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顧春來撩起眼皮看了一眼老杜氏,因著常年熬夜,他的眼睛干枯混濁,此時也不知是恨是怒,里頭爬了些紅絲,紅紅的有幾分嚇人。
“你要是走得比我早,那倒是一場福分,要是我先走了,說不得老婆子你也得遭大罪。”
他緊鎖著眉心,神情郁郁。
生養(yǎng)顧昭時,顧昭他爹正病的厲害,老太婆忙前忙后的照料病人,他得當(dāng)值打更,就連顧昭出生,也都是托在張氏娘家。
孩子出生后,因著顧昭他爹白日夜里的咳個不停,他和老杜氏怕幼兒體弱,被傳染了咳疾。
那一年,顧昭和張氏,多是在張氏娘家過日子,托了親家母照料。
如此一來,他和老杜氏才被張氏欺瞞了過去。
倏忽的,顧春來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猛地坐直了身子。
“老婆子!”
老杜氏被顧春來的話驚著,饒是這般大冷的天,她的后背都沁出點點汗花,直把里裳打濕。
聽到顧春來叫喚,這才回過心神,“怎地了?”
顧春來抓住老杜氏的手,眼里似有光閃過,快言快語道。
“我記得,昭兒剛出生不久,你有一回抽空去了張家,瞧了孩子,回來時一臉喜色,還和我說,咱們家孫孫雀兒生得真是不錯。”
他大力的收緊手,猶帶希冀的開口,“這”
顧春來的話還未說完,立馬就被老杜氏打斷了,“那是張氏騙我了。”
老杜氏一臉憤恨,“就你想到這事嗎,我早些日子就想起了。”
“前幾日我特意去張氏的新夫家尋她,問了她這事,你道她是不是個奸滑的,孩子出生頭幾個月模樣變化大,她就是抓著這點,糊弄了我!”
老杜氏大口的喘了下氣,繼續(xù)道。
“那次我見到的不是咱們家昭兒,而是張家隔壁裴秀才家的小子。”
“他就小咱們昭兒兩日,他娘沒奶水,張氏奶水充足,裴秀才他娘拎了只老母雞,抱了孩子在張氏那兒喝奶。”
正巧那一日她去了張家,襁褓里的奶娃子能瞧出什么模樣,張氏靈機一動,就這樣拿裴秀才家的小子,當(dāng)做顧昭,特意給老杜氏瞧了雀兒。
那奶娃子的雀兒生得好,不明真相的老杜氏樂得合不攏嘴,回來后,她可是好好的和街坊鄰居炫耀了好幾通。
因著這,長寧街哪家不知道顧家孫孫雀兒生得好,從來沒有人懷疑顧昭不是男娃。
老杜氏想起自己那時的蠢樣,心里直嘔血。
顧春來頹然的坐了下來,“行吧,我知曉了。”
張氏如此作為,怪誰,除了怪這吃人的世道,就只能怪自家子息不豐了。
那時昭兒他爹病得厲害,他又是個埋土半截的老頭子,唉……
醬菜夾饃有些噎口,顧春來端過湯碗,咂了一口蔥花蛋湯,那廂,老杜氏也不知是想了甚,面上的神情變幻不斷。
半晌,她重重的拍了拍桌面,“不行,不能讓他們這樣對昭兒。”
老杜氏朝顧春來看去,鏗鏘有力道。
“老頭子,咱們得趕著你死之前,好好的替昭兒找個好人家,嫁人了,有夫家撐腰,我看還有誰敢吃這絕戶。”
顧春來被老杜氏突如其來的一拍嚇得不輕,一口湯嗆到了鼻子里。
“說話就說話,你動手作甚,咋咋呼呼的。”他抓過一旁的帕子,胡亂的擦了擦鼻口,沒好氣又無奈的開口。
“好人家,你以為這好人家是你上大街買大蔥,說有就能有啊?”
“俗話說了,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怎么知道這面皮上的好人家,骨子里也是個好人家了?”
“別到時候旁人還沒欺負(fù)過來,這夫家就先欺上門了。”
這世道,就是有娘家撐腰的婦人,遇人不淑時,在婆家那也是苦熬,更何況是那等沒了娘家的。
老杜氏重新坐了回去,“那你說怎么辦。”
顧春來不語。
這老婆子是咋呼了一些,不過,有一點說在點上了。
顧春來低頭看自己的手,上頭干枯皮皺,遍布褐色斑點,這是上了年紀(jì)的人的手。
他這老骨頭得活著,能活一天,便能護(hù)著顧昭,護(hù)著顧家一天。
顧春來抬頭,對上老杜氏殷殷看來得眼睛,低聲道。
“你偷偷的尋摸尋摸,實在不行,咱們招贅,給昭兒養(yǎng)個童養(yǎng)夫。”
他頓了頓,又道,“還有,離昭兒長大還有幾年,咱倆也上了年歲,這生死的事誰也說不準(zhǔn),興許夜里睡個覺,第二日便睜不開眼了”
“她是女娃娃這事,暫時,暫時咱們就先不說了,就這樣吧。”
老杜氏遲疑:“這樣成嗎?”
顧春來點頭:“雖然我只是個夜里打更的老漢,但這差銀是公家出的,這樣一看,多少我也算是府衙里當(dāng)差的。”
“那些大學(xué)問,老漢我是沒有,但見識還是有一些的,府衙里的大人們不也常說,遇事不決,一動不如一靜。”
“昭兒這事,它也是這個理。”
府衙里的大人都被抬出來了,無端的,老杜氏的心里踏實了一些。
“哎!聽你的。”
顧春來和老杜氏說完這事,兩人都不再言語。
他沉默的吃完饃和湯,擦了擦臉,簡單的洗漱后,又燙了下腳,這才上了床翻了被子,躺下閉眼。
“好了,老婆子,你忙去吧,我先睡了。”
老杜氏將桌面收攏,走出東屋,輕手輕腳的關(guān)上門,她抬頭朝西屋方向看去。
此時日頭漸高,柔和的光一點點的透過窗欞,正好照在坐在桌旁的顧昭臉上。
案桌上擺著顧春來打更的家什,燈面上的絹絲被燭火薰黑,顧昭正低著頭,神情認(rèn)真的擦拭著。
老杜氏正欲張嘴,不知想到什么,又嘆了口氣,端著盤子去了灶房。
罷罷,老頭子說的在理。
一動不如一靜,這可是府衙里的大官爺說過的話,她還是去做活吧。
顧昭的目光落在老杜氏的背影上,她和阿爺?shù)恼勗挘悸牭搅恕?br/>
東屋西屋就隔了間堂屋,雖然老杜氏一開始壓低了嗓子說話,但她越說越上火,那嗓門到后來并不小聲。
顧昭就是想不聽都難。
她可算是知道,她娘當(dāng)初到底是怎么瞞過老杜氏的。
原來,是有個小雀兒生得十分不錯的奶娃娃,迷惑了她奶奶啊。
六面絹絲的宮燈立在青竹桌上,每一面上的絹絲被顧昭擦得十分潔凈,不見煙熏的黑漬。
因為歲月的沉淀,原先潔白的絹絲微微泛著幾分黃。
顧昭手指拂過絹絲,眼里有絲好奇。
燈籠上沾染的灰霧,還有她從趙刀身上抓下的灰絲,在太陽底下飄竄的更厲害了,卻又因為顧昭的手指抓得很牢而無處可逃。
隨著陽光的翻曬,那灰霧就像是被霜打過的茄子一般的蔫耷耷的。
“這到底是什么?”顧昭捻了捻灰霧,不想這一捻,原先便蔫耷的灰霧,瞬間化為了灰粉。
一陣風(fēng)來,灰粉無影無蹤。
“這!”顧昭撐著手站了起來。
她試著拂了拂青竹的桌面,看著依然潔凈的手指,意外了。
那些灰霧,被太陽曬沒了?
時間總是不經(jīng)意間就悄悄的溜走,顧昭還在想著灰霧的事,太陽早已經(jīng)從東邊爬起,慢悠悠卻又堅定不移的爬到了西邊。
酉時落日時分,趙刀的小兒趙家佑來到顧昭家的院門口。
“顧昭,走了!”
顧昭提起早就準(zhǔn)備好的兔子燈,沖老杜氏揮手。
“奶,趙家佑來了,我走了。”
老杜氏拍了下顧昭的肩膀,小聲責(zé)備,“叫家佑哥。”
顧昭從善如流,“知道了。”
冬日天冷,顧昭穿了件青色大襖,老杜氏替她攏了攏衣襟,“去吧,天冷,路上別貪玩,跟緊大家伙了,祈愿結(jié)束早些回來。”
顧昭沖老杜氏笑了笑,“哎!”
揮別老杜氏,她幾步走到院門口,老杜氏還在院子里朝這外頭看來,顧昭站在趙家佑面前,頓了頓,開口喚道。
“家佑哥。”
老杜氏雖然人老,但耳朵并不聾,聽到顧昭這一句家佑哥,面上浮現(xiàn)滿意之色,這才轉(zhuǎn)身進(jìn)了屋子。
趙家佑一副見鬼的模樣,“顧小昭,你吃錯藥了?”
“嘖,還家佑哥。”他故作受不住的打了個寒顫,人高馬大的大塊頭皮肉顫了顫,直把顧昭瞧得直翻白眼。
顧昭:“走走走,要不是我奶在那兒盯著,你瞧我叫不叫家佑哥,美得你!”
她伸腳踢了踢趙家佑,示意他跟上。
兩人一道朝玉溪鎮(zhèn)的桐人街走去。
趙家佑將手中的燈籠甩在肩頭,大步的朝前走,很快便超過了顧昭。
他也不好好走路,挺直著腰板,甩動手腳,特意走出大刀闊斧,虎虎生威的氣勢。
趙家佑斜睨,不無得意:“怎么樣,像不像大將軍,是不是特別威風(fēng)?”
顧昭:
真是沒眼瞧了。
路上,趙家佑還在抱怨不停,“都怨你,我爹說你膽子小,一個人不敢去打燈游街,還說竹林昏暗,害得我還得陪你一道兒來。”
顧昭:“你爹瞎說的。”
趙家佑不理,自顧自的繼續(xù),他伸出手,示意顧昭看過來。
顧昭不明所以,“什么?”
趙家佑:“嘖,這么明顯都瞧不出來,你瞧我這手,這么大,我這身量,高吧。”
他沉了沉聲音,故作深沉,“咳咳,顧小昭,我和你說,我和你不一樣,我現(xiàn)在是大人了。”
“要不是為了陪你,我這大人才不會再來什么打燈游街,掛竹祈愿。”
趙家佑撩了撩嘴皮,不屑的吐出兩字,“幼稚!”
顧昭:
到底是誰幼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