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八十塊的春秋經(jīng)
書籍在古代十分珍貴。
因為古時候印一本書需要的花費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印一本寥寥數(shù)十頁的書,各種制版,校隊,印刷,油墨一系列成本算下來,差不多要花費近十兩銀子。
十兩銀子在明代差不多可以買一間房子,這誰受得了?
所以古時的讀書人大多是借書來抄寫,可以這么說,在古代若是有人肯借書給你那就是天大的恩情。
功成名就后必須要重重的報答人家。
這時的沈愈突然對攤主手中這本線裝書異常期待起來。
“若他手中真是一本明清善本的話,就算價格非常高昂,我買不下來,也可以讓李老買下。
“這種古籍只有在真正愛書的人手中才能更好的流傳下去。”
也許是看到了沈愈眼中的熱切,攤主目視沈愈好一會方才鄭重其事的吐出兩個字:“《春秋》。”
“春秋?明代還是清代的?是官刻本還是私刻本,亦或者是坊刻本?”沈愈很是期待的問道。
“什么本?我這是古書春秋啊。”
沈愈先是愣了愣,接著在心里暗暗嘆息一聲,“此人對古籍專業(yè)術(shù)語一竅不通,定是拿現(xiàn)在印刷品來忽悠我的。”
刻本又稱刊本,所有由雕版印刷而成的書本都可以稱為刻本。
刻本又分為三種:分別是官刻,私刻,以及坊刻。
官刻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比如宋明兩朝的國子監(jiān)就管校理刊印書籍,所以國子監(jiān)的書就可以稱其為官刻本。
比如宋代的百科全書,有類書之冠稱號的《太平御覽》就是國子監(jiān)的官刻。
除了國子監(jiān)外,還有各地的書院,府學(xué)、州學(xué)、縣學(xué),書局等版本都可以稱其為官刻,官刻一般情況下不為盈利,只為教書育人,多為科舉用書以及醫(yī)書等。
私刻也很容易理解,就是私人出資請人刊印的書籍。
多為富人開辦私塾的啟蒙用書,就是《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朱子家訓(xùn)》,《增廣賢文》等啟蒙書籍。
私刻也不為盈利,只為教育后代,所以私刻本又稱家塾本。
坊刻的坊字是書坊的意思。
古代書坊即為現(xiàn)在的書店,書商除了賣書外也印書,沒有別的目的,就是單純?yōu)榱速嶅X。
默念一聲鑒寶,沈愈朝攤主手中的線裝書看了過去。
果然,任何寶光都未出現(xiàn)。
見沈愈沒有露出該有的訝然之色,攤主瞬間瞪大了眼睛,“不是吧?春秋你都不知道?就是關(guān)羽讀春秋的那本春秋啊。”
沈愈聞言笑笑:“怎么?您的意思是說,您手中這本就是關(guān)圣秉燭夜讀的那本《春秋經(jīng)》?”
攤主見面前的年輕人如此上道,心中暗喜:“比那本還要好十倍,你聽了不要大喊大叫啊,我這本可是孔圣他老人家在世時親筆書寫的,足足流傳兩千多年呢。”
看著攤主手里的線裝書,沈愈強(qiáng)忍笑意打趣道:“這么厲害?真的假的?”
不怪沈愈憋著笑,春秋時是沒有紙的,因為紙是漢代蔡倫發(fā)明的。
沒有紙,自然就不可能有所謂的紙本春秋經(jīng)。
并且孔子他老人家也不知道紙的存在。
其實這也是舊貨市場的老騙術(shù)了。
雖然漢時已經(jīng)有了紙張的使用,并且之后造紙技術(shù)也有了飛速發(fā)展,在東漢時更是出現(xiàn)了“蔡侯紙”與“左伯紙”。
但從西漢再到三國,其實還是大量使用簡牘(竹簡)以及縑帛。
可以這么說,古玩市場內(nèi)所有的所謂春秋戰(zhàn)國以及秦代,漢代的古籍,都是贗品。
并且線裝書是宋代發(fā)明,明清才流行的,之前根本就沒有線裝書這一說。
“噗嗤!”
還是攤主最終沒憋住,笑出了聲:“當(dāng)然是開玩笑了,春秋時哪來的紙啊?不過我這書用墨厚道,裝訂全部手工縫制,買回家擺到書架上絕對的有面子。”
沈愈謙和的對攤主搖頭笑笑:“不好意思,我對古籍類的現(xiàn)代印刷品不太感興趣,您還是收起來吧。”
攤主見沈愈沒有什么購買的意愿,馬上換了一副苦相:“小兄弟你就當(dāng)行行好買上一本吧?
“不瞞你說,我這一上午還沒開張呢,您兩位一看就不是缺錢的,我這書絕對值得買。
“哎,我家里上有八十歲老娘,下有兩個半大小子,賣不出錢,回去都不夠媳婦埋怨的……”
“愈哥哥咱就買一本吧,大不了我回去送給我老豆。”顧青青有些不落忍的搖了搖沈愈胳膊,絕美的臉上浮起一絲同情。
實話說攤主白白胖胖不像吃不飽飯的,要不是穿的有些邋遢,換上一身體面的衣服說是大學(xué)教授也沒什么人會懷疑。
不過古玩圈里雖然故事多,賣慘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但那一般是幾千塊起的物件。
人終究還是要點臉面的,舊貨市場里這些固定攤位為了賣本書如此賣慘,傳出去讓同行笑話真不值當(dāng)?shù)模磥磉@攤主確實是生意不怎么好。
“您這書多少錢一本?”
“原價一百六。”
“貴了點。”
“好,我也不廢話了,八十塊您拿走,真的是成本價了,我一次上了一箱子的貨全壓著賣不出去,要不然也不會怕媳婦埋怨。”攤主就這么干巴巴的瞅著沈愈,眼里滿是期待。
“那就來一本吧。”
沈愈交錢拿書也沒翻看就遞給了顧青青,顧青青笑著接過,隨手塞進(jìn)了自己的手提包里。
“老哥,實不相瞞,我們就是想買幾本舊些的古書送人,不一定非得是珍貴的明清古籍,這么說吧,只要是舊書就行。”
沈愈趁熱打鐵,怎么在一堆古籍里選出那本明代善本,現(xiàn)在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機(jī)會嗎?
“舊書啊,這里有一堆呢。”攤主指著剛才散發(fā)寶光的那一堆線裝書說道。
“這些都是我在鄉(xiāng)下新收上來的,不管新舊八十元一本隨便挑,不過這是最低價了,不能再還價。
“當(dāng)然,要是你買的多,十本以上每本減五塊,我做生意公道,絕對不會多要你的。”攤主頓了頓后又加了一句。
“這事成了。”沈愈在心里大聲對自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