面忽然有一尊高大的佛像晃晃蕩蕩地走來。
“那是黑色護(hù)法神,即吉祥天母,藏傳佛教各個派別都以其為護(hù)法神。因法力高深,且有威猛、慈善多種形相,所以也有多種稱呼,例如:瑪吉、三界勝母、瑪吉、欲界主母、百名母、千名母等。原藏地主要奉其威猛相的吉祥退勝母為護(hù)法神,吉祥天母像及其所依止的牛毛法幢皆為蘭黑色,故被稱為黑色護(hù)法神。”那人向林軒介紹。
林軒點(diǎn)頭:“在阿里地區(qū)時,我見識過黑色護(hù)法神的威嚴(yán)之力了。”
在黑色護(hù)法神之后,又有佛像經(jīng)過。
林軒看到,那應(yīng)該是三世佛的形象。三世佛的藏語稱呼為“兌松桑杰”,指住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之佛。過去佛指迦葉等過去六佛,塑像中一般以迦葉佛燃燈佛為代表,現(xiàn)在佛指釋迦牟尼佛,未來佛指彌勒佛。
燃燈佛即迦葉佛,藏語稱“瑪爾美宰”,為佛教所謂三世佛中之過去佛。在過去佛中為第六佛。據(jù)傳此佛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名。傳說是釋迦牟尼前世之師,其塑像往往騎一獅子。
林軒對于燃燈佛有著特殊的記憶,所以看到那塑像的外表及行走之姿,立刻明白了那是誰。
之后,還有五尊佛像映入林軒眼簾,那應(yīng)該就是傳說中的珠穆朗瑪五仙女。其藏語稱為“策仁切阿”,意為長壽五姊妹。
藏族神話傳說在喜瑪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上居有長壽五仙女,名叫札喜策仁瑪祥壽仙女、廷及協(xié)桑瑪翠顏仙女、米堯羅桑瑪貞慧仙女決班珍桑瑪冠詠仙女和代嘎爾卓桑瑪施仁仙女。她們依次為執(zhí)掌福壽、先知、農(nóng)田、財寶和牲畜之神,其中翠顏仙女為珠穆朗瑪峰的主神,故此峰又名“翠妃雪峰”(藏語稱崗?fù)迷撃游逑膳住?jù)傳這五仙女還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所供奉之五尊護(hù)法女神。
“善與惡永遠(yuǎn)都是同時出現(xiàn)的,有善才有惡,有惡才有善。那么,你知道嗎?相對于伏藏師這種‘善’的出現(xiàn),其對應(yīng)的‘惡’應(yīng)該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那人又問。
林軒真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yàn)椴氐氐乃形幕浼⒚耖g傳說中從未出現(xiàn)過相關(guān)說法。
“我不知道。”林軒搖頭。
“是變化和轉(zhuǎn)化。”那人說。
林軒稍稍思索,立刻跟上了那人的思路:“你的意思是,伏藏師所知的知識被發(fā)掘之后,會引起社會的一種變化,打破了善惡平衡?所以,為了維持整個世界的相對平衡,就會出現(xiàn)一種‘惡’的力量,以遏制勝負(fù)天平倒向‘善’的那一面,致使‘善’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獲得勝利?”
那人感嘆:“很好,你的反應(yīng)相當(dāng),孺子可教也。”
平衡之術(shù),是一個朝代、社會、群體存在的堅實(shí)基礎(chǔ)。自古以來,一個和平盛世總是達(dá)到了一種近乎于完美的平衡,各種勢力此消彼長,磨合切磋后相安事。所以表面看起來,社會才會穩(wěn)定。
在老百姓心目中,善與惡交鋒的明顯的例子就是朝中的忠臣與奸臣之戰(zhàn)。
每個朝代,假若有大忠臣,就會有大奸臣,彼此對抗消長,傾軋內(nèi)耗。否則的話,像北宋那樣的泱泱大國怎么會敗在金人鐵騎之下?南宋花花世界又怎么會落入古人之手?
那么,伏藏師的出現(xiàn),到底引發(fā)了什么樣的社會不平衡呢?
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nèi)容!
#inldevirtal="/fragent/6/"rde{idt:590px;argin:0at;bakgrnd:#fff;brder:;padding:15px20px;verfl:idden;}rdeig{flat:left;}rdel{argin-left:120px;fnt:14px/15"irftyaei";padding-left:15px;}rdeli{lit-tyle:are;argin-btt:5px;}
掃描二維碼關(guān)注官方微信,章節(jié)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點(diǎn)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ap_”關(guān)注我們。回復(fù)"大獎+你的號"參與活動。10部ipne6,萬名會員等您來領(lǐng)!
baid_lb_lt_id="933954";varaatrpeak=fale;k17=fntin{varapterid=21086235;varindex=0;vartl="";varrl="/bkervie/";varpara={"apterid":apterid};$getrl,para,fntindata{if!k17iepty{tl+="作者有話說"tl+=;$"#atrpenk"tltlaatrpeak=tre;}},'jn;}k17;k17=fntin{vart=etintervalfntin{varrandprie=pareint1000;$"#vipinpt"valrandprie;$"#p_needkb"tlrandprie10;},100;ettietfntin{learintervalt},2e3;};$"in_tz"likfntin{k17;};k17=fntin{varapterid=21086235;varrl="/prp/";varpara={"apterid":apterid,"r":};$getrl,para,fntindata{varking=$parejn;varlater=$parejn;varbalane=?:0;vargbnt=?:0;ifaatrpeak||gbnt>=10000{$"#inivtebx"reve;$"#atray"vartl="爽帝就是你,速度來搶吧。";iflatertl="
小壕剛剛給作者打賞"++"貴賓";$"_vte_dt"tltl;varking_tl="本章豪爽帝寶座就等你來坐了";ifkingking_tl="在本章打賞"++"貴賓票,占領(lǐng)本章豪爽帝寶座!";$"v_tp_ne"tlking_tl;}ele{$"#atray"reve;}ifk17ilgined$"#vipinpt"bind'keyp',fntin{varnt=$tivalreplae/d/gi,"";$tivalnt;if!ntnt=0;$"#p_needkb"tlpareintnt,1010;};}},'jn;}k17;varibit=fale;k17=fntin{if!k17ilgined{k17"tre;";retrn;}ifibitretrn;ibit=tre;varapterid=21086235;varbkid=699844;varnt=$"#vipinpt"val;if!ntnt=0;varrl="/prp/";varpara={"apterid":apterid,"bkid":bkid,"nt":nt,"r":};$ptrl,para,fntindata{if==0{k17"提示","打賞成功","re","k17;k17;",300,"關(guān)閉";}ele{k17"提示","打賞失敗:"+,"e",nll,350;}ibit=fale;},'jn;}$"btn_p_vte"likk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