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北疆建設(shè)
,國勢 !
第067章 北疆建設(shè)
“……當(dāng)然,不可否認,北疆各省在稅收征繳時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前清的一些弊端,比如鹽政、比如田賦,又比如厘金,都沒有完全整頓好,稅收機關(guān)中貪污*、徇私舞弊的作風(fēng)還比較嚴重……這都是下一步重點整頓的目標……”王永江沒注意到臺下秦、熊二人剛才那緊張刺激的交鋒,仍然在把報告的結(jié)尾部分慢慢講完。
王永江從臺上下來后,秦時竹捅捅熊希齡:“秉三兄,時候差不多了,就把我剛才的意思和大家去講講。”
“諸位……諸位……”熊希齡這次的面色要好看多了,滿眼望去,臺下的人都盯著他看。剛才他和秦時竹幾人之間的爭論很多人都看見了,不少人在心里揣度,熊希齡是不是挨批了?畢竟,在這么多人的場合,公開講財政要面臨崩潰相當(dāng)于當(dāng)場給秦時竹難堪,雖然熊希齡資格老,和秦時竹交情也不錯,但如此不給北疆巡閱使面子,大家還是替他捏了一把汗。倒是王永江的報告,既把問題講了,又把出路講了,可謂滴水不漏,圓滑之極,不少人甚至在小聲議論秦時竹會不會一怒之下把熊希齡撤掉而代之以王永江。
“剛才我的報告大家已經(jīng)聽了,那是事實……王局長的報告大家也聽了,那也是事實,大體上北疆的財政稅收情況就是這些……”熊希齡提高嗓門說道,“剛才在臺下,巡閱使和我交換了意見,他對財政失衡相當(dāng)關(guān)注,并且也認為,再這樣繼續(xù)下去不妥……經(jīng)過初步商量,得出一個解決方案……”熊希齡就接著把他和秦時竹剛剛達成的“協(xié)議”和大家講了一遍。
臺下的人都愣住了。誰也沒想到這個結(jié)果,個別人以為熊希齡此番上臺是要辭職不干呢,結(jié)果來了這么大一個轉(zhuǎn)折,用出乎意料來形容絲毫不過分,只有王永江神色不改,似乎這一切早在他的掌握之中……
“財政問題,涉及北疆命脈和人民福祉,馬虎不得。對熊主任提出的情況,本巡閱使十分重視,他提出的方案,請各位仔細審核……”秦時竹見時機成熟,開始終結(jié)發(fā)言,“我相信,在諸位的努力下,一定可以按照剛才提出地方案在三年內(nèi)實現(xiàn)財政平衡……我拜托各位了!”說完。深深地一鞠躬。
臺下,雷鳴般的掌聲,全場一致通過《關(guān)于平衡北疆財政的初步意見》。
既然財政問題得到初步解決,接下來的建設(shè)投資方向就不像是在講大話了,禹子謨掏出報告。對各位代表詳細地敘述起來:“革命成功后,北疆建設(shè)全面展開,重點是鐵路、港口、電報、市政建設(shè)等方面……鐵路方面,四鄭線已全線貫通。可望在今秋實現(xiàn)運行,新洮路已實現(xiàn)了試運行,預(yù)計在年底前可以全面加速,洮昂線于上個月在昂昂溪和洮南兩頭同時開工,預(yù)期四年完成建設(shè),張同鐵路目前軌道已通到陽高,預(yù)計今冬可將軌道鋪到大同;張綏線、同蒲線已基本完成前期勘察,預(yù)計年內(nèi)可以動工。明年夏季要力爭完成大同至集寧段,年底同蒲線要爭取過朔州;錦承(錦州到承德)線、朝赤(朝陽到赤峰)線的借款談判已經(jīng)完畢,下個月可以開始前期勘察,如果順利,明年秋天可以開工建設(shè),三年建成;吉會線的勘探業(yè)已開始,今冬開始可以實現(xiàn)鋪軌……總計,今年要完成線路建設(shè)690公里。線路勘探1300公里。繼續(xù)規(guī)劃2500公里……力爭做到北疆各省主要城市間都有鐵路相通;
港口方面,葫蘆島港口正在加緊建設(shè)。明年春夏之交可以投入試運行,秦皇島港的碼頭擴建和水道拓展正在進行之中……
除鐵路外,東北公路也是建設(shè)重點,前清留下來的驛道是最重要地陸上干線,從北京出發(fā),經(jīng)山海關(guān),沈陽、吉林而最終到達璦琿城(清代稱為御路或進貢路),一共67站,4000余里,今年重點整修的是從沈陽到山海關(guān)的驛道,一共13站,800里,一是加固、二是擴寬;
今年以來,在山西的太原、大同、綏遠;內(nèi)蒙古的張家口、承德、赤峰,遼寧的沈陽、錦州、遼陽等各城市興建、擴建了一批發(fā)電廠,裝機容量從1000千瓦到2萬千瓦不等,設(shè)計總裝機容量8萬千瓦,在年底前能完成60%的進度,明年夏秋之交可以全線完成,明年擬新投資建設(shè)的項目為18萬千瓦;
……
今年以來,共發(fā)行北疆建設(shè)公債約9000萬,已基本銷售完畢,除目前財政占用1500萬,投入建設(shè)4000萬,其余部分將陸陸續(xù)續(xù)投入使用;明年打算再募集6000萬公債,用于基礎(chǔ)建設(shè)投資,當(dāng)然,為平衡財政,還會再預(yù)留2000萬供政府挪用……”
禹子謨講到這里,臺下眾人哄堂大笑,熊希齡和王永江面不改色,似乎這是天經(jīng)地義一般……
這時,秦時竹已和何峰、寧武兩人悄悄離開了現(xiàn)場,北疆各項建設(shè)地規(guī)劃和進度通報秦時竹早已過目,他之所以要急著離開會場,無非是要和這兩人商談剛才關(guān)于軍費三年不變的事宜。
“大帥,不是我埋怨您,剛才那個軍費三年不變的承諾您許得太快了。”寧武發(fā)起了牢騷,用手指了指軍界代表開會的房間,“他們剛才還在要求大帥您增加軍費,被秉三這么一嚷嚷,弄出了三年不變,非亂套不可。”
“你以為我想啊,實在是沒有辦法。”秦時竹嘆了口氣,“這樣下去財政確實受不了。”
“可軍費不變,軍隊也受不了。”寧武認真地說,“別的我先不說,夏師長還在甘肅采取行動,這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成一個什么樣子還很難說;這三年有沒有軍事行動我也不敢保證,萬一有事,軍費開支就沒地方著落,讓我如何是好?您反復(fù)強調(diào)現(xiàn)代戰(zhàn)爭打地是后勤,比的是裝備,但沒有錢都是空。”
“我知道,我比你還著急,你以為我愿意嗎?”秦時竹聲音提高了八度。“但軍事再怎么樣迫切,也不能窮兵黷武。”
寧武頓了一下,抱歉地說:“我可能太激動了,不過我沒有窮兵黷武的意思。我想,萬一真的不行,我們也學(xué)南方裁軍算了。”
秦時竹搖搖頭說:“不行,裁軍是下下之策!第一,裁軍會影響士氣。對國防軍不利;第二,裁軍會削弱我們地實力,袁世凱并不是好相處地人,我們沒有相應(yīng)的實力制約他今后日子會更加難過;第三,裁軍本身就是難事。當(dāng)兵吃餉,是很多人的謀生手段,雖然先進國家都已實現(xiàn)了義務(wù)兵制度,當(dāng)兵為為國家盡責(zé)任。但中國民眾的覺悟還沒有到那一步,還只能采取募兵制,裁撤下來的軍人你讓我如何安置?讓他們造反不成?”
寧武無奈地點點頭,秦時竹說的都是事實,黃興就因為在擔(dān)任南京留守期間大搞裁軍,惹得兵變四起,北疆如果鬧出兵變,嚴重程度絕不在這個之下。
“兩位不要性急。辦法總是有的。”何峰出來打圓場,“如果軍費不變,那起碼目前地軍隊人數(shù)不能再增加了。”
“這我可以保證。”秦時竹坦然地說,“我地目標就是24萬人,到了這個數(shù)字就不再增加,而是專注于提高士兵素質(zhì)。”
“24萬也不是小數(shù)字。24萬人馬光軍餉、服裝、伙食等生活費用再加訓(xùn)練費用,一年就得6500萬左右,明年會進一步上升到6800萬左右。而且會一年比一年高。這樣一算,恐怕軍費大部分或絕大部分只能劃撥給總后勤部。我倒沒有意見,就怕何主任要發(fā)脾氣呢。”寧武輕輕地點出了軍費窘迫的困境――只能維持,不能發(fā)展。
“四個總部,個個都要花錢,但花錢的幅度是不一樣。”秦時竹也深為頭疼,這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吧,反正三年軍費年均是8200萬,我再分得清楚點,包干到戶。首先,海軍的300萬不能少,剩下7900萬,我給列個清單,總后勤部是大頭,年均撥付6500萬,這里面包括了所有軍人的軍餉、日常一切開支和兵站建設(shè)費用,給總參300萬,專門用于演習(xí)和開拔費用,政治部要負責(zé)軍校和文化教育,給300萬, 700萬給總裝備部,剩下100萬留給我,我堂堂一個巡閱使,總不能沒有一點余錢機動吧?”
秦時竹的話一出口,其余兩人異口同聲地叫了起來:“這么少?!”何峰甚至激動地差點要跳起來。
秦時竹又好氣又好笑:“你們兩個別爭了,這還是其它兩個總部的官員都不在,我額外照顧你們地,一共就這么多,你們說怎么辦?”
“那,海軍地軍餉和物資不用總后勤部開支吧?”寧武見多爭取不來,只能在減少開支上下功夫。
“不許你們歧視海軍,海軍、陸軍,都是國防軍,老話說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
“不是我歧視海軍,我是想更明確一些,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現(xiàn)在說明白了,省得將來扯皮。”
“好,那就這樣決定了,海軍的物資、軍餉、軍械如果要從四總部里出地,一律記賬,到時候在他們的300萬里開支。”
“那感情好。”寧武粗粗一估,海軍是吃錢的老虎,眼下就是僅僅維持這么點不成氣候地部隊,每年就得100多萬,反正算在300萬里,總后勤部也不吃虧。
“我警告你們兩個,海軍錢是出了,東西可不能少給,不然……”
“知道,哪能呢?!”寧武趕緊解釋道,“只是我有些奇怪,大帥怎么一下子對海軍這么重視?您可是靠陸軍發(fā)家的呀。”
“也不知道你是真不懂還是裝糊涂,海軍這么弱,高級將領(lǐng)又只有一個,我若是不給他撐腰,光你們四個總部就得把它玩死,好比一個大家庭里,海軍是最瘦小的孩子,父母要不格外寵著一點,還不被其它兄弟姐妹欺負死?”
“那倒也是。”寧武一邊琢磨著秦時竹的話,一邊心里在打他地小九九,“大帥,各地設(shè)立兵站肯定要用到土地和房屋,倘若是政府財產(chǎn),能不能先讓我們用著,等以后有錢了再償付?”
“這我自然同意,不過你最好找各省民政長還有財政廳通通氣,就說是我講的,讓他們幫幫忙。”秦時竹看著一臉精明的寧武,“寧主任啊寧主任,真看不出你還有這份精明,當(dāng)時應(yīng)該讓我岳父把你招募到北方實業(yè)做總經(jīng)辦去。”
“大帥過獎了。要是您同意,我現(xiàn)在就辭去這個總后勤部主任的位置去北方實業(yè)高就。”寧武一臉壞笑。
“你走了誰來管部隊的錢糧啊?”秦時竹自我解嘲般地說,“我只能讓自家吃虧了,你還是老老實實呆著部隊吧。”
“行啊,我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我就往哪里搬,大帥既然有令,我就遵令行事。”寧武站起來,笑瞇瞇但不懷好意地說,“我去找各路財神爺磨嘴皮子,何主任你好好和大帥談吧。”
“那各式裝備怎么辦呢?”何峰嘆起了苦經(jīng),“一年才700萬裝備更新費用,怎么夠花哦?剛才還信誓旦旦地保證要及時完成換裝,增加火力,如果僅有這個數(shù)字,我看是要泡湯嘍。”
“老何,你要開竅點,兵工廠不都掌握在總裝備部手里,你就不能想點來錢的法子,比如生產(chǎn)軍火出售什么的。”
“老大,你有沒有搞錯,我軍火賣得越多,將來咱們打起來就越費勁,損失就越大,這可是資敵行為。”
“那總要把那些破槍、舊槍處理掉吧,我就不信,這還賣不出一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