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本宮就是先例
敖辛不急不忙,等他們各抒己見,朝堂上一時頗為喧嘩。蘇硯則是更加沉得住氣的,坐在龍椅上看他們義正言辭。</br> 大臣們或橫眉冷豎或面紅耳赤、或長篇大論或博古論今地駁斥著,然后就發(fā)現(xiàn)上首的皇后和太子都氣定神閑地看著他們爭論,不管他們說什么,皇后和太子都沒爭辯一句。</br> 漸漸地,大臣們高昂激憤的聲音就慢慢地小了下來,直至最后,喧嘩的朝堂又變得沉肅寂靜、落針可聞。</br> 最后敖辛才緩緩開口:“諸位大臣都說完了嗎?說完的話,那輪到本宮說了?!?lt;/br> 朝臣們雖然激憤,但也還保持著理智,沒有大肆對皇后不敬,皆沉默以聽。</br> 敖辛道:“一來,這是皇上圣旨,上面的內(nèi)容由皇上親筆所書,蓋有一國之玉璽;所謂圣旨,便是昭告天下臣民之既定事實,而非有待與諸臣商榷的未定事宜及還有朝令夕改、收回成命的道理?!?lt;/br> 說著,她命宣旨太監(jiān)將圣旨下放,由朝臣們傳閱確認。</br> 朝臣挨個接手查看。</br> 且莫說平時皇帝下旨有專門侍奉的學(xué)士代為執(zhí)筆,根本用不著皇帝親筆書寫,僅由皇帝蓋上玉璽章印即可;而眼下這圣旨確由皇帝親筆所書,朝臣們一看便知是他筆跡,更加印證了這確實是皇帝的意思無疑。</br> 原本有朝臣揣測懷疑,說不定甚至可以借機宣稱皇后是趁著皇帝病重而趁機奪政,結(jié)果這圣旨一經(jīng)傳閱,一下子就破除疑慮、無從可借題發(fā)揮了。</br> 敖辛又道:“二來,諸臣說沒有皇后臨朝聽政的先例,自今日起,本宮就是先例?!?lt;/br> 她眼神掃視下方群臣,神色肅穆,威儀震懾朝堂,再道:“當(dāng)前瘟疫肆虐,百姓正值水聲火熱之中,君臣當(dāng)上下一心,如有借機生事、犯上作亂者,本宮定不輕饒!”</br> 朝中文武百官心思不定。</br> 沉寂片刻后,仍有大臣站了出來,稟道:“恕臣等無法接受后宮干丨政,臣等請求太子,另擇輔國大臣!”</br> 此話一出,跟著數(shù)位大臣都站了出來。</br> 他們都是以前安陵王陣營里的老一輩,聲望頗高。如果他們反對,那其他官員也會跟著心生動搖。</br> 一半以上的朝臣們都在觀望。</br> 若要是其他同齡孩子,在這樣的場合里高高在座,可能早就嚇得六神無主了。蘇硯卻是從頭聽到尾,面上沒有流露出絲毫的無措來。</br> 大臣們從皇后那里不好著手,當(dāng)然就從太子這里突破,只要嚇得這個孩子惶然點頭,那這件事他們就好辦多了。</br> 然,蘇硯思考了一會兒,稚嫩的聲音問:“你們是要我違抗父皇旨意嗎?我不敢,你們敢嗎?”</br> 大臣們被問得一時噤聲。</br> 蘇硯道:“父皇指定母后聽政,那就是母后聽政?!?lt;/br> 敖辛問:“諸位大臣可還有異議?無異議的話,今日且開始議政?!?lt;/br> 那幾位大臣有人做出表率,帶頭摘下官帽,高聲道:“君臣綱常乃祖宗規(guī)矩,當(dāng)年先祖為諸侯之時尚且不讓女眷涉政,更遑論如今乃一國朝堂!請恕老臣無法盲從!如若太子執(zhí)意如此,那老臣只好罷官以正法紀!”</br> 隨著他摘下官帽,其他幾位大臣也跟著效從。</br> 即使這樣,蘇硯也毫不受影響,只開口吐出一個字:“好?!?lt;/br> 那幾位大臣們一震,一時竟接不上話。</br> 敖辛道:“當(dāng)下朝廷用人之際,幾位大人不想著如何做好分內(nèi)之事,也不想著怎么把控防止瘟疫、保護城中百姓,在此朝堂上以罷官相要挾,也罷,朝廷當(dāng)下也不需要這樣的人,諸位大人自今日起便暫停官職,且回家反省思過。待疫情過后、皇上龍體康健,再由皇上定奪?!?lt;/br> 說罷,敖辛當(dāng)即又欽點在場的官員,接替這幾人的本職工作。</br> 到底接觸了政務(wù)有一段時日,她對朝中官員人事已經(jīng)十分熟悉,欽點的官員也都是相當(dāng)能勝任的。</br> 你要罷官停職,當(dāng)然空出來的位置別人就想頂替上。你不想配合做事,當(dāng)然有的是人想抓住機會靠做出政績升遷。</br> 幾位大臣本以為可以讓上面的皇后和太子妥協(xié),畢竟婦孺可比皇帝好應(yīng)付多了,可哪想到他們一提罷官,太子毫不猶豫地就同意了,皇后也第一時間都找好了替補的。</br> 而且皇后指派官員的作法很有一套,用的都是其他派別的人,這樣一來,朝中原本暗自分派的局勢一下就被打亂了,其他派別的官員當(dāng)然喜聞樂見、盡心盡力。</br> 這覆水難收,幾人臉色當(dāng)場是變了又變,十分難看。</br> 現(xiàn)在要反悔也已經(jīng)來不及了,幾人頓時惱羞成怒,大聲怒斥外戚當(dāng)權(quán)乃國之大害,敖辛也不惱,一聲令下,殿外禁衛(wèi)軍擁圍上來。</br> 能調(diào)得動禁衛(wèi)軍,必然是皇帝將兵權(quán)交由皇后之手。究竟是不是外戚當(dāng)權(quán),一眼見分曉。</br> 這下朝中文武百官,誰還敢站出來說半句。</br> 敖辛對禁衛(wèi)軍統(tǒng)領(lǐng)令道:“派人護送幾位大人回府,現(xiàn)在外面瘟疫嚴重,幾位大人又要思過反省,就不要出家門了?!?lt;/br> 統(tǒng)領(lǐng)領(lǐng)命,當(dāng)即派遣禁衛(wèi)軍,將幾人“請”出朝殿。</br> 朝堂上重新恢復(fù)平靜,敖辛道:“開始議政?!?lt;/br> 這次早朝持續(xù)了兩個時辰方才散去。</br> 往后早朝,也都是皇后攜太子聽朝。</br> 母子倆坐鎮(zhèn)朝堂,宮內(nèi)有禁軍聽令,宮外有大營三軍將士輔佐,誰能不遵?</br> 蘇昀不僅將國之政權(quán)交由敖辛之手,同時也將國之兵權(quán)交給了她。</br>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兵權(quán)在手的重要性。他沉睡的時候,想護他們母子,唯有無上的權(quán)力可以辦到。</br> 自此朝中各部也重新運轉(zhuǎn)起來,忙忙碌碌,也再沒有像之前那等大臣集結(jié)進宮要挾皇帝臨朝的事情發(fā)生。</br> 今早阿梨醒來以后,發(fā)現(xiàn)三個哥哥只剩下兩個,還有一個不曉得哪里去了,聽扶渠說,他是去做大事了。</br> 阿梨心不在焉地等了一上午,才終于等到大哥哥回來。</br> 只不過他和往日不一樣,穿著一身有點像爹平時穿的那身衣裳,頭上還戴著發(fā)冠,很有點嚴肅。</br> 而且宮人們對他的稱呼都變成了“太子殿下”。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