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卷 第一百零八節(jié) 碰瓷就要碰大瓷(第一更求月票!)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這三個方面都是書院從接近二十個話題方面中反復(fù)斟酌之后甄選出來的。
涉及面既敏感,也有很大操作余地。
開中法的利弊實際上在朝野內(nèi)外都已經(jīng)爭議了多年了,其歸根結(jié)底還是朝廷的信譽問題。
鹽商拿到的鹽引卻遲遲無法在鹽場換成鹽,而那些個通過其他一些渠道拿到鹽引的特殊商人群體卻能及時的提到大量鹽。
這種情況下開中法的固有鹽商當(dāng)然再無興趣輸送糧食到九邊之地,更談不上在九邊屯墾了。
九邊沒有充足的軍糧,士卒要么逃亡,要么就干脆化兵為民,化兵為匪,其兵員空額猛增,而戰(zhàn)斗力急劇下降。
宣大這邊情況略好,畢竟就在京師眼皮子下邊,好歹也要給予一定保障,薊遼那邊女真人威脅日增,也要予以保障。
苦就苦在甘肅、固原、寧夏和榆林四鎮(zhèn),商人日少,兵糧運輸時斷時續(xù),士卒大量逃亡,可以說危機四伏。
也幸虧當(dāng)下河套那邊的蒙古右翼三部也處于一種上層控制力銳減的衰退期,使得這四鎮(zhèn)勉強支撐了下來。
一旦某一天蒙古右翼三部戰(zhàn)斗力恢復(fù)到一定程度,重新開始寇邊,恐怕就麻煩大了。
書院就這個問題也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就是圍繞著這個問題來進行相關(guān)的邸報和來自一些州府情況調(diào)查報告來進行文章撰寫,可以說這篇文章匯聚了整個書院起碼超過三十人的智慧。
前期就連齊永泰都給予了大量指導(dǎo),后期官應(yīng)震也是參與了進去。
在馮紫英開來,這一篇稱得上是大周版的調(diào)研文章內(nèi)容詳實可信,數(shù)據(jù)豐富,論證嚴密,說服力強,是一篇水準相當(dāng)高的文章。
當(dāng)然這只是紙面文章,不能說其給出的建議操作性就有多強,甚至可以說現(xiàn)在就沒有可操作性。
畢竟要牽扯到太上皇時代的很多權(quán)力階層,要動人家的奶酪,只怕皇上現(xiàn)在也有心無力。
馮紫英覺得這篇文章如果遞進戶部里邊去,是絕對能夠引發(fā)一場軒然大波的。
當(dāng)然也僅僅是一場風(fēng)波而已,還上升不到要大動干戈的地步,閣老和戶部,乃至皇上,大家都心知肚明。
上幾份彈章,甚至找那么一兩家不開眼的角色來當(dāng)個替死鬼,都有可能,但是真正背后的大鱷們,現(xiàn)在卻是動不得的。
對于書院來說,引發(fā)一場爭論就足夠了,對書院來說,不就是要去爭奪這個影響力么?
能在朝廷引起一場爭論,不就是影響力的體現(xiàn)么?
國子監(jiān)的問題一樣如此,涉及到的捐監(jiān)和歷事制度本身就存在著很多弊端。
比如捐監(jiān)的條件弄虛作假甚多,一些本身有作奸犯科的角色也被納入進來,審查流于形式甚至成為徇私舞弊的溫床,使得國子監(jiān)生名聲日臭。
還有歷事制度原本是培養(yǎng)國子監(jiān)生出仕之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這些歷事監(jiān)生大多都有人脈關(guān)系,所以在六部歷事就成了形式。
三個月的歷事很多人根本就不到六部,而歷事之后的考核更成為一些國子監(jiān)教諭撈錢的渠道。
在篩選這個涉及到禮部的問題上,書院也是煞費苦心。
既要考慮到未來禮部在秋闈春闈中的重要性可能對書院未來的影響,但是有要顯示書院在發(fā)出聲音時的不畏強權(quán),那么對國子監(jiān)這一擊應(yīng)該是最合適的。
畢竟國子監(jiān)只是禮部監(jiān)管的一部分,禮部內(nèi)部實際上也對國子監(jiān)的很多問題十分不滿意,但國子監(jiān)卻仗著自身的特殊性而屢屢抗命不遵,所以這應(yīng)該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攻擊點,甚至有點像是為禮部未來對整肅國子監(jiān)打前站和制造輿論攻勢。
“紫英,這國子監(jiān)的選題做得很好,我還一直擔(dān)心這會不會影響到咱們書院下科秋闈和春闈,這么一來,看來禮部應(yīng)該是暗自高興了啊。”練國事看著馮紫英,臉上充滿了復(fù)雜的神色。
當(dāng)初選題國子監(jiān)時,就引來了幾乎所有人的堅決反對。
學(xué)生們都不傻,都知道這秋闈春闈都和禮部息息相關(guān),縱然這禮部不能直接介入秋闈春闈考試,但是其影響卻是不言而喻的。
就算是中式之后,禮部一樣對大家這些士林學(xué)子很大的影響力,涉及到的士林大儒們或多或少都與禮部有關(guān)系,甚至很多都在禮部任過職。
還有,未來如果有機會選中庶吉士,甚至進入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至進入翰林院的話,這些都離不開禮部的影響。
但馮紫英把這一問題細化以后,再把這其中的奧妙一一說明之后,整個書院學(xué)生們的觀點立即來了一個反轉(zhuǎn),這特么就是純粹的踩國子監(jiān)討好禮部的大好事兒啊,何樂而不為?
而且就算是踩國子監(jiān)那也是踩國子監(jiān)中那一部分最不受待見的角色,比如捐監(jiān),那基本上就是那些個沒文化的商人子弟啊,不踩他們踩誰?
那些個混歷事的監(jiān)生,也多是一些讀書不成,又有點兒關(guān)系,歷事之后就要回地方上去任佐貳雜官的角色,一樣翻不起風(fēng)浪,更何況本身道理就在自己這邊。
“君豫兄,這也是大家的努力,我不過是在國子監(jiān)里邊混過半年,大略知曉一些情況罷了。”馮紫英擺擺手,“克繇兄為了這篇文章可是花了不少心思,還專門去找了他兩位老鄉(xiāng)了解具體情況,這才是勞苦功高啊。”
馮紫英已經(jīng)不需要這等榮譽功勞往自己頭上戴了,這半年來他幾乎是以一種蟄伏潛居的架勢讀書。
但是哥不在江湖,江湖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每每遇到這種關(guān)鍵性的事務(wù),仍然少不了他來出謀劃策,甚至一語定乾坤。
就有這么牛氣,大家都還不得不服。
賀逢圣趕緊擺手,“紫英,你也不用往我頭上戴高帽子,我是主筆,這本來就是我分內(nèi)事兒,說不上什么勞苦功高,大家都齊心協(xié)力才是,夢章、大章還有方叔,都在其中出力甚多,……”
賀逢圣也是一個比較實誠的人,有什么說什么。
“那第三篇文章呢?這個把大理寺和刑部都一網(wǎng)打盡了吧?”對后面兩個選題,官應(yīng)震就沒有太多介入了。
如他和馮紫英商量所言,還是應(yīng)該更多的把學(xué)生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調(diào)動起來,哪怕是做錯了,有很多瑕疵,那也沒什么關(guān)系,本來就是一幫學(xué)生,出點兒問題和紕漏才是正常的。
“其實這第三篇看起來最尖刻,但是涉及面最小,應(yīng)該是最好解決處理的。”馮紫英笑了笑,“玉鉉,你來說一說。”
陳奇瑜點點頭,這篇文章是練國事主筆,他第一協(xié)助,但是練國事肯定不會與他爭這個在山長和大家面前的“解說權(quán)”,也是一個讓自己露臉的機會。
“大理寺本該是咱們大周朝三法司中一個最為緊要最為關(guān)鍵的所在,但是根據(jù)近年來大理寺的一些案件審理情況來看,大理寺并沒有很好的發(fā)揮其職能作用,更多的淪為了一種簡單的應(yīng)付甚至是敷衍的形式,……”
陳奇瑜從固有證據(jù)審查、新證據(jù)的收集和存在疑點排除的角度介紹了大理寺在重大案件中更多地還是秉承上邊的意思,要么草草定案,要么就是拖而不決,總而言之,沒有發(fā)揮出其最后把關(guān)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特別是針對來自內(nèi)閣乃至皇上的詔令對大理寺的審案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提議。
他提出建議,認為在審案過程中應(yīng)當(dāng)采取封閉制,排除來自內(nèi)閣乃至更高層面的干預(yù)和影響,等到審判結(jié)束在上報給內(nèi)閣和皇上。
這一點也是馮紫英在和陳奇瑜的不斷交流過程中啟發(fā)出來的。
當(dāng)然馮紫英才懶得去當(dāng)這個炮手,等陳奇瑜喜滋滋的去掙這個名頭。
未來他也許會因此而一躍成名,進而受到一些人的青睞嘉譽,也許會受到無數(shù)人的記恨攻訐。
不過對于陳奇瑜來說,無論如何都算是求仁得仁了。
官應(yīng)震雖然早就知曉了這幾篇文章的情況,但還是對陳奇瑜介紹的這篇文章的大膽犀利感到幾分震撼和觸動。
不得不說這個理念在這個時代絕對是標新立異的,排除內(nèi)閣和皇上的干擾影響,要等到定案之后再直接提交內(nèi)閣和皇上來拍板,這太大膽了。
也就是說,整個情況大理寺要把它徹底清清楚楚的擺在你面前,甚至連對應(yīng)的大周律條款都給你找好,對號入座,只是讓你內(nèi)閣和皇上來做最后決定罷了。
可這種情況下,誰要敢做出不合符整個案件實情和與大周律不合的決定,那所有道義責(zé)任都得由他來背負了。
“紫英,玉鉉,我知道這事兒你是們倆為主鼓搗出來的,嗯,君豫你也別往后撤,你也跑不掉,……”官應(yīng)震摩挲下頜,若有所思,“這樣提交上去,大理寺和刑部會如何著想?”
“山長,大理寺和刑部怎么著想,對我們青檀書院有影響么?”馮紫英微笑著反問:“我們要追求的不就是一個讓他們勃然大怒,怒不可遏,進而反駁我們的機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