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輸賭約接引讓步 中毒計老子升仙
老子說的是實話,接引道人聽了,也不由得兩頰生起微云。他雖有大智,不是善辯之人,因此便揭過此節(jié)不提,只說道:“道友既然來了西土,不如上我靈山一行,開壇授法,使我西方教眾,也有幸得聞三清大道,豈不妙哉!”
老子笑道:“西方大法,與我玄門大道截然不同。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靈山之行,不去也罷!老道便在此地,向凡夫俗子再傳一道可也!”
接引道人聞言,不由變了臉色,說道:“不知道友欲傳何教?”
老子道:“吾欲傳之教也,非天非道非人,乃是一個“佛”字!”
接引道人臉色大變,說道:“萬萬不可!我西方教修行之士,修三乘妙法,證得金身正覺,始可謂之為佛。道友欲傳佛教,置西方教于何地?況西土者,乃是西方佛土,道友身屬玄門,怎可在西方傳教?”
老子不慌不忙,說道:“道友,西土既謂之佛土,老道傳佛教,有何不可?所謂“出家人,不打誑語”,你是教主,更不要虛言相欺。你西方經(jīng)典,老道也略有所知。記得道友成圣時,說阿彌陀佛經(jīng),曾有言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由此可見,西方極樂世界,方是西方教所在。此地距離極樂世界,不知多少萬里,何以也屬西方教?要知我三清大道,雖通傳東土九州兆億眾生,也不敢說九州是哪一家所有!”
接引道人理屈詞窮而不能答,面上頓時現(xiàn)出疾苦之色。
老子又說道:“正所謂有因方有果,若不是準提道友逼得老道無立錐之地,老道何至于要受此勞苦,以肉體凡胎,垂垂老朽,萬里跋涉。前來傳教?”
接引道人不能辯,只得答道:“西方教中,早有佛陀。道友,這佛教是萬萬傳不得的。你若傳了此教,我教中諸佛諸菩薩、五百羅漢、三千護法伽藍,皆要前來與你教下弟子論法!”
這話中便是威脅之意了,老子聽了。也答道:“若是老道無教可傳,便只好聚集諸位道友,前往靈山福地,好好論一個是非曲直!”
接引道人聽了。暗道:“西方教在東土已有地仙這一大敵,若是連太清也徹底得罪。局勢大為不妙。況且他這次來,先就占了道理,強抗不得,不如另尋良策!”于是說道:“道友,西方已經(jīng)有佛,你卻又要傳佛教。于理不通。須知凡事無序則不立,總要講個先來后到才是。”
老子道:“老道也非是要與你西方大法爭個高下。既然你已有三乘大法,老道退后一步,便立小乘佛教可也!”
接引道人仍然不愿,卻缺了說辭,轉(zhuǎn)眼見了板角青牛,計上心來,說道:“道友,口舌之辯。總是難分高下。你要立教,必是有高明之處。不如就與貧道演化一番,以見真?zhèn)危 ?br/>
老子大笑,說道:“道友說笑了!貧道是肉體凡胎,只能口中講法,怎能抗得過道友?莫不如喚得太清前來,方為可行之計!”
接引道人說道:“道友既帶了青牛與風火蒲團,怎說不能演法?莫如這樣,貧道也出一寶,讓金翅大鵬驅(qū)使。我二人皆作壁上觀,看看他二者孰高孰低,如此可謂公平!”
老子故作躊躇,乃道:“如此也好!”便謂青牛曰:“老道能否立教,便全看你的了!”那青牛乃當即便化作一個壯漢,牛頭人身,持風火蒲團,拜道:“定不負老爺厚望!”
接引道人招來金翅大鵬鳥,也化作一個男子,羽衣披掛,鳥首人身,手持一個缽盂。
于是二仙各持法寶,斗在一起。他們都是遠古洪荒大妖,一個是妖巫劫后聞圣道,一個是炎帝時期入西天,都伴圣人左右,耳濡目染,修為高深莫測,一時之間,卻哪里分得出高下?
斗到急處,二仙都現(xiàn)了真身,只見一金翅大鵬鳥,星睛豹眼,金翅一扇,超逸絕塵,難辨蹤影;一頭板角青牛,高大雄偉,踏一步,四方皆動,吼一聲,天地回音。
這二仙,一個攻得急,一個守得嚴,正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斗到酣處,板角青牛祭出風火蒲團,來壓金翅大鵬鳥,金翅大鵬鳥也將缽盂拋起,來收板角青牛。
二仙同時祭出法寶,要分高下。眼見得板角青牛就要被缽盂罩住,只見青牛突然摘下鼻環(huán),祭在頭頂,護住周身,那缽盂便罩不下去。
金翅大鵬卻沒有第二件法寶,防不住風火蒲團,已被壓倒在地。
老子哈哈大笑,朝接引道人說道:“道友,高下已分!你還有何話說!”
接引道人全沒料到這青牛的鼻環(huán)也是件法寶,吃了個啞巴虧,心中苦澀。但他畢竟是圣人之尊,出言不好反悔,便說道:“此局是道友嬴了!”
老子笑道:“承讓了!”于是喚回青牛,收了法寶。
接引道人說道:“道友,你所立之教,雖是小乘佛教,到底有犯我三乘大法,因此道友只能傳到阿羅漢功果,其上不可再傳。”
老子想了想,說道:“老道傳教,為的乃是教化人心,不是爭持殺伐。道友此議,老道應下亦無不可!”
于是接引道人回了西方教而去。
老子便朝天呼道:“多寶,還不下來!”多寶道人果然在空中現(xiàn)身,駕祥云落下,向老子拜道:“大師伯,弟子在此!”
老子道:“你且坐好,聽吾傳經(jīng)!”又取了青牛鼻環(huán)在手,說道:“金剛琢啊金剛琢,今日化胡傳教,多虧了你,索性將你成全了!”于是將金剛琢祭在頭頂,盤膝坐下,與多寶道人講授經(jīng)文一卷。經(jīng)文講完,只見有祥光五色,瑞氣千條,異香撲鼻,天生功德。都入了金剛琢中。
多寶道人在旁邊聽得真切,記得牢固,正在參悟其中要義,陡然五氣入體,化作慶云,聚于頂上。三花之中,一花結(jié)子。化作一尊佛陀,手持多寶塔,見禮道:“吾多寶佛是也!”
此即多寶道人所斬善尸,小乘佛教之教主。自此之后,便駐于西方。以小乘教義教化眾生。老子所傳經(jīng)文,因化胡為佛,后人遂名之為“化胡經(jīng)”!
老子作罷此事,回轉(zhuǎn)東土,至秦境時,突然嘆曰:“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乃是有了抽身之意。
彼時他已是九十九歲高齡,若加上母體之中的八十一歲,一共乃是一百八十歲。
又行半日,至就水,欲渡河,然環(huán)視上下,并無舟楫。老子正在觀望,突見天降五彩祥光,云霧靄靄。仙樂淙淙。霞云之上,玉帝、王母居中。有值日星官前導,仙女打扇,力士奉戟,兩邊三官大帝、五感生帝、五方揭諦等眾神肅立,各顯圣象,感應萬方。
竟是諸神皆至,威儀赫赫!
那凡夫俗子見了,無不心神有感,伏地叩拜不已!
老子見了,頓時跌足罵道:“準提道人,不當人子!老道畢竟被你算計了一招!”
只見玉帝上前,要向老子行禮,老子忙搶先一步,先朝玉帝稽首道:“陛下,何須如此!”
要知這是在人世之中,老子傳了道教,又傳了小乘佛教,信眾甚廣。凡夫俗子,一見靈異,便以為神圣,哪里分得清神道、仙道、圣道。因此玉帝既然大排鑾駕,煊赫至此,老子就不得不尊玉帝。否則,道統(tǒng)人心皆亂矣。
玉帝仍還一禮,笑道:“道友,你在人間傳教,百年辛苦,可喜如今大功已成。今日朕特率諸神,來迎道友歸去,好享齊天之福!”
老子問道:“陛下讓老道往何處去?”
玉帝不慌不忙,說道:“道友,朕在九天之上,仿大赤天成例,亦造了兜率宮。今日特迎道友,前去九天兜率宮清修享福。”
老子皺眉,嘆道:“兩千年并不長久,十二位大羅金仙不久便來聽候差遣。陛下又何必如此心急?”
玉帝不答,轉(zhuǎn)而道:“但得道友常居九天,勝過仙神無數(shù)!”
老子無奈,說道:“陛下,老道今日是中了算計,不得不從。但亦須有言在先:老道上天庭,不奉敕,不聽宣,待十二金仙聚齊,便得自由之身!”
玉帝哪不答應,大喜道:“皆依得道友!”
于是老子于眾目睽睽之下,白日升仙,隨玉帝而去。
他雖然與太清圣人一而二、二而一,一體同人,但乃是肉體凡胎得道,又受勉強才居九天兜率宮,因此神通法力,與太清圣人不可同日而語。后來為示區(qū)別,呼九天兜率宮的老子為太上老君,呼大赤天圣人為太清圣人。
自老君上天庭,諸圣有感,暗呼:“準提道人此計,好生毒辣也!”于是皆不敢在人間久留。元始天尊、鎮(zhèn)元子皆是即刻散了化身,回歸本體。王詡也只得隱逸于鬼谷,不再入世修行。
魯哀公十四年,某日,孔子與眾徒講學畢,忽做歌曰:“泰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歌畢,淚流滿面!
其時也,有異獸從天而降,至庭,哀鳴三聲,倒地而死。孔子視之,乃四不相是也,遂嘆曰:“吾命休矣!”過七日,乃卒!
眾圣雖然紛紛離世,但仍有弟子為之立言傳道,更有偽圣之說,蠱惑良民。于是九州之亂,更勝于前。
后人有詩嘆這百余年光景曰:
東周失政亂紛紛,諸侯大夫類轉(zhuǎn)輪。
朝有亂臣弒舊主,野多賢達發(fā)清音。
諸圣臨凡傳教義,盜賊蜂起惑黎民。
試說百家功與過,蓋棺定論是何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