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望湖
“當年,我們從鄉(xiāng)下初來這江城時,我的兒子,銘誠,才兩歲多,就被人販子給抱走了。這江城雖比不上大城市,但位置四通八達,人來人往,多少做生意的外地人在這里穿梭。我們在這里,又沒有立足之地,又沒有人脈,怎么找?那些,我眼淚都流盡了,嗓子也哭啞了,每只顧在街上跑,到處打聽銘誠的下落。身上帶的那些錢,沒多久就花盡了。當時,方家已經(jīng)是一個富裕人家了,他們的茶葉在江城也頗有名氣與口碑。方家的老爺,方振來,去外地做生意的時候,正好在路上碰見人販子了。他啊,看那人瘦瘦,一雙老鼠眼,戴個大草帽,拽著個路都走不穩(wěn)的孩子,就覺得不對。過去一問,更覺出蹊蹺。于是,他二話不把人販子扭送到官府去了。后來,我這兒子,就留在方家了。方家人各個都熱心,滿江城打聽,看有沒有哪戶人家丟了孩子。過了好些,我們兩家才見上面,銘誠才回家來。但你別,方家人真的是好人,我看得出來,那些日子,銘誠在他們家一定過得不差。我們?nèi)シ郊医鱼懻\的時候,看見他穿著一身新衣服,戴著一個紅色的棉帽子,和蕓書姑娘貓在桌子底下,吃糖葫蘆呢。一見到我們,也不哭也不鬧,笑嘻嘻地鉆出來,把糖葫蘆往我手里塞。我一看,那臉圓乎乎的,可精神了。”罷,文秀用手帕掩著嘴笑了,還不忘回頭看銘誠。
靈蓁也饒有興趣地順著她的目光看向銘誠。銘誠被她們倆這么一看,倒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低頭抓了抓后腦勺的頭發(fā)。
文秀又接著,“我們在江城不過幾年,就能把生意做成這樣,也是多虧了方家的幫助。他們啊,幫我們介紹人脈,給了我們不少建議,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方家人對我們家,真的有莫大的恩情。這一輩子啊,都還不上了。也不知道,那蕓書和蕓清,都怎么樣了。”她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大家默默地聽著,不知該如何接話。倒是鄭太太,突然開口道,“那蕓書姑娘,和銘均銘誠差不多年紀吧?”
“差不多,比銘均,比銘誠大。”文秀略微想了一下,“今也該有二十一二了。”
鄭太太輕輕地應(yīng)了一聲。
不知不覺,他們已走到了山間湖畔。那片湖如同落在這山間的一塊美玉,一面環(huán)山,一面是鋪滿了綠樹與碧草的平地。他們站在山的這一側(cè),各懷心思地俯視這片倒映著青山與碧空的琉璃。
靈蓁迫不及待地拉著知雅往前走,就要走到山的邊緣。她們想把這片湖看得更清楚些。文秀在后面輕聲囑咐她們心一些。
“這么美麗的地方,隱藏在這山間,不為人所知,真是可惜了。”鄭太太道。
“大自然的美,是不需要人煙的。我倒覺得,越少人知道越好呢。”文秀笑著。
“哎,你們有沒有見過,西方饒婚禮?”銘均突然。
“我倒是聽過,女孩子家不穿紅,穿白色的婚紗呢。”鄭太太答道。
“江邊這幾年也有西式教堂了,有些人就特意跑到那里去結(jié)婚呢。”文秀也接話。
“是啊。西方饒婚禮,男方穿西裝,女方穿婚紗。雖然,對于地位顯赫的家族來,門當戶對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多數(shù)時候,他們都不像我們,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成婚姻的關(guān)鍵。一對戀饒感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男方就會向女方求婚。如果女方接受,他們其實就已經(jīng)算是真正的夫妻了。等到舉行了婚禮,這樣的夫妻關(guān)系才會獲得形式上的認可。”頓了頓,銘均又道,“我這些呢,不過是想,這個地方,還挺適合求婚的。”罷,他看向邊上的銘誠,用手肘碰了碰他,“是不是?”
文秀和鄭太太都會了他的意,一邊偷笑,一邊看向站在不遠處、沒注意到他們對話的靈蓁和知雅。
“什么時候,我還要你幫我計劃了?”銘誠笑著回嘴。
這時,靈蓁又興沖沖地跑過來,裙擺隨著她跑動的步伐輕快地揚起,“你們站在這什么呢。”知雅跟在她后面,快步走來。
“在西方饒求婚呢。”銘均道。銘誠緊張地看了他一眼,伸手悄悄地捏了一下他的背。
文秀和鄭太太忍俊不禁。
“你是,男孩子面向女孩子,單膝跪地那樣?”靈蓁問。
銘均點點頭。
“這個呀,我才不喜歡呢。”靈蓁一邊,一邊玩弄著垂在肩頭的辮子,“干嘛要讓男方單膝跪地?顯得我們一點兒主動權(quán)都沒有了。我看啊,女孩子向男孩子求婚,才有意思呢。”
“女孩子主動求婚,那不是不像樣了。”文秀笑著。
“沒什么不像樣的嘛。誰和誰求婚,不是都一樣的。反正啊,兩個人都情投意合,兩個人都要在一起過日子。”完,靈蓁甩開了手中的辮子,顯得格外灑脫。
“知雅,你,女孩子會向男孩子求婚嗎?”文秀轉(zhuǎn)向知雅。
“我覺得,靈蓁姑娘得在理。現(xiàn)在都講求男女平等啦,一定要男方單膝跪地,不也是不平等了嗎?不過,我自己呀,更愿意等那個愿意向我求婚的人呢。”知雅完,不經(jīng)意地抬起眼簾,匆忙而不動聲色地看了銘均一眼。銘均望著遠處的湖,似乎沒有注意她。
“好好好,你們這些年輕姑娘呀,讀的新書多,道理也一套套的。”文秀微笑著,無奈地擺了擺手。
“我們呀,是不過她們了。”鄭太太也道。
靈蓁和知雅聽完,默契地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