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前往共和國(十二)
優(yōu)秀的政客必然是優(yōu)秀的演員,優(yōu)秀的演員卻未必是優(yōu)秀的政客。
別看那些議員在眾議院里一副“生死已看淡,不服就是干”的流氓地痞樣,實際上這些議員個個都是人精,是最殘酷的現(xiàn)實主義者,徹頭徹尾的利益動物,要真是喜歡動拳頭勝過動腦子的笨蛋,根本不可能爬到如今的地位。
大家對形式其實看的很清楚,面對帝國的強勢,除了低頭,共和國沒有第二條出路。外交官所能做的,無非是盡可能討價還價,為共和國爭取一個不那么苛刻的不平等條約。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大家早就有共識了,那吵來吵去弄到上演全武行算什么?演猴戲?
這還真的就是在演猴戲。不過扮演猴子的可不是那些激情澎湃的議員,而是看戲的大眾們。
有句老話說的好,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這句話用來形容共和國政壇和輿論的亂象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不過這里要說明的是,在眾議院這個舞臺上表演的議員諸公可不是真的瘋子,他們是演技高明的假瘋子,在舞臺下面搖旗吶喊、擂鼓助威甚至赤膊上陣的民眾……那是不折不扣的真傻子。
社民黨并非徹底反對軍備建設,國家黨也不是真心實意想要拒絕談判。他們之所以如此賣力演出,一方面是之前調門喊得太高,突然轉方向難免會對支持者造成沖擊。雖說政客的本質就是一群投機客、墻頭草、風向雞,但除了極少數(shù)被當面調侃“尚書大人還真機靈,風往哪吹,你就往哪倒”還能一笑置之的超級厚臉皮二五仔,大部分政客還是在乎自己在公眾面前的形象的。特別是國家黨,除了形象問題,他們還要注意生命安全。那些被煽動起來的右翼暴徒要是發(fā)覺自己被耍了,很可能把他們活活打死。
既然不能簡單的轉彎,那就用口水戰(zhàn)和全武行誘導人們轉向吧,只要讓人們產(chǎn)生“這樣是不是太過火了”的想法,之后是和解還是轉向都會變得容易起來。
另一方面,各黨派和背后的資本勢力也想通過爭吵,設法在未來的談判中分一杯羹。
資本家和政客都是純粹的現(xiàn)實主義利益動物,只要獲得的利益超過了損失,并且?guī)碜銐蚩陀^的利潤,那么國仇家恨都能擱到到一旁。兩大黨派和背后的金主亦不例外,關于萊茵蘭號事件的多邊談判和接下來的軍備控制談判在他們眼里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乘此機會獲取更多利益是他們現(xiàn)階段一切行動的的指導思想。
“關于萊茵蘭號事件的處理,包括兩大黨在內的所有黨派都表示可以接受。”
孔代親王的語氣沒有絲毫輕松的余裕,只聽他用沉著的語氣繼續(xù)報告:
“目前雙方爭執(zhí)的焦點是軍備控制談判,特別是關于其中關于共和國的地位定論和軍艦建造比例。”
“……三成論和七成論嗎?”
密涅瓦苦笑著搖搖頭,仿佛又看見了議員們吵吵嚷嚷的畫面。
所謂三成論和七成論,指的是兩大黨派在未來的軍備控制談判中,共和國被允許建造的戰(zhàn)艦總噸位分別能達到帝國的百分之三十或百分之七十。
政客和資本家們都看得很清楚,帝國方面因為此前的戰(zhàn)果尚未消化完成,且面對未來的戰(zhàn)爭準備尚不充分,因此決定以妥協(xié)來換取時間。通過在軍備控制談判中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緩解諸國的焦慮,同時也利用這一紙協(xié)議將大家從軍備競賽里解放出來,讓包括帝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專心搞經(jīng)濟。
當然,誰都不會認為帝國是什么和平天使,誰都清楚帝國絕不會就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一紙軍備控制協(xié)議帶來的與其說是和平,不如說是一個休戰(zhàn)期。根據(jù)這一紙協(xié)議和休戰(zhàn)期內各國的準備,將會直接決定下一場大戰(zhàn)的走向,乃至各國的命運。
兩大黨派都希望在這次談判中正式確立共和國的國際地位,并且成為與會的一員。雙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應該在談判中為共和國爭取怎么樣的軍備發(fā)展額度。
社民黨比較實在,他們認為共和國的經(jīng)濟還很脆弱,國力還不足以在國際談判中和列強叫板。與包括帝國在內的列強劃分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額度是唯一可行之策,考慮到共和國的地理特征和人口數(shù)量,社民黨給出的底線是相當于帝國陸軍規(guī)模10%~5%左右的陸軍,相當于帝國空軍15%~10%的空軍,相當于帝國海軍30%~15%的海軍。根據(jù)談判進程,如果對方不愿意接受,還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退讓。
國家黨的方案則保持了其一貫雄心勃勃(也可以稱之為“腦洞大開”)的風格,他們提出帝國和共和國的軍力比例分別是陸軍45%,空軍55%,海軍70%。其理由是基于公平原則,為了抵消帝國在技術上的巨大優(yōu)勢,應該分配給共和國更多的額度。如果帝國對此表示不可接受,那么可以在陸軍方面做出讓步,但空軍和海軍沒有妥協(xié)的余地,因為這個數(shù)字是共和國為了自保所需的最低限度武力。
在談判過程中,一方漫天要價,另一方就地還錢是很常見的的事情。國家黨的提議卻只能視為胡攪蠻纏。要知道所謂對等談判的前提是實力對等,共和國原本就是被人家打敗的殘黨組建的國家,到現(xiàn)在連個正式身份都沒有,真開始軍控談判帶不帶你玩都還是個問題,你現(xiàn)在居然就獅子大開口,一張嘴就要相當于帝國海軍總噸位70%的份額?你以為你是誰,就憑你們這幫敗犬還真敢開這種口。即便帝國那邊集體中風,給了你想要的份額,以共和國的經(jīng)濟實力和工業(yè)產(chǎn)能,造得出那么多軍艦嗎?只怕造到一半,共和國就宣告破產(chǎn)亡國了。
照理說國家黨與其背后的軍工企業(yè)早該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妄想,奈何這幫人的腦回路和平常人總是有些不同。他們的想法是:帝國的實力固然強大,但這場軍控談判擺明了是帝國向諸國妥協(xié),諸國也不是傻子,不會看不出帝國的小算盤。考慮到未來的大戰(zhàn),諸國除了設法增強自身的實力,提升潛在盟友的實力也不失為一種對帝國有效的牽制手段。只要能獲得諸國的外交協(xié)助,那么迫于形勢,帝國很大可能會做出妥協(xié),承認共和國的要求。
只要能在條約中確保能建設帝國海軍70%規(guī)模的海軍,不管之后的事態(tài)如何發(fā)展,只要份額總量擺在那里,共和國完全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穩(wěn)步發(fā)展海軍的規(guī)模和水平。相反,如果按照社民黨的意見,早早就自我設限,最終難免還是陷入與今日同樣的困境。要知道共和國海軍的主要任務除了領海防御,防止外敵入侵,還要設法確保航道暢通,要同時完成這兩個任務所需要的海軍規(guī)模,絕對不能低于帝國海軍的七成。
當然,以上只是表面上的理由,背后還是軍工集團和制造業(yè)、農(nóng)場主之間的利益博弈。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繞來繞去,一切還是回到了原點。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告訴國家黨還有他們背后的軍火商,如果他們能立即滿足全部的造艦訂單,政府一定會全力支持他們的方案。”
密涅瓦露出一絲冷笑,兩位老臣也露出了會意的表情。
密涅瓦的表態(tài)等于是告訴大家:國家并不是不支持國家黨的提案,但前提是軍工企業(yè)要有那個實力。要知道一旦進入落實談判階段,各國必然派遣聯(lián)合調查團,對各國現(xiàn)役軍備和工廠產(chǎn)能進行核查盤點,對相關產(chǎn)業(yè)及軍備登記造冊,想要擴大產(chǎn)能或是建造新的軍艦汰換舊艦都必須報備,任何未經(jīng)報備增加軍備的行為都將視為重大違約行為,等于提供帝國修理共和國的口實。
以共和國當前的境況,就算全民勒緊褲腰帶搞建設,不吃不喝大建船廠和軍艦。同時天佑共和國,在談判期間帝國不上門搞事,談判又拖上個兩三年才談成,組建聯(lián)合調查團的過程又一堆扯皮角力,拖上個半年才出發(fā)檢查。等調查團到達共和國,估計也只能看見遍地餓殍和疑似船渠、船廠的廢墟。這種東西是完全不可能被登記承認的。
造船是一項涉及到上百種技術以及無數(shù)配套加工企業(yè)的系統(tǒng)化工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經(jīng)過仔細的論證、設計、辯證、競爭、改進等多個階段才能進入實際實施階段,期間還要根據(jù)現(xiàn)場反饋做出調整。單單一條能建造大型戰(zhàn)列艦的船渠,看似簡單,實際上里面的技術含量絲毫不亞于修建水電站攔河大壩。要是憑著熱血上頭硬上蠻干,最終必然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不信可以去看看那些海軍強國的歷史,有多少冤魂成了缺陷設計的犧牲品,為了搞出這些缺陷品和彌補缺陷,他們又前后投入了多少。
國力強大、技術先進如帝國在海軍擴軍計劃中尚且極為小心謹慎,建國才三年,好日子沒過幾天就被帝國海軍堵大門,鬧到國家經(jīng)濟社會動蕩的共和國憑什么敢放出“七成論”這種豪言壯語,又憑什么讓帝國答應這種明擺著坑他們的條件?
“軍備控制談判中,我方的底線以社民黨的提案為基礎,在此之上盡量爭取,能爭取到三成半或四成的份額最好,實在不行就以三成為目標,至于學生們的請愿和演講……”
正要說到最頭疼的部分,密涅瓦突然停住了。
只見已經(jīng)改名安妮的兜蟲推開辦公室的大門,帶著一臉興奮又有點促狹的笑容大步走來,手里夾著一張電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