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平衡朝局
我莫名地走到了城墻之上,卻看到有一人影也站在了那,俯視著整片天下,走近一看,卻是秦王。
“誰?”秦王警惕地問。
“鳳熒?!?br/>
“是鳳熒啊,過來吧。”秦王緩和地說道。
我走了過去,站在了秦王的身側(cè)。
夜色深沉,咸陽城中,街市已經(jīng)消了繁華嬉鬧,冷清而寂寥,萬家燈火慢慢的亮了起來,倒也算得上燈火通明,萬里夜空之上星辰卻照耀著三秦大地,像是在庇護這這里的子民。
“秦國到現(xiàn)在太不易了?!鼻赝醭谅暤?。
我腦中不知怎么一些回憶涌了上來,秦人在戎狄的廝殺,在中原被欺壓,東出之策,爭霸六國······
“每代秦人的血淚,每代帝王的勵精圖治,才有現(xiàn)在的秦國?!?br/>
“大秦有陛下,有公子,自當能一統(tǒng)天下?!?br/>
嬴政的目光看向遠方,堅定地說:“是,大秦會一統(tǒng)天下,有萬世基業(yè)?!?br/>
我隨著陛下的目光看向遠方,心中默想。
“鳳熒,可愿意守護這萬里江山。”
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我不由自主地說:“我自會守護這片大秦的疆土,延續(xù)萬世。”
秦王欣慰地點點頭。
慢慢地我平靜下來,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剛才我為什么會有那么激烈的情緒。
“鳳熒,你也知道華陽喜歡那高漸離吧?”
“是?!?br/>
“你覺得我今日這樣做會不會太狠了,傷了華陽的心。”嬴政竟有些不舍地說。
“華陽與高漸離終究是不可能?!蔽覈@道。
“這宮室之中還是有許多無奈,我這個做父親的有時候或許給他們選擇的路只是我覺得為她們好罷了?!?br/>
“華陽她終是在最好的年華遇見了錯誤的人?!蔽彝锵У?。
“你若是得空,多去勸慰一番。”嬴政囑咐道。
看著這位萬人之上的君王,這時竟有些蒼老、無力,畢竟他也是位父親,對自己的子女還是有感情的,哪怕鐵血心腸,還是有這繞指柔情,只是很多時候,王者是無奈的,也是隱忍的。
此后的日子,華陽仍會偷偷地潛到高漸離的院子,只是不敢靠近,只好在遠處看著高漸離。
高漸離如廢人一般在院中茍且偷生,只覺生不如死,可又不想一死了之,讓華陽更為傷心。
我要有空的時候還是會陪著華陽說說話,或是去看看高漸離,看著她眼中滿滿都是高漸離,我勸道:“華陽,你當真不放手?”
“那日不是與你說了嘛。”華陽有些不耐地說。
我只好作罷,有些無奈地看著華陽與高漸離,情這一字最是難說,將來如何誰都說不準,其實自己又何嘗看得透情這一字。
過了些時日,秦王召開了小朝會,商討要攻伐的下一個目標。
李信這一年輕將軍率先開了口,道:“臣認為攻齊為先。首先齊國偏安軟弱,楚國戰(zhàn)爭多,且民風剽悍;其次齊國地少人也少,而楚國地廣民眾多,不易攻打,當先易后難?!?br/>
李信思路清晰的表明了方略,眾人都陷入了讓沉思。
“王賁你可有另外的想法?”秦王看向王賁,畢竟這王賁滅魏一戰(zhàn)可是奇謀得當。
“臣覺得若我們先攻楚,將這強大的楚國都拿下了,豈不是對齊國有所震懾?!?br/>
秦王思索了一下,看向了王翦。
王翦沉穩(wěn)地說:“陛下,臣以為先攻楚有利于大局,畢竟齊國偏安一隅,氣性不如楚國,若是拿下楚國,倒有可能是齊國不戰(zhàn)而降?!?br/>
“上將軍此言差矣,如果我們先打楚國,齊國可能會記著當初田單復國相助的恩情,出手相助。但若過我們先攻齊國,當年楚國拉齊聯(lián)合,卻被拒絕,幾乎與齊國斷絕了邦交,楚國定然不會去幫助齊國,那我們攻下齊國,則東方安穩(wěn),再去攻楚,豈不事半功倍。”李信反駁道。
“我覺得楚先齊后,現(xiàn)在征伐要考慮到全局,如上將軍所言,或許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此乃滅國上策。但在攻楚只是需要提防齊國后援?!蔽页鲅缘?。
秦王思索了一會兒,心中已然有了定論,卻是看向了扶蘇,道:“扶蘇,你可是對這大戰(zhàn)有想法?”
“臣以為齊楚攻伐先后,不僅要考慮戰(zhàn)爭難易,還要考慮疆土民風及治理難易。”扶蘇有條理地說道。
眾人將目光看向扶蘇,顯然等著他再說下去。
扶蘇眼神銳利,道:“秦統(tǒng)一天下,志在劃一而治,民族融合。楚國現(xiàn)今所占之地有中國一半之大。這南楚之地更是江水密布,山川險峻,阻隔重重,要想真正的攻下尤其困難。如果我們先攻下楚,如上將軍等人所言,可對齊國威懾,二來可先行有效的治理楚地。等楚地安穩(wěn),我們再行滅齊之時,豈不如探囊取物。秦也可更好地治天下?!?br/>
眾人紛紛點頭,扶蘇之論涉及軍事、政治,相對來說更為穩(wěn)妥。秦王看著扶蘇,卻是露出欣慰歡喜的眼神,看來他對扶蘇越來越滿意了。
李信站了起來,道:“公子此言,李信不贊同。楚國富裕之地在江淮,而江南,仍是不毛之地。楚國又實行分治,絕無聚大軍之力,只要秦軍征伐,號令一指,楚國豈能不治。”
一些年輕將軍聽了李信這等激昂的話,一時熱血沸騰,道:“說得好,楚國豈能不治?!?br/>
我看這些將軍,想這李信終究還是血性難消,怕是領(lǐng)軍太過沖動。
“李斯,你本是楚人,對楚國可有更多的理解?!鼻赝鯁柕馈?br/>
“臣贊同長公子之論,楚國之大,眾人皆知,可這劃地分治,民風不同,政治難理,也是楚國一直的弊端,若是秦要一統(tǒng),這是必須要治理的?!?br/>
我出列,道:“陛下,秦國將來要一統(tǒng)天下,政治目光就要放的長遠,現(xiàn)下的征戰(zhàn)看的不當是攻伐的難易,而是日后如何在之后的治理統(tǒng)一上利益最大化。不過李將軍所言也不無道理,齊國援楚也是戰(zhàn)場上搖擔憂的狀況。”
秦王點了點頭,目光如炬,堅定地道:“大家各抒己見,本王心中已經(jīng)有了定論。先楚后齊,讓楚國融為大秦之中,政局穩(wěn)定,再行滅齊?!?br/>
眾人思緒了一會兒,就都附議了。
朝議之后,秦王又召見了扶蘇。
“扶蘇,這次有件事想與你商量下,這也沒什么別的臣子?!鼻赝鯗睾竦卣f道,沒了平日里的嚴肅。
“父皇請講?!?br/>
“方才朝堂之上我沒定統(tǒng)軍之人,是心中有所不定,我想聽聽你覺得此戰(zhàn)何人適合統(tǒng)軍,不必顧忌其他?!?br/>
扶蘇想了下,還是說:“兒臣覺得王翦上將軍更為合適,其帶兵沉穩(wěn)有度,穩(wěn)妥征戰(zhàn)。況且已有滅燕趙之經(jīng)驗?!?br/>
嬴政似乎有些顧慮,道:“你覺得李信適合嗎?”
“李信太過年輕浮躁,對楚國一戰(zhàn)我怕他會掌控不當?!?br/>
“李信男兒熱血,況且看其統(tǒng)兵之風,也有大將氣派。”嬴政悠悠地說道。
扶蘇聽了父皇的話,心中已然有數(shù),想來父皇覺得王氏一門功勞過高,兵權(quán)在握,心中不安,是要壓制一二。
“父皇不如問下兩位將軍,再看看近況,畢竟兩人都是良將,戰(zhàn)場之事也難以定奪。”
“扶蘇,看來你是懂了我的心思啊?!?br/>
“不過父皇王翦一門乃是將才,況且將軍一生為國?!狈鎏K說道。
“有些時候朝局,國家,是很難抉擇的?!?br/>
扶蘇不再言語,這只能看秦王最后的選擇。
秦王過了幾日,召見了李信??粗@位意氣風發(fā)的隴西少年將軍,他還是很欣賞的。
“陛下?!崩钚耪f。
“李信啊,不必拘禮,我找你來就想問下你對這滅楚可有什么想法?”
“臣有八字:遮絕江淮,攻取淮北。這樣楚國可攻下啊?!?br/>
“那你要兵馬多少?”
“二十萬足矣?!崩钚抛孕诺卣f。
“你又該如何進兵?”
“臣所說的二十萬乃是決戰(zhàn)主軍,需要一支軍隊攔截楚國王室,防止他們逃向嶺南,另外還要一支軍隊阻止王室逃向荊楚故地,免得他們卷土重來。”李信神采奕奕地說道。
“將軍,真是雄才大略?!辟滟澋馈?br/>
嬴政聽了李信之言,心中有個大概,就去拜訪王翦。
想著自己自從王翦回來,還沒來得及去看他一次,好好和他談一番,之前年少時,大部分的事都會和王翦商討著,也會和王翦促膝談天,王翦與自己可謂是亦師亦友。嬴政恍然間到了王翦府門口,叩開了門,管家出來,見是嬴政,忙迎了進去。
王翦身穿便服出來,剛要行禮,嬴政扶住了他,溫和地道:“將軍就不用和嬴政這般虛禮了。”
“謝陛下?!?br/>
“這次回來,王翦你身體可還好?”
“老夫雖有些老邁,但也還算硬朗?!蓖豸逍Φ馈?br/>
“我就想來看看將軍,還想問問將軍對這攻楚可有方略?”
“陛下勤政,想著也是來問臣這個的。”王翦笑著說。
“那是不是已經(jīng)有了攻伐之策?”
“臣覺得應(yīng)對楚國當要秦兵六十萬,主要是楚國疆域廣闊,且內(nèi)部零散錯亂,秦軍以往從未與楚國有過大戰(zhàn),這必須得戰(zhàn)一步,定一策啊,再安置城池?!?br/>
嬴政明顯皺了下眉頭,道:“是不是太過夸大了,楚國雖是大幫,可內(nèi)部腐朽不堪,難以統(tǒng)一大軍,六十萬是不是太多?!?br/>
“臣覺得定要六十萬。”王翦倔強地說。
見王翦執(zhí)意,嬴政也不好駁回了,只是說:“我回去想想,明日朝會再議吧?!?br/>
嬴政隨后又和王翦寒暄了幾句,臨走前,他看著王翦蒼老的儀態(tài),有些不忍地說:“將軍為我大秦真是勞心勞力,若是清閑,該休養(yǎng)一二?!?br/>
王翦硬朗地說:“若是陛下需要,國家需要,王翦自是不怨勞苦?!?br/>
嬴政拍了拍王翦的肩膀,回了宮,就算心中有再多的不舍,可有些事作為王還是不能放手去做。
朝會,秦王問了何人帶兵攻楚。
李信第一個站了出來,請命帶兵,年輕的將領(lǐng)一方都被他感染,紛紛贊同。
王翦卻在一旁靜默不語,王綰站出來,說:“也聽聽上將軍之言。”
王翦沉聲依舊說了要兵六十萬。
一些年輕將軍血氣方剛,笑著說:“將軍是不是老了,如此一個楚國都要兵六十萬?!?br/>
秦王有些不悅道:“將軍也是穩(wěn)妥為上,爾等放肆了?!?br/>
王翦卻不以為意,笑呵呵地說:“年輕人也是有血性,我這老頭子也是打不動了?!?br/>
王綰微微地皺起了眉,道:“王將軍所言也不無道理,就算楚國內(nèi)部腐朽,可其中景氏一族的長子景暄可頗有才干,若是此人為將帥,我們也不得不提防。”
“不就一世家公子嘛?!崩钚挪恍嫉馈?br/>
“確實,此人之名倒是聽聞過,應(yīng)是有些真才實學?!狈鎏K鄭重地說。
李信聽見眾人如此說,才收了氣焰。
我看了朝堂之上,顯然此戰(zhàn)要選定李信,不由有些擔心,站了出來,道:“滅國大戰(zhàn),當思忖再三,況且楚國為大國,也不是盡皆庸才,我軍只出二十萬,會不會太少?!?br/>
李信看向我,道:“鳳熒,你也是太過謹慎的人,這楚國沒你想的那般難滅?!?br/>
秦王似是有了定論,道:“鳳熒此言也有幾分道理,不過李信帶軍,我還是放心。此戰(zhàn)就由李信統(tǒng)帥帶二十萬大軍滅楚?!?br/>
李信自是雄心勃勃的領(lǐng)命,道:“臣遵旨。”
王翦則做出一副垂垂老矣的樣子,扶蘇也不再說什么,另外的大臣也是明白這決策,自是同意。我也無法,畢竟王翦已經(jīng)滅了兩國,功勞蓋天,這樣做也是迫不得以的均衡朝堂,只是看著那樣的王翦,心中難免辛酸。
幾日后,大軍便定下了,李信為主帥,蒙武為副將,王賁只管輕兵營。李信籌劃得當,就意氣風發(fā)的帶著二十萬秦軍從咸陽出發(fā)了,此戰(zhàn)是他第一個為主帥的滅國大戰(zhàn),他雖為年輕將軍中的翹楚,也頗為世人贊道,可就是沒有王氏父子那般聲明,就是因為沒有一場滅國大戰(zhàn),天下人自是無法評判他的才干,現(xiàn)在自己終于有一個機會,他想著以他的能力,定能日后與王翦等人齊名。這一戰(zhàn)他是驕傲非常啊??捎袝r候得意地越多,或許失意也來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