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闖王
先前只是粗略的看了看那宮殿的頂部,上面盡是明亮的夜明珠,此時細看下去才發(fā)現(xiàn),那宮殿頂部中央位置,竟是有七顆比其它夜明珠明顯大一圈的夜明珠,而且看起來要更加明亮。并且這七顆夜明珠的排列位置,極為特殊,竟是形成北斗七星的形狀。</br> 頓時一骨碌從地上翻身又站了起來,甚至都來不及跟唐一泓說一聲我的發(fā)現(xiàn),就連忙再次昂著腦袋觀察起來。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都是條件反射一般的本能反應(yīng),擱在平時自然知道躺著看天,是最舒服的。</br> 只是這一下有了新發(fā)現(xiàn),哪里還察覺的出來脖子的酸痛。竟是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那宮殿頂部原本布滿了壁畫,只是年代久遠加上潮濕的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已經(jīng)看不出來畫的是什么東西。卻仍舊有一小部分能看出來點什么東西,基本上都是在贊揚墓主生前的光輝事跡。</br> 我對這些自然沒興趣,只是發(fā)現(xiàn)那壁畫上有一塊顯眼如初的地方,刻畫著一面巨大的旗幟,那旗幟的中間竟然刻著一個古老的文字,那文字幾乎占據(jù)了旗幟的三分之一面積。所幸跟著老頭子那幾年我除了武術(shù)還學(xué)到了不少的冷門東西,這個字我恰巧就認識,是一個“闖”字。一看到這個字,我整個人頓時就呆住了。</br> 之所以被那個巨大的“闖”字給驚呆了,這還源于老頭子給我講過的一個典故。中國道家大多數(shù)講究的是修身養(yǎng)性,很少有出世的道士。但凡出世的道士,十有八九都是招搖撞騙的貨色。那些經(jīng)常能看見的在喪事上蹦蹦跳跳唱大神的,就是典型的例子。</br>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這道教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到了后來更是流派無數(shù),宗門四起。比較出名的就是茅山道家、終南山全真教、武當(dāng)山武當(dāng)派等幾個地方。更多的都是過著世外桃源,隱世不出的生活。</br> 這茅山派便是這么個例外,不僅自上而下喜歡入世,而且修道不為長生不老也不為升仙成神,反倒是極為貪圖世間的榮華富貴。自茅山開山立派以來,這每每改朝換代的時候都少不了茅山道士的身影。</br> 既入世,自然少不了跟各行各業(yè)的交集。老頭子告訴我,明朝末年的時候闖王李自成便是在幾個茅山道士的慫恿之下才舉旗造反的。這李自成當(dāng)真還算是有點本事,竟然真的一路攻進了北平。就連世上著名的崇禎皇帝煤山樹上上吊自殺,也是被這李自成所逼。</br> 崇禎皇帝的死,也代表著統(tǒng)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明朝自此滅亡了。但這種農(nóng)民起義獲取勝利的例子在歷史上從來不缺,但也往往會有同樣的詬病,那就是尚未坐穩(wěn)位置,便開始享受那個位置所帶來的榮華富貴。畢竟朱元璋這種勞動模范,是極少數(shù)的。</br> 近到天平天國,遠到陳勝吳廣,包括這李自成都是這種主。攻下北平之后,非但不乘勝追擊平定亂世,竟是整天醉生夢死。俗話說這主子什么樣,手下的人也差不離。李自成整天醉生夢死,手下的那些人也開始了肆無忌憚的收斂民脂民膏。</br> 后世民間傳說李自成是死在陳圓圓手里的,這話其實不對,李自成手下有一個將軍,叫做劉宗敏,這劉宗敏為人有一個極大的缺點,那就是貪財好色。自李自成攻下北平,登基稱帝,自封大順王,改年號為永昌之后。這劉宗敏更是變本加厲,一日聽說那吳三桂有一房小妾,生的那是一個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之色,于是便動了心思。</br> 后來這劉宗敏便率兵將陳圓圓給搶了過來,吳三桂的父親也因為這吳宗敏自殺了。導(dǎo)致吳三桂顏面大失,一怒之下竟是打開了山海關(guān),將那努爾哈赤的清軍給放了進來。這樣一來,李自成根基未穩(wěn),加上殘余明軍跟那清軍前后夾擊,沒多久就兵敗如山倒。</br> 李自成兵敗之后一路撤退,退到如今的湖南湖北地帶,當(dāng)時人就追隨在李自成身邊的百余親衛(wèi)隊,其中大多數(shù)便是這茅山道士。這伙人本領(lǐng)不凡,竟是一路帶著李自成殺出重圍。后來李自成一路敗退,直到在九江遭受滅頂之災(zāi),手下大獎劉宗敏也在此時戰(zhàn)死。</br> 就這么一路吃敗仗,一路撤退,到的后來身邊所剩之人不過二十有八。這僅有的二十八人也在隨后的遭遇戰(zhàn)中被擊潰了,只余下李自成一人闖了出去。李自成最終被圍困殺死,而這二十八名茅山道士卻是還活著。只是卻再也不敢拋頭露面,從此隱姓埋名了。</br> 俗話說無風(fēng)不起浪,正是因為這二十八人僥幸存活下來,躲在湘西深山之中。民間卻是謠言四起,說那李自成當(dāng)初搜刮的財寶就藏在那湘西的深山之中,那二十八人不是被打散,而是李自成故意然他們走散,目的就是為了守住那湘西山中的財寶。</br> 正是因為這個三人成虎的傳說,自清朝初年開始,不知有多少身懷絕技的人前往湘西深山之中,目的就是為了取得李自成的財寶,只是卻統(tǒng)統(tǒng)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慢慢的,時間久了,大家也都當(dāng)那只是一個民間傳說罷了,卻再也無人當(dāng)真了。</br> 直到清朝乾隆年間,茅山出了一個人將這局面給打破了。老頭子在說這個人的時候,十分不爽,似乎跟此人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只說此人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不僅天賦絕倫,而且身手不凡,奈何太過工于心機,雖被茅山所收,卻不甘愿蝸居茅山當(dāng)一個道士。</br> 這時也命也,誰也說不準。恰巧碰倒乾隆這么個皇帝,整日里在宮里閑不住,偏好微服私訪。說有一次這乾隆在五臺山上游玩,不幸遇險,而這個人恰巧路過便出手救了乾隆。</br> 這乾隆一見此人身手不凡,定不是那池中之物,當(dāng)下便將此人隨身帶著。回到宮中之后,又是發(fā)現(xiàn)此人不僅身手不凡更是聰慧無比,凡是交代下去的事,無不辦的妥妥帖帖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往往甚至都不用說什么,一個眼神就能知曉。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