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十章 驚動左宗棠
目的都達到了,大家皆大歡快散去。</br></br>沈從云之所以提出參與生產(chǎn)和管理,是因為這兩眼做起來,還是有點把握的。要說這近代工業(yè),可不是以前搞外貿(mào),沈從云幾乎兩眼一抹黑,所以要十天的時間考察。</br></br>管理一道,沈從云本身就是白領(lǐng)出身的主管,一般的規(guī)章制度大致都清楚,弄個制度出來不難。至于生產(chǎn)上,敢出這個頭,說出來簡單的很,憑借的就是一個流水作業(yè)。只要成功的把流水作業(yè)移植到滬局生產(chǎn)上,想必出不了什么大錯。</br></br>再說了,給自己找了這兩件事情來做,還可以盡量避開左李之爭的漩渦,同時也有借口呆在工廠里,免得每天對著兩個最近穿著上越露越多的蘿俐。</br></br>討了差事,沈從云連家都沒會,吩咐盛小七回去搬套行李來,一頭扎進滬局工廠內(nèi)。堂而皇之的借口:“從云受中堂大人委以重任,不敢有絲毫懈怠。”</br></br>一連十天,沈從云每日早早起來,和一干中外工人通吃同住,絲毫沒有會辦大人的架子,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滬局之中有不少外國技師和工人,沈從云一口流利的英法口語,和他們溝通起來一點困難都沒有,何況還是一個官員的身份,洋人們幾次接觸下來,也沒人敢刁難沈從云。</br></br>經(jīng)過對生產(chǎn)槍彈的每一道工序仔細的考察,一再的征求工人們的意見,沈從云很快將制造工藝細分成若干工序,再套上流水作業(yè)的模式,一個生產(chǎn)改革的方案,大致的形成了。</br></br>1884年,滬局一年的后裝快槍產(chǎn)量,也不過2600支,日均產(chǎn)量不過7支多一點,同年還生產(chǎn)了7600支前裝槍,對于這一點沈從云最大的感覺就是浪費。都什么時代了,還生產(chǎn)前裝槍。</br></br>沈從云的報告交到邵有廉那,第一件事情就是希望邵有廉奏請朝廷,停止生產(chǎn)前裝槍,專事生產(chǎn)后裝快槍,尤其是新引進的林明登中針槍。第二件事情,就是將流水作業(yè)的方式,移植到生產(chǎn)中。</br></br>沈從云的打算是,只要產(chǎn)量有提高,威信自然就上去了,再弄新的規(guī)章制度,也就水到渠成。事情只要做好了,功勞不需要自己提,邵有廉老奸巨猾的,肯定不會放過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機會。</br></br>沈從云會做人,邵有廉也自然懂得怎么做。馬上寫了兩份公文,奏請停止生產(chǎn)前裝槍的事情,一份交給現(xiàn)任督辦兩江總督左宗棠,一份則秘密的送往天津。當(dāng)然,兩份公文發(fā)出去是有先后的,總要李鴻章先收到了電報,有了回話,才會給左宗棠也送一份。至于是否會得罪左宗棠,得罪左宗棠的事情,邵有廉主持下的滬局,做的還少么?也不在乎這一次了。</br></br>對于流水作業(yè)的推行,邵有廉大筆一揮,全力支持。當(dāng)然,這其中也有阻力,其中首推把持了技術(shù)的洋人技師,認為這流水作業(yè)不值一提。洋人技師甚至以集體罷工為要挾,好在邵有廉得了沈從云的好處,全力出面斡旋,又請客又送了紅包,表示流水作業(yè)一旦不好的話,可以再改回來,這事才算是勉強過了。</br></br>7月15日,經(jīng)過十幾日的忙碌,沈從云親自主持,并領(lǐng)著一干中國工人辛苦工作,第一條簡易的流水作業(yè)生產(chǎn)線完成了,并投入正式的生產(chǎn)。由于外國技師的態(tài)度,流水線的工作,幾乎都是中國工人依靠加班完成的。為此,沈從云還特請邵有廉,給工人多發(fā)加班費。</br></br>完成流水線后,不但沈從云,就連所有低位相對低下的中國工人,也都盼望著流水作業(yè)能壓倒洋人的傳統(tǒng)生產(chǎn)方式。</br></br>流水線第一天的產(chǎn)量,整整十四支后裝步槍,這一下就讓全體洋人技師的嘴巴都閉上了。事實勝于雄辯,一天的產(chǎn)量等于過去的兩倍,流水作業(yè)還有什么可以質(zhì)疑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流水作業(yè),使得工人不需要完全掌握所有生產(chǎn)工藝,只需要學(xué)好短時間的培訓(xùn),學(xué)好某一個工序就行了,為今后的擴大在生產(chǎn),埋下了堅實的伏筆。(流水作業(yè)當(dāng)時西方是否有,查資料沒查到,姑且當(dāng)做沒有來YY吧。只是記得,第一條大規(guī)模的流水作業(yè)生產(chǎn)線,是福特公司首創(chuàng)的。)</br></br>沈從云的第一炮打響了,邵有廉也都跟著沾光,連夜就寫了奏章請功,這事自然瞞不過左宗棠。</br></br>這不,沈從云正打算陳勝追擊,拿出一整套管理規(guī)章制度,在辦公室里奮筆疾書的時候,邵有廉和聶會辦聯(lián)袂來尋。</br></br>“子歸啊,別太辛勞啊。流水作業(yè)初見成效,也算是功勞一件了。”邵有廉臉上笑開了花,一個不占有油水權(quán)利,又能讓大家一起立功的會辦。攤上這么一個下屬,好處不少拿,臉上還有光,邵有廉臉上的笑容,這些天都沒斷過。</br></br>沈從云起身相迎道:“二位大人有所不知,這洋人仗著把握技術(shù),欺人太甚。如今叫流水作業(yè)給弄暈了頭,在下正好趁洋人沒回過神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出新的管理章程來,到時候這滬局里頭,洋人即便想生事,有流水作業(yè)墊底,洋人就算想生事,也鬧不出什么大名堂來。如此,局物才算是完全把握在我朝手里。”</br></br>邵有廉聽了連連點頭,接著引見這些日子揚言在外國才回來的聶會辦道:“子歸啊,這位就是聶會辦,剛從德意志回來。”</br></br>沈從云拱手客氣一番,邵有廉這才又道:“子歸啊,這一次你算是給中堂大人和本局長臉了,流水作業(yè)日產(chǎn)14條快槍,并且還可以提高一事,本官已經(jīng)上報左蠻子了,這不說是要見我等。”</br></br>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所以邵有廉說話也就隨便了很多。</br></br>沈從云這才想起來,到任一個多月,忙里忙外的,還一直沒去拜見左宗棠這個督辦婆婆呢。</br></br>“兩江總督衙門不是在江寧(今南京江寧區(qū))么?”沈從云聽了不由問道,邵有廉笑道:“不錯,左蠻子官大壓死人,這不本官前來相邀一道前往晉見么?”</br></br>…</br></br>江寧,兩江總督行轅內(nèi)。</br></br>南京的熱是出名的,一到夏天就成了火爐了。身材肥胖的左宗棠,靠在躺椅上,穿著短衫,身邊還有兩個丫鬟打著扇子在院子里納涼。</br></br>“雪巖啊,那個沈子歸是從哪冒出來的,可曾查實了?”灌了一大口的冰鎮(zhèn)酸梅湯,左宗棠喘了口氣,低聲問對面坐著的親信胡雪巖。</br></br>“大人,時間匆忙,屬下略微打探了一番,只查到這沈子歸是盛宣懷推薦的西洋生長的華人,因祖命歸國。不想,這人著實有些本領(lǐng),居然連洋人技師都壓下去了。此等人才,怎么就落到李鴻章的手上了?”胡雪巖苦笑著回答,自從左宗棠署理兩江以來,自領(lǐng)督辦,一直在往滬、寧二局安插人手,也算是對李鴻章插手閩局的報復(fù)了。</br></br>不曾想,李鴻章弄來一個沈從云,搞出了一個流水作業(yè)來,產(chǎn)量直接翻了一番,一下子李鴻章一系的人都顯出本事來了,今后要想染指滬、寧兩局,更是難上加難了。除非左宗棠派的人更本事,比沈從云干的更漂亮,這明顯很不現(xiàn)實,所以胡雪巖才由此感慨。</br></br>“真是便宜了李鬼子!”左宗棠也是一聲輕嘆,時下的局面,要是李鴻章挾滬局之大好局面,趁勢染指閩局,也不是沒有在閩局東山再起的可能的。這樣以來,左宗棠就任兩江以來,辛苦的清洗閩局中李系勢力的努力,沒準就付之東流了。造成這一態(tài)勢的始作俑者,就是這個沈從云。</br></br>“說的是啊。據(jù)查,沈子歸到了滬局之后,但凡有油水的差事,一律不染指。丟下家眷,直接搬進滬局的辦公室內(nèi),連續(xù)苦干了一個多月,才成就了流水作業(yè)的奇跡,在滬局工人之中,擁有相當(dāng)?shù)耐拧!焙r又是一聲感嘆,只是這一次感嘆之中,多了三分的惺惺相惜的味道,多有夸獎之意。</br></br>“哼!要是他李鬼子手下,都是沈子歸這樣只之道埋頭做事,勤于本職的人,老夫便是將閩局拱手想讓,又有何不可?”左宗棠憤憤而起,言下之意,李鴻章身邊的人,撈錢都是好手,做事就未必了。</br></br>“唉!”胡雪巖一時不之道怎么接這話,只能輕輕的一聲嘆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