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廝守最真
從二月底到三月初,京師好幾天都是綿綿細(xì)雨的天氣。
從慶壽寺出來,深居簡出的姚芳、看到京師市面上的人來人往,覺得與半年前沒有甚么變化,卻又覺得哪里有點不同。或許只是他的心境不同了。
姚家與秦家完成了采納、下聘等過程,本來以為迎親的時候下雨不便;不料一到良辰吉日,天氣卻一下子放晴了。賓客們都借著天氣、來說恭賀吉利的話。
姚芳的妹妹是賢妃、父親是勛貴,但皇帝似乎刻意回避,并未派使節(jié)送禮。不過當(dāng)天赴宴的達(dá)官貴人非常多,皇后娘家郭家、皇貴妃沐家、貴妃景家、淑妃杜家,甚至在京的朝鮮國使節(jié),都派了人赴宴送禮。可見姚芳的妹妹,在宮里的關(guān)系處理得挺好。
款待了賓客之后,姚芳穿著九品官禮制的袍服走進(jìn)洞房。他現(xiàn)在無官無職,但世人有習(xí)俗,大婚的時候百姓也可以穿九品官服,人們對于當(dāng)官還是很執(zhí)著的。
洞房花燭夜,人生一大喜事。新娘子坐在床邊、遮著紅蓋頭,姚芳看著她,心頭卻有點百感交集。
讓他稍微感到有點欣慰的是,揭開蓋頭之后、再次看到新娘子秦氏,見她仍然十分漂亮。秀氣斯文白凈,到底是出身書香門第的女子,而且她爹是舉人。
秦氏垂著眼睛,看起來心情也很復(fù)雜,完全不敢看姚芳。她默默地拿起酒壺,按部就班地斟酒。出嫁前必定有老婦人教過她。
姚芳的情緒早已不是初見秦氏的樣子,他此時很平靜,帶著一些歉意開口道:“你受傷出血的地方好了罷,不要緊?”
不料此言一出,秦氏的臉“唰”地一下紅了,她微微側(cè)過臉點了一下頭,“嗯”地回應(yīng)了一聲。
姚芳這時才醒悟,好像問得不對勁。他接著又想起了去年的疑惑,便問道:“我被錦衣衛(wèi)抓走那天,你問我是不是真去過那間寺廟,何意?”
秦氏斟好了酒,但似乎不好意思端起來喝交杯酒,氣氛有點怪異。她坐在床邊說道:“妾身確是去過那寺廟燒香,但沒留意到……夫君,所以才問。”
洞房里沉默了一會兒。姚芳本來是個武夫,有時還算直率、并不想遮遮掩掩,何況現(xiàn)在秦氏已變成了枕邊人,他便徑直說出了心中的疑惑。
“那天在肖家鬧得很兇,你在旁邊也聽到了,理應(yīng)明白那件事的緣由,那是我與肖文才之間的私仇。后來的解釋,不過是朝中一些好友幫忙,想替我免死罪罷了。畢竟我傾慕于你、搶親是為了挽救秦家免遭肖家牽連,這樣的理由要好得多;起碼比報復(fù)仇人、發(fā)|泄戾|氣殃及無辜,罪行要輕巧。”
所以姚芳覺得秦氏那么一問,是因為在無可奈何之后(被污了清白),想出的一種手段。姚芳如此揣測,實屬正常。他在給道衍和尚賣命的日子里,見過太多爾虞我詐了,難免會認(rèn)為很多事情、只是一種利弊權(quán)衡的手段而已。
這時秦氏的聲音道:“妾身那時很害怕,沒有
多想,便想相信那些事(寺廟相識的傾慕)是真的。”她的聲音露出了膽怯,“不過后來妾身也明白了,不過是自己騙自己。”
姚芳聽到這里,頓時心生憐憫,更對那陣子的所作所為、有了懺悔之心。
他嘆了一口氣,又想起自己成家之后,仍然會無所事事,便想起了妹妹給他指的出路。
于是姚芳又道:“家父是侯爵,但大明的爵位并非都能世襲,其中有區(qū)別,且要請旨恩準(zhǔn)。而我干過的事,你是知道的,將來家父百年之后、我也不一定能世襲爵位。我打算去投奔沈家商賈,尋點生計,你以為如何?”
秦氏輕聲道:“妾身既然嫁與夫君,不管你是商人還是勛貴,都是妾身的命,妾身絕無怨言。只愿夫君好生相待。”
姚芳聽到這里心里一熱,將酒杯端了起來,牽起了秦氏的纖手,說道:“圣上曾言,時間是良藥。該忘的,想不忘也抵不住光陰。至今我才明白,廝守才是最真的情義。”
倆人小心翼翼地飲交杯酒,秦氏終于不好意思地看了姚芳一眼。
……不兩日,姚芳果然去拜會沈家了。
接待他的人是個精悍的中年漢子,自稱徐財七。徐財七言,家主沈夫人寡居,不便相見;他是沈夫人的同族堂兄,有失遠(yuǎn)迎云云。接著十分客氣地說了一些好話。
姚芳心里明白,他現(xiàn)在這個樣子,還是能得到很多人的尊重,確實是看在他的家勢上。
雖然沈夫人沒有出面,但姚芳眼尖,發(fā)現(xiàn)客廳側(cè)面有一間掛著簾子的耳房。他干過錦衣衛(wèi),心思比較多,當(dāng)下便揣測:沈夫人可能就在耳房里旁聽,畢竟姚芳是皇妃的長兄,這家主不會不重視。
倆人在一張幾案兩側(cè)的太師椅上入座,丫鬟上了茶,便出去了。
姚芳說明了來意。
徐財七的心情似乎很好,言行之間的精神氣,就好像一個人看到了光明的前程、正準(zhǔn)備大干一番。
他說道:“今上北征歸來之后,眼光似乎放在了海外。圣上大概認(rèn)為,海貿(mào)增加的歲入,能反過來解決國內(nèi)之事。姚公子竟看得起咱們沈徐兩家,前來合伙,必定也從賢妃娘娘那里得到了甚么消息?”
姚芳已認(rèn)清了眼下的處境,朝廷不會給他官當(dāng)。所以他便一副半開玩笑、半認(rèn)真的神情說道:“算不上合伙,在下真是來投奔沈夫人的。賢妃居于深宮,而今很少與家中來往,不過此事賢妃確實很贊同。”
徐財七品味著姚芳話里的意味,過了片刻,他好像又多了幾分信心,贊道:“姚公子好眼光!咱們雖只是商人,卻遇上了好時候,將來大有可為。如今看起來,只有咱們這些得到圣上認(rèn)可的商人,能得到海貿(mào)之利。”
徐財七請姚芳喝茶,接著說道:“沈家估計,浙江、福建、廣東這些地方的商人,不久之后便會十分不滿。但是有甚么辦法呢,誰叫咱們有皇帝的支持?形勢對沈家非常有利!
生意便是這樣的,做的人多了,大伙兒就會相互算計、壓低貨物價格,獲利減少。因此最有利的生意,是獨占一方商路;咱們現(xiàn)在,正有如此局面。”
他興致勃勃地侃侃而談:“洪武年間,朝廷一再海禁,此國策一直到現(xiàn)在未改。不過建文朝以后,朝廷對地方官的監(jiān)督削弱;一些商人便與地方官勾結(jié),開始了私自與外藩貿(mào)易,還不用交稅。
直到永樂初、朝廷水師下西洋,卻不準(zhǔn)民間出海,此時還嚇住了那些私自海貿(mào)的官商,海貿(mào)生意一度蕭條。朝廷是想獨占好處,可朝廷要建造維持大量海船水師,本錢很大;宦官、官員也對買賣不甚明了,所以永樂初下西洋必定是虧損了。
而今圣上準(zhǔn)許沈家參與,獨占海貿(mào)生意,形勢又將改變了。”
姚芳一邊聽、一邊思索,這時便說道:“事情恐怕沒那么簡單。朝中做官的人,有不少是浙江、福建、廣東籍貫。這些地方的商人大戶,必定會想辦法、托當(dāng)官的老鄉(xiāng)在朝中說話,讓朝廷改變國策。”
徐財七撫掌道:“姚公子好見識!但等到那時候,咱們已經(jīng)打開商路、占了先機(jī),實力雄厚便不怕別家來爭。再說了,沈家現(xiàn)在也算是皇親國戚,誰說得上話還不一定哩。”
這個徐財七的話,應(yīng)該都是沈夫人告訴他的。
姚芳點頭稱是,他心道:沈家對自己的投奔、十分高興,恐怕也正是看重了自己的關(guān)系。
本朝商人攀附權(quán)貴、官員,官商勾|結(jié),在國初沈萬三等幾個富商被治了之后,是愈演愈烈。地主大戶和商人們都學(xué)聰明了,知道要權(quán)力來庇護(hù)他們;所以有的賄|賂官員,有的大戶甚至自己辦書院,培養(yǎng)宗族子弟科舉、在官場占一席之地。
對于姚芳這樣的皇親國戚來投奔,沈家似乎是求之不得。兩邊簡直是一拍即合,馬上準(zhǔn)備“同流合|污”。
徐財七道:“咱們新開了一個商幫,叫‘西洋船運廠’,名是西洋,卻也包括了朝|鮮曰本、以及國內(nèi)生意。
只要朝廷官軍控制安南國北部,咱們就可以打開元江(安南國內(nèi)叫大江,紅河)水運,把云南的金、銀、銅、翡翠、紅寶石等水運至安南國沿海,然后海運回東南商貿(mào)繁華之地。路途雖遠(yuǎn),卻仍比陸運的耗費更低。
姚公子若不嫌棄,便做‘西洋船運廠’的二掌柜如何?”
姚芳暗地里吃了一驚,他剛剛過來,沈家便馬上讓他做二掌柜?不過他一想到自己的家勢和關(guān)系,頓時明白了自身的價值。
因為姚芳沒有馬上回答,徐財七還有點擔(dān)憂,小心地勸道:“在下做大掌柜,姚公子做二掌柜,不過您放心,好處必定少不了。”
姚芳馬上抱拳道:“徐掌柜如此盛情,在下恭敬不如從命。”
“哈哈……”徐財七大笑了一聲。姚芳也陪笑起來,倆人簡直是一副相見恨晚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