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章 未王辛己(1)
第九章未王辛已:看牽絲傀儡,誰弄誰收
</br>
</br>如意三十三年四月,安西以北還是桃李紛飛的時節(jié),南方卻已是夏日光景。
</br>
</br>杯中茶已微涼,一只手卻還穩(wěn)穩(wěn)的將茶杯握著。這只手的指甲修剪得十分整齊,虎口處卻有一道又深又長的傷疤。手的主人正不動聲色的注意著鳳蕭臉上的每一個細(xì)微變化,然后慢吞吞道:“世子有言,荊南與安西互為唇齒,此戰(zhàn)安西必全力支持明公。”
</br>
</br>“莫先生此話鳳某自是感激不盡,不過……”鳳蕭的笑意轉(zhuǎn)瞬即逝,“在下并無低估世子之意,只不知金國公的看法是否與世子相同?”
</br>
</br>“父子同心,世子的意志即是安西的意志。”莫哀淡然打斷。
</br>
</br>“當(dāng)然,當(dāng)然。”鳳蕭附和之后又遲疑道,“可我聽說金國公偏寵十二公子,似有易嗣之意……”
</br>
</br>“若國公真有易嗣的心思,十二公子又何須起兵作亂?”莫哀正色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國公為君,世子為臣;國公為父,世子為子。國公易嗣,輕而易舉。世子仁孝,君父之言,又豈敢不從?謠言止于智者,想必明公深諳其理。”
</br>
</br>“這是自然,在下怎會不理解世子的處境?”鳳蕭掩飾的抹去額上汗珠。此人不過是吳放身邊私屬的謀士,未在安西擔(dān)任正式官職。饒是如此,竟已是個如此難纏的角色,鳳蕭對與吳放的合作不由又喜又憂。
</br>
</br>莫哀適時一笑緩和了氣氛:“明公放心,世子賢孝,深得安西百姓愛重,稍假時日,必誅反賊于劍下!安西的立場不會有任何改變。”他正待趁勝追機(jī),迫鳳蕭同意合作,眼角卻忽的瞥見從人悄然進(jìn)屋,略有不悅的問:“什么事?”
</br>
</br>從人先伏地告罪,然后湊在莫哀身邊耳語數(shù)句。莫哀枯瘦的臉上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閃現(xiàn),隨即斂去。鳳蕭忐忑不安的看著莫哀臉色變幻,小心道:“先生若有不便,在下可先行回避。”
</br>
</br>“不必,從人不知禮數(shù),讓明公見笑了。”莫哀微微一笑,“正如在下方才所言,亂臣賊子,天必不容。根據(jù)最近的消息,世子已然平定叛亂,十二公子亦已伏誅。”
</br>
</br>“哦?那真是可喜可賀。”鳳蕭配合的面露喜色。
</br>
</br>“只是……”莫哀面色沉重,“世子去遲了一步,金國公竟已被弒。”
</br>
</br>鳳蕭驚異的“啊”了一聲,隨即意識到自己的失態(tài),沉痛道:“想不到金國公一世英雄,竟喪命在不孝子手中。不過這樣一來,安西就全在世子的掌握之中了。”
</br>
</br>“正是,”莫哀展顏一笑,“我想閣下與安西之間再無任何阻礙了。”
</br>
</br>******************
</br>
</br>嗖嗖嗖——
</br>
</br>三支箭連珠而發(fā),俱是正中靶心,引得周圍的鳳家軍士皆是一聲喝彩。
</br>
</br>莫哀在鳳蕭陪同下經(jīng)過校場時正好見到這一幕,不由留心。校場上一名英氣俊朗的年輕人收好弓箭,向圍觀諸軍士一揖手,不發(fā)一言退到一邊。莫哀笑問:“射箭的郎君是?”
</br>
</br>“我庶兄之子鳳翔。”鳳蕭面無表情的回答。
</br>
</br>這名叫做鳳翔的年輕人已看見兩人,分開人群向他們走來,默默對鳳蕭行禮。莫哀頷首,笑向鳳蕭道:“果然是將門虎子。”
</br>
</br>“莫先生過獎了。”鳳蕭皮笑肉不笑,“家兄過世早,只此一子。只盼他能有些出息,我也對得起地下的亡兄。”
</br>
</br>“明公雄才大略,鳳家又臥虎藏龍,何事不成?”莫哀上車時誠懇的說,“敝上與在下靜候佳音。”
</br>
</br>“世子面前,不,應(yīng)該是金國公了……有勞先生多多美言。”
</br>
</br>莫哀頷首,放下車簾。馬車悠悠上路了。
</br>
</br>他走后,鳳蕭又站了一會才轉(zhuǎn)身,卻見鳳翔立于營門之后,目光冷冽的盯著莫哀遠(yuǎn)去的馬車。鳳蕭冷冷道:“大戰(zhàn)在即,所有人都在加緊備戰(zhàn),你卻只顧著賣弄武藝。”
</br>
</br>鳳翔用他一貫低沉的嗓音,拖長了語調(diào)道:“侄兒還是認(rèn)為叔父輕啟戰(zhàn)端甚為不妥……”
</br>
</br>鳳蕭臉一沉:“你懂什么?!”
</br>
</br>“封州是個泥沼,荊南自得封州,年年不得安生,未南要拿回去就讓他們拿回去罷。”鳳翔斜倚門柱懶洋洋道,“我六州百姓早已不堪征戰(zhàn)之苦,叔父若就此罷手,或可免于禍難……”
</br>
</br>鳳蕭面色鐵青,怒喝道:“放肆!大戰(zhàn)在即,你卻口出妄言,擾亂軍心,小心我用軍法治你!”
</br>
</br>“未王即位以來休養(yǎng)生息,延攬賢才,如今的未南實力強(qiáng)勁遠(yuǎn)非昔日可比。新任的代節(jié)度使一看就不是善茬,何苦招惹他們?安西對我們友善不過是不想看到未南坐大,故引我們和未南鶴蚌相爭,他們好坐收漁人之利。比起被安西愚弄,還不如和未南修好,保得一時平安。”鳳翔依舊不堅不慢道。
</br>
</br>“住嘴!”鳳蕭怒喝,“早知你如此不孝,我十年前就不該讓你認(rèn)祖歸宗!”
</br>
</br>鳳翔不再說話,緊緊抿著嘴唇,棱角分明的臉卻仍是倔犟的表情。
</br>
</br>鳳蕭見他沉默,語氣略微緩和:“別忘了,你是我鳳家軍士。”
</br>
</br>鳳翔一愣,緊繃的面孔漸漸潰散。良久,他低頭道:“軍令如山,侄兒記得的。”
</br>
</br>**********************
</br>
</br>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
</br>
</br>年輕時,還頂著前代未王侄子身份的辛已喜歡沉浸在未宮經(jīng)綸館的故紙堆里。祖先們久遠(yuǎn)的事跡總能讓少年辛已振奮不已。
</br>
</br>當(dāng)年西北龍氏、南方智氏及東方邢氏角逐天下。在昭武帝的率領(lǐng)下,龍氏最終擊敗了智氏,打破了三方相持不下的局面。實力大增后,昭武帝挾兵威逼降邢氏,一統(tǒng)中原。這是大興皇室津津樂道的輝煌歷史,也是未南歷史的開端。
</br>
</br>未南原為南蠻,本臣屬智氏。智氏被滅后,南蠻失去壓制,屢次叛亂。昭武帝命摩下強(qiáng)將辛大獻(xiàn)征討南蠻,漸漸占據(jù)了南方的大片土地。辛大獻(xiàn)在那之后一直奉命坐鎮(zhèn),以防蠻族生變。朝中本有議論,以為讓辛大獻(xiàn)長駐南方有坐大之勢。昭武帝原本也打算召回辛大獻(xiàn),可適逢昭武帝親征西戎兵敗,后又為太子所囚,此事便擱置了下來。太子繼位,是為明帝。明帝初登大寶,帝位尚不穩(wěn)固,對南方的辛大獻(xiàn)采取了籠絡(luò)安撫的策略。在辛大獻(xiàn)表示愿永為大興藩附之后,明帝封辛大獻(xiàn)為未國公,世鎮(zhèn)南方,正式承認(rèn)了未南為辛氏的勢力范圍。
</br>
</br>辛大獻(xiàn)卻知這不過是明帝緩兵之計,受封后反而與中原來往更少。辛大獻(xiàn)趁著興帝鞏固皇位的機(jī)會切斷興室對未南的影響。為了穩(wěn)定軍心,讓自己的勢力在未南根深蒂固,他大力鼓勵未南的駐軍與蠻族通婚。長此以往,中原人漸漸與蠻族融合,共為一體,儼然獨(dú)立于大興體系之外。
</br>
</br>明帝地位穩(wěn)固后終于有暇南顧,卻發(fā)現(xiàn)未南上下已是鐵板一塊。明帝不似父親尚武,且天下甫定,不宜濫用民力。未南的局勢雖然讓他極為不快,最終卻沒有采取強(qiáng)硬手段。就這樣,辛氏族人保住了未南的所有權(quán)。不過,因世代與中原隔絕,未南往往被中原人視同蠻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