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元容的變化(捉蟲)
顧禮早就在杭州城有名的酒樓定了宴席,到了晌午時分酒樓便差人將酒菜送了過來。王府自有人驗了食物,方才讓端了進(jìn)來。
雖龍舟會沒有結(jié)束,但老王妃年事已高,熱鬧了一上午便覺得倦了,只略微吃了一點(diǎn)便撂下筷子,郡王妃見狀便叫人抬了軟轎來,陪著老王妃先行回府了。女眷們也都覺得身上疲乏,見老王妃走了,又加上要忙著端午的籌備,都吃了幾口坐了一會兒便各自散了。
回府的馬車上,元容顯得格外興奮,對元秋也親熱起來,拉著她的手不停的說那龍舟又撿了幾樣瞧見的新鮮事講給元秋聽。元秋對元容突如其來的熱情有些錯愕,面上雖笑著點(diǎn)頭附和了幾句,但心里不免有些犯嘀咕。
李氏回去便讓元容和元秋在端午之前每人必須抄完一百遍《女戒》,原以為元容又會陰沉著臉,誰知她一反常態(tài),忙為上午的事情跟元秋賠了不是,又和李氏保證回去立即抄《女戒》。李氏略微詫異的瞅了元容一眼,便讓她回去了。
元秋見元容走了便坐在李氏旁邊笑道:“今天女兒惹母親不快了,還望母親見諒。”
李氏睨她一眼:“你也是知禮的,怎么做事總不考慮?今日你坐著知府的轎子出行,掀了簾子讓別人看到你的臉,便都知道你是知府家的小姐了。”
元秋笑道:“女兒才幾歲?有什么打緊?本還想讓哥哥過些日子帶我去西湖玩呢。”見李氏繃著臉,元秋抱著李氏的胳膊輕搖:“到時候換了尋常的衣服,帶上些人也就罷了。”
李氏嘆道:“這話過些日子再說,我只囑咐你兩句,多留意元容。”
元秋道:“母親放心,我自是醒得。若她心里真明白過來,我自然當(dāng)她是親姐姐的。若是她沒什么好心思,我自然不去理她。”
李氏便拉了元秋的手,給她細(xì)講了些人情世故,便有些困倦了,便讓元秋回了院子,自己躺了歇午覺。
元秋也覺得困倦,回房后瞇了半個時辰后起來到繡房去找了金絲銀線錦帛準(zhǔn)備親自幫母親做“健人”。但往年端午只是看過母親鬢上帶過,大體知道樣式,具體怎么做卻不太了解,便求了蘇繡娘教自己。
蘇繡娘笑道:“你對夫人孝心可嘉,我自然是教你的。”
元秋道:“正好要多做幾個,元秋也想親手做一個送給師傅。”
蘇繡娘笑著拿金線做一個小人騎虎狀的“健人”給元秋看,元秋比照著做了一個,只覺得有些丑,便笑了說:“元秋比起師傅手藝差遠(yuǎn)了。”
蘇繡娘安慰道:“雖是丑了些,但是第一次難免如此,熟練了就好了。”元秋便把手里的放到一邊,又做了一個,果然覺得好看些。直到晚飯時候做了六七個,選了最好的兩個出來,一個送給蘇繡娘,一個包起準(zhǔn)備帶去上房給李氏。剩下的又挑了一個好的,命丫頭給張先生的娘子送去。
織夢笑道:“夫人自然會備下給張先生家的禮物。”
元秋道:“母親送的是母親的,我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番心意。”說完又想,反正端午要送禮物過去,不如一起都送了,便讓碧兒把包的粽子撿了一包出來,又挑了幾個自己編的五彩絲線的手鏈,又選了包藥材一起裝好,讓丫頭送去給張先生的娘子。
元秋將送李氏的“健人”帶到身上,又看了剩下的幾個,拿了最初編的那個來,遞給織夢,笑道:“這個就賞給張姨娘吧,她出不了院子,就找個小丫頭給她送去吧。”
織夢笑著應(yīng)了,從院子里叫來一個專職掃灑的粗使丫頭來,讓她送去給張姨娘,那丫頭連忙把笤帚遞給旁邊的人,把手在衣裙上擦了擦,接了那“健人”便匆匆的出了院子。
元秋帶了丫頭去上房,顧山正和顧禮說世子邀請他明天去騎馬射箭。李氏聞言先皺了眉頭道:“你又不會這些東西,若是傷了可怎么好?”
顧禮道:“世子邀請,怎能推脫,讓他去下也無妨。”
元秋聽了從外面進(jìn)來給顧禮、李氏請了安然后笑道:“我倒覺得這是極好的事情。雖說學(xué)問重要,但身體也馬虎不得。女兒早就想建議父親給哥哥請個武藝師傅,這倒不是指望哥哥以后能成為武將,只是學(xué)了強(qiáng)身健體罷了。哥哥天天坐在書房里學(xué)習(xí),身體倒虛弱了。”
顧禮聽了點(diǎn)頭道:“秋兒說的也有道理,你明日自去和世子騎馬,我會留心幫你找個好的武藝師傅。”
李氏卻顯得有些憂心:“那山兒的學(xué)業(yè)怎么辦?”
顧禮道:“本來他也是學(xué)一天,自己練習(xí)兩天的,只是這會子請了先生來家里,張先生盡職要天天看著他學(xué)罷了。我覺得倒可以讓他上兩天學(xué),便學(xué)一天武藝。”
顧山聞言喜不自禁,他今日看見世子騎在馬上颯爽英姿的樣子,心里羨慕的不行。他又是淘氣的,平日里也總想拉個弓射個箭什么的,只是苦于沒有機(jī)會。本來他只希望明日去騎騎馬罷了,倒沒敢奢求別的,如今元秋替他開了口,倒幫自己圓了夢。
顧山忙站起來要向元秋作揖道謝,元秋忙閃了笑道:“這可使不得,哥哥快饒了妹妹吧。”
顧禮喝道:“你那是什么樣子?”雖是吼他,但是眼里也止不住的笑意。
元秋見父母心情都極好,便將自己給李氏做的“健人”拿了出來,親手遞給李氏。
李氏拿著細(xì)看了看笑道:“如今秋兒手倒巧了,又自己琢磨編出了五彩手鏈,又會做‘健人’,不如明天再做些‘艾虎’吧。往年這些東西都是我自己做,如今有了這個好幫手,我就不愁了。”
顧禮道:“這些東西交給家里針線上來做就好了,何苦你自己動手,倒累著了。”
李氏道:“老爺可不知,這些辟邪的東西就是要自己做了才靈驗。”
元秋笑道:“母親只不過是趁機(jī)想讓我多動手做些活計罷了,倒想了這些個借口。”
李氏指著她笑道:“看這個孩子,別的不長進(jìn)倒學(xué)會伶牙俐齒了。”
在幾個人的歡聲笑語中,元容掀了簾子進(jìn)來了,顧山、元秋止住了話頭,坐在椅子上吃茶,李氏也斂住了笑意坐在等元容請安。
元容見狀忙上前給顧禮、李氏請了安,又向顧山、元秋問了好。
顧禮早已得知老王妃賞賜了她首飾,又親自替她遮掩了一番,算是全了自己的臉面,便對元容也不再板著臉,讓她去坐了。
元容坐在元秋旁邊笑道:“妹妹下午可睡覺了?你身體素來弱,出去玩了一上午,可要好好休息。”
元秋微笑點(diǎn)頭:“謝謝姐姐掛心,我覺得還好。”
元容又對元秋說了好些個關(guān)心的話。顧禮見元容對妹妹關(guān)心疼愛,心里覺得高興起來,夸了幾句李氏教導(dǎo)的好,又夸元容長進(jìn)。
元容忙起身道:“以前是女兒年幼不懂事,讓父親母親操心了。”
李氏淡淡的“嗯”了聲便不再言語,顧禮聞言道是覺得舒心,便道:“你本是應(yīng)在房里禁足的,是你母親求了情,今日才帶你出去。我見你今兒表現(xiàn)極好,對妹妹也知道關(guān)心,我便解了你的禁足。以后好好跟師傅學(xué)女工,要尊敬父母、敬重兄長、關(guān)愛妹妹。再不能做那丟臉之事,你可聽明白了?”
元容忙站起來道:“女兒謹(jǐn)遵父親教誨。”
眾人吃了晚飯,喝了會茶,元容便邀元秋一起回去。元秋笑道:“姐姐先走吧,我再和母親說會子話。”
顧禮只想讓她們姐妹多親近親近,忙說:“你母親忙了一天也累了,你們都回去吧。”
元秋聽了這話,只得告辭了,顧山趁機(jī)道:“不如我和妹妹們一起走吧。”
丫頭們在前面打著燈籠,兄妹三人走到岔路口。本來三人的院子在不同的方向,走到這里應(yīng)該各自散了,今兒顧山卻笑著說:“今兒吃飯遲了,時辰比平時晚了些,只怕秋兒害怕,哥哥送你回院子吧。”
元秋笑著說:“那有勞哥哥送妹妹一程。”元容見狀,只得和二人告別,自己帶著丫頭走了。
顧山和元秋往另一邊走,待隔著元容遠(yuǎn)了,顧山才道:“元容今天怎么與往日不同?”
元秋倒想知道顧山什么想法,便問道:“哥哥覺得她有什么不同?”
顧山道:“因她是姨娘生的,從小便和我們隔了一層,前幾個月又和妹妹鬧的不像話,沒個姐姐樣子,我便有些厭惡了她。如今她突然乖巧了起來,我卻覺得有些怪異。”
元秋笑道:“我明白哥哥意思。她的性情本就不是這樣的,只是不知道她存了什么心思。若是真的乖巧了倒好,也省的母親為她勞心。”
顧山點(diǎn)頭:“正是這話,怕只怕她存了什么壞心思。”說完自己搔頭笑了:“不過總歸是個十來歲的孩子罷了,她也玩不出什么花來。她就是有什么小詭異,能瞞得過母親?倒是我們瞎操心了。”
元秋笑了,又和他說了些別的話,兄妹兩人說說笑笑到了元秋的院子,顧山見妹妹進(jìn)了門才轉(zhuǎn)身走了。
元秋回房讓翠鶯磨墨,自己拿了狼毫小楷,開始抄寫《女戒》,直到了二更時分,才撂下筆,洗漱就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