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你傷到我妹妹了!”祝明月怒目罵張公子。
這人鮮衣怒馬,在市集招搖而過,一副紈绔子弟的作風(fēng)。
張公子道:“我派人送她去看大夫。”
他吩咐仆從,去叫一輛馬車。仆從在街邊雇了一輛馬車,幾人把李英兒抬上車。張公子讓仆人跟著她們?nèi)ィ约杭贝掖因T馬走了。
祝明月顧不得理會他,急著去給李英兒診治。
他們到了醫(yī)館,看了大夫。大夫給李英兒上藥包扎,又開了些煎服的藥。這時,又來了一個老者,他說他是張府的林管家。
林管家付了診金,對祝明月說:“公子吩咐我,來看看這位小姑娘的傷勢。剛才大夫說,小姑娘傷到了筋骨,需要休養(yǎng)一段時間,不過沒什么大礙,”他又問:“姑娘,你們家住在哪里?我讓車夫送你們回去。”
祝明月皺起眉頭,她正犯愁呢。大夫說英兒需要休養(yǎng)二三個月,腿才能全好。她們哪有時間在這里耗那么久?再說,銀子丟了,她們該住哪里?林管家見她不說話,又問她一遍。
她搖頭道:“我們是外地人,本來要趕路的。你們家公子,怎么在街上縱馬亂傷人?”
林管家想起自家少爺一貫的荒唐行徑,連忙道歉。他解釋說,這是個意外,少爺不是故意的。林管家看兩個姑娘的樣子,猜想她們可能是逃難的饑民,沒地方住。
他起了惻隱之心,也替少爺感到內(nèi)疚,就說:“我們府里倒是還空著幾間房,你們?nèi)绻敢猓梢匀鹤○B(yǎng)傷。”
祝明月本來不想去,可是銀子丟了,難道姐妹兩人要去睡大街?只能先硬著頭皮找個住處。再說,這傷,也是張公子造成的。
她們跟著林管家,到了張府。
張府坐落在紫石街上,府邸規(guī)模不小。
林管家先讓人給兩個姑娘安排了房間,讓她們先休息一下。她們跟著張家下人,穿過走廊和庭院,來到西邊的一處下房,里面布置簡單,干凈整齊。
趕了幾天的路,她們兩人穿著的衣裳已經(jīng)又臟又舊。從張府下人看她們的眼神,祝明月知道,她整個兒就是一個女叫花形象。剛才背李英兒進(jìn)來那個婆子,也是一臉不情不愿
。
幸好,桌上放著幾套干凈衣服,給她們換洗。
祝明月去打了熱水,給李英兒擦了身,換了衣服。自己也換洗干凈。
終于舒服了。
一個婆子送來煎好的藥。藥有鎮(zhèn)痛安神的作用,吃了藥,李英兒的腿疼緩解了。
“這里又大又氣派!”李英兒驚嘆,她沒有住過這么大的宅子,前面客堂寬敞,后面還有花園和池塘、亭子、好幾處院落。
“是呀,”祝明月道:“我聽街上的人說,張家是杭州首富。不過這個張公子,可不怎么靠譜,在街上橫沖直撞的。”
李英兒說:“姐姐,我想回家。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回家?”
“等你養(yǎng)好傷,我們就回家。”
正說著,有人給她們送來飯菜。簡單的兩個菜,飄著誘人的香氣。
“姐姐你看,有肉!”
李英兒看到有一盤蘆筍炒肉,夸張地大叫。另外還有一個煎河魚,又脆又香。有魚有肉,在這年代,很不錯了。
祝明月把李英兒扶到桌前,兩人大口開吃,一會兒飯菜就吃了個精光。
李英兒舔舔嘴,“真香!我明天還想吃。”
有好吃的,連腿傷,也暫時忘記了,祝明月笑話她。
當(dāng)晚,李英兒的腿疼,睡不好。祝明月也一夜難眠,英兒的腿傷成這樣,一時半會好不了,她心里著急。
祝明月想起自己的身世。她的父親,出生在一個貧苦百姓家里。連年災(zāi)荒,朝廷賦稅又重,十幾歲的時候,家里人都接連餓死了。剩下他一個人,走投無路,去投奔了義軍的郭大帥。他從小兵做起,一直奮斗到現(xiàn)在,有了自己的人馬,成了義軍的重要將領(lǐng)。
她出生在亂世,從小跟著父母到處輾轉(zhuǎn),五六歲的時候,父親把她和哥哥寄養(yǎng)在遠(yuǎn)房親戚家里。那是一個偏遠(yuǎn)的地方,照顧他們的是老兩口,祝明月兄妹跟著鎮(zhèn)上的先生讀了點書,后來哥哥被父母接回去了,父親說女孩子在軍營里不方便,又讓她呆了幾年。老兩口年紀(jì)大了,不愛出去,整天把她關(guān)在家里。
她長到十一二歲,父親已經(jīng)是義軍將軍,生活安定了,才接她回去。離開父母太久,她變得沉靜。
母親只有她和哥哥兩個孩子,在她之后,母親雖然還懷孕過幾次,但因為奔波操勞,孩子都掉了。幾個月前,母親剛給她行過及笄禮,聽說父親受了傷,急急忙忙趕到軍中,把她托付給英兒的母親。幸好,父親的傷不重,養(yǎng)了一段時間,應(yīng)該已經(jīng)好了。
她忽然很想母親,好想娘在身邊呀。
她心中埋怨父親,不讓她跟著娘一起去軍營。而哥哥,比祝明月大幾歲,早就在義軍中做事了。她的及笄禮,父親也不來參加,她想,父親做了將軍以后,納了幾個姨娘,又生了子女,說不定早就把她這個女兒忘記了。
來的路上,她們看到很多難民。
連年旱災(zāi),到處鬧饑荒。路上很不太平,有很多逃荒的難民,拖兒帶女的,還有土匪強盜。
路上的野菜、樹皮都被饑民給挖走吃光了,野兔野雞等這些小動物,更是早就消失了。沒有銀錢,她們會餓死在路上。
該怎么辦?都怪這個可惡的張公子!她想著想著,因為太累,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過后幾天,祝明月都在照顧英兒,給她煎藥、換藥什么的。李英兒的腳高高腫起,還不能下地。
林管家這人不錯,過來看過她們,讓她們靜心休養(yǎng)幾天,沒有趕她們走。
住在西院的,除了她們,還有兩個老媽子。老媽子讓祝明月沒事不要到處亂跑,就在西院呆著。她們來之后,沒有見過張公子,據(jù)說他很忙。
祝明月聽兩個婆子聊天,知道了張家一些事情。
據(jù)說,張家的祖上就是大戶人家,還出過名人。到了張老爺這一代,他開始做食鹽和綢緞生意,慢慢越做越大,開了很多店鋪,成了這城里的首富。
張老爺和夫人感情很好,就是有一點,兩人遲遲沒有孩子。后來,張夫人終于生下一個兒子,起名叫逢春。張老爺夫婦中年得子,把兒子寶貝地不行。張公子從小嬌生慣養(yǎng),在富貴中長大。張老爺請了老師,悉心培養(yǎng)他。可惜,他既不愛讀書,也不愛做生意;就喜歡舞刀弄槍,到處結(jié)交朋友。
等到張老爺夫婦都去世,張公子就成了這偌大家業(yè)的主人。只是,公子對生意不怎么上心,幸虧有店鋪掌柜幫忙打理。
她們暫時安頓下來,等待李英兒的腿傷恢復(fù)。
一天,李英兒的藥吃完了。
林管家讓人出去,按照藥方抓了一些藥,讓祝明月到前面去取。
祝明月來到前院,遠(yuǎn)遠(yuǎn)看見幾個年輕人,坐在葡萄架下的涼亭里。府里的丫鬟,正在給他們端茶倒水。
這些客人衣著講究,像有錢人家的子弟。有兩個拿著描金扇子,還有一位胖公子,提了個鳥籠,里面裝著一只毛色鮮艷的鸚鵡。
張逢春從廳里走出來,和這群人嘻嘻哈哈打招呼,好不親熱。他今天身著天青色的袍子,頭戴碧玉冠。
祝明月遠(yuǎn)遠(yuǎn)站著,看著他們。她想起張逢春傷了英兒,及其可惡,很煩他。
丫鬟們送完茶水,侍立一旁。
一個公子,看看這幾個丫鬟,對張逢春說:“張兄,你這府里的侍女,都是哪里找來的?一個個都那么漂亮!”
張逢春笑笑,“子西兄,過譽了。你家里的丫鬟,也不錯呀。”但子西覺得,看了張府的侍女,感覺自己家里的丫頭太丑。他想和張逢春換幾個,可是張逢春太小氣,不肯換。
眾人都夸張家丫鬟的姿色,張逢春也就不客氣地承認(rèn)了。他看到胖公子提著的鳥,笑著問:“劉老弟,你拿一只鸚鵡來做什么?我們今天又不遛鳥。”
胖公子擠眉弄眼地說:“張兄,你不知道,我這只鳥,不但會說話,而且,它還是只神奇的鳥。”他故意賣個關(guān)子,說到這里停住了。
等大家好奇地問他,他才展示一番,逗得眾人哄堂大笑。