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吃面閑談
(半小時后修改重復的部分。)
所以,伏羲悟了,將一年分為了10個月,其中水星是1~6月,出現(xiàn)在北方玄武,火星是2~7月,出現(xiàn)在南方朱雀,木星是3~8月,出現(xiàn)在東方青龍,金星是4~9月,出現(xiàn)在西方白虎,土星是5~10月,出現(xiàn)在居中之位。
明悟的伏羲不僅僅將一年劃分為了10個月,更是在地上,將這個規(guī)律記錄了下來。
我們總說神話里有“龍馬負圖”,實際上是怎樣的?不是有真正的龍馬從黃河里躍出,而是卦溝河床的樣子,是一匹龍馬。
也正是看到了天地的印證,伏羲才找到星辰的運行規(guī)律。
將五星的規(guī)律記錄了下來。
因此,河圖出現(xiàn)了。
東3、8,西4、9,南2、7,北1、6,中5、10。
以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
當我們將河圖上的陰陽分別串聯(lián)起來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得到了一副螺旋圖,一副向左旋的螺旋圖……
“很熟悉是嗎?”
“我們看看太陽系,看看銀河,看看宇宙。”
說著,任俠給大家拉高了視野,人們忽然發(fā)現(xiàn),太陽系的行星公轉(zhuǎn)方向都是自西向東,整個銀河不僅左旋,更是與陰陽連線后的河圖形狀一模一樣……
大道,左旋。
“再看看dna結(jié)構(gòu),看看我們記錄的伏羲女媧圖。”
人們看著dna的雙螺旋,看著伏羲女媧描述的人首蛇身,蛇尾**的螺旋……
“天地人,本就是和諧統(tǒng)一的。”
“我們看了河圖,再看洛書。”
“洛書九宮格為4、9、2、3、5、7、8、1、6,單純從數(shù)字上來論,它各個方向加起來都是15,有人覺得,它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數(shù)獨,是吧?”
“但,15是什么呢?”
“伏羲為何要劃分24節(jié)氣?因為每節(jié)氣就是15天。”
“能夠之道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24節(jié)氣,不是根據(jù)每年的種植經(jīng)驗來的,而是根據(jù)天道運行得來的!”
“河圖如何轉(zhuǎn)為洛書?”
“天道如何指導人道?”
“嗯?”
“最近金丹大道比較盛行,有了解的,可一說一說。”
自從魏南仙開始傳道,李和又寫了《大明2077》后,修仙一度火熱,即便是在聯(lián)盟這邊,在會議現(xiàn)場,也是有人修仙的。
一個代表有些猶疑的說道:“七返九轉(zhuǎn)?”
任俠微微一笑,說道:“沒錯,就是七返九轉(zhuǎn),大道左旋!”
“我們?nèi)梭w,為何中醫(yī)將五臟分屬五行?因為天地人,本就是合一的,要想將河圖的天道轉(zhuǎn)為洛書可用的人道,就必須以人為準。”
“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修行金丹大道的都知道,有七返九轉(zhuǎn)的說法,這大道左旋,轉(zhuǎn)便是左旋,返便是右旋,七九又是什么呢?”
“2、7為火,4、9為金。”
“4、9皆為陽數(shù),為人體陽氣之極數(shù),所謂金丹大道,不過是群陰褪盡,修得純陽,所以7、9為要。”
“心七為火,心火下降,返中元而入下丹田,結(jié)成大丹,叫七返還丹。”
“肺九為金,金生水,水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為元陽之炁,我們修行,修的就是一個坎離**,修的就是心火與腎水的交融。”
“修行的第一階段,我們稱為煉精化氣。”
“而煉化精血,又離不開吐納之法,由外氣帶動的內(nèi)氣,所以,九轉(zhuǎn)特別重要,在金丹之說上,又稱為……九轉(zhuǎn)金丹。”
“一般,嗯,反正年長一些的,看過舊時代修仙的。”
“大概都會認為九轉(zhuǎn)金丹是要金丹淬煉九次,其實謬誤遠矣,九轉(zhuǎn),指的是肺九左旋,指的是坎離**。”
“金丹大道,長生之法。”
“七返九轉(zhuǎn),長生之要。”
“遵循此法,我們再看看河圖,當我們將七的南方,也就是火,2、7與九的西方,也就是金的4、9調(diào)轉(zhuǎn),也就是分別順時針的返和逆時針的轉(zhuǎn)之后,我們就得到了新的河圖,也可稱之為后天河圖。”
“即。”
“南4、9,西2、7,北1、6,東3、8、中5、10。”
“10歸本位存5,所有陰數(shù)按照左旋規(guī)律,全部旋轉(zhuǎn)嵌入到同一個‘圓周’上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洛書……形成了。”
“至此。”
“天道轉(zhuǎn)化為人道,日月星辰運轉(zhuǎn)之法,變成了可以指導生產(chǎn)生活的歷法,‘歷’,出現(xiàn)了!”
“有歷,才能有史!”
“這便是……一畫開天!”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西方解釋不了數(shù)字的起源,我們能解釋!觀測天道運行規(guī)律,觀測日月星辰而來!”
“河圖洛書,就是數(shù)字的起源!”
“十月歷,就是十天干!十二月歷,便是十二地支!”
“數(shù)學起源于天文!”
“文明起源于天文!”
“歷史與文明,是同一時間誕生的!”
“伏羲畫卦,從此有了歷法,有了文明,黃帝立律,從此有了度量衡,有了世間的一切標準,有了后天的一切成就。”
“我們的文明,有始有終,有脈絡可尋。”
“我們從最開始就抵頂了我們文明的等級,我們從最開始就知曉天地人為一體,我們從最開始就知道了文明的意義!”
“我們記錄歷史,我們不能忘卻歷史。”
“因為忘掉了根,就忘掉了未來,就永遠也無法通往覺悟!”
“歷史,即未來!”
“歷史,即文明!”
“諸位,請牢記之。”
說罷,只見任俠于虛空連點,一副河圖便被他點綴而出,世人回歸了現(xiàn)實,而任俠已經(jīng)不在了,他已前往了歷史……
………………………………………………………………
………………………………………………………………
………………………………………………
幻想降臨的時間節(jié)點,僅依靠自身力量就可以渡過的只有三人:神王、迦南、任俠。
他們當然可以帶人,但也不是那么輕松,后來的可能遭遇“半渡而擊”,但也沒有那么糟糕,帶幫手過去總要好一些。
但,任俠沒有,他孤身去了。
……
舊國10年,禾城。
清晨叫賣聲熱鬧非凡,任俠隨意在一家面館坐下,點了碗“陽春面”,以后世的口味來看,必然是寡淡難以下口的。
但任俠吃的非常仔細。
他沒有急著去找神王他們,改變歷史從來就不是以蠻力施為,否則你這次改變了,抑制力就會直接修正,白忙活。
唯一能夠改變歷史的只有引導歷史,走向不同結(jié)局。
介入的因果越小,改變的影響就會越大。
所以。
力量在這一節(jié)歷史當中,無關緊要,僅僅是他們之間的戰(zhàn)斗需要用到力量,對于歷史的改變而言,并不需要。
在這第一節(jié)脊梁當中,要改變其實很容易。
只需要一個告密即可……
不過受限于世界線收束的影響,一萬次告密能有一次成功就不錯了,想要改變歷史,即簡單又復雜,需要反復試錯,需要時間去執(zhí)行。
放任不管,總有他們做到的那天,所以必須來。
而來了。
神王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是為了對付任俠,所以沒有必須在這一次去改變歷史,因此一切的發(fā)展都很平常。
一碗面尚未吃完,在任俠的對面,一個青年落座。
他穿著一身青灰色的中山裝,手上拿著一個公文包,一看就是個讀書人,但又有幾分英武陽剛之氣,不是那種傳統(tǒng)的軟弱書生。
青年恬然自若,熱情的與面癱老板打招呼,要了碗陽春面,加了個鹵蛋。
看得出心情很不錯。
他品嘗了面頂?shù)囊涣S驮樱瑵M意的點點頭,夾起一筷子面條,吹了口,便嗦進嘴里,吃得很是滿足,鹵蛋小口吃著,打算很均勻的伴下整碗面條。
“不怕遲到嗎?”
任俠忽然開口,青年愣了下,隨后笑道:“倒也不是去上學上課,只是跟同伴交流學習經(jīng)驗,沒有太嚴格的時間標準,無需擔憂。”
其實是有時間規(guī)定的,有人晚到甚至會引發(fā)其他的警惕,從而取消聚會。
不過現(xiàn)在時間還早,他才不緊不慢。
面上輕松笑著,青年實際已經(jīng)警惕了起來,此人容貌氣度極為不凡,他搜索記憶,竟然沒有一人可以比的上面前之人。
這樣的人,又怎么會恰巧出現(xiàn)在這里,吃一碗陽春面,而且先前還吃得如此仔細?
“你覺得他們能救華夏嗎?”任俠又問道。
青年瞳孔猛縮,干聲推說道:“什么救華夏?閣下所問,我竟是聽不懂。”
任俠沒有多說,用手在桌面虛寫了兩個字。
青年的氣勢頓時變了,但片刻之后又沉穩(wěn)了下來,他繼續(xù)吃面,一邊吃一邊問道:“閣下是何人?所來何事?”
“志同道合之人,問文明之事。”
“哦?”
青年有些驚訝,他沒有再說什么,而是悶頭吃面,吃完,湯喝盡,便喊道:“老板,再來一碗牛肉面,加四兩牛肉,這位先生請客!”
老板看向任俠,任俠點頭,拿出一枚銀元放在桌面。
老板欣然喊道;“得嘞!”
“問吧。”
青年朗聲向任俠說道,那股朝氣和自信讓任俠不由側(cè)目,對視了一會,任俠才問道:“五四之后,****,百年之后,國力強盛,卻發(fā)現(xiàn)西方這條路走不通,該如何改?”
青年愕然,沒有想到竟是這個問題。
他長考許久。
牛肉面端上來了,他吃著卻如同嚼蠟,良久,他憂愁一嘆,說道:“我不知道,我找不到答案,我曾以為心學能夠救華夏,后來發(fā)現(xiàn)不行,我找遍了古籍,也看不到希望。”
“我知道我們的文明非常優(yōu)秀,但我不知道該如何用它來復興。”
“我認為,這件事總要等國力上來了,去做了,在實踐當中一一比對,就能明白優(yōu)劣在何方,那時才有對比的物質(zhì)條件,也就有了恢復的環(huán)境。”
“我相信既然我們是優(yōu)秀的,先進的,只要我們強盛,那就不會被替代,總有一天,人們會覺醒,自發(fā)去復興。”
“我相信我們文明的生命力,也相信人民群眾。”
他自己是迷茫的,但對于人民是充滿信心的。
任俠點了點頭,又問道:“假如你們追求的東西已經(jīng)實現(xiàn),此后的發(fā)展框架,定下了三個階段:天下為公、長生革命、天地立心。”
“其中天下為公階段,有十二字心法,去級取層,廣修菩提,還安悟得。”
“長生革命……”
“先生認為可行嗎?”
青年還沉浸在任俠的言論當中,只是下意識推說了一句“當不得先生”,但卻并沒有急著回答,他只是眼神明亮,然后覺得有點餓,開始大口大口吃起這碗牛肉面來。
吃完之后,打了個滿足的飽嗝。
擦了擦嘴,說道:“稍微有點吃撐了,先生的理論,還有這面,都是一樣,至于先生問我這套可行不可行,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如果是我的話,我愿意生活在那么一個社會當中。”
“只是。”
“不適合當下。”
“有一個問題不知道適合不合適,姑且問之吧。先生……真的是當下之人?”
青年看來,這樣一套理論絕對不會出現(xiàn)在當下這個時代,光那十二個字,就將中學為體用到極致,里面幾乎抽取了儒釋道的全部精髓。
光是“去級取層”四個字,在這個時代就是在搞“復辟”。
青年知道里面的差別在哪,但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這個時代的呼聲沒有那么理智,他們要的是絕對而蠻橫的平等……
包括他來用,也不會用這套。
推理也好,直覺也罷,青年覺得任俠真的不像是當下這個時代的人……
“啊,我自未來而來。”
任俠直接說了,青年愣了一下,但僅僅一兩秒便釋然,他有些猶豫,但還是問了:“我們的夢想,最終成功了嗎?”
“不知道。”
任俠的回答也一樣,青年愣了下,苦笑,但隨即說道:“能有那十二個字,看來即便不成功,也差不太遠了。”
7017k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